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坡芽歌书中的图案符号尚没有演变为一种成熟的文字,但是这个结论并不影响其符号内应用有表形、会意与指事方法,而且一些类型的符号在歌书内反复应用,有了一定的组合规则,故而可以说,坡芽歌书是介于原始记事符号与成熟文字之间的一种原始文字。对符号表达的意义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探索其符号形象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云南壮族;坡芽歌书;文字符号;意义解读
坡芽歌书发现于云南省文山州的坡芽村,是用图画形式记录情歌的表现符号,通过分析其内容以及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断定,这是云南文山地区壮族创造的原始图画文字。
1 坡芽歌书符号的表象特征
从坡芽歌书发现到现在的六七年间,学界已经对其有图画文字、象形文字等数种定义,似乎已经把其认定为文字。当然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其只是原始的表意符号,而并非完整的文字。笔者赞同后者的观点。因为文字的定义是:一,可以记录完整的语言,字符(实词、虚词)之间要能够联结成句;二,每个字符可重复应用,有固定的音、形、义;三,要能得到社会制作与解读的共识。此外,文字除了记录语言而外,还可以有词、艺术、凭证、魔咒等多方面的功能,包括语言,但是不限于语言。而坡芽歌书的单个符号对应的不是歌词内容,甚至不是某一章节,而仅是某个物象的概念。从目前已经发现的81个符号来看,其形式都为轮廓画,表达方式以形为主,以意为辅,这些符号还不能按字符顺序联缀成语言。再者,所有字符中,合体字符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只有12个,占总字符数的百分之十五。所有字符中,词49个,几乎全部为自然与人文的名词,像月亮、靓哥、独生子等,词组13个,几乎全部是数量词组,像两只鸳鸯等。另外19个是句子。从这种比例关系来看,歌书的作者只是想把歌书当作辅助歌手记忆歌词的工具,而非有意识地把其当作文字。
坡芽歌收中所有的81个符号,能单独使用,无法连缀成篇,能以会意、指事、象形等记录独立的词、句,不能全面进行语言记录。但是,因为坡芽歌书已经初步具有了文字的性质,其开发与研究价值不容忽视。这里有很多疑问,即坡芽歌书只是原始符号,但是为什么要把它的定义指向为文字,而非指向为图画?若我们说它是早期的图画文字,可是图画文字可以表现多方面的生活内容,而坡芽歌书只能起提示歌词的作用,是不是过于狭窄了。语言的单词可以互相组合形成新词,具备再生能力,坡牙歌书有无类似的能力呢?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与文字,坡芽歌书的81个符号是独立于文字之外的,且除了记录情歌而外,再无其余功能,以文字角度来讲,是明显小于语言系统的。它目前仅见于坡芽村一地,应用范围很窄,虽然邻近的壮族村寨也有歌手能识认出其中的某些符号,可被识认的符号都是如鸟、花、鱼等图画形象比较突出的,最多只能算做零散的记事符号。谈不上是完整的语言符号替代。从内容上来讲,坡芽歌书以抒情和叙事的手法,描绘出了男女由邂逅到相恋,再到最后相约白头的过程。调查资料结果显示,该内容是特定的壮区、特定年龄阶段的群众,用以记载特定爱情场景的符号,很多都与当地的岩画、铜鼓纹饰有相似之处,带有明显的壮族特征,很难说它们是偶然出现的画作。定义为向文字发展的符号更恰当一些。
2 坡芽歌书符号的深层意义
坡芽歌书只有一部,但是当地能识别其符号意义的人数不在少数,特别是不懂汉字的群众,都把其当作以歌相识、以歌相恋的教科书。这些歌者未必全部识得其中符号,运用方式也较为灵活松散。但是在形态上来讲,歌书具有易记、易懂、直观、简明的特征,方便了信息的传递。让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语言的人都容易接受运用,其已深深根植于当地的民俗风情、乡土文化之内。它反映出壮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极具美感的符号来源于现实中人与物,具备生动的形象性、高度的概括性。如果把这些符号意象连接在一处,便能展现出一个婉曲回环的爱情故事,构成故事中主人公的审美意境,激起壮族群众的感情共鸣。
这种展现在坡芽村符号中的爱情故事,在文山州被称之为套歌。歌书里所记载的情歌都是当地传唱已久的传统歌谣。根据较早的一篇州文化资源调查统计数据,在文山州的富宁县,有各种类型的传统民歌,形式从谈情说爱,婚姻祝寿,到赞美讽刺,不一而足。在为数众多的歌谣套路里,尤以情歌最具民族特色,这种被叫做早晚情歌的歌谣,柔情似水、细腻如丝、才思敏捷,可以在陇端时节野外歌唱,也可以在喜庆时节家中对唱,非常富有壮族特色。
用文字学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再根据已经调查取得的资料来看,坡芽歌书基本可以定义为原始文字正式出现之前的图案型文字,是壮民族的先民根据当地的民族文化特点以及实际需要,创造出的民族自源性古文字。坡芽歌书还有一种连环图画似的美感,每个符号单位分别表示一首或者一组歌,不同的符号之间,其排列顺序按照民歌内容进行展开,有固定的套用格式。它向我们展示出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古老文本,是文字与图画的结合、是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结合,更是诗与音乐的结合,娱乐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暗示想象与直观认知的结合。坡芽歌书的符号意义正在于它的以“图”记歌的新颖形式,在相关的文献中记载,壮族自古以来就有把歌记录于扁担之上的风俗,“杂以金彩,绘鸟、卉于扁担之上,以漆沐之,使之不易凋落。”这样的记载与坡芽符号产生的方式是非常类似的。由这点我们可以推断出来,坡芽符号的初步产生是与壮族陇端活动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的,是壮族群众传统习俗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中一定会产生的结果。坡芽歌书中所展现的符号,其意义已经远远超于情歌的范畴,而是智慧、想象力、文学、艺术等的综合表现。
4 总结
壮乡一向有歌海的美称,其地因有对歌习俗,故而情歌非常发达,与此同时,在该地区,用图画来表达意思的情况也很普遍。这两种因素组合到一处,是孕育坡芽歌书的深厚土壤。
参考文献
[1] 刘冰山,黄炳会,黎盛根.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M].民族出版社,2009
[2] 赵丽明.“坡芽歌书”是什么文字[N].中华读书报,2009,02
[3] 王志芬.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符号意义[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4] 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01
[5] 王元鹿.普通文字学概论[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关键词:云南壮族;坡芽歌书;文字符号;意义解读
坡芽歌书发现于云南省文山州的坡芽村,是用图画形式记录情歌的表现符号,通过分析其内容以及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断定,这是云南文山地区壮族创造的原始图画文字。
1 坡芽歌书符号的表象特征
从坡芽歌书发现到现在的六七年间,学界已经对其有图画文字、象形文字等数种定义,似乎已经把其认定为文字。当然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其只是原始的表意符号,而并非完整的文字。笔者赞同后者的观点。因为文字的定义是:一,可以记录完整的语言,字符(实词、虚词)之间要能够联结成句;二,每个字符可重复应用,有固定的音、形、义;三,要能得到社会制作与解读的共识。此外,文字除了记录语言而外,还可以有词、艺术、凭证、魔咒等多方面的功能,包括语言,但是不限于语言。而坡芽歌书的单个符号对应的不是歌词内容,甚至不是某一章节,而仅是某个物象的概念。从目前已经发现的81个符号来看,其形式都为轮廓画,表达方式以形为主,以意为辅,这些符号还不能按字符顺序联缀成语言。再者,所有字符中,合体字符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只有12个,占总字符数的百分之十五。所有字符中,词49个,几乎全部为自然与人文的名词,像月亮、靓哥、独生子等,词组13个,几乎全部是数量词组,像两只鸳鸯等。另外19个是句子。从这种比例关系来看,歌书的作者只是想把歌书当作辅助歌手记忆歌词的工具,而非有意识地把其当作文字。
坡芽歌收中所有的81个符号,能单独使用,无法连缀成篇,能以会意、指事、象形等记录独立的词、句,不能全面进行语言记录。但是,因为坡芽歌书已经初步具有了文字的性质,其开发与研究价值不容忽视。这里有很多疑问,即坡芽歌书只是原始符号,但是为什么要把它的定义指向为文字,而非指向为图画?若我们说它是早期的图画文字,可是图画文字可以表现多方面的生活内容,而坡芽歌书只能起提示歌词的作用,是不是过于狭窄了。语言的单词可以互相组合形成新词,具备再生能力,坡牙歌书有无类似的能力呢?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与文字,坡芽歌书的81个符号是独立于文字之外的,且除了记录情歌而外,再无其余功能,以文字角度来讲,是明显小于语言系统的。它目前仅见于坡芽村一地,应用范围很窄,虽然邻近的壮族村寨也有歌手能识认出其中的某些符号,可被识认的符号都是如鸟、花、鱼等图画形象比较突出的,最多只能算做零散的记事符号。谈不上是完整的语言符号替代。从内容上来讲,坡芽歌书以抒情和叙事的手法,描绘出了男女由邂逅到相恋,再到最后相约白头的过程。调查资料结果显示,该内容是特定的壮区、特定年龄阶段的群众,用以记载特定爱情场景的符号,很多都与当地的岩画、铜鼓纹饰有相似之处,带有明显的壮族特征,很难说它们是偶然出现的画作。定义为向文字发展的符号更恰当一些。
2 坡芽歌书符号的深层意义
坡芽歌书只有一部,但是当地能识别其符号意义的人数不在少数,特别是不懂汉字的群众,都把其当作以歌相识、以歌相恋的教科书。这些歌者未必全部识得其中符号,运用方式也较为灵活松散。但是在形态上来讲,歌书具有易记、易懂、直观、简明的特征,方便了信息的传递。让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语言的人都容易接受运用,其已深深根植于当地的民俗风情、乡土文化之内。它反映出壮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极具美感的符号来源于现实中人与物,具备生动的形象性、高度的概括性。如果把这些符号意象连接在一处,便能展现出一个婉曲回环的爱情故事,构成故事中主人公的审美意境,激起壮族群众的感情共鸣。
这种展现在坡芽村符号中的爱情故事,在文山州被称之为套歌。歌书里所记载的情歌都是当地传唱已久的传统歌谣。根据较早的一篇州文化资源调查统计数据,在文山州的富宁县,有各种类型的传统民歌,形式从谈情说爱,婚姻祝寿,到赞美讽刺,不一而足。在为数众多的歌谣套路里,尤以情歌最具民族特色,这种被叫做早晚情歌的歌谣,柔情似水、细腻如丝、才思敏捷,可以在陇端时节野外歌唱,也可以在喜庆时节家中对唱,非常富有壮族特色。
用文字学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再根据已经调查取得的资料来看,坡芽歌书基本可以定义为原始文字正式出现之前的图案型文字,是壮民族的先民根据当地的民族文化特点以及实际需要,创造出的民族自源性古文字。坡芽歌书还有一种连环图画似的美感,每个符号单位分别表示一首或者一组歌,不同的符号之间,其排列顺序按照民歌内容进行展开,有固定的套用格式。它向我们展示出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古老文本,是文字与图画的结合、是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结合,更是诗与音乐的结合,娱乐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暗示想象与直观认知的结合。坡芽歌书的符号意义正在于它的以“图”记歌的新颖形式,在相关的文献中记载,壮族自古以来就有把歌记录于扁担之上的风俗,“杂以金彩,绘鸟、卉于扁担之上,以漆沐之,使之不易凋落。”这样的记载与坡芽符号产生的方式是非常类似的。由这点我们可以推断出来,坡芽符号的初步产生是与壮族陇端活动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的,是壮族群众传统习俗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中一定会产生的结果。坡芽歌书中所展现的符号,其意义已经远远超于情歌的范畴,而是智慧、想象力、文学、艺术等的综合表现。
4 总结
壮乡一向有歌海的美称,其地因有对歌习俗,故而情歌非常发达,与此同时,在该地区,用图画来表达意思的情况也很普遍。这两种因素组合到一处,是孕育坡芽歌书的深厚土壤。
参考文献
[1] 刘冰山,黄炳会,黎盛根.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M].民族出版社,2009
[2] 赵丽明.“坡芽歌书”是什么文字[N].中华读书报,2009,02
[3] 王志芬.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符号意义[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4] 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01
[5] 王元鹿.普通文字学概论[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