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长明

来源 :读写月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c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链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灯光》
  长夜漫漫,却总有人以身为炬,即使只有一丝光亮亦要将生命燃尽,化为他人前进的指引。火柴或取于巨木,能划亮暗沉的夜空;星火或燃自熊焰,可照明一方的盲目。王愿坚笔下的《灯光》一文中的郝副营长便是那千万中的一员。他是寂寂无名的劳苦大众的儿子,是寻常的四万万同胞之一,却毅然将自己的身躯燃作胜利火炮的引线。他笑着想象将来孩子们能够无忧地在灯光下读书学习时才想起自己不曾见过电灯——于是这位英雄就用最朴实的心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的未来——珍藏许久的课本被点燃,战场上便多了一颗启明星。
  《灯光》的作者是致力于成为战地记者的革命作家王愿坚。王愿坚在抗日战争期间加入八路军,参加革命工作,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文艺》的编辑。1952年,王愿坚开始写作并发表革命题材的短篇小说,如《党费》《粮食的故事》《妈妈》《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1956年至1966年,他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了更多老一辈革命者,这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王愿坚自身丰富的革命战争生活经历以及后天积极的接触了解使他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他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者,更是在自己的短篇小说中传递了坚定的革命信仰理念与历史唯物主义精神。被选编成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1]的《灯光》一文,也是王愿坚在1952年后从事文艺工作的作品。
  或许是因为革命经历太丰富,王愿坚的多数作品的主人公都有一个或多个原型。《灯光》一文中,王愿坚笔下年仅22岁就壮烈牺牲的郝副营长的原型之一或为同样英年为国捐躯的抗日志士郝世英。
  “七七事变”,举国震惊。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都投身到民族抗日战争中去,郝世英便是其中之一。郝世英,1915年生人,为陕西洛南县景村镇郝家塬人。郝世英年少时曾在家乡的私塾念书,后因生活窘迫被迫参加了洛南的保安团,成为一名民兵。在实为共产党员的小学教员张清珍的影响下,郝世英逐渐有了自己的革命观,萌发了革命思想,为日后向着马列主义信仰的道路迈进埋下了伏笔。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全中国的全面抗战正式开始。郝世英响应抗日号召,通过结拜“金兰谱”[2]的方式在洛南县搞“兵变”,并自发组织了“抗日先遣队”。但不幸的是,郝世英秘密组织抗日队伍的事情被泄露。1937年2月,郝世英被迫出走,投奔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3]教导团当兵,又于“七七事变”爆发当月,被调至国民党三十八军十七师特务连。
  郝世英处事机敏果敢,且能独当一面,深得时任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的赏识。这年10月,赵寿山领军奔赴山西娘子关指挥所部对日军作战,郝世英所在的特务连亦随之前往。途中突遭日军袭击,郝世英毫不犹豫地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掩护受伤的赵寿山脱险。11月,部队偷袭河北日军井陉车站,郝世英与另一位战士送信返回时,与敌散兵遭遇。他眼尖手快,先发制人,毙敌数名并缴获武器。1938年3月,日寇偷袭高平县小园村,三十八军军部距此很近,且无作战部队。特务连奋起迎击,郝世英与袁生魁、蔺昔明、马长理等战士与敌拼死相搏,终于掩护军部安全转移。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排长刘景汉企图裹胁二班叛逃,郝世英与其他士兵当机立断,将刘击伤,使该班归还建制。
  1938年5月,郝世英在山西省平陆县经共产党员陈真伦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底,郝世英被调任十七师四十九团七连连长。这时三十八军在中条山一线同日军血战,郝世英怀着一腔仇恨带领兄弟们冲锋陷阵,收复国土。他曾两次北渡黄河,深入敌后打游击战。在河南武陟县木兰店以西,他带领七连单独多次伏击日军运输汽车,均获成功,击毙日军80余名,炸毁军车。1941年11月,三十八军攻击汉王城以南十里处之敌寨,敌人组织交叉火力,久攻不克。郝世英率一個排从寨下摸至敌寨,炸毁敌人碉堡,使战斗取得胜利。在坚守张洞以南阵地中,郝世英带领全连击退日军多次冲锋,毙敌三十余名,缴获轻机枪、掷弹筒等武器。由于郝世英英勇善战、指挥有方,他被提升为四十九团三营副营长,后任营长……郝世英作为抗日志士,在抗日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与卓越功勋都让人钦佩不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时任三十八军十七师特务连连长的郝世英,配合十七师内中共党组织积极准备,努力工作,促成十七师顺利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2月5日,在解放商南的战斗中,陕南独立团团长郝世英光荣牺牲,年仅34岁。
  在王愿坚的文章《灯光》中,战士们靠着郝副营长点燃的一点亮光,取得了战斗的胜利,郝副营长却牺牲了。郝世英与无数的郝副营长们相同,都是在战时愿意将自我的生命燃烧,聚小焰而为熊熊大火的刀锋战士。灯光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步入小康社会,但少有人思考,即便是现在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的电灯,曾经也是先辈们坚持斗争的信念。那些革命勇士、民族英雄,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这些后辈的未来,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
  列宁曾说:“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风烟或许会将过去湮没在历史的沙尘中,在前行的路上后辈都应该成为清醒的拂尘人。无论是那位以身付炬燃作他人火光的郝副营长,还是为了解放战争胜利英年壮烈牺牲的郝世英,他们的故事应该被书写和传唱,他们的精神理当被继承与铭记。纵使天光大亮,未来的道路仍布满未知的曲折,只有薪火相传才能使灯火通透,让心中的灯塔长明。
  注:
  [1]《灯光》一文也被选编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
  [2]旧时中国社会交际习俗,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为兄弟姐妹,因为志趣相投以示亲近的一种方式。也有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姐妹,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3]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其他文献
一  《蒹葭》,是一首充满了歧义的诗。  读到“蒹葭苍苍”,你脑海里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是一片苍白的芦花枯黄的芦苇在河岸摇曳,还是一片苍翠在风中摇荡?  “苍苍”,究竟是苍白,还是苍翠?  诗人站在河岸,看到这一片“蒹葭苍苍”的时候,是清晨,还是黄昏?是夏初,还是深秋?  虽然从“为霜”“未晞”“未已”的字眼中,我们知道了这应该是一个有太阳的早晨,露珠在草叶子上一点一点地被蒸发,直到最后干干净
期刊
前些日子,我在教学郑振铎的《猫》一文时,同学们突然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老师您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1.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2.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您不是说,使用引号时,当引语虽是原话,但如果把它作为作者自己话语的一部分,也就是有一部分是作者自己说的,有一部分是引用别人的原话,此时引号前面不用冒号,末尾的标点应点在引号外面吗
期刊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年已经画上了句号。对于很多人来说,2020年是充满变动和挑战的一年,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有巨星陨落,有后浪兴起……这样的一年,我们的语文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涌现出什么新鲜的语词?经过读者征集、网友投票、专家和媒体评选,《咬文嚼字》编辑部选出了“2020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飒”“后浪”“神
期刊
三顾茅庐  罗贯中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轻轻点出已经寻访两次,今番“再往”,足见刘备对贤才之渴望。)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提出“礼”,正是“礼贤下士”之本义。“礼”于刘备而言却是如何都不为过。)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前两番寻而不见,观其居所,遇其亲朋,听其歌声,见其童子,个个不凡,因此知诸葛亮定是大才,故刘备必要寻见,
期刊
我是一个书包,每天和主人一起上学、放学、挑灯夜战。我看见过她被老师批评时的羞愧表情,也看见过她放学时的欣喜表情,还看见过她傍晚认真学习的专注神情。我陪伴她走过小学,迎来了初中。随着初中的到来,我装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我起得也越来越早了。  早晨,主人被刺耳的闹钟声吵醒。睁开眼,才发现自己的房间乱得“猪窝”一般。我被丢在垃圾桶旁边,作业本、试卷和草稿纸堆在一起,好似一座小山。她猛地尖叫一声,便像闪电似
期刊
记忆中,我的童年是氤氲在诗词的气息中的。  妈妈爱诗,也喜欢教我念韵文。她会教我“人之初,性本善”,她会说“天地玄黄”,还偶尔会来两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我当时年幼,只会咿咿呀呀地跟着念,只觉得这些句子很美好,给我无限的温暖与亲切。  那时,这些诗总沾着些糖味和暖意。  后来,我上学了,识的字多了,我才知那些不是妈妈的句子,它们有些来自《三字经》,有些来自《千字文》。我感覺我眼前是
期刊
琅琊山幽思  周国花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郊,因东晋琅琊王避难于此而得名。山中有唐建琅琊寺,宋建醉翁亭——北宋文豪欧阳修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令滁之山水终不为人所忘,而愈发添彩流光。  进入山门牌坊,满山蓊郁撞入眼帘,古朴清幽之气弥散,天高心远。处暑清晨,游人稀疏,林间秋虫啁哳,泉水叮咚。过薛老桥,到达醉翁亭景区,没有急着踏进欧门,而是坐在石凳上歇脚。身旁的古树上结了灯笼样的果子
期刊
初三是什么?语文老师回答:“初三是一首韵律优美、内涵深刻的诗,但它却很难理解,正如它表面冷如冰霜,要了解它,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一个黄金时代,一个学习的好时机,来分析其本质。其实初三是覆有冰霜的太阳,它给你知识的温暖,助你自由地翱翔。”  初三是什么?数学老师回答:“初三是反比例函数,你现在越辛苦,将来就越舒适;你现在越舒适,将来就越辛苦。同时它也是一个正比例函数,你现在付出越多,将来能得到的回报
期刊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整体入轨成最佳方案  毛新愿殷向荣  执行第一大任务的环绕器,集中了整个探测器的推进系统、能源系统、通信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核心系统,是整个任务成败的关键。只有连续进行一次深空机动和四次轨道修正,才能确保“天问一号”始终飞行在理想轨迹上,最终和火星如期相遇。  与火星成功“相遇”,指的是冲进火星的引力影响范围。太阳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以上,是太阳系内的引力中心,它会把火
期刊
【导语】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总是“姗姗来迟”。是我们的目标定得太高?是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还不够充分?是我们奋斗的方法还不科学、方式不对路子?是行动不够积极、付出不够多?其实,获得成功有途径和方法,掌握了获得成功的方法,就等于找到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密码……  “折腾”的人生最精彩  戴坤旭  2019年《开讲啦》的“五四”特别节目现场在一艘海军舰艇上,邀请的嘉宾是被网友称为“人生履历牛到电视剧都不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