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许多孩子宁可每天花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看电视,却不肯用20分钟的时间来读书;许多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近两年的低段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加强了课外阅读的指导,收效明显。
关键词:低年级;课外阅读;激发兴趣
一、 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我时常针对教材实际,结合课堂教学,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完《春到梅花山》一课后,我给学生推荐了王安石的诗《梅花》和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让学生朗读、背诵,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词句,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刻体会梅花的品质和精神。
二、 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读,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低段教学中就开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完汉语拼音之后,课外阅读基本上可以由“听读”阶段逐渐过渡到“自读”阶段。低年级学生在刚开始阅读时,速度较慢,我要求学生指着字,读出声。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待学生能熟练拼读音节,牢固掌握汉字,朗读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默读。训练分三阶段进行:①指读,动唇,不出声。②指读,不动唇,不出声。③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逐步达到“一目数行”的速度,使学生能在最少的时间里,最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当然,只有速度没有效果也是不行的,我们发现一些孩子读书只用眼睛,不用心,不动脑,这样的阅读当然只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边读边想,比如,可以用“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等方式检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在思考,是否读有所得,并将这一方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三、 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一旦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阅读的习惯养成了,阅读的方法掌握了,那么,课外阅读活动就有了可靠的保证。但仅仅鼓励学生看书是不够的,应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有书可看,有时间看书。
1. 以身作则,与生同读
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但要读经典性作品,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经常读书给学生听,或把自己的读书收获、体会讲给学生听,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与书为友,与生同读应当成為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2. 设立班级图书角
为了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读书机会,我在教室里设立了“班级小书库”,发动每一个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最喜欢看的书,有专人管理,并随时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读物阅读。长此以往,班级中课外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
3. 保证阅读时间
我们要尽量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我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我还将每周的一节“语文活动”课定为阅读指导课,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4. 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评。针对这一心理特征,阅读课上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或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使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图画的喜爱远远超过对文字的喜爱。所以,学生对有彩图的,注音的读物较喜欢。一学年之后,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阅读水平有所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强,同时要求家长每天抽出20~3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里遨游,课外阅读无疑已成为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王燕殴.浅议拓展农村小学生阅读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07).
[2]黄其雄.感悟,在阅历中升华[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1).
作者简介:
丁丽琴,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关键词:低年级;课外阅读;激发兴趣
一、 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我时常针对教材实际,结合课堂教学,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完《春到梅花山》一课后,我给学生推荐了王安石的诗《梅花》和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让学生朗读、背诵,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词句,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刻体会梅花的品质和精神。
二、 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读,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低段教学中就开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完汉语拼音之后,课外阅读基本上可以由“听读”阶段逐渐过渡到“自读”阶段。低年级学生在刚开始阅读时,速度较慢,我要求学生指着字,读出声。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待学生能熟练拼读音节,牢固掌握汉字,朗读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默读。训练分三阶段进行:①指读,动唇,不出声。②指读,不动唇,不出声。③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逐步达到“一目数行”的速度,使学生能在最少的时间里,最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当然,只有速度没有效果也是不行的,我们发现一些孩子读书只用眼睛,不用心,不动脑,这样的阅读当然只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边读边想,比如,可以用“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等方式检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在思考,是否读有所得,并将这一方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三、 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一旦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阅读的习惯养成了,阅读的方法掌握了,那么,课外阅读活动就有了可靠的保证。但仅仅鼓励学生看书是不够的,应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有书可看,有时间看书。
1. 以身作则,与生同读
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但要读经典性作品,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经常读书给学生听,或把自己的读书收获、体会讲给学生听,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与书为友,与生同读应当成為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2. 设立班级图书角
为了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读书机会,我在教室里设立了“班级小书库”,发动每一个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最喜欢看的书,有专人管理,并随时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读物阅读。长此以往,班级中课外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
3. 保证阅读时间
我们要尽量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我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我还将每周的一节“语文活动”课定为阅读指导课,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4. 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评。针对这一心理特征,阅读课上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或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使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图画的喜爱远远超过对文字的喜爱。所以,学生对有彩图的,注音的读物较喜欢。一学年之后,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阅读水平有所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强,同时要求家长每天抽出20~3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里遨游,课外阅读无疑已成为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王燕殴.浅议拓展农村小学生阅读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07).
[2]黄其雄.感悟,在阅历中升华[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1).
作者简介:
丁丽琴,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