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病程演变的X线影像变化一例》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ihee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23—01
  引言:
  强直性脊柱炎又称竹节状脊柱炎,是一种非特异性感染的骨关节疾病.由于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而且部分病例在某一阶段还可静止而不再发展,故本病所致脊柱及关节不同时期的形态学改变的资料较难获得.现将作者以前工作中收集的一例完整X线观察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病例
  患者:男,23岁,1997年2月12日以间歇性腰痛不能久坐数月前来就诊。X线平片表现:腰椎序列规整,椎体形态、密度正常,骨质完整,椎间隙及椎小关节无异常改变,腰椎生理曲度无异常改变。双骶髂关节及髋关节未见异常。临床口服镇痛药物对症处理,症状缓解。1998年4月25日该患者腰痛加重,活动受限,双髋部疼痛以行走时为著。化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血沉为50mm/h,类风湿因子(—)。X线检查拍片与前片对比:腰椎序列整齐,椎体骨质密度降低,L4.5椎体前缘正常凹陷略变直,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小关节排列呈紊乱状,关节面模糊。双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面模糊,部分可见破坏及小囊变,以髂骨侧为著;双髋关节间隙正常,关节面皮质白线密度减低。拟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口服中药治疗近一年后,于1999年3月20日再次复查,查体:患者腰部活动受限加重,不能弯腰穿鞋,驼背畸形,不能平视,双髋疼痛僵直,呈屈曲畸形状。X线检查,平片表现:腰椎排列不整齐,L4.5左侧侧弯,骨质密度普遍降低,L3-5椎体前缘均变直,成典型的“方型锥”改变,前纵韧带部分钙化,腰曲消失,双骶髂关节间隙增宽,密度增宽,关节面破坏,囊性变;双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皮质白线消失,呈“锯齿状”,关节面下多发囊性变。1999年10月9日再次来院复查,患者腰部活动明显受限,驼背畸形,双下肢屈曲畸形,不能行走。X线平片复查表现:L3-5呈方型锥改变,椎小关节突及前纵韧带、棘间韧带骨化,腰曲僵直,呈“竹节状”改变。双骶髂关节间隙显示不清,密度增高。双髋关节间隙变窄,密度增高,关节面皮质白线糜烂、硬化,关节间隙内可见横形骨小梁通过,呈骨性强直改变。
  2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公认为结缔组织的血清阳性病变,而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本病好发于16-30岁的男性青年,病变常常先起自于骶髂关节,然后呈上行性缓慢累及脊柱、椎小关节及周围软组织,部分可侵及颈椎或胸肋关节,向下可累及双髋关节,膝关节等,并进一步导致关节畸形。出现功能障碍。
  本例追踪患者,4次腰椎正侧为片,3次骶髂关节及双髋关节正位片的X线表现:基本反映了本病在不同階段的骨和关节形态学改变。病变早期即急性炎症期,患者常有下腰部疼痛,偶有发热等症状,病理上则为滑膜、韧带及邻近的骨组织发生充血、水肿、圆形细胞浸润。X线检查,椎体及关节常表现为阴性。随着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增殖性为主的滑膜炎症。纤维素沉积以及血管翳的形成,导致双骶髂关节,椎小关节,椎体前缘上下角及部分大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的侵蚀破坏。此时病变已发展为慢性增殖期。X线表现为:骶髂关节以及病变累及的大关节,间隙不均,关节面破坏糜烂,软骨下骨出现小囊变,严重者出现畸形。椎体则表现为方形锥,同时伴骨质疏松,椎小关节破坏紊乱。临床上此阶段患者疼痛更加明显,部分患者出现关节及脊柱活动受限及其它畸形等。病变第三阶段是纤维素增殖期,此期大量纤维素组织增殖,造成关节间隙消失,呈纤维强直状态。X线上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消失,密度增高,但较周围骨组织密度为低,部分糜烂破坏的关节面硬化。临床上,患者脊柱及关节活动已经受限,并出现驼背及大关节屈曲畸形。如侵犯胸肋关节则可引起呼吸障碍。病变的最后阶段为骨性强直期,此期出现了软骨化骨,软骨内化骨,关节囊、韧带、肌腱及椎间盘等骨化,造成关节及脊柱的骨性融合强直。X线上脊柱呈典型的“竹节状”改变,关节间隙消失,关节面相互骨性融合,并出现增生的骨赘。此期患者症状已缓解,但已出现了脊柱大关节及其部位关节活动受限及畸形等。
  在诊断上,本病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后者多见于年轻女性,常在咽炎、流感及扁导腺炎之后发病,并且病变累及四肢远端小关节为主,类风湿因子检查常为阳性,部分患者可有皮下结节等表现。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等主编,《董家驷外科学(第4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P2083-2088。
  [2] 王云钊等主编,《骨放射诊断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P331。
  [3] 李景学等主编,《骨关节X线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P365。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医用臭氧联合外用治疗慢性窦道不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7例患者均先行DSA下窦道造影,明确病变范围后置留导管。采用臭氧窦道内注射和外科常规换药治疗。每次注射浓度为30ug/ml臭氧15~30ml,完毕即用医用透明膜覆盖15分钟,每日1次, 7~15天为1个疗程;随后按外科常规冲洗换药等处理。结果 16例患者痊愈,1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医用臭氧联合外用治疗慢性窦道不愈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对临床的意义。方法: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急腹症,由于临床医生对由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所引起的腹痛未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对136例腹痛的患儿进行腹部高频超声检查。结果: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小儿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内部结构显示清晰。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能清晰、快速、准确的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使用多层螺旋CT瘘道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复杂性肛瘘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2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经皮下瘘口注入30%泛影葡胺水溶液后,行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及计算机SSD、VRT、 MPR后处理,测量病灶长度与宽度,并明确其数目及走行方向。结果:以多层螺旋CT瘘道造影横断面图像信息为基础并结合MPR冠矢状位、SSD 、VRT图像观察, 能显示宽窄不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回抽导丝法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深度的评估及纠正导管尖端异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99例经彩超实时引导PICC置管病例,置管后立即以超声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并与X线结果比较。结果:99例中置管过深1例,置管过浅2例,置管异位到对侧头臂静脉1例。超声定位成功95例,成功率95.9 %。结论:超声监测下回抽导丝法实时定位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损伤小,
期刊
【摘 要】“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院校口腔医学技术应用最广的人才培养模式;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如何实现教材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接是职业院校争相研究课题。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工学结合;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07—01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重要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24—02  1 病历资料  患儿,女,生后30分钟,以早产儿生后20分钟为代主诉于7月15日23:45分收入监护室,患儿系G3P2孕31W+1因母亲患前置胎盘出血保胎失败宫产娩出。出生体重1350g,身长41cm。出生后患儿全身紫绀,无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给予纳洛酮肌注、吸氧、新生儿复苏抢救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26—01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生后4 小时30分钟,因面色青紫20分钟于2004年12 月28 日转入。系第2 胎第2 产,孕37周宫内窘迫行剖宫产,脐绕颈1周,l分钟 Apgar 评分8 分,羊水Ⅱ度混浊,胎盘无异常,体重2800g。生后给吸氧4小时,停氧后面色青紫,未开奶。母亲孕期体健,
期刊
【中图分类号】R 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27—02  1 临床资料  2012年10月底自己因患病毒性脑炎住院。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记忆力恢复,半个多月后出院。因为有脑电图异常及癫痫发作症状,出院后给予卡马西平0.2,bid口服。服药半个月后因为医院开的卡马西平(得理多)吃完了,自己在药店买了和医院不同厂家生产的卡马西平继续服用。换药一周后开始
期刊
【关键词】加替沙星;幻视;幻听;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26—01  加替沙星为喹诺酮类抗生素,其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鼻窦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女性淋球菌性宫颈感染。【1】药物不良反应罕见思维异常。2013年4月,笔者在使用加替沙星过程中发生1例患者出现严重幻视及幻听不良反
期刊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肌酶升高;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2.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23—02  患者,女,28歲,因“反复胸闷、心悸伴四肢抽搐2年,再发2天”于2013年1月31日入院。患者自诉2年前“受凉感冒”后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并胸闷,气促、心悸、四肢反复麻木抽搐,于当地医院行血生化检查:AST113.4U/L,CK16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