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饶州通判白稹向同事借了500文钱,招待客人吃饭。而据苏轼记载,官员张怀民请朋友吃饭也花了500文钱。在当时,这些钱基本够一个五口之家吃一个月的大米。
买卖人口则是一笔更大的支出,且合理合法。有次王安石的夫人私自给他买了个小妾,他问起小妾的出身,原来竟是某位将军的妻子,将军押运大米时出了事故,赔得倾家荡产,只好将她卖掉。王安石问:“夫人买你花了多少钱?”小妾说:“90万钱。”王安石倒吸一口凉气,立刻“退货”。
韩琦镇守真定时,有个叫彭知方的读书人前来求职,韩琦未予理睬。彭知方跳进韩家大院,在墙根下睡了一夜,次日家仆上报,韩琦还是不见,作诗道:“殷勤洗濯加培植,莫遣狂枝乱出墙。”彭知方羞愧不已,当即和诗,“主人若也怜高节,莫为狂枝赠一柯。”韩琦眼前一亮:这小子挺有文采的嘛。但他已经说过不见人家了,碍于面子,便花100贯钱买了个婢女相赠。
宋代官员的娱乐消费同样一掷千金。寇准发迹后,家里通宵达旦地点蜡烛,每场宴会均有官妓跳舞,跳得好了还有小费,都是高档绫罗绸缎。有个小妾看不惯,写诗讽刺道:你挥金如土,人家却根本没当回事——可见比寇准出手更阔绰的官员大有人在。
宋徽宗时的文人晁冲之更出风头,他生于名门望族,家境殷实,考中进士后逛遍了京城的烟花柳巷,曾对李师师赏过一万貫钱的缠头,一时无人能及,直到李师师被徽宗“承包”才罢休。
在这种消费环境下,很多官员的薪水根本不够花,比如身处“清水衙门”的翰林学士,该如何豪夺巧取呢?陶谷有办法。
陶谷仕于后周时曾出使吴越,闹了眼病,躲在驿馆不肯出来。吴越官员一合计就明白了,说:“大人有啥要求尽管提。”陶谷毫不客气地说:“给10个金钟吧!”
“金钟”是吴越特产的蟋蟀,也有说是紫砂壶,总之非常昂贵。吴越官员答应后,陶谷当即出席宴会,并写诗致谢——“乞与金钟病眼明”。
大宋初立,赵匡胤想选个从未用过的年号——乾德,赵普对此大拍马屁。后来宋灭后蜀,发现一面后蜀铜镜上写着“乾德四年铸”的字样。赵匡胤把铜镜扔给赵普,问:“我大宋还未到乾德四年,怎么就有了这面铜镜?”赵普支吾半晌,答不上来。赵匡胤召来翰林学士陶谷和窦仪,窦仪说:“这面铜镜不是后蜀的,必是前蜀之物,因为前蜀王衍用过‘乾德’的年号。”
有了这次过节,后来赵匡胤收拾赵普时便向窦仪授意,希望他出面揭发赵普的罪行。窦仪不是呆子,自然明白这是陷阱,搞不好就自身难保,便说:“赵普是开国功臣,向来忠诚正直,臣不知他有什么不法之事。”赵匡胤见他不接这锅,又找到赵普的另一个仇家卢多逊,卢多逊不仅扳倒赵普、登了相位,还把陶谷(归宋后抱了赵普的大腿)整得很惨。
陶谷觉得自己常年从事外交工作,对大宋颇有贡献,便想借此咸鱼翻身,但不好意思开口,就托内侍试探赵匡胤的口风。赵匡胤说:“翰林学士起草文书都是抄写前人旧作,不过‘依样画葫芦’,这算什么贡献?”陶谷听后,满怀怨气地在翰林院的墙上题诗一首,“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结果赵匡胤没理他,他只好继续当“穷翰林”。
朝廷从上到下不是骄奢淫逸就是钩心斗角,怎能不走下坡路?
买卖人口则是一笔更大的支出,且合理合法。有次王安石的夫人私自给他买了个小妾,他问起小妾的出身,原来竟是某位将军的妻子,将军押运大米时出了事故,赔得倾家荡产,只好将她卖掉。王安石问:“夫人买你花了多少钱?”小妾说:“90万钱。”王安石倒吸一口凉气,立刻“退货”。
韩琦镇守真定时,有个叫彭知方的读书人前来求职,韩琦未予理睬。彭知方跳进韩家大院,在墙根下睡了一夜,次日家仆上报,韩琦还是不见,作诗道:“殷勤洗濯加培植,莫遣狂枝乱出墙。”彭知方羞愧不已,当即和诗,“主人若也怜高节,莫为狂枝赠一柯。”韩琦眼前一亮:这小子挺有文采的嘛。但他已经说过不见人家了,碍于面子,便花100贯钱买了个婢女相赠。
宋代官员的娱乐消费同样一掷千金。寇准发迹后,家里通宵达旦地点蜡烛,每场宴会均有官妓跳舞,跳得好了还有小费,都是高档绫罗绸缎。有个小妾看不惯,写诗讽刺道:你挥金如土,人家却根本没当回事——可见比寇准出手更阔绰的官员大有人在。
宋徽宗时的文人晁冲之更出风头,他生于名门望族,家境殷实,考中进士后逛遍了京城的烟花柳巷,曾对李师师赏过一万貫钱的缠头,一时无人能及,直到李师师被徽宗“承包”才罢休。
在这种消费环境下,很多官员的薪水根本不够花,比如身处“清水衙门”的翰林学士,该如何豪夺巧取呢?陶谷有办法。
陶谷仕于后周时曾出使吴越,闹了眼病,躲在驿馆不肯出来。吴越官员一合计就明白了,说:“大人有啥要求尽管提。”陶谷毫不客气地说:“给10个金钟吧!”
“金钟”是吴越特产的蟋蟀,也有说是紫砂壶,总之非常昂贵。吴越官员答应后,陶谷当即出席宴会,并写诗致谢——“乞与金钟病眼明”。
大宋初立,赵匡胤想选个从未用过的年号——乾德,赵普对此大拍马屁。后来宋灭后蜀,发现一面后蜀铜镜上写着“乾德四年铸”的字样。赵匡胤把铜镜扔给赵普,问:“我大宋还未到乾德四年,怎么就有了这面铜镜?”赵普支吾半晌,答不上来。赵匡胤召来翰林学士陶谷和窦仪,窦仪说:“这面铜镜不是后蜀的,必是前蜀之物,因为前蜀王衍用过‘乾德’的年号。”
有了这次过节,后来赵匡胤收拾赵普时便向窦仪授意,希望他出面揭发赵普的罪行。窦仪不是呆子,自然明白这是陷阱,搞不好就自身难保,便说:“赵普是开国功臣,向来忠诚正直,臣不知他有什么不法之事。”赵匡胤见他不接这锅,又找到赵普的另一个仇家卢多逊,卢多逊不仅扳倒赵普、登了相位,还把陶谷(归宋后抱了赵普的大腿)整得很惨。
陶谷觉得自己常年从事外交工作,对大宋颇有贡献,便想借此咸鱼翻身,但不好意思开口,就托内侍试探赵匡胤的口风。赵匡胤说:“翰林学士起草文书都是抄写前人旧作,不过‘依样画葫芦’,这算什么贡献?”陶谷听后,满怀怨气地在翰林院的墙上题诗一首,“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结果赵匡胤没理他,他只好继续当“穷翰林”。
朝廷从上到下不是骄奢淫逸就是钩心斗角,怎能不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