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多年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语文水平下降,让有志者非常痛心,同母语相关的语文教学备受关注,而与语文打交道的中职语文教师更加尴尬。在中职学校,语文不是专业课,不被学校重视,不被学生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走出困境,找到中职语文教学的出路呢?本文做出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中职语文 困惑 出路
在中职学校教了十年语文,留下了些许遗憾,产生了许多困惑。当今的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更加令人担忧,几乎陷入绝境,出现了教不教一个样,学不学一个样的怪现象,搞得老师没法教,学生没法学。
一、尴尬:不被重视
时下中职语文水平下降,让有些中职语文老师痛心,同母语相关的语文教学备受关注,而直接与语文打交道的中职语文教师更加尴尬。在中职学校,语文不算专业学科,不被学校重视,不被学生重视。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睡觉、玩手机,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在学生的心里,语文课可上可不上,反正不是专业课,于是,语文课就被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打入了“冷宫”。
二、无奈:痛心不已
1.认识不够正确和深刻。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人际交流,在中职学校,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就业,所以培养学生的说、写的能力人际交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学生一点一滴地积累,一个词语、一篇文章、一次阅读、一次对话,这就像修房子,一块砖头、一抹水泥、一颗钉子、一根木条,都得一点点地垒和砌,坚持不了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和正确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细节,从不阅读课外读物。有本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蕴藏着丰富的含义,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是不行的,而且大多数学生根本不能好好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学习。
2.中职学生基础太差。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初中时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成绩差、厌学,所以对学习本身就存在抵触情绪,因此,在课堂上无论老师怎么启发,他们也始终听不进去,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混一天是一天。受这种大环境影响,一些本来想学好语文,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
三、敢问:路在何方
1.变语文教学的主体为学生。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各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够用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缺,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主动学习。上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有知识的获得,更应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课堂上应根据专业特点,利用优秀课件给学生展示精美的图片、美妙的音乐、更有影片欣赏,多角度多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修养。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学小故事、富有寓意的小品、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也在课堂上贯穿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在讲《口语与交际》的章节中,花较少的时间讲解理论的知识,然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实战,把事先设置好的情境让学生表演出来,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在轻松风趣的环境中度过,在这其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呢?我想,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并想参与进来”,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人们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是什么?是自信心。有时候一件很容易完成的事情,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最后的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中职学生更为明显。中职学生学习语文,最怕的是作文,一提到写作文就表现出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写作文改为写应用文,应用文简短、实用性强,但条款太多,学生大多没兴趣,所以在训练应用文写作时,也可以把课堂变成赛场,比如讲“请假条”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然后请两位同学在黑板的左右两边各写一篇自己觉得正确的请假条,写完后,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请代表起来发言,找出黑板上两个请假条里不正确的地方,由于有竞争,同学们都在认真讨论、分析、总结,最后哪个小组找出的错误最多且改得最正确就可以不做这节课布置的作业,往往课堂结束后学生还会问下节课比什么啊?这样上语文课不仅激发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写请假条的写法。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慢慢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增加。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还会出现更多的困惑,中职语文教师们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实践、反思,以找到合适的出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琼枝.中职学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设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关键词】中职语文 困惑 出路
在中职学校教了十年语文,留下了些许遗憾,产生了许多困惑。当今的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更加令人担忧,几乎陷入绝境,出现了教不教一个样,学不学一个样的怪现象,搞得老师没法教,学生没法学。
一、尴尬:不被重视
时下中职语文水平下降,让有些中职语文老师痛心,同母语相关的语文教学备受关注,而直接与语文打交道的中职语文教师更加尴尬。在中职学校,语文不算专业学科,不被学校重视,不被学生重视。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睡觉、玩手机,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在学生的心里,语文课可上可不上,反正不是专业课,于是,语文课就被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打入了“冷宫”。
二、无奈:痛心不已
1.认识不够正确和深刻。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人际交流,在中职学校,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就业,所以培养学生的说、写的能力人际交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学生一点一滴地积累,一个词语、一篇文章、一次阅读、一次对话,这就像修房子,一块砖头、一抹水泥、一颗钉子、一根木条,都得一点点地垒和砌,坚持不了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和正确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细节,从不阅读课外读物。有本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蕴藏着丰富的含义,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是不行的,而且大多数学生根本不能好好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学习。
2.中职学生基础太差。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初中时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成绩差、厌学,所以对学习本身就存在抵触情绪,因此,在课堂上无论老师怎么启发,他们也始终听不进去,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混一天是一天。受这种大环境影响,一些本来想学好语文,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
三、敢问:路在何方
1.变语文教学的主体为学生。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各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够用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缺,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主动学习。上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有知识的获得,更应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课堂上应根据专业特点,利用优秀课件给学生展示精美的图片、美妙的音乐、更有影片欣赏,多角度多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修养。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学小故事、富有寓意的小品、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也在课堂上贯穿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在讲《口语与交际》的章节中,花较少的时间讲解理论的知识,然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实战,把事先设置好的情境让学生表演出来,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在轻松风趣的环境中度过,在这其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呢?我想,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并想参与进来”,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人们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是什么?是自信心。有时候一件很容易完成的事情,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最后的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中职学生更为明显。中职学生学习语文,最怕的是作文,一提到写作文就表现出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写作文改为写应用文,应用文简短、实用性强,但条款太多,学生大多没兴趣,所以在训练应用文写作时,也可以把课堂变成赛场,比如讲“请假条”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然后请两位同学在黑板的左右两边各写一篇自己觉得正确的请假条,写完后,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请代表起来发言,找出黑板上两个请假条里不正确的地方,由于有竞争,同学们都在认真讨论、分析、总结,最后哪个小组找出的错误最多且改得最正确就可以不做这节课布置的作业,往往课堂结束后学生还会问下节课比什么啊?这样上语文课不仅激发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写请假条的写法。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慢慢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增加。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还会出现更多的困惑,中职语文教师们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实践、反思,以找到合适的出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琼枝.中职学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设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