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各种教学评价,有褒有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激励性评价作为新课标改革下新的教学评价主张,是目前诸多教育工作者所推崇的,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
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观念有很大改变,而且对评价的方式方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并非传授,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性评价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是被评价者产生向上的欲望与动力,获得成功的一种评价手段。传统的教学课堂评价,对学生的表现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若评价不当,容易使被表扬的学生产生自满心理,犯错误的学生产生自卑情绪。运用激励性评价,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接下来,笔者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有效运用进行探索。
一、丰富初中语文激励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激励性评价需要老师丰富激励方式。语言激励是在教学过程中最为传统的、且运用最为广泛的激励形式。语言激励也是最直接的奖励方式。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老师运用语言技巧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激励,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老师可以组织一次“学分排行榜”,对课堂表现优秀或者积极的学生采用加分的方法,每月结算时,排名靠前的学生有特殊奖励。奖品奖励是一种对学生表现的物质激励方式。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物质奖励要适当,长期的物质奖励会使学生产生功利心。另外,如果奖品并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也会降低奖励的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这几种方法综合运用,丰富激励方式。
二、多元初中语文激励评价
激励评价的多元化主要是从评价对象及评价内容进行探讨。老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多方面情况,强化激励性评价的针对性。对于成绩良好表现一直很突出的学生采取适度的评价,避免学生的自满心理;对于成绩中等及以下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较强的评价,对于表现出色的地方加以表扬,对于失误之处加以鼓励。具体对象具体评价,有利于避免优等学生的骄傲情绪,同时改善成绩不理想学生的自卑心理,有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主要是对学生的多方面进行评价。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比如在课堂讲解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通过老师的引导,甲同学准确地把握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老师这时候应该在课堂上对同学的表现及时评价。此外评价内容还应包括学生的课下作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等。在作业评语中采取激励性评价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斗志。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果,老师可以选择在课堂上当众表扬,或者结合前面文中提到的语言表扬、学分表扬与物质表扬相结合。激励评价的多元化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动力。
三、构建初中语文和谐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基础。激励性评价的开展同样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老师的激励性评价首先应建立在对学生尊重的基础上。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摒弃“师尊生从”的尊卑观念,对学生平等以待,尊重差异性,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初中生正值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的时期,但是仍然不能与成年人相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尤其是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古诗词文言文,老师在讲解时,应以引导为主,结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予以提示,不断鼓励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加沟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此外老师在进行激励性教学评价时,应注意自己的言辞,对于否定的部分,言语不能过激,不能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对于激励的部分,讲究“说话的艺术”,运用修辞手法,或学生易于接受的语气。通过对学生尊重、注重情感交流以及注意言辞等来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利于激励性评价的有效开展。
综上,笔者从三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有效运用进行了探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动学习掌握激励性评价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
谢强,教师,现居江苏灌南。
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观念有很大改变,而且对评价的方式方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并非传授,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性评价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是被评价者产生向上的欲望与动力,获得成功的一种评价手段。传统的教学课堂评价,对学生的表现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若评价不当,容易使被表扬的学生产生自满心理,犯错误的学生产生自卑情绪。运用激励性评价,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接下来,笔者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有效运用进行探索。
一、丰富初中语文激励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激励性评价需要老师丰富激励方式。语言激励是在教学过程中最为传统的、且运用最为广泛的激励形式。语言激励也是最直接的奖励方式。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老师运用语言技巧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激励,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老师可以组织一次“学分排行榜”,对课堂表现优秀或者积极的学生采用加分的方法,每月结算时,排名靠前的学生有特殊奖励。奖品奖励是一种对学生表现的物质激励方式。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物质奖励要适当,长期的物质奖励会使学生产生功利心。另外,如果奖品并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也会降低奖励的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这几种方法综合运用,丰富激励方式。
二、多元初中语文激励评价
激励评价的多元化主要是从评价对象及评价内容进行探讨。老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多方面情况,强化激励性评价的针对性。对于成绩良好表现一直很突出的学生采取适度的评价,避免学生的自满心理;对于成绩中等及以下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较强的评价,对于表现出色的地方加以表扬,对于失误之处加以鼓励。具体对象具体评价,有利于避免优等学生的骄傲情绪,同时改善成绩不理想学生的自卑心理,有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主要是对学生的多方面进行评价。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比如在课堂讲解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通过老师的引导,甲同学准确地把握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老师这时候应该在课堂上对同学的表现及时评价。此外评价内容还应包括学生的课下作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等。在作业评语中采取激励性评价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斗志。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果,老师可以选择在课堂上当众表扬,或者结合前面文中提到的语言表扬、学分表扬与物质表扬相结合。激励评价的多元化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动力。
三、构建初中语文和谐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基础。激励性评价的开展同样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老师的激励性评价首先应建立在对学生尊重的基础上。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摒弃“师尊生从”的尊卑观念,对学生平等以待,尊重差异性,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初中生正值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的时期,但是仍然不能与成年人相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尤其是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古诗词文言文,老师在讲解时,应以引导为主,结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予以提示,不断鼓励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加沟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此外老师在进行激励性教学评价时,应注意自己的言辞,对于否定的部分,言语不能过激,不能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对于激励的部分,讲究“说话的艺术”,运用修辞手法,或学生易于接受的语气。通过对学生尊重、注重情感交流以及注意言辞等来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利于激励性评价的有效开展。
综上,笔者从三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有效运用进行了探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动学习掌握激励性评价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
谢强,教师,现居江苏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