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性学习既遵循儿童认知的思维特点,又符合汉字形义规律的识字方法,是小学阶段识字教学中亟需探索的问题。中国传统语文教育重视识字教学,其对造字法的运用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在运用“六书”理论指导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因人而异,又须因字而异,这也对教师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六书”理论;低年级识字教学;字理识字法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密码,是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承的载体。汉字字形是汉字的灵魂。古人在造字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一个汉字的构成形式都包含着先民的思维痕迹和文化意识,都蕴藏着欣赏不尽的美感与诗意。识字是阅读与写作以及其他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础,识字教学是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主线。识字本身并非教学的目的,而应当是发展儿童语言、开发儿童智力的手段。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随着课时的减少和生字量的增加,教材要求的汉字认读总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课外阅读总量增多,无疑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另一方面,教师教学的方法如果仅从多练多记的角度使用一贯的部件教学法,横竖撇捺,让小学生识记这些抽象的符号,反复抄写改错,对学生而言会形成较大的负担,甚至渐渐使他们逐步丧失识字兴趣,无从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主动识字”和“浓厚兴趣”的要求。
一、童蒙识字对识字教学的经验启示
儿童认知的形象思维能力较抽象思维强,所以对低年段的学生而言,由横竖撇捺组成的汉字还远不及实物及图形来得生动和具体。清代童蒙教育家王筠说:“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这是以具体事物和相关联系来教学,让学生直观了解。同时在字形识别方面,有研究者发现在儿童识字的过程中,其首先辨认的是汉字的整体轮廓,进而才是字的组成部分,最后才会注意到部件之间的相互关联。而在这个过程中,字的细节部分往往容易被忽略。那么怎样才能探求出真正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符合汉字性质和特点的识字教学方法呢?
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识字教育,童蒙识字教材周代有《史籀篇》,秦代有《仓颉篇》,宋代以后以“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主。清代也有专门的童蒙研究,如王筠《文字蒙求》《教童子法》,其中指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苟于童蒙时,先会知某为象形,某为指事,而会意字即合此二者以成之,形声字即合此三者以成之,岂非执简御繁之法乎?”可见在古代识字教学过程中,除了“三百千”集中识字外,也借鉴了“六书”理论做指导。纵观建国以来的各种识字教学流派林林总总,其中许多识字方法渗透着字理识字法,将其融入现代识字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字理识字法在识字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形象对照,直观感知
在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最适宜的学习材料是字形区分度较大的汉字。如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日月山水土石田”等生字,教师就可以依据字形特点,练习具体生活情境对汉字进行分析。笔画较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字,如“燕”字,可以先出示它的古文字“”,你看,它有脑袋,有身子,有左右双翅,有剪刀似的尾巴,多么形象直观呀!这样就会比较有效地提高识记和理解的效率,比单纯的横竖撇捺教学以及学生单调重复地抄写有趣得多,教学过程也比较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特点,同时也契合汉字本身的产生和演进规律。
(二)部件组合,形义关联
汉字中有一部分象形字,也有为数不多的指事字,如“上、下、本、末、刃”等字。象形字和指事字多为独体字,独体字在经过组合,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合体字。这类字中有许多是能够通过字形分解来推测字义的。所以在这类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整字识别、部件分解的办法。许多会意字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会让汉字变得有趣起来。例如“采”字,从爪从木,表示用手在植物上采摘。依据汉字形义关联的特点,还产生了许多有趣的字谜。这些字谜都是从汉字字形整体进行分解,根据这些分解出来的部件进行谜面的编制,突出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
(三)依形推义,因声得音
在现代汉字中,80%以上的字都是形旁表意、声旁标音的形声字,这些字在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形声字虽然数量庞大,构形复杂,但它却有比较严密的构形系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既有读音的提示,又有意义的暗示,尽管现代汉字经过了字形和读音的演变,声旁标音已不一定准确,形旁表意也可能不太明显,但总的来说,形声字依形推意,因声得音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如“铜、钟、绑、病、征、溢”等汉字。因此,在这一类汉字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同一形旁字的字义进行分析和归纳,以形旁为中心可以识记一批字,大大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如水作为形旁,带三点水的字,可以表示江河湖海,可以推测与水或者其他液体的状态有关。如烧、炸、烤、烫、炙、煮、煎、熊、蒸等字;衣作为形旁,衣字旁的字多与布料服饰有关联,如裤、衫、袍、袄、补、被、袜等字。
由一个形旁或声旁带出一组字,尽管加大了识字量,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触类旁通,纵横迁移,把握规律,提高辨识能力。
三、“六书”理论指导识字教学的注意要点
在现代汉字教学过程中回归传统,适当借助“六书”理论,可以提高音、形、义的识记效果。但是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中借助“六书”指导识字教学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字形分析与加工要符合特定学段学生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因人而异。如识“瓜”字,如果让学生机械地数笔画,结果学生往往漏写其中的提和点,误写作“爪”字。运用字理,如果教师从造字的角度分析字形:瓜,小篆作“ ”,模拟瓜藤和瓜果的样子,中间部分是瓜果,现在变形为竖折点,而不是一竖,这两个字的字形就清楚了。
第二,识字教学的方法要具体对待,因字而异。有些字通過深入分析字形,可以让学生较好地记忆字形,理解字义,事半功倍,但还有些字则不能或者不必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比如“小”字,甲骨文字形表示为沙子细小的形状,意为细小。但这个字字形简单,意义明显,也不会与其他字混淆,易学易记,就完全没有必要采用“六书”理论指导了。
通过对传统“六书”的借鉴,既遵循儿童认知的思维特点,又符合汉字的形意规律,这应该是走出小学识字教学困境的途径之一。当然汉字教学的方法应该是多元的、灵活的,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以及具体单个汉字的属性差异,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筠.文字蒙求[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陈传峰,童小玉,徐缨.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 (01):92-96.
[4]富文娟.六书识字趣谈[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3 (01):60-66.
【关键词】“六书”理论;低年级识字教学;字理识字法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密码,是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承的载体。汉字字形是汉字的灵魂。古人在造字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一个汉字的构成形式都包含着先民的思维痕迹和文化意识,都蕴藏着欣赏不尽的美感与诗意。识字是阅读与写作以及其他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础,识字教学是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主线。识字本身并非教学的目的,而应当是发展儿童语言、开发儿童智力的手段。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随着课时的减少和生字量的增加,教材要求的汉字认读总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课外阅读总量增多,无疑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另一方面,教师教学的方法如果仅从多练多记的角度使用一贯的部件教学法,横竖撇捺,让小学生识记这些抽象的符号,反复抄写改错,对学生而言会形成较大的负担,甚至渐渐使他们逐步丧失识字兴趣,无从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主动识字”和“浓厚兴趣”的要求。
一、童蒙识字对识字教学的经验启示
儿童认知的形象思维能力较抽象思维强,所以对低年段的学生而言,由横竖撇捺组成的汉字还远不及实物及图形来得生动和具体。清代童蒙教育家王筠说:“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这是以具体事物和相关联系来教学,让学生直观了解。同时在字形识别方面,有研究者发现在儿童识字的过程中,其首先辨认的是汉字的整体轮廓,进而才是字的组成部分,最后才会注意到部件之间的相互关联。而在这个过程中,字的细节部分往往容易被忽略。那么怎样才能探求出真正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符合汉字性质和特点的识字教学方法呢?
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识字教育,童蒙识字教材周代有《史籀篇》,秦代有《仓颉篇》,宋代以后以“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主。清代也有专门的童蒙研究,如王筠《文字蒙求》《教童子法》,其中指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苟于童蒙时,先会知某为象形,某为指事,而会意字即合此二者以成之,形声字即合此三者以成之,岂非执简御繁之法乎?”可见在古代识字教学过程中,除了“三百千”集中识字外,也借鉴了“六书”理论做指导。纵观建国以来的各种识字教学流派林林总总,其中许多识字方法渗透着字理识字法,将其融入现代识字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字理识字法在识字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形象对照,直观感知
在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最适宜的学习材料是字形区分度较大的汉字。如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日月山水土石田”等生字,教师就可以依据字形特点,练习具体生活情境对汉字进行分析。笔画较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字,如“燕”字,可以先出示它的古文字“”,你看,它有脑袋,有身子,有左右双翅,有剪刀似的尾巴,多么形象直观呀!这样就会比较有效地提高识记和理解的效率,比单纯的横竖撇捺教学以及学生单调重复地抄写有趣得多,教学过程也比较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特点,同时也契合汉字本身的产生和演进规律。
(二)部件组合,形义关联
汉字中有一部分象形字,也有为数不多的指事字,如“上、下、本、末、刃”等字。象形字和指事字多为独体字,独体字在经过组合,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合体字。这类字中有许多是能够通过字形分解来推测字义的。所以在这类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整字识别、部件分解的办法。许多会意字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会让汉字变得有趣起来。例如“采”字,从爪从木,表示用手在植物上采摘。依据汉字形义关联的特点,还产生了许多有趣的字谜。这些字谜都是从汉字字形整体进行分解,根据这些分解出来的部件进行谜面的编制,突出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
(三)依形推义,因声得音
在现代汉字中,80%以上的字都是形旁表意、声旁标音的形声字,这些字在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形声字虽然数量庞大,构形复杂,但它却有比较严密的构形系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既有读音的提示,又有意义的暗示,尽管现代汉字经过了字形和读音的演变,声旁标音已不一定准确,形旁表意也可能不太明显,但总的来说,形声字依形推意,因声得音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如“铜、钟、绑、病、征、溢”等汉字。因此,在这一类汉字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同一形旁字的字义进行分析和归纳,以形旁为中心可以识记一批字,大大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如水作为形旁,带三点水的字,可以表示江河湖海,可以推测与水或者其他液体的状态有关。如烧、炸、烤、烫、炙、煮、煎、熊、蒸等字;衣作为形旁,衣字旁的字多与布料服饰有关联,如裤、衫、袍、袄、补、被、袜等字。
由一个形旁或声旁带出一组字,尽管加大了识字量,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触类旁通,纵横迁移,把握规律,提高辨识能力。
三、“六书”理论指导识字教学的注意要点
在现代汉字教学过程中回归传统,适当借助“六书”理论,可以提高音、形、义的识记效果。但是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中借助“六书”指导识字教学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字形分析与加工要符合特定学段学生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因人而异。如识“瓜”字,如果让学生机械地数笔画,结果学生往往漏写其中的提和点,误写作“爪”字。运用字理,如果教师从造字的角度分析字形:瓜,小篆作“ ”,模拟瓜藤和瓜果的样子,中间部分是瓜果,现在变形为竖折点,而不是一竖,这两个字的字形就清楚了。
第二,识字教学的方法要具体对待,因字而异。有些字通過深入分析字形,可以让学生较好地记忆字形,理解字义,事半功倍,但还有些字则不能或者不必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比如“小”字,甲骨文字形表示为沙子细小的形状,意为细小。但这个字字形简单,意义明显,也不会与其他字混淆,易学易记,就完全没有必要采用“六书”理论指导了。
通过对传统“六书”的借鉴,既遵循儿童认知的思维特点,又符合汉字的形意规律,这应该是走出小学识字教学困境的途径之一。当然汉字教学的方法应该是多元的、灵活的,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以及具体单个汉字的属性差异,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筠.文字蒙求[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陈传峰,童小玉,徐缨.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 (01):92-96.
[4]富文娟.六书识字趣谈[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3 (01):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