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边,有一丛芦苇。它们屹立滩涂,摇曳生姿,倾听着大潮的起伏,传递着风的声音,朴素、沉静、坚韧、智慧。在我的眼中,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副校长梁昌辉老师,就是这样一根智慧的芦苇,是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所说的“有思想的芦苇”。
他是一根植根农村与儿童教育的芦苇。“我喜欢乡村孩子身上那股子质朴与纯真,喜欢上课,也做出感情了。”因为这份热爱,他矢志不渝,扎根乡村教育讲台30年,给予学生优质的课程,充满活力的课堂,努力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世界公民。在梁老师心里,学生是沉甸甸的一份存在,他细致地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空闲时间和他们一起读书、下棋,打成一片。他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推心置腹感动家长,真诚帮扶打动学生。的确,任何一门学科教学,只有走进儿童心灵,触动儿童内心,才能谈及效率与质量。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儿童学习的专家”,这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他是一根沉浸于读书与思考的芦苇。他每天读书,不断思考和写作。“站读”是他独有的读书姿态,走廊里、操场上,甚至车站、机场,随意一个地方,只要拿起书他就能读进去。索绪尔、福斯特、申丹等的语言学、叙事学专著,王荣生、王尚文、李海林等的语文课程专著,薛法根、窦桂梅、王崧舟、于永正等的语文教学专著……他在阅读着、梳理着、反思着,也构建着自己对语文的认识和思考。他就是这样一位聪明的“读书人”,善于从书架上的一堆堆书籍中去寻找他人的研究智慧,从而厚积薄发,逐渐生成自己的语文思想。正如全国中学语文名师黄厚江所评价的那样,“他以勤奋的阅读使自己的职业之路历久弥新”。
他是一根坚持研究與探索的芦苇。他一直行走在课改的前沿,持续进行课题的研究。2016年,他主持完成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课题“儿童视野下言语实践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2018年,他又投入了江苏省教学研究课题“指向关键能力的小学语文读写融合教学研究”的研究。他还是“薛法根组块教学”研究室兼职研究员,其“学养之厚、研究之深”常受到薛老师称赞。
2014年,梁老师首倡言语实践教学,开拓了语文教学的新路径,提供了适合儿童母语学习的新的课堂学习组织形态。他主张:小学阶段母语学习的基本形态、途径与目标,就是要让儿童在言语实践中发展以言语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要在“做中学”,用情境化的言语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言语经验积累与情感体验,由经验生成能力,从体验积淀情怀,不断滋养学生的母语素养。因此,他领着学生表演话剧,组织学生演讲,引导学生写作、修改、编制自己的“小书”,他常常把课堂放在图书馆里,带着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果实,和学生一起在林间树下晨读……课题研究,改变了他的语文教学行走之路,也使他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果。
他还是一根传递风声与智慧的芦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2007年,他带领教师们开始了“阅读课程化”的探究,编写了校本化的阅读教材——《七阶阅读手册》,引导着学生快乐的阅读旅程;引读课、推进课、欣赏交流课……阅读课型的研究推动了阅读活动的深入,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品质。他通过课堂引发智慧,课如其人,朴实、灵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受学生欢迎,深度参与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他受邀在江苏省名校名师小学语文主题活动、长三角名师大课堂、江苏省“教海探航”颁奖会等活动中执教公开课10多节;他还是云南师范大学小学语文国培班讲师,并受邀到浙江、江西、云南、四川、河南、甘肃、青海、山东、新疆等地作公开教学或讲座。
无论是在校内校外,还是在工作站、研究室团队,他的身边总聚集着一批年轻教师,一份对语文的热爱、一种读书与思考的习惯深深感染和凝聚着他们,他们一起琢磨语文课,一起讨论教育,一起成长。梁老师参与指导的年轻教师,1人获得了2016年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人荣获省“杏坛杯”课堂教学展评一等奖,3人荣获无锡市赛课、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0余位青年教师被评为无锡市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在江阴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中,他功不可没。
梁昌辉,就是这样一名智慧、优秀的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研究的道路上,他走出了滋味,走出了兴致,走出了成效。
(作者系江苏省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研训室副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
他是一根植根农村与儿童教育的芦苇。“我喜欢乡村孩子身上那股子质朴与纯真,喜欢上课,也做出感情了。”因为这份热爱,他矢志不渝,扎根乡村教育讲台30年,给予学生优质的课程,充满活力的课堂,努力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世界公民。在梁老师心里,学生是沉甸甸的一份存在,他细致地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空闲时间和他们一起读书、下棋,打成一片。他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推心置腹感动家长,真诚帮扶打动学生。的确,任何一门学科教学,只有走进儿童心灵,触动儿童内心,才能谈及效率与质量。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儿童学习的专家”,这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他是一根沉浸于读书与思考的芦苇。他每天读书,不断思考和写作。“站读”是他独有的读书姿态,走廊里、操场上,甚至车站、机场,随意一个地方,只要拿起书他就能读进去。索绪尔、福斯特、申丹等的语言学、叙事学专著,王荣生、王尚文、李海林等的语文课程专著,薛法根、窦桂梅、王崧舟、于永正等的语文教学专著……他在阅读着、梳理着、反思着,也构建着自己对语文的认识和思考。他就是这样一位聪明的“读书人”,善于从书架上的一堆堆书籍中去寻找他人的研究智慧,从而厚积薄发,逐渐生成自己的语文思想。正如全国中学语文名师黄厚江所评价的那样,“他以勤奋的阅读使自己的职业之路历久弥新”。
他是一根坚持研究與探索的芦苇。他一直行走在课改的前沿,持续进行课题的研究。2016年,他主持完成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课题“儿童视野下言语实践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2018年,他又投入了江苏省教学研究课题“指向关键能力的小学语文读写融合教学研究”的研究。他还是“薛法根组块教学”研究室兼职研究员,其“学养之厚、研究之深”常受到薛老师称赞。
2014年,梁老师首倡言语实践教学,开拓了语文教学的新路径,提供了适合儿童母语学习的新的课堂学习组织形态。他主张:小学阶段母语学习的基本形态、途径与目标,就是要让儿童在言语实践中发展以言语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要在“做中学”,用情境化的言语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言语经验积累与情感体验,由经验生成能力,从体验积淀情怀,不断滋养学生的母语素养。因此,他领着学生表演话剧,组织学生演讲,引导学生写作、修改、编制自己的“小书”,他常常把课堂放在图书馆里,带着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果实,和学生一起在林间树下晨读……课题研究,改变了他的语文教学行走之路,也使他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果。
他还是一根传递风声与智慧的芦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2007年,他带领教师们开始了“阅读课程化”的探究,编写了校本化的阅读教材——《七阶阅读手册》,引导着学生快乐的阅读旅程;引读课、推进课、欣赏交流课……阅读课型的研究推动了阅读活动的深入,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品质。他通过课堂引发智慧,课如其人,朴实、灵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受学生欢迎,深度参与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他受邀在江苏省名校名师小学语文主题活动、长三角名师大课堂、江苏省“教海探航”颁奖会等活动中执教公开课10多节;他还是云南师范大学小学语文国培班讲师,并受邀到浙江、江西、云南、四川、河南、甘肃、青海、山东、新疆等地作公开教学或讲座。
无论是在校内校外,还是在工作站、研究室团队,他的身边总聚集着一批年轻教师,一份对语文的热爱、一种读书与思考的习惯深深感染和凝聚着他们,他们一起琢磨语文课,一起讨论教育,一起成长。梁老师参与指导的年轻教师,1人获得了2016年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人荣获省“杏坛杯”课堂教学展评一等奖,3人荣获无锡市赛课、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0余位青年教师被评为无锡市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在江阴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中,他功不可没。
梁昌辉,就是这样一名智慧、优秀的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研究的道路上,他走出了滋味,走出了兴致,走出了成效。
(作者系江苏省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研训室副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