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做了系统部署。步入新时代,按照新要求,运用新媒体,高职院校可以在纵向上采用专业学生作业打磨与网络育人作品打造两线并行方式,破解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割裂状况;在横向上通过构筑专业化内容底色、架起网络化传播桥梁、瞄准思政化育人目标等方法,加强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联系互动;在整体上凭借人员培训、体系诊改、打造品牌、转化推广等措施,强化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的协同,构建起富有高职特色的两线并行、三化同步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关键词]高职;两线并行;三化同步;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作者简介]纪富贵(1981- ),男,湖南南县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融媒体时代‘三化五彩’网络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项目批准号:教思政司函〔2021〕2号)和2018年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化产业人才双链融合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8YBA1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1-0057-05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新时代,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纷纷对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发挥网络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加快了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步伐。就高职教育而言,应充分结合其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独特类型的特点,通过纵向两线并行、横向三化同步、整体四项保障等,构建起特色化网络育人质量提升體系,回应时代立德树人需求,顺应媒体技术发展趋势,守护好高职学生网络精神家园。
一、纵向两线并行,破解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割裂状况
与普通高校的学科教学相比,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一个典型特征之一。在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中,包括毕业设计在内的学生专业作业布置,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较长时间以来,高职专业教学较为注重通过学生作业锻炼学生专业技能,认为思政教育属于思政课教学范畴,网络育人是学校宣传、学工部门负责的工作,导致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思政教育、网络育人普遍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如果采用“选”“作”“筛”“播”“评”一体化措施,促推专业学生作业打磨与网络育人作品打造两线并行,可以有效借助新媒体技术,破解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割裂的问题。
1.选题环节,把控作业主题。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多数较为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运用,较为忽视学生作业主题的选取。实现专业学生作业打磨与网络育人作品打造的双线并行,首要环节是加强对作业主题的把控。高职院校党委宣传部门可以结合自身院校专业的特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主题,发布一批作业选题指南。高职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的作业布置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作业主题向选题指南靠近。
2.创作环节,加强作业指导。加强作业指导主要分为主题理解与作业转化两个方面。在主题理解上,专业教师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能力,尤其是理工类专业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作业打磨过程中,有机结合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从思想政治视角加深对专业作业的认知,为打磨出专业技能精湛、思想内涵深刻的作业奠定基础。在作业转化上,文科类专业作业,尤其是一些与文化艺术类、新闻传播类专业相关的作业,只要学生的选题符合思政教育要求,可以网络作品形式直接呈现;而理工类,多数作业难以直接转化为网络育人作品,但如果学生能够以思政主题统摄作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作业打磨的过程转化为短视频等类型网络育人作品。
3.筛选环节,遴选优秀作业。使作业打磨与网络育人作品打造两线并行,从专业教学的角度分析,可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从网络育人的视角分析,主要是能够加强高职院校网络育人产品的供给。遴选作业的标准:一是要有思想性。作业中要有能够体现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内容,要能够在“传播主旋律”等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二是具备简短性。在短视频时代,网络育人作品的创作要与大的传播环境转变相适应,要在以小见大中做到以短补长,用短小精练的作品力争取得微言大义的效果。三是做到贴近性。要贴近高职教育的特点,贴近高职学生的生活,以喜闻乐见的事情为切入口,融入专业特色,体现育人主题。四是充满创意性。充分尊重并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在天马行空的创意中彰显网络育人作品的丰富性、多样性。
4.传播环节,对接网络育人平台。在专业学生作业打磨与网络育人作品打造中,学生的作业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教学系统内,更应该向网络育人系统推送。让数量众多、质量较高的作品,通过校内外的各种网络平台传播,以增强、扩大网络育人成效。学生作业通过网络传播平台向育人作品实现转变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院校宣传部门作为需求侧,向专业教学单位订制作品。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指导专业学生创作出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作品,能够有助于围绕主题打造出系列化网络育人作品,与网络育人传播平台的对接度更高。二是专业教学单位作为供给侧,向院校宣传部门提供作业。这类作业可能存在专业性较强、思想性较弱等问题,但综合考虑不宜舍弃,选择适当的网络传播平台、恰当的思政教育时机,依然可以发挥出较强的网络育人价值。
5.评价环节,纳入师生教学评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在“创新推动网络育人”部分提出“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推动专业学生作业打磨与网络育人作品打造两线并行,必须完善评价机制,将最终进入网络育人传播平台的作品纳入师生教学评价。专业教师指导的网络育人作品获得的点击量、好评率,可充分说明教师在课程思政上所思、所想、所为的效果,可以适当方式折算为成果,调动更多教师参与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打造。同时,学生创作的优秀网络育人作品,不仅能说明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能说明学生拥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可以此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入党的优先条件,也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生动体现。 二、横向三化同步,加强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联系互动
构建高职两线并行三化同步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要做到专业学生作业打磨与网络育人作品打造两线并行能够向两端持续延伸,必须在作业打磨线与作品打造线之间,有效理解并充分把握专业化内容、网络化传播、思政化育人三个步骤的衔接,围绕高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筑专业化内容底色,架起网络化传播桥梁,瞄准思政化育人目标,逐步加强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之间的联系互动,在联系互动中提升专业学生作业向网络育人作品的转化效率,增强网络育人作品的专业属性。
1.构筑专业化内容底色,扩大育人作品数量。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育人作品,一部分是按照思政教育要求打造的,一部分是结合各自校园文化生产的,较少以高职院校的专业为对象。这种非专业内容的选取,多是因为专业知识技能的壁垒,导致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在打造网络育人中难以理解、不好把握,也就使得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专业特色性不明显,还导致网络育人的受众接近性受到限制,当然也会影响高职网络育人的成效。
构筑高职网络育人作品的专业化内容底色,不能寄希望于非专业人员由外而内的理解力,而要充分调动专业师生由内向外的积极性,尤其是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中,要从国家、文化、历史等视域认知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融入思政目标、网络传播等内容,打造出独具专业特色的网络育人产品。以专业化内容为底色的网络育人作品的生产,可以辐射到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所有学生,加之一个专业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稳定性,能在较长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扩大网络育人作品的产能,为高职院校从中挑选优秀作品提供可选择的余地,增强网络作品的育人成效。
2.架起网络化传播桥梁,提升网络育人成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职院校构建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必须要架构起适应时代、功能齐全、运转流畅的网络化传播桥梁。但是,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新闻宣传建设大多还停留在传统媒体阶段,或者说处于转型时期,还没有一家高职院校成为全国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高职院校架起网络化传播桥梁,一是要有主动适应传播环境变化的自觉。与传统媒体机构将向新兴媒体转型视为生死攸关的发展战略相比,高职院校的迫切性并不强。但是,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高职在校生通过校园传统媒体了解掌握信息的越来越少,通过校外新兴媒体满足信息需求的越来越多,即使是官网、官微等新媒体平台,其浏览量、点击量都较少能够达到在校生数量。高职院校应从顺应媒体融合发展潮流、占领新闻宣传阵地的高度,提升打造网络传播系统的自觉。二是要有购置校园媒体融合设备的预算。部分“双高”院校在创建中,将融媒体中心构建融入其中,借助国家支持缓解了资金问题。对于其他高职院校而言,面对建设资金困难,可以采用分步骤、分年度的方法解决。大体上,可先建设融媒体平台,使不同媒体能够在一个采编播系统内运行;再解决音响、灯光等辅助设备;最后添加智能软件管控系统提质增效。三是要有保障校园媒体融合运行的机制。高职院校依托融媒体中心,架设网络化传播桥梁,既要重视建设,更要重视运行。从部分院校融媒体中心现状看,职能不清晰、运行不流畅、功能不彰显是其面临的媒体转型阵痛。高职院校完善融媒体运行机制,要将融媒体定位为新闻宣传新阵地和网络育人新平台,围绕这一定位,安排恰当的工作任务,配套相应的人、财、物,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促进网络传播系统流畅运转。
3.瞄准思政化育人目标,坚守立德树人本位。构建高职两线并行三化同步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不论是构筑专业化内容底色,还是架起网络化传播桥梁,终究都是要围绕思政化育人目标,坚守高职立德树人本位。但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网络育人方面,虽然具有“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的意识,但是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内容贯穿到网络渠道之中时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尤其是基本上没有实现网络育人思政化主题内容的统一规划,零散性主题与碎片化传播叠加,导致立德树人成效不显著。
坚守立德树人本位,瞄准思政化育人目标,可以依托专业化内容,分为党情、国情、地情、校情四类,分类别、分步骤、有计划、有安排地实施“红色”主旋律内容把控计划。在党情方面,可以与党史学习教学活动相结合,突出英雄主题,将高职院校所设专业对应的行业劳动模范、典型案例挖掘出來,运用网络化表达方式再现英雄形象,阐述英雄精神,让莘莘学子在英雄故事中感悟党的领导作用。在国情方面,可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结合起来,突出复兴主题,采用网络文章、网络动画等方式,将每个行业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复兴历程表现出来,鼓励学生接续力量、砥砺前行、再创辉煌。在地情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为主,网络育人的地情主题选取可以是对应的地域精神文化,其内容方面可以是“十三五”地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成就,也可以是“十四五”产业行业的远景规划。在校情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围绕自身独特的校训、校歌、校徽等校园精神文化,对应选取优秀教职工、在校生代表、毕业生典型等人物事迹,以网络音视频等方式,将学校精神与校园人物对应起来,让学生在感受校园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吸取前行力量。
三、整体四项保障,强化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协同效应
在两线并行、三化同步的高职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打造中,为更好地保障纵向上的两线能够同向同行,横向上的三化可以步步递进,还需要在整体上采取措施,举办人员培训,开展体系诊改,打造育人品牌,促进转化推广,以强化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之间的协同,共同提升体系的整体效能。
1.分层次举办人员培训。推进网络育人,拥有熟悉专业教学、懂得网络运行、热心思政教育的人员是关键因素。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育人中会教学的不懂网络、懂网络的不会思政教育等情况,高职院校有必要分层次举办人员培训,弥补参与网络育人人员的短板。在学院整体层面,要将网络育人参与人员培训纳入学院师资队伍年度培训计划,安排专项经费,组织专业培训,增强育人能力。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以与校外主流新媒体机构联合组织开展网络育人培训,以正能量足、浏览量大的网络传播产品为例,帮助校内参与人员了解和掌握网络育人作品打造过程中策划、组织、传播、引导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二级机构层面,网络育人作品的打造在校内要呈现跨专业、跨部门、跨分工等特点,而其最终的形成又要具备全要素、融合性等特征,因此有必要组织专业教研室、党委宣传部、思政教学部等二级机构人员开展常态化培训,增强彼此协同能力。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定期研讨会、作品分析会等形式,定期研讨作品打造前的注意事项,专题分析作品传播后可以改进的空间,增进彼此了解,推动互助互补。
[关键词]高职;两线并行;三化同步;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作者简介]纪富贵(1981- ),男,湖南南县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融媒体时代‘三化五彩’网络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项目批准号:教思政司函〔2021〕2号)和2018年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化产业人才双链融合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8YBA1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1-0057-05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新时代,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纷纷对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发挥网络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加快了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步伐。就高职教育而言,应充分结合其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独特类型的特点,通过纵向两线并行、横向三化同步、整体四项保障等,构建起特色化网络育人质量提升體系,回应时代立德树人需求,顺应媒体技术发展趋势,守护好高职学生网络精神家园。
一、纵向两线并行,破解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割裂状况
与普通高校的学科教学相比,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一个典型特征之一。在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中,包括毕业设计在内的学生专业作业布置,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较长时间以来,高职专业教学较为注重通过学生作业锻炼学生专业技能,认为思政教育属于思政课教学范畴,网络育人是学校宣传、学工部门负责的工作,导致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思政教育、网络育人普遍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如果采用“选”“作”“筛”“播”“评”一体化措施,促推专业学生作业打磨与网络育人作品打造两线并行,可以有效借助新媒体技术,破解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割裂的问题。
1.选题环节,把控作业主题。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多数较为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运用,较为忽视学生作业主题的选取。实现专业学生作业打磨与网络育人作品打造的双线并行,首要环节是加强对作业主题的把控。高职院校党委宣传部门可以结合自身院校专业的特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主题,发布一批作业选题指南。高职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的作业布置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作业主题向选题指南靠近。
2.创作环节,加强作业指导。加强作业指导主要分为主题理解与作业转化两个方面。在主题理解上,专业教师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能力,尤其是理工类专业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作业打磨过程中,有机结合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从思想政治视角加深对专业作业的认知,为打磨出专业技能精湛、思想内涵深刻的作业奠定基础。在作业转化上,文科类专业作业,尤其是一些与文化艺术类、新闻传播类专业相关的作业,只要学生的选题符合思政教育要求,可以网络作品形式直接呈现;而理工类,多数作业难以直接转化为网络育人作品,但如果学生能够以思政主题统摄作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作业打磨的过程转化为短视频等类型网络育人作品。
3.筛选环节,遴选优秀作业。使作业打磨与网络育人作品打造两线并行,从专业教学的角度分析,可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从网络育人的视角分析,主要是能够加强高职院校网络育人产品的供给。遴选作业的标准:一是要有思想性。作业中要有能够体现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内容,要能够在“传播主旋律”等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二是具备简短性。在短视频时代,网络育人作品的创作要与大的传播环境转变相适应,要在以小见大中做到以短补长,用短小精练的作品力争取得微言大义的效果。三是做到贴近性。要贴近高职教育的特点,贴近高职学生的生活,以喜闻乐见的事情为切入口,融入专业特色,体现育人主题。四是充满创意性。充分尊重并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在天马行空的创意中彰显网络育人作品的丰富性、多样性。
4.传播环节,对接网络育人平台。在专业学生作业打磨与网络育人作品打造中,学生的作业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教学系统内,更应该向网络育人系统推送。让数量众多、质量较高的作品,通过校内外的各种网络平台传播,以增强、扩大网络育人成效。学生作业通过网络传播平台向育人作品实现转变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院校宣传部门作为需求侧,向专业教学单位订制作品。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指导专业学生创作出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作品,能够有助于围绕主题打造出系列化网络育人作品,与网络育人传播平台的对接度更高。二是专业教学单位作为供给侧,向院校宣传部门提供作业。这类作业可能存在专业性较强、思想性较弱等问题,但综合考虑不宜舍弃,选择适当的网络传播平台、恰当的思政教育时机,依然可以发挥出较强的网络育人价值。
5.评价环节,纳入师生教学评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在“创新推动网络育人”部分提出“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推动专业学生作业打磨与网络育人作品打造两线并行,必须完善评价机制,将最终进入网络育人传播平台的作品纳入师生教学评价。专业教师指导的网络育人作品获得的点击量、好评率,可充分说明教师在课程思政上所思、所想、所为的效果,可以适当方式折算为成果,调动更多教师参与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打造。同时,学生创作的优秀网络育人作品,不仅能说明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能说明学生拥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可以此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入党的优先条件,也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生动体现。 二、横向三化同步,加强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联系互动
构建高职两线并行三化同步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要做到专业学生作业打磨与网络育人作品打造两线并行能够向两端持续延伸,必须在作业打磨线与作品打造线之间,有效理解并充分把握专业化内容、网络化传播、思政化育人三个步骤的衔接,围绕高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筑专业化内容底色,架起网络化传播桥梁,瞄准思政化育人目标,逐步加强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之间的联系互动,在联系互动中提升专业学生作业向网络育人作品的转化效率,增强网络育人作品的专业属性。
1.构筑专业化内容底色,扩大育人作品数量。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育人作品,一部分是按照思政教育要求打造的,一部分是结合各自校园文化生产的,较少以高职院校的专业为对象。这种非专业内容的选取,多是因为专业知识技能的壁垒,导致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在打造网络育人中难以理解、不好把握,也就使得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专业特色性不明显,还导致网络育人的受众接近性受到限制,当然也会影响高职网络育人的成效。
构筑高职网络育人作品的专业化内容底色,不能寄希望于非专业人员由外而内的理解力,而要充分调动专业师生由内向外的积极性,尤其是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中,要从国家、文化、历史等视域认知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融入思政目标、网络传播等内容,打造出独具专业特色的网络育人产品。以专业化内容为底色的网络育人作品的生产,可以辐射到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所有学生,加之一个专业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稳定性,能在较长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扩大网络育人作品的产能,为高职院校从中挑选优秀作品提供可选择的余地,增强网络作品的育人成效。
2.架起网络化传播桥梁,提升网络育人成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职院校构建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必须要架构起适应时代、功能齐全、运转流畅的网络化传播桥梁。但是,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新闻宣传建设大多还停留在传统媒体阶段,或者说处于转型时期,还没有一家高职院校成为全国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高职院校架起网络化传播桥梁,一是要有主动适应传播环境变化的自觉。与传统媒体机构将向新兴媒体转型视为生死攸关的发展战略相比,高职院校的迫切性并不强。但是,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高职在校生通过校园传统媒体了解掌握信息的越来越少,通过校外新兴媒体满足信息需求的越来越多,即使是官网、官微等新媒体平台,其浏览量、点击量都较少能够达到在校生数量。高职院校应从顺应媒体融合发展潮流、占领新闻宣传阵地的高度,提升打造网络传播系统的自觉。二是要有购置校园媒体融合设备的预算。部分“双高”院校在创建中,将融媒体中心构建融入其中,借助国家支持缓解了资金问题。对于其他高职院校而言,面对建设资金困难,可以采用分步骤、分年度的方法解决。大体上,可先建设融媒体平台,使不同媒体能够在一个采编播系统内运行;再解决音响、灯光等辅助设备;最后添加智能软件管控系统提质增效。三是要有保障校园媒体融合运行的机制。高职院校依托融媒体中心,架设网络化传播桥梁,既要重视建设,更要重视运行。从部分院校融媒体中心现状看,职能不清晰、运行不流畅、功能不彰显是其面临的媒体转型阵痛。高职院校完善融媒体运行机制,要将融媒体定位为新闻宣传新阵地和网络育人新平台,围绕这一定位,安排恰当的工作任务,配套相应的人、财、物,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促进网络传播系统流畅运转。
3.瞄准思政化育人目标,坚守立德树人本位。构建高职两线并行三化同步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不论是构筑专业化内容底色,还是架起网络化传播桥梁,终究都是要围绕思政化育人目标,坚守高职立德树人本位。但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网络育人方面,虽然具有“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的意识,但是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内容贯穿到网络渠道之中时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尤其是基本上没有实现网络育人思政化主题内容的统一规划,零散性主题与碎片化传播叠加,导致立德树人成效不显著。
坚守立德树人本位,瞄准思政化育人目标,可以依托专业化内容,分为党情、国情、地情、校情四类,分类别、分步骤、有计划、有安排地实施“红色”主旋律内容把控计划。在党情方面,可以与党史学习教学活动相结合,突出英雄主题,将高职院校所设专业对应的行业劳动模范、典型案例挖掘出來,运用网络化表达方式再现英雄形象,阐述英雄精神,让莘莘学子在英雄故事中感悟党的领导作用。在国情方面,可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结合起来,突出复兴主题,采用网络文章、网络动画等方式,将每个行业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复兴历程表现出来,鼓励学生接续力量、砥砺前行、再创辉煌。在地情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为主,网络育人的地情主题选取可以是对应的地域精神文化,其内容方面可以是“十三五”地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成就,也可以是“十四五”产业行业的远景规划。在校情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围绕自身独特的校训、校歌、校徽等校园精神文化,对应选取优秀教职工、在校生代表、毕业生典型等人物事迹,以网络音视频等方式,将学校精神与校园人物对应起来,让学生在感受校园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吸取前行力量。
三、整体四项保障,强化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协同效应
在两线并行、三化同步的高职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打造中,为更好地保障纵向上的两线能够同向同行,横向上的三化可以步步递进,还需要在整体上采取措施,举办人员培训,开展体系诊改,打造育人品牌,促进转化推广,以强化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之间的协同,共同提升体系的整体效能。
1.分层次举办人员培训。推进网络育人,拥有熟悉专业教学、懂得网络运行、热心思政教育的人员是关键因素。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育人中会教学的不懂网络、懂网络的不会思政教育等情况,高职院校有必要分层次举办人员培训,弥补参与网络育人人员的短板。在学院整体层面,要将网络育人参与人员培训纳入学院师资队伍年度培训计划,安排专项经费,组织专业培训,增强育人能力。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以与校外主流新媒体机构联合组织开展网络育人培训,以正能量足、浏览量大的网络传播产品为例,帮助校内参与人员了解和掌握网络育人作品打造过程中策划、组织、传播、引导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二级机构层面,网络育人作品的打造在校内要呈现跨专业、跨部门、跨分工等特点,而其最终的形成又要具备全要素、融合性等特征,因此有必要组织专业教研室、党委宣传部、思政教学部等二级机构人员开展常态化培训,增强彼此协同能力。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定期研讨会、作品分析会等形式,定期研讨作品打造前的注意事项,专题分析作品传播后可以改进的空间,增进彼此了解,推动互助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