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红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在大街小巷、网络内外被人们纷纷传唱,直到王琪登上了2021年的春晚,一夜间《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击中了无数人心灵的回音壁,也红遍了大江南北。听着这首歌,我忍不住要发问,《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为什么会如此流行?我认为除了歌手王琪的天籁之音、具有辨识度的音色和通俗唱法在中国易于流行,最主要的原因还要归结于当下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混沌和人们意识的逐渐觉醒。这首会生长出故事的歌词,洗涤和净化着人们的灵魂,也激活了人们对繁华时代下的奢侈品——爱情的美好期待。
一、叙事:让歌词插上腾飞的翅膀
“叙事”一词往往用于文学、影视以及音乐作品中,其作用在于能够通过情节的变化,将人物的情感巧妙地表达出来,并推动情节的发展,引起受众更加深刻的共鸣。
显然,叙事性的创作手法,已然成为现代文艺和传播学的首选。生动的歌词是会长出翅膀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通过叙述的手法,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并焕发旺盛的生命力。白居易的《长恨歌》也是采用叙述性创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同理,《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以天籁之音触动无数人的心灵,让人心醉,让走进歌曲深处的人泪流满面。其实,这恰恰是歌词折射出了当下人们的社会心理。王琪创作歌词时采用了叙事性的创作手法,给我们展现了牧羊人和养蜂女凄美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是追逐草原赶着羊群,以草场为家的牧羊人;女主人公则是刚刚死去丈夫,追随花朵,驮着蜂箱的养蜂女。养蜂女遇到牧羊人时,她那颗沉寂的心仿佛被重新唤醒。养蜂女爱上了这个开朗善良乐于助人的牧羊人,但源于真爱,养蜂女选择默默离开,因为她没有忘记自己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不想拖累这个值得她深爱的男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养蜂女脸上滑下冰冷的雨水和滚烫的泪水,倔强的她带着两个孩子赶着驼队悄悄地离开了牧羊人。然而,痴情的牧羊人没有离开枯黄的草原,他选择了等待,可他等来的却是养蜂女嫁人的消息。当养蜂女听说牧场的草都黄了可牧羊人还没离开,说要等她回去时,牧羊女哭了。养蜂女托人捎来了消息,告诉牧羊人她已经嫁到了伊犁,希望牧羊人能忘记她。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在歌声中戛然而止,让听者无不落泪。
这个插上腾飞翅膀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正是当下浮躁社会人们心灵栖息的港湾,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期待与向往。随着凄美的歌声,也许人们对爱情的真谛会理解得更加透彻,也会更加醒悟。美好的爱情绝不是一种虚荣,而是夜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需要我们珍惜与呵护。
二、爱情:繁华时代的奢侈品
爱情,已成为当下繁华时代和金钱社会的奢侈品,变得越来越稀缺。很多人为了利益而牺牲爱情,为了金钱而沦丧底线,这样的案例一件件累积在我们身边,现代人已失去了爱的能力与爱的勇气。每一个真正的爱情都会击中人们的心怀,人们在别人的故事中舔舐自己的伤痛,无法言语更无法释怀。烙印在我们脑海里的《新白娘子传奇》的主题曲《千年等一回》曾这样深情地唱道:“是谁在耳边/说爱我永不变/只为这一句啊/断肠也无怨……”大概这样纯粹动人的爱情已经成为历史的珍藏品了!
感伤之后,默默回想盗墓电影《寻龙诀》。电影里展示的爱情简单质朴,又让人感动羡慕。电影里的几个经典场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知青胡八一和王凯旋都喜欢丁思甜,他们认为最浪漫的事情就是深情地望着对方唱歌或者给对方朗诵情诗。展示这些剧情的时候,丁思甜的脸上就会泛起甜甜的潮红,美丽的像一簇盛开的映山红。回到当下,来到现实生活,我们试想一下,你若给对方唱首歌或者朗诵一首诗,也许你收获的不是对方甜甜的笑容,而是对方转身离去的背影,甚至还有可能会是被对方拉黑的命运。
王琪在《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里用凄美沧桑伤感的歌声,唱出了牧羊人与养蜂女真挚的爱情,诠释了爱情的真谛,也重重地击中了人们心中关于爱情与婚姻的迷惘、缺失,在惊艳的歌声和热泪中重新唤醒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爱情有苦有甜,要学会享受和经营,更要懂得付出,不要为了物质欲望去放弃爱情,更不要为了赢得事业而丢掉家庭。
三、伤感:不老的美学原则
叔本华说:“人生本质就是一场悲剧。”尼采认为,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全新的解释。尼采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指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要医治现代人的心灵,必须唤醒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全新的灵魂。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者,独宝玉而已。”先生在这里指八十回以前贾府“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多名年轻的男女夭折,家里败事不断,他人皆浑然不觉,只有宝玉产生了悲剧情怀和人生无常的感受。伤感和悲剧情怀,总会击中人们繁华背后的伤疤,只有经过好几代人以后,当贫穷和伤痛不再成为记忆,这种伤感才会失去市场。悲剧,留有想象的悲剧可以净化和洗涤人们的灵魂。悲剧能引起人的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使孤独的情绪和寂寞的灵魂得以妥当安置。悲剧始终是文学的上乘手段,无悲无以煽情,悲剧让故事更有了美感。诚如,《长恨歌》就是通过凄美的爱情故事来塑造艺术形象,叙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表达主题“长恨”。“长恨”就是指长久的、永远的遗憾,从题目开始就暗示着悲惨的结局。
阴差阳错总是人类命运的主题,人们总在理不清的关系中寻找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因此,迷惘就是一道人类永远走不出的“城堡”。《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曲调深情婉转,王琪将牧羊人和养蜂女的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将情感唱得忧伤凄美,催人泪下。牧羊人为了誓言,即使草木枯黄了也依然痴情等待心上的养蜂女,养蜂女却爱了而不敢去爱,只为让自己所爱的人过得更好,于是连夜哭泣着离开曾经给予自己温暖的牧羊人。就这样,美好的善意导致了阴差阳错的命运,也演绎了这场真爱的悲情结局。
四、欲望:停不下来的诱惑
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里,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而满足欲望的条件却是有限的。当下,很多人的欲望是难以得到满足的,就算欲望侥幸得到了满足,快乐也只是昙花一现。更多的人,会去追逐新的欲望,很多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徘徊。于是乎,很多人开始找寻心中的远方。远方在哪里?什么是远方?远方就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和无法抵达的彼岸,始终是一个诱惑,是人们对梦想的追求。
著名诗人汪国真曾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来自远方的诱惑,不是由于太美,就是源于传说。远方的一切总能激起人们无限的想象,让人放飞思绪。远方的山水,远方的花叶,远方的伊人,是多么值得期待!回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首歌,这个有着美丽名字的可可托海究竟在哪里?可可托海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是“绿色的丛林”,在蒙古语中意为“蓝色的河湾”。其实,可可托海只是远方的代名词,是人类心灵的救赎和归宿,也是人类灵魂皈依的地方。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触动了人类心灵的回音壁,人们跟随歌声和梦想走向远方,想尝试着去触摸远方!不管是去远方旅行,还是去远方逐梦,都只是寻找精神的归宿,是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路在脚下,梦在远方。眺望远方,便会心存希望和美好。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之所以流行,是人们对爱情、生活、远方心存期待,心存幻想。让人们所期待的这些美的种子在人类心灵深处生根发芽,从而开花结果。在磅礴恢宏的千年盛世下,强大的心灵和昂扬的斗志还是稀缺物品,《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生长出了故事,洗涤和净化着人类的灵魂。
(作者單位: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一、叙事:让歌词插上腾飞的翅膀
“叙事”一词往往用于文学、影视以及音乐作品中,其作用在于能够通过情节的变化,将人物的情感巧妙地表达出来,并推动情节的发展,引起受众更加深刻的共鸣。
显然,叙事性的创作手法,已然成为现代文艺和传播学的首选。生动的歌词是会长出翅膀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通过叙述的手法,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并焕发旺盛的生命力。白居易的《长恨歌》也是采用叙述性创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同理,《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以天籁之音触动无数人的心灵,让人心醉,让走进歌曲深处的人泪流满面。其实,这恰恰是歌词折射出了当下人们的社会心理。王琪创作歌词时采用了叙事性的创作手法,给我们展现了牧羊人和养蜂女凄美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是追逐草原赶着羊群,以草场为家的牧羊人;女主人公则是刚刚死去丈夫,追随花朵,驮着蜂箱的养蜂女。养蜂女遇到牧羊人时,她那颗沉寂的心仿佛被重新唤醒。养蜂女爱上了这个开朗善良乐于助人的牧羊人,但源于真爱,养蜂女选择默默离开,因为她没有忘记自己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不想拖累这个值得她深爱的男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养蜂女脸上滑下冰冷的雨水和滚烫的泪水,倔强的她带着两个孩子赶着驼队悄悄地离开了牧羊人。然而,痴情的牧羊人没有离开枯黄的草原,他选择了等待,可他等来的却是养蜂女嫁人的消息。当养蜂女听说牧场的草都黄了可牧羊人还没离开,说要等她回去时,牧羊女哭了。养蜂女托人捎来了消息,告诉牧羊人她已经嫁到了伊犁,希望牧羊人能忘记她。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在歌声中戛然而止,让听者无不落泪。
这个插上腾飞翅膀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正是当下浮躁社会人们心灵栖息的港湾,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期待与向往。随着凄美的歌声,也许人们对爱情的真谛会理解得更加透彻,也会更加醒悟。美好的爱情绝不是一种虚荣,而是夜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需要我们珍惜与呵护。
二、爱情:繁华时代的奢侈品
爱情,已成为当下繁华时代和金钱社会的奢侈品,变得越来越稀缺。很多人为了利益而牺牲爱情,为了金钱而沦丧底线,这样的案例一件件累积在我们身边,现代人已失去了爱的能力与爱的勇气。每一个真正的爱情都会击中人们的心怀,人们在别人的故事中舔舐自己的伤痛,无法言语更无法释怀。烙印在我们脑海里的《新白娘子传奇》的主题曲《千年等一回》曾这样深情地唱道:“是谁在耳边/说爱我永不变/只为这一句啊/断肠也无怨……”大概这样纯粹动人的爱情已经成为历史的珍藏品了!
感伤之后,默默回想盗墓电影《寻龙诀》。电影里展示的爱情简单质朴,又让人感动羡慕。电影里的几个经典场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知青胡八一和王凯旋都喜欢丁思甜,他们认为最浪漫的事情就是深情地望着对方唱歌或者给对方朗诵情诗。展示这些剧情的时候,丁思甜的脸上就会泛起甜甜的潮红,美丽的像一簇盛开的映山红。回到当下,来到现实生活,我们试想一下,你若给对方唱首歌或者朗诵一首诗,也许你收获的不是对方甜甜的笑容,而是对方转身离去的背影,甚至还有可能会是被对方拉黑的命运。
王琪在《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里用凄美沧桑伤感的歌声,唱出了牧羊人与养蜂女真挚的爱情,诠释了爱情的真谛,也重重地击中了人们心中关于爱情与婚姻的迷惘、缺失,在惊艳的歌声和热泪中重新唤醒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爱情有苦有甜,要学会享受和经营,更要懂得付出,不要为了物质欲望去放弃爱情,更不要为了赢得事业而丢掉家庭。
三、伤感:不老的美学原则
叔本华说:“人生本质就是一场悲剧。”尼采认为,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全新的解释。尼采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指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要医治现代人的心灵,必须唤醒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全新的灵魂。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者,独宝玉而已。”先生在这里指八十回以前贾府“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多名年轻的男女夭折,家里败事不断,他人皆浑然不觉,只有宝玉产生了悲剧情怀和人生无常的感受。伤感和悲剧情怀,总会击中人们繁华背后的伤疤,只有经过好几代人以后,当贫穷和伤痛不再成为记忆,这种伤感才会失去市场。悲剧,留有想象的悲剧可以净化和洗涤人们的灵魂。悲剧能引起人的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使孤独的情绪和寂寞的灵魂得以妥当安置。悲剧始终是文学的上乘手段,无悲无以煽情,悲剧让故事更有了美感。诚如,《长恨歌》就是通过凄美的爱情故事来塑造艺术形象,叙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表达主题“长恨”。“长恨”就是指长久的、永远的遗憾,从题目开始就暗示着悲惨的结局。
阴差阳错总是人类命运的主题,人们总在理不清的关系中寻找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因此,迷惘就是一道人类永远走不出的“城堡”。《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曲调深情婉转,王琪将牧羊人和养蜂女的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将情感唱得忧伤凄美,催人泪下。牧羊人为了誓言,即使草木枯黄了也依然痴情等待心上的养蜂女,养蜂女却爱了而不敢去爱,只为让自己所爱的人过得更好,于是连夜哭泣着离开曾经给予自己温暖的牧羊人。就这样,美好的善意导致了阴差阳错的命运,也演绎了这场真爱的悲情结局。
四、欲望:停不下来的诱惑
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里,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而满足欲望的条件却是有限的。当下,很多人的欲望是难以得到满足的,就算欲望侥幸得到了满足,快乐也只是昙花一现。更多的人,会去追逐新的欲望,很多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徘徊。于是乎,很多人开始找寻心中的远方。远方在哪里?什么是远方?远方就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和无法抵达的彼岸,始终是一个诱惑,是人们对梦想的追求。
著名诗人汪国真曾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来自远方的诱惑,不是由于太美,就是源于传说。远方的一切总能激起人们无限的想象,让人放飞思绪。远方的山水,远方的花叶,远方的伊人,是多么值得期待!回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首歌,这个有着美丽名字的可可托海究竟在哪里?可可托海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是“绿色的丛林”,在蒙古语中意为“蓝色的河湾”。其实,可可托海只是远方的代名词,是人类心灵的救赎和归宿,也是人类灵魂皈依的地方。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触动了人类心灵的回音壁,人们跟随歌声和梦想走向远方,想尝试着去触摸远方!不管是去远方旅行,还是去远方逐梦,都只是寻找精神的归宿,是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路在脚下,梦在远方。眺望远方,便会心存希望和美好。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之所以流行,是人们对爱情、生活、远方心存期待,心存幻想。让人们所期待的这些美的种子在人类心灵深处生根发芽,从而开花结果。在磅礴恢宏的千年盛世下,强大的心灵和昂扬的斗志还是稀缺物品,《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生长出了故事,洗涤和净化着人类的灵魂。
(作者單位: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