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视一笑 莫逆于心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che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西洋画,是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传统的西洋画注重写实。本文提出:学习中国美术史,应具有一定的完整性,而从鸦片战争后开始的中国画“中西融合”的历史,即是对中国绘画历史完整性的补充。
  关键词:中国画;中西融合
  一、中西融合
  中国美术学院童中焘先生在《中国画的基点与高度,兼谈中西绘画的若干区别》中谈到:“中西绘画,自有文字后,有同有异。而基本属于二个系统。它们的差异,也反映在各自的艺术概念中”近百年来中国画的历史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可谓极深,直接渗透着中国画家的某些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而这种“中西融合”始终作为一种不稳定因素存在且一直在干扰着艺术家的“传统”与“现代”的区别,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艺术创作。
  辛亥革命前后,一些谋求改革的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西方和日本。希望以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改选中国画,提高中国画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陈独秀的“若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四王画的命,因为要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西洋画的写实精神。”这种革“四王”画的命,一直为当时和后来出国学习西画的人们所接受和继承下来。同时随着满清的“科举制”被废除,各地相继办起了专门美术学校或附属于师范学校的美术科系。留洋回国的人们在这里传播着所谓的西方先进文明。他们明确规定设有中国画和西洋画两大种类。中国画以文人画为主;西画设有素描、油画、透视、解剖等。这两种画系,相互渗透,互为运用,为中国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中西融合的三大阶段
  (一)写实主义成为中国画变革过程中的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绘画史以文人画为主导地位,特别到了清朝,以宫廷画派“四王”为“正道”,注重临摹,讲究每一笔都应有出处的笔画,造成了一种极端封闭的心理。中国艺术家们为了摆脱这种抽象的封闭心理,兴起了一股引进西方的科学写实主义的表现方法热。从保皇派孔教倡导师者的康有为、主张新文化运动的陈独秀、留欧的徐悲鸿等,都主张运用西方的写实主义来改造中国画。改造中国画康有为慨叹:“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岂止衰弊,至今郡邑无闻画人者。其遗余二、三名宿,摹写四王、二古之糟粕,枯笔如草,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今欧美、日本竞胜哉?盖即四王二石稍存元人逸笔,已非唐宋元宗,比之宋人,已同邻下,无非无议矣。惟挥蒋二南,妙丽有古人怠,自余则一邱之貉,无可取焉。”同时提出“以复古为更新”,进而“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乃是革新传统绘画之正路。
  (二)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兴起的“民族性”为“中西融合”推上第二阶段
  这所谓“民族性”不仅仅指民族的艺术形式,更是指一种新的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新中国的美术,出现了明显的发展阶段。艺术家批判了在继承传统问题上的保守主义和虚无主义观点,在解决如何表现现实生活上跨出了很大的一步。李可染50年代的写生山水作品,忠实于对象的描写,形式语言力图从自然中来,不受古人程式的束缚。如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徐悲鸿的《九方皋》、《愚公移山》等也都是体现当时的时代民族精神。油画也较多的借鉴俄罗斯十九世纪巡回画派和苏联美术的经验,此时出现的一批歌颂美好的民族精神的美术作品,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歌颂人民胜利为主题的遍及城乡的群众性创作中,涌现了一批内容深度和艺术质量上都达到新水平的优秀之作。如罗中立的《父亲》等都能捕捉到同样时代的民族精神。
  (三)对笔墨和抽象美的关注构成中国画变革过程的第三阶段。
  这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迄今未止的。这个时期是对中国画的抽象美和形式美的再认识,以及对西方印象派主义的审美理论的再评价,对传统文人画的翻案。应该说这时候是“中西融合”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也是对中西绘画的更高、更深的美学层次上的汇合和契悟。20世纪中国画的演变和发展,无论是“以中融西”还是“以西融中”的实践,其成功地探索,都是立足传统精神的民族主体意识的表现,其融合型的中国画大师,如:林风眠、刘海粟、张大千等,他们既旗帜鲜明地反对国粹保守主义,也极力反对全盘西化,以本民族文化艺术为参照,大胆吸收西方绘画艺术滋养,取其长,补其短,创造出融合中西的新的中国画形态,“相视一笑,莫逆于心”。这样意味着中国绘画进入一条康庄大道。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现代艺术家能继承传统绘画的笔墨精髓,同时强调个性。中西合璧,这是现代中国画的重要课题。
  三、结语
  综上所说,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国画三阶段的变化。第一和第二阶段的许多矛盾之处,是复历着西方现代美术的从写实到现代抽象,是我国社会机制的转型而变革的。对西方文化的接受是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性程度的递增的。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在第一阶段被抛弃,而以第三阶段却成为宝贝一样把它拣回来。这都是中国自身的价值标准来衡量的。由此,美术中的“中西融合”并不是纯艺术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童中焘说“中国画发展的最佳出发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最不容易成就,最有民族特色,最有高尚价值的体系。”
  【作者单位: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艺术部】
  【参考文献】
  [1]黄宾虹..《黄宾虹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2]《国画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沈鹤、陈履生编.《中国画讨论专辑》.人民美术出版社
  [4]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上海长兴书局影印本
  [5]徐卫.《对质疑中国画走“中西融合”之路的反思》.南通大学学报
  [6]《美术史论》第4辑.人民美术出版社
  [7]陈永怡.《近现代中国画改造中的“中西融合”取向》
其他文献
梵高是19世纪荷兰杰出的画家,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虽然他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尝尽世间悲苦,但总是以执着的信念,把内心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热爱汇成狂烈的激情,用独特的色彩表达出来。他的作品在吸收印象派画家用色特点的基础上,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艺术风格。《向日葵》、《星月夜》、《夜晚的咖啡馆》等等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作品,用摄人心魄的来自画家内心深处的魔幻色彩,吸引着
期刊
摘要:从2010届双年展所体现的当代艺术的三种特点出发,即时代创新的味道、文化的味道,来阐述当代艺术在当今对人与社会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双年展;当代艺术;时代;创新文化  双年展的出现,是对我们原有图式结构的挑战,原有视觉经验的挑战。因为人们总是活在特定的文化与传统之中,因此它总是以继承下来的文化与传统的基础来向世界作出某种反映,越是图式结构强大,越是不太会认同新出现的奇特现象。双年展的当下性
期刊
摘 要:当代偶像文化在历经多次嬗变后裹挟感官刺激、消费狂热以及符号生产等诸多文化症候以综艺选秀的形式再度“入侵”大众的眼与心。而将个体置于审美化生存语境之下考量,上述种种都暗自指向个体审美快感的生成。这种快感是当代偶像文化赋予个体的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已超越凝视偶像中的审美主体与客体,将快感拓展至更广域的社会文化层面。  关键词:偶像文化;综艺选秀;审美;快感  回溯大陆综艺选秀节目的发展轨迹,快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流行、时尚与传统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可能大都持对立的观点。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以语言为例。对近年来流行于网络或口语中的一些热门词语进行追溯,会发现它们貌似新颖,实为旧词。所以流行、时尚与传统的关系,不一定是对立的,有时候可能是密切联系的。  2012年渐近尾声,若问哪一首歌及其MV在今年最为火暴、最为流行和最出风头,答案可能就是《江南style》。这受来自韩国的歌曲一经问世
期刊
摘要:剧本是一剧之本,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剧本是基础,是整体艺术构思的母体,剧本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影片的成败。本文以动画影片《恶童》为例探析剧本创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剧本;《恶童》;剧情;节奏  剧本对未来影片规定的影像和声音所蕴含的理性内容,在剧作中以文字提示,通过影片的艺术处理在真实可感的形象中加以实现。制作一部电影,第一步就是从创作剧本,它是电影制作后续的每项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
期刊
摘 要:中央美术学院以油画壁画见长的袁运生教授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大师。他在从逆境到顺境的人生经历中一直自强不息。他曾提出"追索民族艺术的真精神"的重要思想,数十年中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不仅从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高度深刻认识这一问题,而且通过创作表现自己的艺术理念。他还对构建高等美术教育体系进行探索,正在负责国家重点人文社科项目《中国传统雕刻复制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的研究和实施。  关
期刊
摘要:艺术品像一般投资目标逐渐成为投资者相继追捧的对象,所以近年来国内的银行、企业在各大城市推出了关于艺术品投资的项目,艺术品作为一般投资对象在各大城市的文化产权交易所上市,对于此类现象社会上存在很多争执,笔者从上海品藏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关于薛松组合资产包和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展开对这一现象的分析。  关键词:文交所;艺术品金融化;艺术品投资;组合资产包;权益拆分;估价体系  玩转艺术品的有两类
期刊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以审美为核心,立足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而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自发地通过学习,培养自我的鉴赏能力、创作能力、表现能力就成了音乐课堂需要重视的大问题。笔者经过多年课堂实践,摸索出一条鉴赏引路为基础,模块整合为途径的“1+n”式的教学模式,现笔录如下,以求教于大家。  中学的音乐课一般包括五个模块,即:
期刊
生态河道建设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生态河道建设,是水利建设发展到一种相对比较高级形态的必然结果,既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水利工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现就丹阳市城区内河生态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初浅的探讨。  一、丹阳市河道水系及河道管理基本现状  丹阳市素有江南水乡的美称,丰沛的水量,形成众多的河流。城区内河长2748米,护城河
期刊
摘要: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聚居点,每个城市都有她独特的灵魂,文化正是灵魂所在。在当代提倡“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牢牢把握审美这一关键因素,因为是审美元素让城市有了区别度,有了自己的特点。  关键词:审美元素;城市建设;意义  城市化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正是文明化的程度。这个时代,是以城市文明为主导的世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会反思“什么是城市”和“城市的美是什么” 这些基本的问题。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