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9年入秋以来,云南省遭遇了特大干旱,其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重,历史少有。旱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0年的春耕时节,一场抗旱攻坚战在云岭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旱魔侵袭云岭大地的剧情并没有一演而罢,而是接二连三让云南人民遭受痛苦。2010年、2011年、2012年,旱情持续升温,云南“三年连旱”的悲剧就这样接踵而至。
2012年3月一场久违的春雨,给久旱干渴的云南带来一丝清凉。但雨后旱情仍在继续,尤其是那些被旱情折磨已久的重旱区。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以来的旱灾,对云南乌蒙山腹地会泽县马路乡大春作物造成直接的损失外,对晚秋作物、小春作物和2012年春耕生产也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有效降水不足,全乡5200亩小春作物预计减产16万公斤以上,全乡6300亩晚秋作物预计减产30万公斤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90万元。预计到2012年7月,全乡需要救助的缺粮重灾户将达到2300户共8100人,共缺粮200万公斤。
据悉,马路乡95%以上的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靠集雨水窖,但因连年干旱降雨不足,雨水无法形成地表径流,致使水窖无法蓄水,蓄水量严重不足,村民们连饮用水都无法保障。
这只是云南旱情的一个缩影。云南面临重大旱情,笔者认为,在水资源紧缺而水利设施建设一时难以见效的情况下,村民外出务工成为一个现实可行的选择。干旱形成的倒逼机制让更多的人走出深山,既有利于当地脱贫致富,又缓解了当地旱情引起的生活压力。
留在家里的人盼水利设施,准备外出的人盼有人领路。可见,谋生能力弱的深山群众外出需要更多的政府服务,地方政府既要组织好劳务输出,送出去后,还要服务到位,让他们在外面能干得好。
“烈日炙烤!水库见底!河水断流!水井干涸!良田变焦土!”这是我们在网络和纸媒都能经常看到的字眼,可见,云南备受干旱煎熬的痛苦之深重!
三年连旱,让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3位的云南生产受限、生活受累,作为云南人,颇感无奈。是什么原因造成三年重旱,这其中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有什么办法让其不再重演?
关于云南连年重旱的成因可谓众说纷纭,但笔者认为当务之急不是追究成因,而是找到解决措施,如何打赢抗旱攻坚战。
打好抗旱攻坚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旱灾的严峻性和抓好抗旱保民生工作,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抓抗旱救灾工作。要立足于抗大旱、抗长旱、防大灾,建立抗旱工作领导负责制和各项工作责任制,层层细化分解各项任务。
打好抗旱攻坚战,要科学调配、合理利用水资源。认真分析现有水资源状况和不同用水需求,处理好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关系,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做到急水先用,以人为本,把全力保障城乡供水和人畜饮水安全放在第一位。
打好抗旱攻坚战,要加强督促检查。做到各项任务情况清楚、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扎实推进,有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抗旱救灾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当然,云南重旱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怀,看到了云南人民的互助精神,看到了一个个水利工程实施……然而,重旱背后,除了加大水利投入的同时,是不是还要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云南连年大旱,不是简单的环境问题,也不仅是紧迫的民生问题,而是切实道出了我国许多省市在发展过程中共同面临的窘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也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持续的大旱如何破解,未来发展之路如何走,值得当地政府深思。
然而,旱魔侵袭云岭大地的剧情并没有一演而罢,而是接二连三让云南人民遭受痛苦。2010年、2011年、2012年,旱情持续升温,云南“三年连旱”的悲剧就这样接踵而至。
2012年3月一场久违的春雨,给久旱干渴的云南带来一丝清凉。但雨后旱情仍在继续,尤其是那些被旱情折磨已久的重旱区。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以来的旱灾,对云南乌蒙山腹地会泽县马路乡大春作物造成直接的损失外,对晚秋作物、小春作物和2012年春耕生产也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有效降水不足,全乡5200亩小春作物预计减产16万公斤以上,全乡6300亩晚秋作物预计减产30万公斤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90万元。预计到2012年7月,全乡需要救助的缺粮重灾户将达到2300户共8100人,共缺粮200万公斤。
据悉,马路乡95%以上的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靠集雨水窖,但因连年干旱降雨不足,雨水无法形成地表径流,致使水窖无法蓄水,蓄水量严重不足,村民们连饮用水都无法保障。
这只是云南旱情的一个缩影。云南面临重大旱情,笔者认为,在水资源紧缺而水利设施建设一时难以见效的情况下,村民外出务工成为一个现实可行的选择。干旱形成的倒逼机制让更多的人走出深山,既有利于当地脱贫致富,又缓解了当地旱情引起的生活压力。
留在家里的人盼水利设施,准备外出的人盼有人领路。可见,谋生能力弱的深山群众外出需要更多的政府服务,地方政府既要组织好劳务输出,送出去后,还要服务到位,让他们在外面能干得好。
“烈日炙烤!水库见底!河水断流!水井干涸!良田变焦土!”这是我们在网络和纸媒都能经常看到的字眼,可见,云南备受干旱煎熬的痛苦之深重!
三年连旱,让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3位的云南生产受限、生活受累,作为云南人,颇感无奈。是什么原因造成三年重旱,这其中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有什么办法让其不再重演?
关于云南连年重旱的成因可谓众说纷纭,但笔者认为当务之急不是追究成因,而是找到解决措施,如何打赢抗旱攻坚战。
打好抗旱攻坚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旱灾的严峻性和抓好抗旱保民生工作,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抓抗旱救灾工作。要立足于抗大旱、抗长旱、防大灾,建立抗旱工作领导负责制和各项工作责任制,层层细化分解各项任务。
打好抗旱攻坚战,要科学调配、合理利用水资源。认真分析现有水资源状况和不同用水需求,处理好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关系,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做到急水先用,以人为本,把全力保障城乡供水和人畜饮水安全放在第一位。
打好抗旱攻坚战,要加强督促检查。做到各项任务情况清楚、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扎实推进,有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抗旱救灾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当然,云南重旱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怀,看到了云南人民的互助精神,看到了一个个水利工程实施……然而,重旱背后,除了加大水利投入的同时,是不是还要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云南连年大旱,不是简单的环境问题,也不仅是紧迫的民生问题,而是切实道出了我国许多省市在发展过程中共同面临的窘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也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持续的大旱如何破解,未来发展之路如何走,值得当地政府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