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沙村的“蝶变”,正是中国12.8万个贫困村乡村振兴的缩影,折射了在脱贫攻坚背景下,中国贫困村庄的历史性变迁。
这里是一片英雄的土地,经沧海历桑田,岁月轮回,有红旗渠作证;这里曾经红火过,战天斗地,遍地英雄,有红旗渠作证。河南林州市东姚镇长沙村就坐落在这里。20世纪80年代后,林州10万大军出太行,村子里年轻人少了很多,村路人少渐窄,坑洼泥泞,无力修砌。没了路,少了往来,自然就闭塞,长沙村一度被冷落了。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林州市东姚镇两级政府也曾对长沙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因种种原因和地理自然的劣势,长沙村仍在贫困的边缘徘徊。
长沙村又被村民戏称为石头村,出门望见坡,土少石头多。村民一年又一年辛勤劳作却难以摆脱困境。如今,村风民风向好,村民积极进取,还搞起了特色种植,走上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路。
困局
2020年7月28日清晨,林州长沙村格外清爽,在长沙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花椒种植基地,一株株花椒树上结满了串串红彤彤的果实,种植户们趁着晴好天气正在忙着采收,遗落在树上的零星花椒仍颗粒饱满油亮,清新的花椒香随风飘散,弥漫空中。
改变从2017年11月底开始。长沙村作为贫困村,先后迎来了河南省林州市供电公司的唐永安、唐玉峰,两人分别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成员。他们把一张餐桌、两张折叠床抬进村小学简陋的办公室里,驻扎了下来。
驻村第二年,唐永安牵头在村里成立了长沙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升值空间,先后筹资20万元购置了小米加工设备和花椒烘干机,专门负责收购村里的谷子和花椒,村民可以直接送到合作社,收购价还比市场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当年,销售收入共计近6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实现了双丰收。长沙村实实在在做到了足不出户就把小米和花椒远销全国各地。
3年前第一次来,尽管出发前有心理准备,长沙村还是让唐永安“猝不及防”。
长沙村偏啊!离镇上17公里,离林州市区更远,50公里!出山的路倒有一条,窄得只能过一辆小车。长沙村穷啊!全村400多口人,人均不到1亩地,村里的小卖部,普通生活用品都买不齐。长沙村苦啊!粮食靠天收,不是谷子就是红薯、玉茭,漫山都是扎人的野荆棘。进村没多久,唐永安脸黑了、人瘦了,心里却越来越亮堂了。
长沙村虽穷,但靠天收的谷子、芝麻、红薯家家地里都种,野生的花椒、蝎子、酸枣、柿子满山都是。山里人稀松常见,拿到城里头,样样都是宝!如果能自己搞深加工,自己打包装,自己上商标,再通过互联网卖到城里去,卖价能高出好几倍呢,村民的收入肯定比现在多!
老支书刘买喜有点担心:想法好是好,就怕弄不成啊!
唐永安笑着说:不怕!当年修红旗渠恁难,老辈儿人都干成了,有林州市供电公司在背后撑腰,就是头拱地,我也得干出点儿响动来!
破茧
“原先这里都是荒坡,土壤贫瘠,导致产业结构单一,为尽快探索产业扶贫、产业脱贫的新路子,年初,东姚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到陕西韩城考察花椒产业。通过学习,认为这里的气候、土质条件比较适宜发展花椒种植。”该合作社负责人刘买喜说。2019年入春以来,东姚镇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引导、加大奖补等措施,免费发放10万余棵花椒树苗,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重点在壶台线沿玉崇、大庄村一带,在翟阳线沿南窑、冯举沟一带,规划种植花椒,打造5000亩花椒种植基地。
昔日的荒山荒坡,如今漫山遍野的花椒飘香。花椒是个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产业,为了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提升花椒产业化水平,东姚镇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截至目前,已种植“大红袍”花椒4000余亩,现已正式进入采摘期。
2018年4月4日,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与驻村第一书记面对面交流时强调,要将打赢脱贫攻堅战作为树牢“四个意识”的重要实践,作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重要实践,作为转作风、提能力的重要实践,作为带领群众坚定跟党走的重要实践,勉励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留下脚印、洒下汗水、锤炼党性、树好形象。
让整个长沙村旧貌换新颜、共同走上致富路,光靠他一个驻村第一书记或林州市供电公司一个企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思来想去,唐永安决定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时间不长,长沙村成立了农民合作社。林州市供电公司捐了6万元,又争取了10万元扶贫资金,为合作社买了1台小米加工机和6台花椒烘干机。
长沙村村民新收的谷子或采摘的花椒,再也不发愁晾晒和售卖了,合作社直接收购,就地装盒、装箱,让物流公司来车运走。仅此两项,长沙村一户年增收近2000块。
蝶变
3年间,小山村重新焕发了新生机,大家的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永安与村民的关系也越来越近,现在,大家有啥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
长沙村党支部书记刘买喜说:“唐书记来到我们村后,我们村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路也宽了,灯也明了,村民收入也提高了,大家都很满意。老百姓有什么事都愿意去找他,花椒、小米,卖不出去的,老唐通过朋友圈帮他们卖山货,老百姓都非常感谢他。”
唐永安却说:“跟老百姓交往多了,我收获也很多。大到如何提高村集体经济,小到辨别小米、花椒的好赖,我都非常清楚。这3年,让我积累了很多基层经验,更清晰地知道老百姓急需要什么,从哪里下手。想到就要去干,不能空想,干着干着,也许就成功了。”从原来的门外汉到现在的行家里手,3年的驻村之路,唐永安成为了村里发展的“设计师”、大家生活的贴心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下一步,他将继续带领村民一心一意谋发展,持续为村里注入发展活力,让乡村更美,让农民更富。
唐永安说:“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将尽我所能继续拓宽花椒、小米的销售渠道,提高村民的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圆满完成脱贫任务,让村里的老百姓都早日过上好日子。”长沙村的“蝶变”,正是中国12.8万个贫困村乡村振兴的缩影,折射了在脱贫攻坚背景下,中国贫困村庄的历史性变迁。
尝到“互联网+”的甜头,唐永安认为要继续扩大线上销售范围,依靠电商平台将村民们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唐永安带着村民学起了电商技能,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上架各种农产品。不久后,村民们便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长沙村农民合作社以每斤3元钱的保底价格从村民手中收购谷子,还把销售利润分给村民。就这样,线上线下双管齐下。“长沙”品牌农产品在当地打响了名声。去年上半年,长沙村共卖出了8000公斤小米、300公斤香油、1万公斤花椒、350公斤粉条。
如今,长沙村在唐永安的帮扶下,村民们都脱了贫。每当提起唐永安,村民们都津津乐道。
驻村第一书记唐永安和他的驻村工作队员情系石头村(长沙村)的父老乡亲,坚持不懈地利为长沙村的群众所谋,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搁在心头。党的期望在于此,人民的期盼同样也在于此。林州市东姚镇长沙村的变化,再次诠释了这个真理。
摘自《时代报告》
这里是一片英雄的土地,经沧海历桑田,岁月轮回,有红旗渠作证;这里曾经红火过,战天斗地,遍地英雄,有红旗渠作证。河南林州市东姚镇长沙村就坐落在这里。20世纪80年代后,林州10万大军出太行,村子里年轻人少了很多,村路人少渐窄,坑洼泥泞,无力修砌。没了路,少了往来,自然就闭塞,长沙村一度被冷落了。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林州市东姚镇两级政府也曾对长沙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因种种原因和地理自然的劣势,长沙村仍在贫困的边缘徘徊。
长沙村又被村民戏称为石头村,出门望见坡,土少石头多。村民一年又一年辛勤劳作却难以摆脱困境。如今,村风民风向好,村民积极进取,还搞起了特色种植,走上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路。
困局
2020年7月28日清晨,林州长沙村格外清爽,在长沙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花椒种植基地,一株株花椒树上结满了串串红彤彤的果实,种植户们趁着晴好天气正在忙着采收,遗落在树上的零星花椒仍颗粒饱满油亮,清新的花椒香随风飘散,弥漫空中。
改变从2017年11月底开始。长沙村作为贫困村,先后迎来了河南省林州市供电公司的唐永安、唐玉峰,两人分别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成员。他们把一张餐桌、两张折叠床抬进村小学简陋的办公室里,驻扎了下来。
驻村第二年,唐永安牵头在村里成立了长沙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升值空间,先后筹资20万元购置了小米加工设备和花椒烘干机,专门负责收购村里的谷子和花椒,村民可以直接送到合作社,收购价还比市场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当年,销售收入共计近6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实现了双丰收。长沙村实实在在做到了足不出户就把小米和花椒远销全国各地。
3年前第一次来,尽管出发前有心理准备,长沙村还是让唐永安“猝不及防”。
长沙村偏啊!离镇上17公里,离林州市区更远,50公里!出山的路倒有一条,窄得只能过一辆小车。长沙村穷啊!全村400多口人,人均不到1亩地,村里的小卖部,普通生活用品都买不齐。长沙村苦啊!粮食靠天收,不是谷子就是红薯、玉茭,漫山都是扎人的野荆棘。进村没多久,唐永安脸黑了、人瘦了,心里却越来越亮堂了。
长沙村虽穷,但靠天收的谷子、芝麻、红薯家家地里都种,野生的花椒、蝎子、酸枣、柿子满山都是。山里人稀松常见,拿到城里头,样样都是宝!如果能自己搞深加工,自己打包装,自己上商标,再通过互联网卖到城里去,卖价能高出好几倍呢,村民的收入肯定比现在多!
老支书刘买喜有点担心:想法好是好,就怕弄不成啊!
唐永安笑着说:不怕!当年修红旗渠恁难,老辈儿人都干成了,有林州市供电公司在背后撑腰,就是头拱地,我也得干出点儿响动来!
破茧
“原先这里都是荒坡,土壤贫瘠,导致产业结构单一,为尽快探索产业扶贫、产业脱贫的新路子,年初,东姚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到陕西韩城考察花椒产业。通过学习,认为这里的气候、土质条件比较适宜发展花椒种植。”该合作社负责人刘买喜说。2019年入春以来,东姚镇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引导、加大奖补等措施,免费发放10万余棵花椒树苗,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重点在壶台线沿玉崇、大庄村一带,在翟阳线沿南窑、冯举沟一带,规划种植花椒,打造5000亩花椒种植基地。
昔日的荒山荒坡,如今漫山遍野的花椒飘香。花椒是个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产业,为了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提升花椒产业化水平,东姚镇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截至目前,已种植“大红袍”花椒4000余亩,现已正式进入采摘期。
2018年4月4日,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与驻村第一书记面对面交流时强调,要将打赢脱贫攻堅战作为树牢“四个意识”的重要实践,作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重要实践,作为转作风、提能力的重要实践,作为带领群众坚定跟党走的重要实践,勉励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留下脚印、洒下汗水、锤炼党性、树好形象。
让整个长沙村旧貌换新颜、共同走上致富路,光靠他一个驻村第一书记或林州市供电公司一个企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思来想去,唐永安决定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时间不长,长沙村成立了农民合作社。林州市供电公司捐了6万元,又争取了10万元扶贫资金,为合作社买了1台小米加工机和6台花椒烘干机。
长沙村村民新收的谷子或采摘的花椒,再也不发愁晾晒和售卖了,合作社直接收购,就地装盒、装箱,让物流公司来车运走。仅此两项,长沙村一户年增收近2000块。
蝶变
3年间,小山村重新焕发了新生机,大家的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永安与村民的关系也越来越近,现在,大家有啥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
长沙村党支部书记刘买喜说:“唐书记来到我们村后,我们村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路也宽了,灯也明了,村民收入也提高了,大家都很满意。老百姓有什么事都愿意去找他,花椒、小米,卖不出去的,老唐通过朋友圈帮他们卖山货,老百姓都非常感谢他。”
唐永安却说:“跟老百姓交往多了,我收获也很多。大到如何提高村集体经济,小到辨别小米、花椒的好赖,我都非常清楚。这3年,让我积累了很多基层经验,更清晰地知道老百姓急需要什么,从哪里下手。想到就要去干,不能空想,干着干着,也许就成功了。”从原来的门外汉到现在的行家里手,3年的驻村之路,唐永安成为了村里发展的“设计师”、大家生活的贴心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下一步,他将继续带领村民一心一意谋发展,持续为村里注入发展活力,让乡村更美,让农民更富。
唐永安说:“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将尽我所能继续拓宽花椒、小米的销售渠道,提高村民的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圆满完成脱贫任务,让村里的老百姓都早日过上好日子。”长沙村的“蝶变”,正是中国12.8万个贫困村乡村振兴的缩影,折射了在脱贫攻坚背景下,中国贫困村庄的历史性变迁。
尝到“互联网+”的甜头,唐永安认为要继续扩大线上销售范围,依靠电商平台将村民们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唐永安带着村民学起了电商技能,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上架各种农产品。不久后,村民们便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长沙村农民合作社以每斤3元钱的保底价格从村民手中收购谷子,还把销售利润分给村民。就这样,线上线下双管齐下。“长沙”品牌农产品在当地打响了名声。去年上半年,长沙村共卖出了8000公斤小米、300公斤香油、1万公斤花椒、350公斤粉条。
如今,长沙村在唐永安的帮扶下,村民们都脱了贫。每当提起唐永安,村民们都津津乐道。
驻村第一书记唐永安和他的驻村工作队员情系石头村(长沙村)的父老乡亲,坚持不懈地利为长沙村的群众所谋,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搁在心头。党的期望在于此,人民的期盼同样也在于此。林州市东姚镇长沙村的变化,再次诠释了这个真理。
摘自《时代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