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对照组,30例)和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研究组,3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共6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腰椎功能(JOA评分)的改善情况,并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较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而言,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鲜果更为显著,其不仅安全性高,且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 TESSYS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是引发慢性腰腿疼痛症状常见的病因,患者一般通过保守治疗后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针对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传统的术后治疗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并且术中的出血量较多,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也较为严重,并且手术还可能造成腰背部的肌肉和软组织等广泛剥离受损[1]。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是时代发展。医疗技术进步的又一新型产物,其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疗效也较为显著,本文为深究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价值,特进行如下研究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对照组30例)和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研究组3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共60例。研究组:共有病例30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6岁—8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3.12±6.08)岁,腰椎节段分布情况为:L4-5单节段患者12例,L5S1单节段患者11例,多节段患者7例;对照组:共有病例3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25岁—7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2.36±6.45)岁,腰椎节段分布情况为:L4-5单节段患者14例,L5S1单节段患者9例,多节段患者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其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腰腿疼痛、发凉、肢体麻木;临床体征主要为腰椎侧弯,椎旁放射性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并且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椎间盘突出。
1.3 手术方法
1.3.1 对照组
开放性手术操作要点:首先进行全身麻醉,患者取俯卧位,手术切口取腰椎后路正中切口,逐层切开制止暴露椎板,在X线机的引导下将椎弓根螺钉植入病变椎体的相邻椎体内,患侧椎板进行开窗减压,并保护椎管内硬囊膜以及神经根组织,然后采用髓核钳将椎间盘组织摘除,后将Cage植骨融合放入椎间,然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
1.3.2 研究组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操作: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首先进行体表面局麻,通过X线机定位,彩后采用不同直径的椎间孔铰刀逐级将部分上关节突前下缘的骨质铰除随后扩大椎间孔,然后通过扩大的椎间孔直接将手术套管放置入椎管,并清除增生的黄韧带组织,然后在硬膜前间隙将脱出、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取出,松懈受压的神经根。
1.4 疗效评定方法[2]
分别于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和JOA评分。VAS评分是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进行评价,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1--9分各代表不同等级的痛。JOA评分是用于评价患者腰椎功能,主要包括患者的主观症状、日常活动、临床体征以及膀胱功能,0--29分,得分与功能呈正向相关。
1.5 统计学分析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14.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
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和JOA评分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治疗前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而言,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见下表2:
3 讨论
椎间孔技术是在关节镜及椎间盘镜的基础山发展而成的新型的技术,目前已经有的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的临床疗效,其不仅能够达到以往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的治疗效果,还能在此基础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操作还简单,安全性也较高[3]。
本次研究主要对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从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不仅能够恢复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外,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且还较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创伤小。这也满足了人们如今对于美的追求。综上,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更为显著,其不仅安全性高,且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李建江,楚戈,杨涛等.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修复腰椎固定融合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26):4186-4190.
[2]刘昊楠,林欣,潘海涛等.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6):827-832.
[3]徐宝山,马信龙,夏群等.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J].天津医药,2014,(5):470-472.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 TESSYS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是引发慢性腰腿疼痛症状常见的病因,患者一般通过保守治疗后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针对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传统的术后治疗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并且术中的出血量较多,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也较为严重,并且手术还可能造成腰背部的肌肉和软组织等广泛剥离受损[1]。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是时代发展。医疗技术进步的又一新型产物,其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疗效也较为显著,本文为深究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价值,特进行如下研究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对照组30例)和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研究组3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共60例。研究组:共有病例30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6岁—8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3.12±6.08)岁,腰椎节段分布情况为:L4-5单节段患者12例,L5S1单节段患者11例,多节段患者7例;对照组:共有病例3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25岁—7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2.36±6.45)岁,腰椎节段分布情况为:L4-5单节段患者14例,L5S1单节段患者9例,多节段患者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其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腰腿疼痛、发凉、肢体麻木;临床体征主要为腰椎侧弯,椎旁放射性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并且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椎间盘突出。
1.3 手术方法
1.3.1 对照组
开放性手术操作要点:首先进行全身麻醉,患者取俯卧位,手术切口取腰椎后路正中切口,逐层切开制止暴露椎板,在X线机的引导下将椎弓根螺钉植入病变椎体的相邻椎体内,患侧椎板进行开窗减压,并保护椎管内硬囊膜以及神经根组织,然后采用髓核钳将椎间盘组织摘除,后将Cage植骨融合放入椎间,然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
1.3.2 研究组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操作: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首先进行体表面局麻,通过X线机定位,彩后采用不同直径的椎间孔铰刀逐级将部分上关节突前下缘的骨质铰除随后扩大椎间孔,然后通过扩大的椎间孔直接将手术套管放置入椎管,并清除增生的黄韧带组织,然后在硬膜前间隙将脱出、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取出,松懈受压的神经根。
1.4 疗效评定方法[2]
分别于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和JOA评分。VAS评分是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进行评价,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1--9分各代表不同等级的痛。JOA评分是用于评价患者腰椎功能,主要包括患者的主观症状、日常活动、临床体征以及膀胱功能,0--29分,得分与功能呈正向相关。
1.5 统计学分析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14.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
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和JOA评分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治疗前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而言,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见下表2:
3 讨论
椎间孔技术是在关节镜及椎间盘镜的基础山发展而成的新型的技术,目前已经有的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的临床疗效,其不仅能够达到以往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的治疗效果,还能在此基础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操作还简单,安全性也较高[3]。
本次研究主要对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从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不仅能够恢复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外,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且还较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创伤小。这也满足了人们如今对于美的追求。综上,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更为显著,其不仅安全性高,且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李建江,楚戈,杨涛等.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修复腰椎固定融合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26):4186-4190.
[2]刘昊楠,林欣,潘海涛等.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6):827-832.
[3]徐宝山,马信龙,夏群等.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J].天津医药,2014,(5):470-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