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读《明史·张居正传》感触颇深,张居正作为明朝万历初年的首辅,主政十年,对明代中后起的积习弊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全面革新,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首先进行整顿吏治,为了改变“贪官为害”“驱民为盗”的局面,他创立了“考成法”,用以考核官吏的政绩。裁撤冗员,奖励提拔了廉洁有才干的官吏,吏治腐败的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变。他实行“一条鞭法”,清查了贵族和官僚地主隐瞒不报的土地以逃避税收,清理了积欠的田地租赋,抑制了豪强大量兼并土地,增加了国库收入,多少减轻了农民负担,扭转了明王朝财政困难的状况。他整顿驿站,减轻了百姓的赋役负担。他整顿学政,不再把八股文作为取士的唯一标准,多少改变了明代士人读书学习脱离实际的坏习气。他整顿边防,知人善人,重用李成梁、戚继光等名将,分别镇守辽东和蓟州。安抚俺答,抗击土蛮,形成了比较坚固的边防守备系统。又通过互市贸易等手段,稳定边陲,四海安宁,改变了明代中期以来边备废弛的情况。“十余年间,海宇清晏,蛮夷宾服”(沈鲤《张太岳集序》)。在张居正的努力下,缓解了明王朝的统治危机,缓和了尖锐的阶级矛盾。但是,张居正去世后,人亡政息,身后毀誉,完全改变了他的改革方略,并且株连张氏家族,“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戮尸而故免之。其弟都指挥居易,子嗣修,俱发烟瘴地。”(《明史·张居正传》)从而使明王朝的统治危机更加严重,并且越来越走向灭亡。“明亡之征兆,至万历而定。”(孟森《明史讲义》)
为什么张居正改革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功在社稷,可是却有如此多的朝廷官员,士人攻击他。这并不完全是他的改革触犯了统治集团的利益,以及“威柄之操,几于震主”的深刻原因。相当程度是张居正本身的缺点和错误,为正人君子所不齿,也为他的政敌提供了攻击的口实。尤其是他执政后期,刚愎自用,心胸狭窄,不喜逆耳之言,及科举作弊,纵容亲属受贿,纵容奴仆违法等等。使人们对他由“中外想望丰采”的景仰,到“久玷清华,不闻名节”的鄙视。这不仅是张居正个人的悲剧,更是历史的悲剧,值得后人深刻反思。
第一,喜听阿谀,重用小人。礼部侍郎邱岳写了一副对联:“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如此肉麻的文字,竟使张居正大喜,准备越级提拔邱岳,只因后来自己病重未能实现。这样用人怎能不遭人冷眼。第二,排斥异己,压制言路。张居正不准同僚有任何意见,阁臣张四维、申时行等只能随声附和。指使湖广地方官杀害了对自己不满的学者梁汝元,还禁毁全国的私立书院。将上书反对自己的辽东巡按刘台,充军广西,并株连其父亲和弟弟,致使刘台死于充军之地。怎能不使正直之士寒心。第三,科举作弊,破坏公平。张居正为使子弟早登仕途,在科举上做手脚,他的次子张嗣修在万历五年参加会试,排在二甲,可是竟将他的次子列为一甲第二名榜眼。儿子得功名,父亲遭唾骂,怎能不使人气愤。第四,广收贿赂,包庇纵容。张居正不直接接受贿赂,但放任老父、子弟和奴仆大开贿赂之门。隆庆二年江陵的遼王被废,豪华的王府归了张家,他没花一文钱,湖广巡抚、巡按还送银子上门,建议为张居正立牌坊。实际上这笔钱成了翻修王府的费用。不少官员看准了这个门路,不向京师相府送礼,直接送往江陵张府,他并不制止亲属收贿。甚至连他的宠奴游守礼也与士大夫结纳交往,招权纳贿,不少达官贵人争相同游守礼称兄道弟,张居正始终没有采取措施制止,怎能不使人产生怨恨。张居正从十年前世人瞩目的敬仰,变成了世人侧目的鄙视。他死后,被长期埋藏的群臣的愤怒如同火山一样喷发,连同他的改革方略一起吞噬了。
从近期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大案要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初他们也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也曾勤奋努力,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尽管原因很多,但其中之一就是,把人民的公仆当成了人民的“老爷”,思想观念发生了错位,导致最后身败名裂。有些领导干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就有些飘飘然,并把这看成是向组织伸手要官、居功自傲的条件,他们忘记了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党的教育,群众支持的结果。要知道自己的工作同党的要求、人民的期望总是有距离的,入党没有什么便宜可占,当官没有什么特权可享,要自觉抵制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甘为人民当一辈子长工,拉一辈子车。在树立新思想、新观念,开阔视野的同时,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祉,永远与群众在一起,切勿重蹈历史上改革者失败的覆辙。
(责编/彭澜)
为什么张居正改革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功在社稷,可是却有如此多的朝廷官员,士人攻击他。这并不完全是他的改革触犯了统治集团的利益,以及“威柄之操,几于震主”的深刻原因。相当程度是张居正本身的缺点和错误,为正人君子所不齿,也为他的政敌提供了攻击的口实。尤其是他执政后期,刚愎自用,心胸狭窄,不喜逆耳之言,及科举作弊,纵容亲属受贿,纵容奴仆违法等等。使人们对他由“中外想望丰采”的景仰,到“久玷清华,不闻名节”的鄙视。这不仅是张居正个人的悲剧,更是历史的悲剧,值得后人深刻反思。
第一,喜听阿谀,重用小人。礼部侍郎邱岳写了一副对联:“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如此肉麻的文字,竟使张居正大喜,准备越级提拔邱岳,只因后来自己病重未能实现。这样用人怎能不遭人冷眼。第二,排斥异己,压制言路。张居正不准同僚有任何意见,阁臣张四维、申时行等只能随声附和。指使湖广地方官杀害了对自己不满的学者梁汝元,还禁毁全国的私立书院。将上书反对自己的辽东巡按刘台,充军广西,并株连其父亲和弟弟,致使刘台死于充军之地。怎能不使正直之士寒心。第三,科举作弊,破坏公平。张居正为使子弟早登仕途,在科举上做手脚,他的次子张嗣修在万历五年参加会试,排在二甲,可是竟将他的次子列为一甲第二名榜眼。儿子得功名,父亲遭唾骂,怎能不使人气愤。第四,广收贿赂,包庇纵容。张居正不直接接受贿赂,但放任老父、子弟和奴仆大开贿赂之门。隆庆二年江陵的遼王被废,豪华的王府归了张家,他没花一文钱,湖广巡抚、巡按还送银子上门,建议为张居正立牌坊。实际上这笔钱成了翻修王府的费用。不少官员看准了这个门路,不向京师相府送礼,直接送往江陵张府,他并不制止亲属收贿。甚至连他的宠奴游守礼也与士大夫结纳交往,招权纳贿,不少达官贵人争相同游守礼称兄道弟,张居正始终没有采取措施制止,怎能不使人产生怨恨。张居正从十年前世人瞩目的敬仰,变成了世人侧目的鄙视。他死后,被长期埋藏的群臣的愤怒如同火山一样喷发,连同他的改革方略一起吞噬了。
从近期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大案要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初他们也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也曾勤奋努力,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尽管原因很多,但其中之一就是,把人民的公仆当成了人民的“老爷”,思想观念发生了错位,导致最后身败名裂。有些领导干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就有些飘飘然,并把这看成是向组织伸手要官、居功自傲的条件,他们忘记了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党的教育,群众支持的结果。要知道自己的工作同党的要求、人民的期望总是有距离的,入党没有什么便宜可占,当官没有什么特权可享,要自觉抵制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甘为人民当一辈子长工,拉一辈子车。在树立新思想、新观念,开阔视野的同时,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祉,永远与群众在一起,切勿重蹈历史上改革者失败的覆辙。
(责编/彭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