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读真正发生

来源 :语文建设·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y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的颜色》是统编本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第二卷。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不作任何渲染、铺陈,只用娓娓道来的方式,深情、舒缓地展示一个个镜头,令读者仿佛见证了残破的棚屋下,居里夫妇工作的无比艰辛,对科学发现的热切期盼,以及最终成功的巨大幸福,油然而生敬仰之情。编者选进这篇文章,使之与其他三篇文章共同建构成回忆性散文、传记单元,是因为“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那么,作为一篇自读文章,怎样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呢?我们可以用标题《美丽的颜色》去串联教学内容,架构教学环节,让自读真正发生。
  一、猜问题,整体感知传记内容
  实录一
  师:都读过这篇《美丽的颜色》了,老师想问的问题是……猜猜老师会问什么问题?(学生惊讶)
  生: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师:哦,是这个问题吗?哪个同学能回答他的问题?
  生:文章写了居里夫人和她的先生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科学研究,终于发现了神奇的镭。
  师:说得很好。这个问题看来同学们是会回答的,再猜猜老师要问的问题。
  生:是不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老师笑着请其他同学回答)
  生:文章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次女,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生:还有让全世界的人都能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感受科学家的伟大与崇高。
  师:借用文章最后一句话来说,也是让我们永遠记得看荧光的一晚,永远记得科学家给我们带来的科学奇观和心灵震撼。
  生:老师,我觉得你要问我们:居里夫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师:哦,那你觉得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人呢?
  生:她不畏艰辛,不怕苦累,敢于奉献,对科学研究孜孜不倦。
  生:她对科学事业无比热爱,不畏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镭的提取工作中去。
  生:居里夫妇很幸福,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很专注,很坚定。
  师:这些你们都是怎么读出来的?
  生:文章当中有很多地方都写了他们工作的场景。
  生:老师,我觉得你会问:标题中“美丽的颜色”是什么?
  师:你说说看。
  生:应该是镭的颜色。
  生:我觉得还有科学家的精神、品格。(教师点头)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也回答得很好,说明大家读书是很用心的。我想问的是什么呢?我想问你们,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学生回答“传记”)我们应该怎样读名人传记?或者说,读名人传记,我们要读出什么?(学生回答后,先得出“故事”和“思想”。教师板书:美丽的颜色故事思想)
  适切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发生的前提,是学习质量的保障。王荣生先生说:“我们的语文课程,很大程度上一直是语文教师‘我认为’‘我喜欢’甚至‘我就是这样’的课程。”“个体的教师凭自己的语文知识(亚里士多德称为‘臆断’)在从事教学;学生在学的,完全是由不同语文教师随意择取或者任意制造的不同的东西。”《美丽的颜色》一文的教学,很多老师会聚焦在居里夫人研究工作的艰辛和科学探索的精神上,也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残破的小屋里”,品读“最简陋的布景”,提炼出科学家的品德精神。课堂教学会很细腻地反复去品析艰苦的工作环境,如“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室外的严寒”“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等。其实通过“实录一”,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本文在内容理解上难度不大,八年级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人物精神品德基本能读懂,甚至对《美丽的颜色》这一标题的内涵也能作出较为准确的理解。所以说,再把文本教学引向故事内容和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其实也就是在教学生已经懂得或能够掌握的东西,忽视了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掌握了一定知识内容的学习事实。孙绍振先生说:“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讲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猜问题式地导人,把学生当作真正的“学习者”来对待,让学生自主质疑,提出问题,又自行回答,解决问题,既能让学生重温文本内容,整体把握传主的主要事迹和品德精神,又能摸清学情,确定自读课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达到一石二鸟之效。而教师提出的问题,则是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文体特征,思考传记阅读需要注意的内容。名人传记,承载着历史记忆、教育激励、文学欣赏及其他学术等功能。在需要确定自己人生坐标的青少年时期,中学生必须从传记文学阅读中寻求榜样、汲取动力。被誉为“历史上最优秀的传记作家”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过:“读伟人的传记吧,与勇敢的心灵作伴!”借学生的话来说,我们读传记,首先读的就是美丽的故事和美丽的思想。《美丽的颜色》这篇文章,写的是居里夫妇提炼镭、发现镭的美丽颜色的过程,展示的是伟大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即品德精神上的美丽颜色,因此,“美丽的颜色”勾连了人物故事和人物思想境界。这样,给出方法,作出指导,学生自读的时候,就可以顺此思考文本的美丽,教学简洁,重点突出。
  二、读对话,深度品味“美丽的颜色”
  实录二
  师:默读文章,看看文章是怎样从故事和思想两方面闪耀出“美丽的颜色”的,同时画出文章中出现“美丽的颜色”这一短语的句子。
  (学生自读,充足的阅读后发现三次出现“美丽的颜色”的句子都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即写居里夫妇提炼出镭看到镭的蓝色荧光的那个夜晚的文段)
  男女生分角色读: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师:你觉得居里夫人会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生:要读出热切的好奇心。
  生:要把“真想知道”读出感情来,内心深处对镭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生:我觉得加引号的它特别要读出味道来,像是期待已久的一个孩子就要降生的感觉。
  生:我觉得居里夫人叫先生的名字,那个“比埃尔”要读出信任与爱来。
  师:热切的好奇心,你们觉得声音上要读得高还是……
  (学生思考,自读)
  生:我觉得声音不能高,居里夫人很热切,但还是要平静、沉稳、温婉一点,这样感觉更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生:她热爱科学事业,很宁静,很从容,不是那种高调的人。
  师:当镭的蓝光终于闪耀的时候,居里夫人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
  生读:“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读得很响亮,很急切)
  师:你自己觉得读出居里夫人的感觉来了吗?
  生:应该是“低声说着”,我读得太高了。
  一学生举手:老师,他把第一个“看哪”读成了感叹号,省略号的慢没读出来。
  师:如果是你,那个晚上发现了镭,你会怎样说话?
  生:我肯定会大叫,惊喜地喊起来。(学生读“看哪!看哪!”)
  师:居里夫人为什么会低声地说?
  (学生思考,渐渐体悟到居里夫妇的幸福温馨、宁静淡泊、优雅专注,对科学研究的无限热爱以及夫妻之间的温情)
  用“美丽的颜色”来形容居里夫妇的人格魅力,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坚韧顽强、忘我工作、乐观坚定等容易读出的科研精神,也就是说,对文章第一段里的“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中的“艰苦”感受颇深,但“微妙的快乐”、居里夫妇二人的情感世界以及恬淡、樸素、宁静的精神境界就不一定都能洞察体会出来。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游到最深处去寻找珍奇。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景,作者记录了居里夫妇那个夜晚的典型语言和关键行动,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这样,本课的教学在完成整体感知的检测后,聚焦文章后半段,是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学情),获得学生学习的大量信息,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的自读教学是基于“学”的起点和需求来展开的,教师的引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引领学生更深地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触摸科学家真实真诚的灵魂。这个场景感人至深,“这个在科学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夜晚,不过是居里夫妇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寻常的夜晚。这个场景是宁静的,没有狂喜的呐喊,没有激动的泪水,只有热切的凝望。这个场景是浪漫的……夫妻之间的温情与科学家对事业的热情融为一体,把棚屋真的变成了‘梦境’”。这样的表达效果,都是源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摹,尤其居里夫妇的语言,更是传神生动,必须指导学生细品慢嚼。王荣生说:“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语言描写,必须通过朗读来体验品析,采用分角色朗读、情境朗读等,关注关键词甚至标点符号里的语气、语调、语速,让学生体会居里夫妇对镭如对孩子般的深切情感,并对传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有了切身体验,也为后面理解传记写法作好铺垫。故事与思想上的“美丽的颜色”也因此更富内涵,更见深刻。
  三、探写法,理解传记写作的特点
  实录三
  师:至此,居里夫妇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不屈的信念、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等科学家的美丽颜色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有没有想过:作者是借助怎样的写法使得文章熠熠生辉的?文章在写法上的“美丽的颜色”是什么?
  (学生思考)
  生:运用了一些描写,很生动地写出来了。
  生:很多地方都写得很细致。
  师:对,“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深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比如我们刚刚读过的那个夜晚的场景。我们再来读读最后部分的动作描写,感受一下那个美丽的夜晚。
  师:除了描写以外,你还能读出这篇传记很独特的地方吗?
  生:文章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
  (探讨文本中引用资料的作用,理解传记的真实性)
  师:既然引用居里夫人的话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为什么文章最后写发现镭的部分却没有引用任何一句居里夫人的话呢?
  (更为深入地讨论描写和引用的合理性)
  能够永久流传于世的,除了伟大的人性,就是思想的光辉。但语文教学,还要从形式和语言上去探究文本的阅读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教学就是一种文体思维。传记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这是所有传记的特点,是共性。落实到《美丽的颜色》“这一篇”,这种“真实性和生动性”又是如何体现的呢?这就需要把握这篇传记的个性。教材后的“阅读提示”说:“在叙事中,文章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同时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让传主自己站出来说话,这种真实的感染力在其他传记中是不多见的,这就是这篇传记的独特个性。细读文章,我们又能发现,“这种引用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却消失了,代之于生动的描写、叙述和抒情,这又是属于这篇传记的个性特点”。阅读教学的文本处理,应该考虑到内容、形式、语言三个层面,教读课与自读课都不例外。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也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还可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从学生课前的问答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传记文学作品的时候,都是直奔内容,少有思考语言风格和传记写法的。自读课,也要从课程目标、文本特征、学生需要和教学需要四个因素去确定教学内容,而不是进行放任自流的阅读。在引导学生读懂传记写法(尤其是引用资料)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用贴标签的形式敷衍过场,而是要采用朗读、比较、删换等方法,鼓励学生品析、讨论,落实教学目标,切实让学生理解、把握《美丽的颜色》这篇文章“美丽的颜色”。
  “真正的学习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学习者能较为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学习者能在直接或间接情境中体验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者能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读传记,有助于我们提高观察、识别、判断、省思的能力。教学《美丽的颜色》,从故事、思想、写法上去探究“美丽的颜色”,既读懂了传记,汲取了精神力量,也建构了读懂这类文章的程序性知识,这样的教学,朝向的是学生真正有价值的自读学习。
其他文献
编者按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肩负着教书育人的时代重任。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规划之年,我们要力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谋划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教师队伍规模素质持续提升、教师发展体系不断完善、教师管理改革深入推进、教师地位待遇稳步提升。同时,教师队伍建设在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改革。2
【教学创意】  《汉家寨》是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的略读课文,单元目标是“深化对文学作品和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鉴于文本意蕴与单元目标,结合学生情况,将教学目标放在文化视野中进行确定:1.理解“汉家寨”独特的环境,在个性化的言语中把握作者的情思,探究“汉家寨”的意蕴。2.感悟“坚守”的精神美及其现实意义,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策略
本来想模仿哈姆雷特的句式,说“这是一个问题”。后来一想,状元们已经“用脚投票”,作出了明确选择,所以加一个问号。  我对高考“状元”的品质一直是有质疑的,但必须承认,这次他们的选择是明智的。  这里,北大、港大只是一个代称,泛指内地的“名牌大学”和香港地区的大学。早在几年前家长向我咨询时,我就毫不含糊,认为在香港上任何一所大学,都比内地的名校更值。因为,这不是两所学校的竞争,而是两种教育体制、教育
琦君《髻》一文堪称经典,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有很高的评价。一般论述集中在髻的象征性,即作者母亲和姨娘的发型蕴含着心结的对立。母亲坚持自己的古板发髻,在委屈中坚守传统妇德,又不失自尊。姨娘的发髻,则显示出炫耀,甚至示威。父亲去世之后,经历了人世沧桑,母亲和“我”都改变了,对姨娘变得理解、同情而且“相依为命”。作者感悟了人生爱恨情仇的虚幻,获得了精神的解脱。  这样的理解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但是,仅
《悼念一棵枫树》是牛汉的代表作。当年甫一发表,立即赢得了好评。  这首诗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那时,诗人牛汉作为“牛鬼蛇神”,被发配到湖北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已经四个年头。绝大部分干校“学员”已奉命返回北京,只有他和少数有“问题”的人,仍被留了下来。管制放松了,活儿也不那么累了,没什么事的时候,除了读当初下干校时带来的《洛尔迦诗抄》、李贺的《歌诗集》和《全唐诗》,就是在干校的荒山野地里转
2011年3月23日—25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举办的浙江省“小、初、高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比较研究活动”在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举行。三个学段的几位执教教师分年段相继呈现了《纽约客》《背影》及想象作文训练专题课,力图用这种同课异构的形式,呈现相同课型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梯度、知识梯度、教学梯度。在评课环节中,讨论的焦点是相同的课型如何善待读者意识、文本意识、作者意识。下面笔者以《背影》为例,探讨不同阶段的学生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这个主题在理论上其实无须论证。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片古老国度,上下五千年来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生活里,体现在言谈举止间。然而,与“独尊儒术”的年代相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必然要求当代中国人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努力寻求传统与现代的理性连接。之所以还要提出这样一个主题,是因为要回答这些问题:为什么我们在今天仍然需要讨论它,以及应该如何正确
《金铜仙人辞汉歌》出自语文版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全诗如下:  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
20世纪末,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引进北欧母语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性,批判教师一言堂,推行多元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想象,尊重学生独特体悟,一时举国兴奋莫名,以为获得了语文教学的金钥匙,多年语文教学效果不彰的难题可迎刃而解。当时新帜高标,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莫不望风景从。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容器的积习,教师话语霸权威风扫地以尽。学生主体性写进了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之中,取得行政法规的地位。课堂上,主要由
有幸阅读语文同人的《聚龙宣言》,为真语文的诤言和愿景感怀。真语文取“真”字的“本原”和“真实”[1]之义。诸如旷日持久的语文课程性质之辩,语文教学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社会要求的不足,主因是尚未把握语文的“本原”,属于语文教与学的认识失真;教师语文公开课上作假、学生写作虚情假意等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现象,是未做到“真实”,属于语文教与学的行为失范。无论是认识失真还是行为失范,都是语文课程改革亟待破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