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当重读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目标明确提出: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要求“正确清楚的朗读”并在该课预习提示中具体化为:“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不读破句,吐字清楚,音量适当,速度合宜,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要求中对有设计朗读的练习,提到了停顿、节奏、轻读、重音、小停、拖音,因此循纲据本,尤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重读非常重要。”
   语文教学重读,有何益处?首先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识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平时,我们在教学中,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中印证它最明显。我有这样的体会,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中印证它最明显。我有这样的体会:一篇课文,如果让学生在授课前反复阅读预习,那在讲析课文时就觉得得心应手;相反,授课前不先让学生阅读,教师讲析起来就如向学生讲“天书”,学生听起来漫无边际,丈二和尚摸着头脑。
   语文重读有利于提高学业生的写作水平。古人讲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信如神。”我从教10多年来,对这句话体会最深。凡是学生作文水平高的,总结起来,没有一个不是多读的结果,尤其是自己平时写点东西也会这样的体会,比如你想写对课改的认识,那么你首先就得把有关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章看上几遍,由认识到理解后,才能抓住实质性的东西,要写得好一点,恐怕还要读得遍数理多,总之是要多读,才有积累,写文章才感自如。否则硬写,写出来的文章恐怕是毫无色彩,更谈不上生动感人。为什么?原因就在读得太少,肚子里无“货”。
   语文教学重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常言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里讲的“熟读”也是强调读的遍数,“三百首”言的是读的篇数之多,这里讲的“会吟”,关键在于“会”要“会吟”肚子里没有“货”是不行的,只有读得多了,积累多了,才能“会吟”。我们语文教师恐怕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平时教学,往往要求学生熟读。语言的积累也就越多,语言表达能力也就相应提高了。
   当然,谈到语文教学的重读,形式也不一样。教学中,从篇上讲有全文有片段;从要求范围上讲有侧重于某一方面的,有比较全面的;从运用材料上讲,有紧扣课文的,有谭外的;从练习的方式讲,有朗读、有熟读、有分角色读、背诵等。总之,语文教学重读有必要。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我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提倡重读,对于语文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提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科书上不乏名篇佳作,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无不凝聚着作者珍贵的人生经验,闪耀着他们的高尚情操。在语文教学中挖掘这些丰富的德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依托教材,直观感受    现用的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许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人生与成长、浓浓亲情、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文体多样,生动有趣。课文本身思想性鲜明、突出,结合点明显,可直接利用。如第二册第一单元的
期刊
“语文是工具”(叶圣陶语),是学习和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学,不在于让学生死记多少语法文体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如何自学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培养起美好的情操。可目前的语文教学却是与之相悖的。笔者在这十几年来的初中语文实际教学中,深深的感受到目前的语文教学已步入误区,走入歧途,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综合发展。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涵盖面极广,古今中外,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似乎已成必然之势。但在由接触到使用的过程中,我却发现这种教学手段很不适宜于语文课堂教学。   首先,多媒体教学手段扼杀了课堂的生动性。表面上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事实上,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每篇课文也是由教
期刊
从事教学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一直担任班主任这一光荣职责,我觉得搞好班级工作很不容易,事无巨细,细致入微,而且班主任工作又是千头万绪,所以作为一位班主任,我觉得肩膀上的分量很重。因此,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断学习总结,摸索方法。在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同大家交流。   一、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是做好班主任的第一要素。作为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
期刊
一、活背文言文课文    在学习文言文时,背诵一些精妙文章是必需的。但不理解其意义就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辅导学生轻松灵活记诵的方法:   (一)还原式,很多学生不愿背诵古文,是不理解语意,感受不到古文之美,加之读来拗口,背来易脱句。针对这种情况,我将文言文译成片段美文,然后让学生尝试着还原成课文原句。如是几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快便能熟记课文,又能更
期刊
一、培养观察感知的能力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无论文章或文学作品都来自生活,观察是写作的一种基本功。通过观察可以增进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体验,可以获得写作的材料和形象。观察在文章写作中,尤其是在记叙文写作和文学创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鲁迅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叶圣陶认为观察是“基本要项”,老舍主张“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且要
期刊
一、动脑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造就学生的机体和精神世界的人,关心孩子的大脑的发育的强壮,使大脑经常保持清晰和灵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之一,要培养具有好钻研的、创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维的人。然而学生思维的培养就像肌肉要通过体力锻炼和克服困难才能得到发育和强健一样,大脑也需要劳动和紧张才得以成长和发展。要切实抓住时机,锻炼学生思维,形成增强和发展他们爱好钻研的、敏锐的、善于观察的智慧。为此,我利用课余
期刊
近两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加大了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学科说明”中明确了14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之 其 而 以 于 乃 虽 为 者 且 则 乎 然 与)。现将这14个词的词性、含义和用法并配以示例介绍如下:   一、之   1、助词“的”    例: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臣之妻私臣 ④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⑤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代词“此”“这”    例:①渔人甚
期刊
世界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一切都是日新月异。我们现在的教育,也面临着不断的挑战,既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这就要求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主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们不断寻求新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优秀、先进的教学模式。不过这种现代化手段如果课课必用,显然不切实际,传统教育模式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在这里想
期刊
一、 命题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语文教材虽说变化不少,但所提供的命题仍给人一种陈旧的感觉,如《难忘的一件事》这种题目或类似的题目,从学生入学至今,不知写过多少次,当这个题目有一次出现在黑板上时,有一个男同学在作文本上写到:“老师,我今年十三岁,在我短短的人生经历中,让我刻骨铭心真正难忘的事就是我八岁那年在麦场上看大人打麦子时,不小心被电击,又侥幸脱险的事,可这件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现在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