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为学校发展添后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hunjek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22-01
  彭泽县职教中心教学质量连续五年名列全市前茅,秘诀之一就是狠抓教研不放松,特别是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对我校的“跨越”和“提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职中人清醒地认识到,制约学校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素质。如何提高教师素质?答案是走教研之路。因此,学校提出了“向教研要质量,以教研促发展”的响亮口号。当然,校本教研不是喊喊口号,搞搞行式,而是要化作行动。在实践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全面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更新观念与提高认识的问题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我校紧紧围绕“学习新课标,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观念,把学习实践新课程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从而使教师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针对教师起步阶段认识不足,热情不高,习惯于老一套的情况,我校花大力气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经常聘请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们有了一定的认识,观念也有所改变。但我们感到,仅凭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头脑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更不能期望他们会把新的理论、新的思想和新的要求贯彻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之中。况且素质教育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何贯彻,没有一个适合各个学校的统一模式。因此,我们认为要解决好教师的认识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学习培训的长效机制,把学校构筑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使教师走上专业化的道路,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思想。本学期,我们继续选派各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培训,要求骨干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骨干,而且要成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主力军,各科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举办相应的知识讲座;每周一例会,校长亲自上课,宣传新理念,解读新课程,倡导新方法;利用集体备课、合作教研以及每月一次的常规交流,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欣赏、相互探讨、共同提高。
  二、制度建设与运作机制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思考和研究,在研究和反思状态下实践,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不具备反思和研究能力的教师,难以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就是要帮助教师具备自主进行教学和教研的能力。因此学校能否创造一个使每位教师都能自主进行教学和研究的氛围,能否为每位教师提供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新课程需要学校建立新的秩序,需要学校对教学常规管理进行改革。
  1.构建新的教研网络 近年来我们对教研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形成了校长——分管副校长——部门主任——教研处(教研处下辖教研组、备课组)的新的教研网络,教研组主抓课题研究,备课组主抓常规教研。一改过去教研组下设备课组的模式,让教研组长有足够的精力抓课题研究,也使备课组长工作更积极主动,常规教研工作更扎实有效。
  2.实施新的合作教研模式 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我们举一反三,要求全体教师也以这种模式进行教研活动。我们采取了“五步”教研法:备课(自主)、说课(合作)、上课、评课(探究)、反思(发现)。原来的公开课,主讲教师是“孤家寡人”,独立备课、上课,其余教师听课、评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教研面窄,效果不明显,容易走形式。现在公开课,除主讲教师外,备课组每个教师都必须按“五步”教研法准备一份教案,一份说课材料,一份评课材料,一份反思材料,上交教研处打印装订成册,以备相互交流。这样每个教师都“动”起来了,而且能博采众家之长,分享教研成果,让全体教师感受教研带来的实惠,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交流研讨中领悟,在反思总结中提高。在校本教研实践中,我们已经尝到了合作教研的甜头,中专部语文教师L,从对新课程课堂教学一无所知到驾轻就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上学期开学初,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到中专部语文组调研,听了六个语文老师的课,曾忧心忡忡地对校长说:我们必须到外面请师傅!但两个月后,中专部语文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由L老师主讲的公开课,一扫主管领导的愁容,这节课设计新颖,教法灵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现,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本学期,职高部W老师的语文课在市获一等奖;C老师的英语课在全市合作教学竞赛中令四座惊叹;来我校听课的兄弟学校同行称Y老师的英语课为样板课。这些无不是合作教研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3.改革备课、上课形式 备课如果不能按新课程要求去进行,那么上课亦必然沿袭旧制,“正本必须清源”。因此,我们在一系列教研改革之后,适时提出《彭泽县职教中心新课程备课、上课要求》,明确规定教案必须做到“三个体现”:一)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目标;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发现”的教学思想;三)体现课堂反馈与课后反思。
  三、“教有压力,研无动力”的问题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职业中学普遍存在“教有压力,研无动力”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全面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就缺少了“动力系统”。无论新课程多么先进、合理,校本教研制度多么完善,如果没有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精神贯彻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校本教研就只有热热闹闹的表面形式,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效果。造成“研无动力”的原因很多,其中“教有压力”是个重要原因。如何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我们最大限度地改变了原有的常规教学监控体系。我们认为,理想的教学质量监控应该是:“学校管理思路被广大师生自觉接受,教师自我监控的意识被激发,让教师感到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是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要达到这一理念状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近年来,我校将过去传统的“常规检查”,改为每月一次的常规交流活动,变少数领导检查为督导处、教研处牵头,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先相互查阅,再组织交谈),教师通过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备课、作业、、实践指导、测试考试等常规工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不把过程评价和反馈结果与奖罚挂钩,不搞分数量化评估,这样使教师有了安全感,有利于集中精力进行教学改革,即使是终结性评估我们也打破名次的困扰,规定适当的极差。《彭泽县职教中心常规教学交流细则》、《彭泽县职教中心应考班教学监控措施》、《彭泽县职教中心班主任工作管理细则》、《彭泽县职教中心专业班效率课堂质量监控措施》等,无一不体现这一教学管理思想。
  教研可造就名师,教研可振兴学校!我们应借课程改革的东风,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新思路、新方法,让校本教研这朵奇葩在校园开得更加艳丽。
  参考文献:
  [1]杨廷武《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教研组管理与建设》;《管理观察》2009第8期
  [2]汤群《试论新课改中学习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及对策》;《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第1期
  [3]王家正,杨世国等《新课程理念与数学教学实践》;《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其他文献
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综合指标,会计盈余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关注。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影响盈余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公司的治理水平,较高的治理水平有助于提升盈余质量。此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加快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建设进程,才能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对综合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开始采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新的需求。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运用情感管理,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实现情感管理的全面应用,才能从整体上提高高等教育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 情感管理 全面应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消耗、高污染工业的盲目启动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能否恢复旧有环境,改变人类的环境态度,培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