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践活动、注重感知体验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并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由于这一节是学习重量的开始,加上重量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以《课标》精神作指导,紧靠《课标》做好衔接过渡,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为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组织感知体验活动,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
  “千克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内容,与计量单位(元、角、分、厘米和米)相比,它不如货币单位那样为学生日常生活所熟悉,也不如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它虽然“看不见”,却“摸得着”(学生有轻、重的生活经验和肢体感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觉体验1克、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重量观念。例如,课时可安排学生观察两个粉笔盒(一个空盒,一个装有粉笔),先让学生猜测它们各自的轻重,再让学生亲自掂一掂,使学生懂得要比较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的观察,而要采用掂一掂或称一称的方法。又如,认识重量单位克时,教师要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它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教学时要让学生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以增加学生对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克的重量观念。再如,认识重量单位千克时,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下活动:①让学生把大米装在塑料袋里,并称出1千克的大米,让学生顺次传递,动手掂一掂,初步感受1千克有多重。②学生分别掂一掂自带的物品(如重5O0克的袋装黄豆,重250克的味精),比较、体会不同重量物品的感觉差异。③发给每组三个重量不一装有大米的塑料袋(内有一袋重为1千克),让学生分别再手掂一掂,找出重1千克的袋子,看难找得准。④让学生拿出若干课本和练习本,先用手掂一掂,并通过增减,估计一下是否有1千克。再用台秤验证,比比看,谁拿的最接近1千克。为了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可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克、10克、11克、1000克大米,让学生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感知、体验活动,使学生对1千克的实际重量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二、组织估测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认识千克与克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估计出1千克和1克的大约重量。因此,教师除了按课本中安排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实践体验以外,还要尽量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估测游戏活动。在教学中,可以在“数”和“量”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让学生在“量中用数,数中学量”。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猜测、估算黄豆粒数’的游戏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准备好的黄豆中称出1千克,让学生估计一下,l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看谁用的方法好?学生可以有多种方法:①用台秤称一称,先称出10克黄豆,数出有几粒,再推测出1千克黄豆的总粒数。②用小杯子量一量。看一看1小杯约有几粒(取整十数),再量出共有几杯,最后推测出1千克黄豆的总粒数。③在纸上铺一铺,把黄豆在纸上铺开,先看看10粒(或几十粒)黄豆占纸面的位置有多大,再以此作为一份,估计出共有几份,最后推测出1千克黄豆的总粒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推测出2千克、5千克黄豆的总粒数。这样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组织实践应用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认识秤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小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不可缺少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在市面上推广使用的台秤,来安排学生认秤的实践应用活动。课前要让学生带一些常见的物品,课中利用准备好的天平和台秤,让学生称出一些物品的重量。也可以安排学生模拟购物活动,如购买黄豆或大米,四个学生为一组,每组选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余学生当顾客。当顾客的学生要购买1千克、2千克、3千克的黄豆或大米,当售货员的学生要称出相应黄豆或大米的重量,并说出黄豆或大米的单位;当顾客的学生要推算出所要付的錢数,当售货员的学生要说出顾客付的钱够不够,要不要找钱,找多少钱。看谁称得又快又准,看谁算得又快又好。还可以利用体重器,让学生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所有这些旨在让学生实践生活,既使学生真实地体验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又训练了学生认秤的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从校长到教师,都要学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尽可能发掘学校周围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要加强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乡土研究课程资源、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资源、科技实验与活动课程资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资源等等,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生实际,能产生“归素质教育于本原”的实效。  关键词:第二课堂 课程资源 利用开发  新课程所要求的“大力拓展课程资源”,对学校的基本要求
期刊
近两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拓宽了受教育的渠道,实现优质教育的资源共享,从而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我觉得首先我们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到培养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是能否成为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下面介绍我在教学英语过程中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探索。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期刊
英语写作在高考命题中对学生是相对较难的部分,有的学生对此弱项抱舍弃态度。要解决这一难题,应让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打好扎實的基本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并要坚持大量的写作练习。有效地利用这几种方式,定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那么高中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在高考中如何能得心应手地写出篇好作文呢?我觉得首先要解决好以下这三个问题。  一、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1)首先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的
期刊
“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一、教师启动——“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二
期刊
小班化教学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与新课程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理念相吻合,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近几年我校也尝试了小班化,在小班化英语教学实践中,其优势不断地体现出来:  一、小班化教学增加了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时间  上课发言的机会多了,使学生求知欲望得到了展现,教师也能在指导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发展的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
期刊
如何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大部分教师沿袭的是传统的写读书笔记的做法。但我觉得,对照新课程标准,这一传统的做法显然已不完全适合了。首先,新课标注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写读书笔记并不能突出这方面的训练。其次,写读书笔记动辄几百字,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的做法既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在教学实践中就试着另辟蹊径,采用读书卡的方式來指
期刊
体育课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学生体力和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整体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的任务是为实现学校任务服务的,兴趣又是活动的动力,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有力地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为此,我在体育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求新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喜欢接受新东西,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期刊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比较沉闷,难以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特别低年级的小朋友,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语文课上孩子们渐渐地变成纯粹的听众,越来越不爱发表自己的意见!然而我们也在关注一个问题:为什么动画片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孩子们看动画片的时候那么专注,不受外界的影响。我想:动画片大多比较幽默可笑,这种幽默是生活里没有的,这种夸张会让孩子们从想象中放松心情并获得快乐!影片中的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走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一改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中心”变为“学生为中心,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这就需要老师们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顺应眼下的教改方向,还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下,教和学的关系也发生重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交、因学活教。也就是一个教学模式:学为中心、学为主线,三种学习方式:自学、互学、展学。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经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课件在教学中的不断使用。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正确把握 CAI课件 使用  CAI课件在教学中的不断使用,备受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方法等进行更新和改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多媒体教学,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由于CAI课件自身的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