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养老规划与养老工具
(一)四类养老规划 总有一款适合你
文/焦鹏
富足怡然的退休生活不仅需要尽早规划,还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工具。
投资养老:最理性
鲁先生现年35岁,经济学专业毕业的他在投资上时刻走在时代前沿。虽然经历前两年股市大跌,由于进入股市较早,他的账户金额仍然有不少的盈利。“不敢说获取了暴利,至少有不少的收益。这表明,通过投资,准备养老金完全可行。”
鲁先生的理财一路走下来,也深深体会到理财风险无处不在。因此,他现在正一步步建立投资组合,在他看来,保证资产长期稳定增值,才是最为理性的养老方式。“在投资中,不动产具有长期抵抗通货膨胀和实现一定增值的可能性,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具有很强的变现性和实现高收益的可能,黄金、原油等实物资产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并对抗经济周期的轮换,可以说各有所长,实现了均衡配置,资产就会越安全。”
专家点评:鲁先生现今所强调的投资组合,值得投资人士借鉴,尤其是对那些积累养老金的人,长期稳定的收益预期,能一步步实现养老金的储备。当然,投资组合法也存在弱点,第一,要用大量的资金去建立投资组合,收入较低的人士并不适合;第二,由于市场的变化很快,确保组合的有效性同样需要精力和专业性,理财知识较为欠缺的人士也不太适合。
实施条件:了解各种投资产品的性质,根据自身需要制定收益目标和投资策略,稳定持有并实施质量监控。
可实现性:50%。广泛的投资组合理论包含了所有养老方式,但狭义的投资组合一般只是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的简单配比,使其收益确保退休后几十年生活所需同样具有一定难度。
储蓄养老:最稳妥
尽管离60岁退休还有近10年的时间,但工作于某市某设计单位的卢骏着手准备养老金已有5年时间。卢骏夫妇二人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父母为离休干部,社保齐全、收入也不错,基本不用他们操心二老的养老费用;女儿已结婚成家,同样不用费心。按说卢骏暂时已没有什么经济负担,但他却仍心存忧虑。
为了更加保险,卢骏选择了储蓄作为筹集养老金的主要方式。“每年存4万元,算上利息收益,到60岁退休时大概有60万元,再加上一些公积金积蓄,应该能达到120万元,养老应该不成问题了。”卢骏对自己的储蓄养老还算满意,他的目的便是退休后既不给子女增添负担,又能保持现有的生活品质。
专家点评:养老专家表示,储蓄养老可以说是人们最基础最可靠的养老方式了。在金融投资存在巨大风险和资产泡沫化程度高的情况下,储蓄确实是必要之举,这对于一些低风险爱好的人士更是不二之选。
实施条件:开一个或多个银行账户,长期坚持,积少成多。
可实现性:70%。虽然有购买力下降的风险,但更为稳妥,而且储蓄是一切投资实现的基础。如果市民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弥补储蓄不足,而未来可能存在需要增加的情况,靠加大储蓄量来弥补不失为稳妥方式。
保险养老:最全面
储蓄养老虽然可行,但现年53岁的王女士则更倾向于利用商业养老保险来规划晚年资金筹集。王女士在1997年40多岁时便购买了一款递增型终身寿险,每年需缴纳6000多元的保险费用,连续缴纳10年,在2017年王女士60岁的时候,开始年领1.2万元,且每年递增5%。
王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看来,物价又上涨了不少,缺口又扩大了。因此,她现在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去保险公司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险种。近年来她又陆续买了一些分红险,收益虽然不是很高,但好在稳定,还有一定健康意外保障,性价比不错。
专家点评:王女士所买保险是商业养老年金保险的一种,一般是从年轻时开始定期缴纳保险费,到合同约定年龄开始持续、定期地领取养老金。优势是保障性高,缺点是开始得越早、受到通胀、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影响就越大。而分红险收益的多少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有直接关系,同样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一点需提前有充分的认识。
实施条件:按照投保类型,按期缴纳足够保费。
可实现性:60%。大多数商业保险抗通胀功能有限,而且中国的保险市场尚不完善,监管和保单设计均存在一定漏洞,把保险产品视作养老保障的唯一方式有失稳妥,不如当做是锦上添花。
以房养老:最前卫
以房养老,一些人已将其作为未来养老的方式之一,但在只拥有一套房的市民刘先生看来,他更看好现今依然在争论的利用房产“倒按揭”养老方式。
所谓倒按揭,即“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放贷对象是有住房的老年人,房产所有者以房屋的产权作为抵押,按月从金融机构领取现金直到身故,房主辞世后住房由金融或保险机构收回还贷。其最早起源于荷兰,发展最成熟的是美国。
刘先生现已50岁,收入不高的他没有能力购置第二套、第三套房来养老。自从听说“倒按揭”养老方式后,刘先生极为关注,他表示,如果未来这一模式在我国得以大范围顺利推行,他准备尝试。
专家点评:拿房产“倒按揭”养老,这在欧美等一些国家已广泛推广。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于拥有房产但缺乏其他收入来源的老年人来说,利用“倒按揭”贷款,生前继续居住,银行支付生活费用,保证了退休后的生活品质,只不过在过世后其家人失去房屋继承权,它提供了一种养老的方式。
实施条件:拥有一套具有产权的房屋,且子女皆赞同父母对房屋的处置行为。
可实现性:40%。“倒按揭”的理念势必带来一场观念碰撞。老人将自己的房产抵押出去而无法留给子女,国人恐怕一下子难以接受,这成为阻碍业务推行的一道社会伦理观念“栅栏”。从近年来个别地区推行这一措施,响应者寥寥无几便可见一斑。
编辑/延 一
(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工具
文/陈君
总体上来看,可用来养老的工具大致可分为6类:社保、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金融投资、以房养老、艺术品投资。每一种养老工具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合自己的养老工具。
社保养老
社保养老是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一支柱。通常的做法是,人们工作的时候,每月由企业和个人缴纳一定比例的社保养老金,等到退休后,就可以领取一定的退休金。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由于社保低保障、广覆盖的特点,通常依靠社保金养老只能糊口,而不能享受到高品质的老年生活。据测算,基本养老保险的平均替代率约为40%,也就是说,退休后能领到的养老金约占退休前工资的40%。所以,即使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最好还要通过其他方式自行积累一部分养老金,以弥补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的不足。
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是我国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指的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我国于2004年5月1日才开始试行。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企业自身认知程度不够、国家对个人缴费部分税收政策的不明确等原因,真正实行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还是很少。
最重要的是,实行企业年金最终的选择权和主动权都在企业手里,员工个人是无法掌控的。如果你很想参与到企业的年金计划中去,那么前提条件就是你所在企业已经开始运转了这样一个机制,你的公司愿意为你缴纳和规划企业年金。因此,这一项养老保障的选择难以掌控。
商业保险
目前,具备养老功能的商业保险有很多,大致可分为四种:传统型养老保险、分红型养老保险、万能型保险、投连险。
传统型养老险的预定利率是确定的,因此日后在什么时间领多少钱是投保时就可以确知的,但从收益上看是不高的。这一类型适合于理财风格保守、不愿承担风险的人群;分红型养老险一般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往往低于传统险,不过分红险在预定利率之外还有不确定的分红利益;万能险大多有保证收益,一般在1.75%~2.5%,但是这个回报率只是针对扣除初始费用后的投资账户;投连险被称为基金中的基金,收益随资本市场变动而动,收益可能较高,但波动性也比较大,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亏损,收益和风险由投保人100%享受或承担。
总的来说,由于退休养老的特殊性,在选择商业保险时应坚持以稳健为主、降低风险、实现保值增值为主要目的。
金融投资
金融投资是目前大多数人比较熟悉的养老方式,可供选择的工具很多,一部分属于有固定收益的品种,如银行各类存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国债等,这类产品的优势是至少可以保本,但平均收益不会太高。
另外一部分属于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品种,如股票、基金、期货、权证等。对于以养老为目的的投资者来说,一些稳健型的投资品种应该是首选,如基金。而基金也随风险收益的不同分为货币型、偏债型、平衡型、偏股型、ETF、LOF等,每个人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搭配。由于养老金的储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专家建议投资者最好采用定期定投的方式来实现,因为可以均摊成本,从而降低风险,符合养老金稳健的特点。
最近有一些基金公司推出了生命周期基金,这类基金中股票投资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调,对于倾向于依靠基金养老的人群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房养老
在经济条件良好的青壮年时期,购置一套或几套住宅、商铺或写字楼,等到年老退休的时候,既可以出售房屋获取房价增长的利润来养老,也可以利用租金回报来补充自己的养老组合,这种以房养老的方式正在成为很多富裕人群的选择。
同时,一些只有一套房的老年人也有相应的方式,如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该方式通过将老人名下的房产抵押来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用于养老,而金融机构通过出售住房收回贷款。
以房养老需要丰厚的资金支持,同时,较其他投资方式来看,房产的变现能力也稍弱。在目前房价存在下跌趋势的情况下,选择以房养老的方式更需注意入场时机,防止高位接盘,影响养老金的储备。
艺术品投资
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艺术品投资也开始进入大众的视线,逐渐成为一些人养老的选择。资金丰厚的人选择字画、古玩、红木家具等投资,普通民众则青睐邮票、纪念币、纸币甚至茶叶这些资金占用量不大,升值空间却很大的小项目。
但一般来说,艺术品投资是有行业和知识挡板的,因此,在进入某一行业前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否则就很容易赔了夫人又折兵。专家建议,艺术品投资要“黄豆子选熟的捡”,因人而异。
编辑/张秀阳
(三)五种以房养老方式详解
文/李季
以房养老主要有以下5种典型形式:
租售换养
以房养老最简单的形式,是把手中的房产出租或变现,以租售所得收入来作为养老金。在当前的高房价下,仅依靠此种方式即可轻松支付两位老人的养老支出。但前提是必须拥有1套以上的住房,而且该住房不存在儿女继承的问题。另有一些人对住房有着较高的升值预期而且手头比较宽裕,他们利用房产投资的方式来优化养老规划。
这两种方式都属于自助养老的范畴。随着市场培育程度的提高,机构养老开始步入人们的视线。典型的是某老年公寓于2005年推出的“以租换养”模式。老人将房产交给养老院出租,而自己入住相应的养老院,由养老院工作人员负责老人的生活起居,身故后房产归养老院所有。这开了我国新型养老模式的先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售后返租
售后返租又称“以房自助养老”,然而实际并不是自助养老方式,而是由机构主导,最早由上海公积金中心于2007年5月推出。具体模式是,凡65岁以上的老人,通过将名下的房产出售给公积金管理中心,可一次性收取房款,然后用手中的资金向公积金管理中心重新租住这套住房,租期由双方约定,租金与市场价等同并一次性付清。租期届满,如果老人还健在,续租的租金全免;如果老人在租期内去世,剩余的租金归老人的遗产继承人。
换房差价
换房差价,即将原来较大的房子或者地段较好的房子卖掉,换成两套较小的或者相对偏远的房子。一套自住,将来可以留给子女;一套出租,用于补充养老金。
一般来说,父母退休时,子女往往都已经成家立业,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这时,家中的人口变少了,原来要供三人甚至四五人居住的房子,现在只剩下老夫妻两个人居住,加上老年人活动半径变小,原来的房子可能就稍嫌空旷了。而且老人住在过大的房子里,从心理学上来说容易滋生寂寞感,对身心不利。“以大换小”用差价补贴养老就非常有现实意义。
又如现在很多老年人在市中心都有不大的老式住房,这些房子虽然面积较小,但经过了多年的房价上涨,如今都已价格不菲。将这套老房子卖掉,在市郊或者和子女房子相近的地段买一套同样的小户型房子,能够获得一笔不小的差价。虽然这样做会让老人离开自己原来熟悉的生活圈子,感觉到有些孤寂,但换个角度想想,退休后不需要每天上班,自然也就没必要蜗居在嘈杂的市区。对老年人来说,市中心空气污浊,噪音大,对身体健康也是一大隐患。
而购买用于出租的房屋,一般有两个原则,一是要离自己居住的新房近些,这样管理起来也比较容易;二是从近年来二手房租赁市场的走势可以看出,小户型仍然是供不应求,增长速度不减,因此老年人应该尽可能购买一些小户型(30~60平方米)、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的住宅,这种房子往往容易出租,租金也相对较高。
倒按揭
倒按揭又称“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西方发达国家采用的主流模式。在中国,倒按揭这一概念于2003年首次提出,近年来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幸福人寿保险公司几年来大力推动的倒按揭,是专为以房养老设计的险种。该险种的投保人要求是62岁以上的老年人。投保人将房屋产权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按月向投保人支付给付金,直至投保人亡故,保险公司收回该房屋销售、出租或拍卖。给付金的计算是按其房屋的评估价值减去预期折损和预支利息,并按平均寿命计算,分摊到投保人的预期寿命年限中。
遗憾的是,虽然呼声很高,但由于观念差异、制度障碍、市场成熟度低和存在技术难题等原因,倒按揭在我国迟迟未能推出。
子女埋单
阻碍老年人选择倒按揭养老的关键原因在于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即无法向子女交代。因此,一个变通的办法是,按照“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思路,在子女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老人与子女签订协议,将自己的房子“反向抵押”给子女,即老人每月可从子女那儿得到一笔退休金补助,而老人过世后,子女继承房产。
这种父母与子女间的“反向抵押”省去了很多与金融机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中的麻烦和费用,特别是评估费、保险费等一系列昂贵的中介费一概免单,这对平时比较节省的老年人很重要。
当然,并不是所有子女都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如果子女无力为父母养老埋单的话,可以再进一步变通,退休父母可以和某个对其房产有意向的亲朋好友达成“反向抵押”协议。但是这种私下协议方法的风险明显要高了许多,双方一定要请律师出面处理并签订“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就房子的估值、贷款支付的金额和方式、违约的惩罚、以后房产增值或跌价后的处置、老人超过或短于预估的存活年数等作一个详细的约定,以避免今后不必要的麻烦。
编辑/张秀阳
(四)如何借基金养老
文/叶波
金融投资中,通过绩优基金投资股市,长期收益最高,不失为筹划养老金的一种有效途径。
定投让你拿得住
为什么强调定投,而不是凑足一笔钱后整笔投入呢?定投均摊成本、降低风险的作用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要让你拿得住。普通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储备养老金时最难的问题是难以坚守,他们往往缺乏选时的能力,更难忍受单笔投入在熊市中的巨额亏损,导致要么赎回,要么陷入选时怪圈,疲于奔命而无法坚持。定投每次投入小,均摊成本使其在大熊市中也不会有大的亏损,投资者对其损失不会太敏感,因而能够拿得住。对养老金储备而言,拿住是最重要的。
灵活配置基金是首选
那该投资啥基金呢?如果你具有选时和选择绩优基金的能力,可以选择绩优基金公司在股票仓位设计上灵活度比较大(标准是股票仓位上限在90%以下,下限在30%以下)的基金,这种基金才有可能真正在熊市中通过大幅度减仓(比如到30%以下),来规避资产损失。记得在退休前几年,一定要选择一个股市的相对高点,将该基金全部抛出或转入中低风险基金。
ETF有助控制不确定性
中国基金业的历史太短,很多考验未经受,还远远没有产生经受过长期考验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或者基金,基金的业绩可能因公司、经理、市场、规模等任何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巨变。这意味着选择符合以上标准的基金即使能够做到,也将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为了控制这种不确定性,指数基金特别是ETF基金可能是长期投资的不错选择。该类基金尤其是ETF完全复制指数,其业绩几乎完全不受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基金规模变化的影响,完全跟随指数和市场的趋势运行,收益几乎是我们可以掌控的。
懒人选生命周期基金
如果没有选时和选择绩优基金的能力,怎么办?生命周期基金可能就是不错的选择。它几乎是专为缺乏基金投资知识的人设计的,其股票投资比例随年龄日益逼近退休而不断下调,非常符合越临近用钱风险越低的投资保本原理。这种基金的另一个好处是,如果你进入的日期得当,该类基金会在你退休时成为一只纯债型基金,退休后仍然可以当做组合基金持有。
定赎取用养老金
那退休后要用钱,基金如何处置呢?退休后原则上并不建议你持有股票型基金,最好全部转为债券型基金。取做生活费的方式,也最好是像支取年金一样定期定额赎回,或转换到T 0的货币市场基金中。
据《大众理财顾问》
编辑/延 一
(五)收藏为养老锦上添花
艺术品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它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受制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和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约束。因此,艺术品投资在养老计划中,不应归属于基础性养老的范畴,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投资品种选熟悉的
艺术品投资是一种金钱的博弈与智慧、学识的较量。因此,艺术品投资应“黄豆子选熟的捡”,因人而异。
字画流动性差
对字画爱好者而言,如果独具慧眼,具有较高的字画鉴赏水平,将处于成长期的优秀中青年书画家及其优秀作品作为投资主打,就具有一本万利的功效。
投资书画作品有投资失败风险。比如用高价买了伪品、赝品;投资的作者是扶不起的阿斗,几十年过去了,怎么也长不大。还有流动性风险。字画投资是长期投资,并且它的变现性较差,需用钱时难以救急,或好东西卖了个贱价钱。因此,通过字画投资以积累养老金,应注意两点:一是做自己熟悉的事;二是必须保留一部分养老金的流动性。
古玩要有眼光
它的成败取决于艺术鉴赏力。眼光独到者,往往能够以极低的价格淘到真金,而外行则往往用天价买回了并不值钱的赝品。这种投资的风险,也主要是投资失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当然,对于这个领域的行家来说,只要个人和家庭保持了一定的现金流量,筹措一份丰厚的养老金只是小菜一碟。
邮票要控制比例
投资邮票门槛较低,比较适宜于中低收入家庭和个人。与此同时,邮票的价格弹性极大。当市场由衰退、萧条步入复苏,再走向繁荣以至高潮时,投资者有可能获取数倍的投资收益。而当市场由繁荣、高潮滑入衰退、萧条的轨道时,其投入资本也将面临大幅缩水。目前,这个市场正处于极度低迷之中,物美价廉的精品遍地都是。但是,市场何时起局,还取决于国家邮政的政策指引。作为养老性投资,这部分资本投入应控制在10%以内。
普通纪念币不宜多
投入资本可大可小,价格弹性极大。目前市场上10元以下的普通纪念币遍地都是。普通纪念币的市场运行周期与邮票同步,并与邮票市场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目前这个市场尚处底部,投资者若选择一些发行量在1000万枚左右的人物币、生肖币,获取高额投资收益的几率较高。但必须有“打三年解放战争”的物质和思想准备。作为养老投资,这部分资产也不宜过多。
金银纪念币可随时变现
中国人民银行从1979年10月1日发行第一套金银纪念币始,到目前已发行1500多个品种。金银纪念币市场信息、价格透明、对称,中国私人理财网等专业报纸和网站的每日报价,与市场成交价格一致。同时,金银纪念币流动性较强,随时可以变现,以应养老急时之需。
金银纪念币为国家法定货币,工艺先进,防伪性好,国家对铸造伪币犯罪打击严厉,因此是艺术品投资市场上唯一没有受到伪品、赝品冲击的一方净土。这为收藏者、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金银纪念币好收藏和保管,到银行租保管箱就可以了。
金银纪念币以金、银、铂金等贵重金属为材质。一方面,它是精美的艺术品,价值不菲。另一方面,黄金、铂金、白银,在经济衰退、流通货币信用走低并贬值时,又可抵御通胀,实现私人资本保值。因此,家有一点金银纪念币,经济繁荣时,其艺术品价值凸现,可增加养老金积累;经济衰退时,其材质价值凸现,可安身立命。
据《大众理财顾问》
编辑/延 一
(一)四类养老规划 总有一款适合你
文/焦鹏
富足怡然的退休生活不仅需要尽早规划,还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工具。
投资养老:最理性
鲁先生现年35岁,经济学专业毕业的他在投资上时刻走在时代前沿。虽然经历前两年股市大跌,由于进入股市较早,他的账户金额仍然有不少的盈利。“不敢说获取了暴利,至少有不少的收益。这表明,通过投资,准备养老金完全可行。”
鲁先生的理财一路走下来,也深深体会到理财风险无处不在。因此,他现在正一步步建立投资组合,在他看来,保证资产长期稳定增值,才是最为理性的养老方式。“在投资中,不动产具有长期抵抗通货膨胀和实现一定增值的可能性,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具有很强的变现性和实现高收益的可能,黄金、原油等实物资产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并对抗经济周期的轮换,可以说各有所长,实现了均衡配置,资产就会越安全。”
专家点评:鲁先生现今所强调的投资组合,值得投资人士借鉴,尤其是对那些积累养老金的人,长期稳定的收益预期,能一步步实现养老金的储备。当然,投资组合法也存在弱点,第一,要用大量的资金去建立投资组合,收入较低的人士并不适合;第二,由于市场的变化很快,确保组合的有效性同样需要精力和专业性,理财知识较为欠缺的人士也不太适合。
实施条件:了解各种投资产品的性质,根据自身需要制定收益目标和投资策略,稳定持有并实施质量监控。
可实现性:50%。广泛的投资组合理论包含了所有养老方式,但狭义的投资组合一般只是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的简单配比,使其收益确保退休后几十年生活所需同样具有一定难度。
储蓄养老:最稳妥
尽管离60岁退休还有近10年的时间,但工作于某市某设计单位的卢骏着手准备养老金已有5年时间。卢骏夫妇二人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父母为离休干部,社保齐全、收入也不错,基本不用他们操心二老的养老费用;女儿已结婚成家,同样不用费心。按说卢骏暂时已没有什么经济负担,但他却仍心存忧虑。
为了更加保险,卢骏选择了储蓄作为筹集养老金的主要方式。“每年存4万元,算上利息收益,到60岁退休时大概有60万元,再加上一些公积金积蓄,应该能达到120万元,养老应该不成问题了。”卢骏对自己的储蓄养老还算满意,他的目的便是退休后既不给子女增添负担,又能保持现有的生活品质。
专家点评:养老专家表示,储蓄养老可以说是人们最基础最可靠的养老方式了。在金融投资存在巨大风险和资产泡沫化程度高的情况下,储蓄确实是必要之举,这对于一些低风险爱好的人士更是不二之选。
实施条件:开一个或多个银行账户,长期坚持,积少成多。
可实现性:70%。虽然有购买力下降的风险,但更为稳妥,而且储蓄是一切投资实现的基础。如果市民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弥补储蓄不足,而未来可能存在需要增加的情况,靠加大储蓄量来弥补不失为稳妥方式。
保险养老:最全面
储蓄养老虽然可行,但现年53岁的王女士则更倾向于利用商业养老保险来规划晚年资金筹集。王女士在1997年40多岁时便购买了一款递增型终身寿险,每年需缴纳6000多元的保险费用,连续缴纳10年,在2017年王女士60岁的时候,开始年领1.2万元,且每年递增5%。
王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看来,物价又上涨了不少,缺口又扩大了。因此,她现在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去保险公司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险种。近年来她又陆续买了一些分红险,收益虽然不是很高,但好在稳定,还有一定健康意外保障,性价比不错。
专家点评:王女士所买保险是商业养老年金保险的一种,一般是从年轻时开始定期缴纳保险费,到合同约定年龄开始持续、定期地领取养老金。优势是保障性高,缺点是开始得越早、受到通胀、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影响就越大。而分红险收益的多少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有直接关系,同样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一点需提前有充分的认识。
实施条件:按照投保类型,按期缴纳足够保费。
可实现性:60%。大多数商业保险抗通胀功能有限,而且中国的保险市场尚不完善,监管和保单设计均存在一定漏洞,把保险产品视作养老保障的唯一方式有失稳妥,不如当做是锦上添花。
以房养老:最前卫
以房养老,一些人已将其作为未来养老的方式之一,但在只拥有一套房的市民刘先生看来,他更看好现今依然在争论的利用房产“倒按揭”养老方式。
所谓倒按揭,即“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放贷对象是有住房的老年人,房产所有者以房屋的产权作为抵押,按月从金融机构领取现金直到身故,房主辞世后住房由金融或保险机构收回还贷。其最早起源于荷兰,发展最成熟的是美国。
刘先生现已50岁,收入不高的他没有能力购置第二套、第三套房来养老。自从听说“倒按揭”养老方式后,刘先生极为关注,他表示,如果未来这一模式在我国得以大范围顺利推行,他准备尝试。
专家点评:拿房产“倒按揭”养老,这在欧美等一些国家已广泛推广。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于拥有房产但缺乏其他收入来源的老年人来说,利用“倒按揭”贷款,生前继续居住,银行支付生活费用,保证了退休后的生活品质,只不过在过世后其家人失去房屋继承权,它提供了一种养老的方式。
实施条件:拥有一套具有产权的房屋,且子女皆赞同父母对房屋的处置行为。
可实现性:40%。“倒按揭”的理念势必带来一场观念碰撞。老人将自己的房产抵押出去而无法留给子女,国人恐怕一下子难以接受,这成为阻碍业务推行的一道社会伦理观念“栅栏”。从近年来个别地区推行这一措施,响应者寥寥无几便可见一斑。
编辑/延 一
(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工具
文/陈君
总体上来看,可用来养老的工具大致可分为6类:社保、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金融投资、以房养老、艺术品投资。每一种养老工具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合自己的养老工具。
社保养老
社保养老是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一支柱。通常的做法是,人们工作的时候,每月由企业和个人缴纳一定比例的社保养老金,等到退休后,就可以领取一定的退休金。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由于社保低保障、广覆盖的特点,通常依靠社保金养老只能糊口,而不能享受到高品质的老年生活。据测算,基本养老保险的平均替代率约为40%,也就是说,退休后能领到的养老金约占退休前工资的40%。所以,即使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最好还要通过其他方式自行积累一部分养老金,以弥补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的不足。
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是我国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指的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我国于2004年5月1日才开始试行。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企业自身认知程度不够、国家对个人缴费部分税收政策的不明确等原因,真正实行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还是很少。
最重要的是,实行企业年金最终的选择权和主动权都在企业手里,员工个人是无法掌控的。如果你很想参与到企业的年金计划中去,那么前提条件就是你所在企业已经开始运转了这样一个机制,你的公司愿意为你缴纳和规划企业年金。因此,这一项养老保障的选择难以掌控。
商业保险
目前,具备养老功能的商业保险有很多,大致可分为四种:传统型养老保险、分红型养老保险、万能型保险、投连险。
传统型养老险的预定利率是确定的,因此日后在什么时间领多少钱是投保时就可以确知的,但从收益上看是不高的。这一类型适合于理财风格保守、不愿承担风险的人群;分红型养老险一般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往往低于传统险,不过分红险在预定利率之外还有不确定的分红利益;万能险大多有保证收益,一般在1.75%~2.5%,但是这个回报率只是针对扣除初始费用后的投资账户;投连险被称为基金中的基金,收益随资本市场变动而动,收益可能较高,但波动性也比较大,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亏损,收益和风险由投保人100%享受或承担。
总的来说,由于退休养老的特殊性,在选择商业保险时应坚持以稳健为主、降低风险、实现保值增值为主要目的。
金融投资
金融投资是目前大多数人比较熟悉的养老方式,可供选择的工具很多,一部分属于有固定收益的品种,如银行各类存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国债等,这类产品的优势是至少可以保本,但平均收益不会太高。
另外一部分属于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品种,如股票、基金、期货、权证等。对于以养老为目的的投资者来说,一些稳健型的投资品种应该是首选,如基金。而基金也随风险收益的不同分为货币型、偏债型、平衡型、偏股型、ETF、LOF等,每个人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搭配。由于养老金的储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专家建议投资者最好采用定期定投的方式来实现,因为可以均摊成本,从而降低风险,符合养老金稳健的特点。
最近有一些基金公司推出了生命周期基金,这类基金中股票投资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调,对于倾向于依靠基金养老的人群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房养老
在经济条件良好的青壮年时期,购置一套或几套住宅、商铺或写字楼,等到年老退休的时候,既可以出售房屋获取房价增长的利润来养老,也可以利用租金回报来补充自己的养老组合,这种以房养老的方式正在成为很多富裕人群的选择。
同时,一些只有一套房的老年人也有相应的方式,如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该方式通过将老人名下的房产抵押来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用于养老,而金融机构通过出售住房收回贷款。
以房养老需要丰厚的资金支持,同时,较其他投资方式来看,房产的变现能力也稍弱。在目前房价存在下跌趋势的情况下,选择以房养老的方式更需注意入场时机,防止高位接盘,影响养老金的储备。
艺术品投资
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艺术品投资也开始进入大众的视线,逐渐成为一些人养老的选择。资金丰厚的人选择字画、古玩、红木家具等投资,普通民众则青睐邮票、纪念币、纸币甚至茶叶这些资金占用量不大,升值空间却很大的小项目。
但一般来说,艺术品投资是有行业和知识挡板的,因此,在进入某一行业前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否则就很容易赔了夫人又折兵。专家建议,艺术品投资要“黄豆子选熟的捡”,因人而异。
编辑/张秀阳
(三)五种以房养老方式详解
文/李季
以房养老主要有以下5种典型形式:
租售换养
以房养老最简单的形式,是把手中的房产出租或变现,以租售所得收入来作为养老金。在当前的高房价下,仅依靠此种方式即可轻松支付两位老人的养老支出。但前提是必须拥有1套以上的住房,而且该住房不存在儿女继承的问题。另有一些人对住房有着较高的升值预期而且手头比较宽裕,他们利用房产投资的方式来优化养老规划。
这两种方式都属于自助养老的范畴。随着市场培育程度的提高,机构养老开始步入人们的视线。典型的是某老年公寓于2005年推出的“以租换养”模式。老人将房产交给养老院出租,而自己入住相应的养老院,由养老院工作人员负责老人的生活起居,身故后房产归养老院所有。这开了我国新型养老模式的先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售后返租
售后返租又称“以房自助养老”,然而实际并不是自助养老方式,而是由机构主导,最早由上海公积金中心于2007年5月推出。具体模式是,凡65岁以上的老人,通过将名下的房产出售给公积金管理中心,可一次性收取房款,然后用手中的资金向公积金管理中心重新租住这套住房,租期由双方约定,租金与市场价等同并一次性付清。租期届满,如果老人还健在,续租的租金全免;如果老人在租期内去世,剩余的租金归老人的遗产继承人。
换房差价
换房差价,即将原来较大的房子或者地段较好的房子卖掉,换成两套较小的或者相对偏远的房子。一套自住,将来可以留给子女;一套出租,用于补充养老金。
一般来说,父母退休时,子女往往都已经成家立业,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这时,家中的人口变少了,原来要供三人甚至四五人居住的房子,现在只剩下老夫妻两个人居住,加上老年人活动半径变小,原来的房子可能就稍嫌空旷了。而且老人住在过大的房子里,从心理学上来说容易滋生寂寞感,对身心不利。“以大换小”用差价补贴养老就非常有现实意义。
又如现在很多老年人在市中心都有不大的老式住房,这些房子虽然面积较小,但经过了多年的房价上涨,如今都已价格不菲。将这套老房子卖掉,在市郊或者和子女房子相近的地段买一套同样的小户型房子,能够获得一笔不小的差价。虽然这样做会让老人离开自己原来熟悉的生活圈子,感觉到有些孤寂,但换个角度想想,退休后不需要每天上班,自然也就没必要蜗居在嘈杂的市区。对老年人来说,市中心空气污浊,噪音大,对身体健康也是一大隐患。
而购买用于出租的房屋,一般有两个原则,一是要离自己居住的新房近些,这样管理起来也比较容易;二是从近年来二手房租赁市场的走势可以看出,小户型仍然是供不应求,增长速度不减,因此老年人应该尽可能购买一些小户型(30~60平方米)、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的住宅,这种房子往往容易出租,租金也相对较高。
倒按揭
倒按揭又称“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西方发达国家采用的主流模式。在中国,倒按揭这一概念于2003年首次提出,近年来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幸福人寿保险公司几年来大力推动的倒按揭,是专为以房养老设计的险种。该险种的投保人要求是62岁以上的老年人。投保人将房屋产权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按月向投保人支付给付金,直至投保人亡故,保险公司收回该房屋销售、出租或拍卖。给付金的计算是按其房屋的评估价值减去预期折损和预支利息,并按平均寿命计算,分摊到投保人的预期寿命年限中。
遗憾的是,虽然呼声很高,但由于观念差异、制度障碍、市场成熟度低和存在技术难题等原因,倒按揭在我国迟迟未能推出。
子女埋单
阻碍老年人选择倒按揭养老的关键原因在于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即无法向子女交代。因此,一个变通的办法是,按照“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思路,在子女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老人与子女签订协议,将自己的房子“反向抵押”给子女,即老人每月可从子女那儿得到一笔退休金补助,而老人过世后,子女继承房产。
这种父母与子女间的“反向抵押”省去了很多与金融机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中的麻烦和费用,特别是评估费、保险费等一系列昂贵的中介费一概免单,这对平时比较节省的老年人很重要。
当然,并不是所有子女都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如果子女无力为父母养老埋单的话,可以再进一步变通,退休父母可以和某个对其房产有意向的亲朋好友达成“反向抵押”协议。但是这种私下协议方法的风险明显要高了许多,双方一定要请律师出面处理并签订“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就房子的估值、贷款支付的金额和方式、违约的惩罚、以后房产增值或跌价后的处置、老人超过或短于预估的存活年数等作一个详细的约定,以避免今后不必要的麻烦。
编辑/张秀阳
(四)如何借基金养老
文/叶波
金融投资中,通过绩优基金投资股市,长期收益最高,不失为筹划养老金的一种有效途径。
定投让你拿得住
为什么强调定投,而不是凑足一笔钱后整笔投入呢?定投均摊成本、降低风险的作用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要让你拿得住。普通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储备养老金时最难的问题是难以坚守,他们往往缺乏选时的能力,更难忍受单笔投入在熊市中的巨额亏损,导致要么赎回,要么陷入选时怪圈,疲于奔命而无法坚持。定投每次投入小,均摊成本使其在大熊市中也不会有大的亏损,投资者对其损失不会太敏感,因而能够拿得住。对养老金储备而言,拿住是最重要的。
灵活配置基金是首选
那该投资啥基金呢?如果你具有选时和选择绩优基金的能力,可以选择绩优基金公司在股票仓位设计上灵活度比较大(标准是股票仓位上限在90%以下,下限在30%以下)的基金,这种基金才有可能真正在熊市中通过大幅度减仓(比如到30%以下),来规避资产损失。记得在退休前几年,一定要选择一个股市的相对高点,将该基金全部抛出或转入中低风险基金。
ETF有助控制不确定性
中国基金业的历史太短,很多考验未经受,还远远没有产生经受过长期考验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或者基金,基金的业绩可能因公司、经理、市场、规模等任何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巨变。这意味着选择符合以上标准的基金即使能够做到,也将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为了控制这种不确定性,指数基金特别是ETF基金可能是长期投资的不错选择。该类基金尤其是ETF完全复制指数,其业绩几乎完全不受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基金规模变化的影响,完全跟随指数和市场的趋势运行,收益几乎是我们可以掌控的。
懒人选生命周期基金
如果没有选时和选择绩优基金的能力,怎么办?生命周期基金可能就是不错的选择。它几乎是专为缺乏基金投资知识的人设计的,其股票投资比例随年龄日益逼近退休而不断下调,非常符合越临近用钱风险越低的投资保本原理。这种基金的另一个好处是,如果你进入的日期得当,该类基金会在你退休时成为一只纯债型基金,退休后仍然可以当做组合基金持有。
定赎取用养老金
那退休后要用钱,基金如何处置呢?退休后原则上并不建议你持有股票型基金,最好全部转为债券型基金。取做生活费的方式,也最好是像支取年金一样定期定额赎回,或转换到T 0的货币市场基金中。
据《大众理财顾问》
编辑/延 一
(五)收藏为养老锦上添花
艺术品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它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受制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和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约束。因此,艺术品投资在养老计划中,不应归属于基础性养老的范畴,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投资品种选熟悉的
艺术品投资是一种金钱的博弈与智慧、学识的较量。因此,艺术品投资应“黄豆子选熟的捡”,因人而异。
字画流动性差
对字画爱好者而言,如果独具慧眼,具有较高的字画鉴赏水平,将处于成长期的优秀中青年书画家及其优秀作品作为投资主打,就具有一本万利的功效。
投资书画作品有投资失败风险。比如用高价买了伪品、赝品;投资的作者是扶不起的阿斗,几十年过去了,怎么也长不大。还有流动性风险。字画投资是长期投资,并且它的变现性较差,需用钱时难以救急,或好东西卖了个贱价钱。因此,通过字画投资以积累养老金,应注意两点:一是做自己熟悉的事;二是必须保留一部分养老金的流动性。
古玩要有眼光
它的成败取决于艺术鉴赏力。眼光独到者,往往能够以极低的价格淘到真金,而外行则往往用天价买回了并不值钱的赝品。这种投资的风险,也主要是投资失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当然,对于这个领域的行家来说,只要个人和家庭保持了一定的现金流量,筹措一份丰厚的养老金只是小菜一碟。
邮票要控制比例
投资邮票门槛较低,比较适宜于中低收入家庭和个人。与此同时,邮票的价格弹性极大。当市场由衰退、萧条步入复苏,再走向繁荣以至高潮时,投资者有可能获取数倍的投资收益。而当市场由繁荣、高潮滑入衰退、萧条的轨道时,其投入资本也将面临大幅缩水。目前,这个市场正处于极度低迷之中,物美价廉的精品遍地都是。但是,市场何时起局,还取决于国家邮政的政策指引。作为养老性投资,这部分资本投入应控制在10%以内。
普通纪念币不宜多
投入资本可大可小,价格弹性极大。目前市场上10元以下的普通纪念币遍地都是。普通纪念币的市场运行周期与邮票同步,并与邮票市场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目前这个市场尚处底部,投资者若选择一些发行量在1000万枚左右的人物币、生肖币,获取高额投资收益的几率较高。但必须有“打三年解放战争”的物质和思想准备。作为养老投资,这部分资产也不宜过多。
金银纪念币可随时变现
中国人民银行从1979年10月1日发行第一套金银纪念币始,到目前已发行1500多个品种。金银纪念币市场信息、价格透明、对称,中国私人理财网等专业报纸和网站的每日报价,与市场成交价格一致。同时,金银纪念币流动性较强,随时可以变现,以应养老急时之需。
金银纪念币为国家法定货币,工艺先进,防伪性好,国家对铸造伪币犯罪打击严厉,因此是艺术品投资市场上唯一没有受到伪品、赝品冲击的一方净土。这为收藏者、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金银纪念币好收藏和保管,到银行租保管箱就可以了。
金银纪念币以金、银、铂金等贵重金属为材质。一方面,它是精美的艺术品,价值不菲。另一方面,黄金、铂金、白银,在经济衰退、流通货币信用走低并贬值时,又可抵御通胀,实现私人资本保值。因此,家有一点金银纪念币,经济繁荣时,其艺术品价值凸现,可增加养老金积累;经济衰退时,其材质价值凸现,可安身立命。
据《大众理财顾问》
编辑/延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