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O)是一种新兴的氧疗方式,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通过鼻塞导管持续地输送浓度相对恒定的加温湿化的高流量气体,具有很好的舒适性.HFNO能通过输送高流量气体产生一定水平的呼气末正压,冲刷上呼吸道生理无效腔,恒温恒湿的气体维持黏液纤毛清除系统功能以及降低患者上气道阻力和呼吸功等作用改善氧合状态.目前在临床麻醉领域,HFNO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围插管期、消化内镜诊疗、上呼吸道手术等.虽然HFNO是一项应用广泛的新技术,但其临床疗效不一,具有一定局限性,尚需大规模研究进一步证实.
【机 构】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麻醉科,南京21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O)是一种新兴的氧疗方式,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通过鼻塞导管持续地输送浓度相对恒定的加温湿化的高流量气体,具有很好的舒适性.HFNO能通过输送高流量气体产生一定水平的呼气末正压,冲刷上呼吸道生理无效腔,恒温恒湿的气体维持黏液纤毛清除系统功能以及降低患者上气道阻力和呼吸功等作用改善氧合状态.目前在临床麻醉领域,HFNO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围插管期、消化内镜诊疗、上呼吸道手术等.虽然HFNO是一项应用广泛的新技术,但其临床疗效不一,具有一定局限性,尚需大规模研究进一步证实.
其他文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指由长期高糖引起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局部微血管病理改变.DR的发生发展与遗传、代谢(血糖、血脂、血压)、糖尿病病程等因素密切相关.DR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炎症、氧化应激、多元醇途径、己糖胺途径、细胞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DR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控制代谢紊乱、激光、手术治疗等),但疗效各异.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研究手段均已应用于DR的诊疗,如人工智能应用于DR的筛查、预测和管理,全基因组学研究应用于DR的遗传性等方面.未来多组学联合探究DR的发病机制、构建防控体系以延缓D
瞳孔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目前仍主要依赖传统的手动检查.而应用自动瞳孔测量技术进行定量瞳孔检查,可客观提供数个瞳孔参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优于传统的主观评估.自动瞳孔测量技术在心脏停搏后的早期预后预测,颅脑损伤后的颅内压升高及预后预测,危重症患者镇痛深度的监测,以及危重症患者谵妄的早期预测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尚未有指南支持自动瞳孔测量技术在危重症临床环境中常规使用,未来仍需更多大规模、前瞻性研究验证其临床价值.
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与体内多种代谢紊乱有关,但目前尚无特定的指标可以反映体内动态复杂的代谢变化,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更好地了解T2DM发病机制的生物学基础.代谢组学可以反映小分子代谢物在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变化的整体水平,可用于探索疾病生理病理变化和监测药物疗效.近年来,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在T2DM及其并发症和中医药治疗的代谢组学研究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未来,1 H-NMR技术可能成为预测T2DM发生发展、开发新药或精准药物治疗监测的有力工具.
生长速度可反映儿童体格生长的动态变化,动态观察生长速度有助于早期发现体格发育异常.目前关于生长速度的表达方法存在一定的争议,尚缺乏不同发育阶段生长速度的参照值.通过纵向随访观察或横断面调查均可探索生长速度的一般规律.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历次我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的结果,可为建立生长速度参照值提供较为实用的路径,但需经多中心大样本纵向随访进一步论证.这对于及早发现儿童生长速度的异常变化,积极预防体格发育偏离/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是一种用于腹部镇痛的筋膜间平面阻滞技术.与硬膜外镇痛相比,超声引导下的TAPB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在联合入路和新型局部麻醉药物的使用下,TAPB的镇痛效果更佳.目前TAPB在腹部镇痛中广泛应用,既可以单独或联合其他麻醉方式用于术中麻醉,也可以作为多模式镇痛的一部分缓解术后疼痛.此外,TAPB还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于缓解手术室外的肾绞痛和慢性难治性腹痛.但有关TAPB在缓解内脏痛和替代硬膜外镇痛方面的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白芍总苷是中药白芍干燥根的提取物,含有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花苷等化合物,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血栓、保肝等作用,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维持机体免疫耐受.作为辅助治疗药物,白芍总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免疫相关性复发性流产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一定疗效.此外,应用白芍总苷治疗还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未来还应继续探索白芍总苷的化学有效成分及其在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剂量,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桥本甲状腺炎(HT)是由免疫系统产生攻击甲状腺的抗体引起,治疗目标是调节机体免疫、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甲状腺功能等.目前HT治疗仍以西药为主,常用西药包括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甲状腺激素药物(左甲状腺素钠)、免疫制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其中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激素药物具有改善甲状腺功能的作用,应用广泛.但随着HT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深入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硒类药物(硒酵母)治疗HT也取得一定疗效.因此,明确HT西药治疗情况,可为优化HT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近年来,1型糖尿病(T1DM)的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发病越早,慢性并发症导致的死亡风险越大.T1DM饮食干预疗法包括素食膳食、地中海膳食、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低血糖指数和低血糖负荷膳食,对控制T1DM患者血糖、改善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具有显著效果.膳食模式的选择多种多样,低血糖指数和低血糖负荷膳食对于T1DM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具有指导意义,但目前最适合T1DM患者的膳食模式仍存在争议.未来可进一步研究低血糖指数和低血糖负荷膳食在T1DM饮食干预中的作用.
卵巢早衰作为妇科疑难病,可导致一系列围绝经期症状,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卵巢早衰的西医治疗效果尚不理想,且不良反应明显.中医治疗以针灸和中药为主,还可采用穴位埋线、耳穴贴压、温针灸、电针等治疗方法.临床缺乏对卵巢早衰某一症状的针对性治疗方法的研究,若单一治疗的疗效欠佳,则可考虑多种疗法联合治疗,这应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未来,在中医理论基础的指导下,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试验研究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近年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其可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SGLT2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葡萄糖排泄,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糖尿病是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SGLT2抑制剂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力衰竭风险;同时,SGLT2抑制剂还具有独立于血糖控制的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因此,SGLT2抑制剂防治心力衰竭的机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未来深入研究SGLT2抑制剂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制,可为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