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应用于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0425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在近十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双语教学模式一直在个案中探索。翻译与双语教学之间的关联性一直存在争议,尤其体现在母语的应用与双语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方面。提出了基于翻译的双语教学模式,以研究性教学带动课堂教学,强调外语文本和母语文本在教学过程中的同等重要性,初步建立了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化和理论化拓展,认为在高校双语教学中,教师在授课之前的专业翻译和将翻译成果运用于教学工作,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双语教学活动实效性具有双重的作用。
  [关键词] 翻译;双语教学;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1-0058-04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对教育的国际化产生了现实的压力。在这一背景下,双语教学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体制中开展和推广,高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尤其得到重视。教育部2001年就提出各高校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2003年新的教学计划中明确指出在高校各专业课程中要有一定比例采用双语教学。自2007年起,教育部分批启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截止到2010年已经批准503门双语示范课项目。随着双语教学实践的推广,各种形式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如火如荼地开展,在众多双语教学个案中,实践探索和理论反思的议题之一是翻译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课堂教学中母语的应用与否和使用比例对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总结和推广双语教学个案模式的经验,是教学模式实现综合化和理论化的基础,也有助于找到翻译和双语教学之间的关联性。
  1 从国内双语教学模式的争论探寻翻译和 双语教学的关系
  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课堂模式“百花齐放”,有全外语讲授、半外语讲授、用英文原版教材的纯汉语讲授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是双语教学争论的体现,议题之一是双语教学中翻译的运用方式和效果,包括教材的选取、母语的使用方式、翻译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双语教学课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在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对翻译的应用长期存有偏见,大都采用全英文授课,用英语解释英语。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与翻译确实有密切联系,但两者毕竟是两回事”[1]。也有学者指出,翻译法应当在双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培养学生两种语言的自由切换能力,形成相应的思维方式,让学生顺利地在外语环境中掌握专业知识[2]。认识翻译和双语教学的关联性离不开双语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判定,这是贯穿于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始终的关键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研究都无法逃避这些问题。
  双语教学是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3]。我国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非母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全部或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容易造成双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误区,有学者就认为双语教学的最直接目的是提高外语能力,拓宽学生视野[4],双语教育基本上是一个社会语言学的范畴[5]。也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既属于学科教学,也属于语言教学,学科内容的学习和语言学习是双语教学的两个主要目标[6]。
  专业课双语教学在属性判定问题上的分歧源自对专业课双语教学定义和目标的不同认识,即双语教学是按“手段”还是按“目的”来定义的。如果认为双语教学是达到某种教育目标的手段,那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是双语教育的终极目标,而是培养精通外语,通晓专业知识的人才。如果按目标定义,双语教学是为促进学生使用两种语言技能而设计的教育课程,则双语教学侧重于语言教学。有的学者就认为双语课程是学校课程设置中关于语言的事情,是通过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帮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间学会两种语言的使用技巧[7]。
  双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并无异议,分歧之处在于双语教学的任务是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抑或是学科知识的领悟能力。对学科属性的争论直接影响双语教学中翻译的运用。如果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母语在双语课堂上应该受到限制;如果重专业知识的获取,母语和翻译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必要和有效的。在大学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语言和专业的学习其实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没有语言技能的基础,学科知识的领悟程度将受影响,双语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同时,语言目标和学科学习又是矛盾的,如果偏重语言学习,会出现把双语教学变为变相的外语教学或专业外语教学的状况;如果偏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双语教学有流于形式之倾向。
  鉴于此,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更是以语言为媒介收获专业知识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阅读专业类的外文资料,熟悉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了解国际上同专业领域的科研水平和方向。因此,翻译和双语教学的关系受制于学科属性的判定,并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专业课双语教学兼具外语教学和学科教学的特性,是母语和外语应用于专业学科的教学,给学习者创造学习、使用外语的空间,专业知识的获取和专业思维的培养是主要任务,而不是拘泥于学习语言本身。掌握外语尤其是专业外语词汇是意外的收获而不是刻意为之,目标是培养精通外语、通晓专业知识、全面发展、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8]。母语和第二种语言的交互使用是双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2 翻译应用于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校境遇、专业需求不同,双语教学模式呈现某种特殊性。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在长期双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翻译的双语教学”模式,作为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国际政治专业在探索个性化的双语教学模式中,对相关学科双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化具有参考价值与适用性。
  这种教学模式的形成源于长时间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早在2000年,双语教学刚刚进入到中国高等教育界的议事日程时,燕山大学政治学类专业的双语教学实践就已开始。在实践中,先后尝试了“外国人讲专业外语”和本校教师全英文授课这两种教学模式,前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专业知识的掌握是松散的;后者由于教师拘泥于语言问题而无法充分发挥专业教育的功能,学生在专业知识领域的进步有限。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和认识过程之后,燕山大学逐渐采纳和应用了“基于翻译的双语教学模式”。教师翻译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书籍作为教材,在翻译过程中,教师对原版教材和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研究,能够更好的适应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两种文本,在此基础上减轻语言在专业学习中的部分障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用教师语言和研究能力的展示和培育激活和带动整个教学过程。“基于翻译的双语教学”模式是依据学科教学的属性判断提出的,认为双语教学首先是学科教学,兼有语言教学的功能,用外语教专业,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和运用外语理解和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
  “基于翻译的双语教学”模式的首要特征是“基于翻译”,在双语教学中要使用外文原版(或其影印版)和原版教材的中译版(最好是教师本人翻译成果)。一般而言,专业课双语教学本身就含有专业文本转换、专业语言转换和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转换的要求,这一要求与基于翻译的双语教学概念是不谋而合的。教师通过翻译更为自如地使用外语来教学,因为翻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专业语言学习和再处理的过程。双语教学的专业内容是由某一学科的专家以本学科特有的概念或符号系统编撰而成并以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话”来加以表述的,表述的语言又不是自己的母语。因此,教授这类专业内容的教师必须首先是专业人士,还须同时具备使用外语教授专业内容的能力以及在专业背景下实现跨文化、跨语言专业内容转换的能力,也即专业翻译能力。从这个意义上,“基于翻译”是专业双語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从事双语教学的基本前提。双语教师从事翻译,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双语教学特有的专业教育功能;可以大幅度的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从而也就使双语课程不至于流于空泛之谈。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格外注重教师在翻译过程中作为学习者和对话者的特殊经历和感悟,认为这些经历和感悟对搞好双语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翻译双语教学”模式特别强调教学与研究工作的结合,对教师提出了“教学基于研究”的要求。
  “基于翻译的双语教学模式”不拘泥于翻译,甚至要高于翻译。教学活动不仅限于母语和外语的两个文本,相关的中外文教学资料也要结合需要加以使用。教师的翻译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完成的,翻译并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此外,教学的开展还要“高于翻译”,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学术研究,注重在相同论题上中外研究者学术观点的异同和成因的分析,并将研究所得体现在课堂之中;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原版教材及其中译版是学习的基础,而上课则是一种使知识更加“融汇贯通”的过程,是知识和认知能力得到“递增和发酵”的过程。“基于翻译”和“高于翻译”都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而不限于提高外语水平和专业翻译能力。
  “基于翻译”的双语教学是在互动情景中展开的。课堂教学互动环节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教师教、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学。教师要在教学与翻译、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中优化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对原著和作者的见解有所研究并进行学术评论。教师的翻译是在教学之前完成的,但他在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专业文本转换能力,不把双语课上成翻译课,以至于影响专业内容传授的流畅性和完整性。对学生而言,追求翻译水平的提高值得鼓励,但这主要应通过课前和课后对中英文两种专业文本的对照阅读来潜移默化地达成,而在课堂上的专注点始终都应在专业内容学习本身,强调自学和课堂教学的互动,学生可以自觉比较两种语言特征、两种理论知识的思维,从而提高对文章乃至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利用主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的基本能力。基于翻译的教学模式中,三个层次的有效互动首先源于教师的翻译或对英文原著的深刻领悟,用教师在翻译和学术思考这一环节的研究素质来带动教学层次的有效互动和学生能力的提升。之后,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复杂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获得多种相关的学习目标,见图1。
  基于翻译的教学模式强调外语的重要性,也重视课堂教学中母语的适当运用。发挥第一语言的中介作用也是双语教学计划的显著特点之一[9]。第一语言提供的与学科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准确理解第二语言的信息输入,这一点已经被国外相关研究所证明[10]。基于翻译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在实践中重视第一语言的作用,注意适当发挥母语的优势,不遵循双语教学只重视外语的教学思路,也不刻意采用全英文的授课方式。在某些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恰当运用母语进行翻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1]。双语教学中,运用外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基于翻译的双语教学模式”中,外语发挥的作用基本上是工具性而非目的性的,它要服务于专业教育功能的发挥,语言为表,专业知识为里。在专业课双语教学中,如果注重英语的课堂表达,注重语法和专业术语的正确性,则会本末倒置,缺少活跃的课堂思维活动和开放自由的师生互动,则无法达到专业课的教学目的。“基于翻译”的双语教学模式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适应教学双方对既有路径的依赖,是学生能过渡到自由、平衡地使用两种语言来思考和表达专业问题的必要阶段。否则很难达到教育部确定的“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双语教学目的。这里的外语是专业性的,而非一般意义上的。
  3 启示与反思
  对教学而言,有多少设计者和设计情境,就有多少种设计模型。双语教学的模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对不同教育阶段、教育主体、教育内容而言,教育方法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双语教学的重点在于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及课程特色探索适用的模式。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双语课程的定位、教师的素质、教材的选取等方面都要体现翻译和双语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
  1)双语课程的定位。专业课双语课程建设要准确定位,即首先是学科教学,通过外语传授学科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术语,系统地构建本专业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功底,提高相应领域的专业文本转换能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两种语言自由“切换”的能力,明确相应的思维方式离不开翻译和母语的运用。
  2)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和决定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专业课双语教学注重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翻译,教师一直处于学习的过程,不断把握学科前沿,提高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通过翻译培养教师素质并不是目的,教师发展的本质是教学生成为更有能力的学习者[12]。
  3)学生的回应和教学方式的灵活。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均衡是影响双语教学进度和效果的阻碍因素。双语教学模式中重视翻译不仅期望教师把翻译工作做在课堂教学发生之前,同样也要求学生在課前吃透中英文教材,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和逻辑思维,这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自学能力和学习时间势必有所要求。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用英语转换专业知识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回应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不能依赖于固定的教学方法,可以“各师其教”,发挥老师的能动作用;可以“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当的方法。教学方法选取最终以实际教学效果、人才培养为判断依据。
  4)双语教材的选取。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一直是双语教学的难题,授课教师将优秀原版教材“原汁原味”地转换成中文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模式的前提,在运用自己翻译的教材和其它学者所译的教材时,注重对原版教材的筛选和梳理。在选择西方原版教材时,要注重基础性、公允性和可读性,文字简洁、内容丰富。然而,西方教材中的发散式、跳跃式思维有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障碍。对原版教材的重新筛选和编排也是必要的,而选择的前提是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对译本的熟悉。
  5)建立循序渐进的双语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设应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程的难易程度而定。教学模式不是独立于学术知识之外的,而是依赖于学科知识,专业双语教学还应以学科特征为基础进行设计,以系统的方法安排教学,注意每一个设计阶段专业知识的相容性和一致性,结合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循序渐进的建立一个贯穿于本科学生培养周期始终的连续学科体系,力争取得持续性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树群.翻译在双语教学中的利弊[J].语言与翻译,1989, (4):59-60.
  [2]苏广才.论翻译与双语教学[J].上海翻译,2008,(2):56-59.
  [3]麦凯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9:5.
  [4]王斌华.中外比较:双语教育的界定、属性与目的[J].教育发展研究,2005,(6):49-53.
  [5]桂诗春.我的双语教育[J].外国语,2004,(1):47-51.
  [6]周丽.双语教学的定义及其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06,(2):71-73.
  [7]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55-59.
  [8]程从密.双语教学中的效用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6,(2):118-119.
  [9]吕良环.双语教学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1,(4):69-72 48.
  [10]Collier V P,Thoman W P.How quickly can immigrants become proficient in school English?[J].Journal of Educational Issues of Language Minority Students,1989,(5):26-38.
  [11]苏广才.论翻译在高校双语教学中的示范性[J].外语学刊, 2009,(4):123.
  [12]Bruce J,Beverly S.教师发展——学生成功的基石[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50.
其他文献
[摘 要] 结合测试技术课程内容特点与多年的课程教学实践,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项目案例为主线的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设计思路,并以实例说明了该模式的应用。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动性,也培养了学生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思维方式、研究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为工程应用型人
旅行商问题(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TSP)是一种经典的、受到广泛研究的组合优化问题之一。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是一种基于群体的进化算法,算法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出,我国大部分城市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城市建设用地矛盾,同时也对农村土地的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试图通过对成都市开展城乡
8月6日,在《梦想在飞》节目录制现场,我和来自萍乡的选手孔容萍共同答题,最终她获得了一万元助学金,当时全场欢腾.而我热泪盈眶。透过泪水模糊的双眼,我仿佛再次看到母亲在向我微笑
<正> 哺乳动物的乳汁作为机体免疫协调作用的分泌产物之一,不仅富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及多量的钙质等营养成分,而且还含有包括溶菌酶和乳过氧化氢酶及免疫球蛋白等在内的多种生
本文以新乡县刘庄村为例,详细讨论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在相应生产力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经济体制,选择合理的支柱性产业,注重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共同富裕与共同理想
“三贴近”对电视节目编排的要求坚持方向,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体的第一责任。而节目编排不是对电视台各部门生产的各档电视节目和外购的引进节目
深度报道要体现时代精神和“三贴近”原则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在选题中要牢牢把握“三贴近“的选题原则,力求探讨主题鲜明的事件、具有典型性的人物,使报
写实模拟画面写实模拟画面往往运用在有着现实基础和历史证据的电视片中,素材是真实的,运用了情节重构的手法来表现真实的场景。但是这种扮演与“摆拍”经过了特别的处理,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