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个港口、一个基地,到一个保税区,寸滩在重庆引起的巨大物流效应清晰彰显,一艘西部物流航母正悄然崛起……
沿海一张弓,长江一支箭。流金淌银的长江黄金水道,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最佳孕床。
在年吞吐能力达42万标准箱的重庆寸滩港,是一派静谧的繁忙。港口边,3000吨级的大货船安静地停泊着,30米高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岸桥,正将40英尺长的集装箱从船上直接起吊上货车。“这些标准集装箱可能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这里面可能是汽车、摩托车配件,还可以是卫生洁具、化工原料等等,一个集装箱的货物价值最高可达几千万元!”一位工作人员兴奋地告诉记者。
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寸滩港就好比一扇窗口,从这里,可以窥见重庆向西部物流航母迈进的铿锵步伐。
一个“港”的成长:在物流业发展和整合交通资源的背后,一艘西部物流航母已见雏形
寸滩港是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主城受淤积影响较小的港区,水域条件优越。2010年二期工程建成后,它将成为长江上游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专用码头,也是长江上游唯一万吨船队可以抵达的港口。
寸滩港是天然的物资集散地,而包含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诸多环节的物流行业,便以此为平台,应势而生。
1993年,重庆的第一个集装箱港口“九龙坡港”建成,直到1999年,九龙坡港的年吞吐能力才突破1万标准箱。而今在上海,一个港口的年吞吐量就有2000多万标准箱。
九龙坡港货场狭小,重庆物流业的发展,因此被钳制。
市委、市政府决策者提出,要打造西南出海通道,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必须建设寸滩港码头。
2003年6月,在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主持推动下,作为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标志性工程、总投资17.4亿元的寸滩港工程正式启动,翻开了重庆物流业发展的新篇章。
2004年,重庆工业产值达到3200亿元,集装箱接近年20万标准箱。九龙坡港已远远无法满足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寸滩港寄予了厚望。
2006年1月,寸滩港一期建成投产。新建的高桩直立式码头较传统的斜坡缆车式码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港口集装箱年实际吞吐能力达42万标准箱。两座载重能力50吨的高高岸桥好比一双大手,紧紧地把住长江黄金水道的命脉,它不仅让重庆上连青海、西藏、云南、贵州、四川,下通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上海,直达海外市场,而且更让重庆坐拥地利之便,直接享有成本控制带来的效益。目前,重庆出海有三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和水运。铁路每吨公里0.12元至0.15元,公路每吨公里0.40元至0.50元,分别是重庆长江货运价格的3倍多和10倍以上。
寸滩港背后还有一张王牌,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为加快发展重庆现代物流业,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2006年6月28日,由重庆港务集团、重庆物资集团合并组建的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挂牌成立。当年7月28日,万州港、涪陵港正式并入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实现“三港合一”。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以寸滩国际集装箱作业区为轴心,通过发展保税仓储、商品展示、包装、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和采购等产业发展链,将寸滩港打造成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
良禽择木而栖。2007年9月22日,马士基(中国)公司与重庆港务物流集团签订合作意向书,马士基集装箱源将正式进入寸滩港中转。大港口、大物流的概念在重庆真正有了实施的平台和“操盘手”。
到2010年,重庆工业产值预计将达到1万亿元,围绕这1万亿元的工业所产生的原料、半成品和零售商品,将聚集2万亿元贸易销售额和巨大的物资运输量,为重庆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到2010年,寸滩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完工后,重庆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20万标准箱,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1千万吨,这个“长江上游最先进的专用集装箱码头”、“全天候四季作业码头”,将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江海联运的物资集散地,也将成为重庆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节点。
寸滩港好比重庆经济发展的一把利剑,直插物流业发展和整合交通资源的靶心,在其身后,一艘西部物流航母已见雏形。
一座“城”的崛起:联合国国际工业品采购基地,让寸滩生长出迅猛发展的强引力“内核”
江边有一个港,而在港后的江北寸滩物流园区又有一座“城”。
这是一座聚集全球能源制造设备、汽摩产品、基础装备及其零部件资源,网罗全球相关制造商、采购商、服务商的“城”,支撑这座“城”的,将是联合国国际小水电组织的330多家成员组织,以及一条条完整产品供应链形成的超强引力。
这座“城”,就是联合国国际小水电组织会员国工业品采购基地(国际工业品采购基地),它让寸滩物流园区在世界越来越“平”的今天,生长出迅猛发展的强引力“内核”。
采购基地落户寸滩正是看中了其物流服务和寸滩港综合交通优势。同时,采购基地以其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为寸滩物流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采购基地就好比一个永不落幕的工业品展会,让重庆在家门口天天开‘渝洽会’。”采购基地负责人介绍说,在这里将常年举办各种展会,比如国际组织的专业会议及培训合作会议、论坛或博览会以及国际组织的一些年会。这些以多边国际合作组织为渠道,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品需求市场为依托的产业峰会,如一剂强心针让重庆的物流、产权、信息、金融、技术、劳动力等相关要素市场迅速汇集于此,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采购基地将成为重庆及中国地区相关产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全球性战略平台,以及展示重庆工业发展水平和城市形象的国际性平台。
采购基地为这些“客人”准备了丰盛的“美宴”。展示交易区不仅有各国的展位,还根据工业品的分类设立了能源馆、机床馆、五金工具馆、农用设备馆等各种展馆,设备种类小到榔头、扳手,大到火力发电设备、高档的机床设备……
采购基地负责人风趣地说:“各个行业的领袖、精英出行一趟不容易,他们希望能在一个地方,完成更多的交易。而采购基地好比一张大餐桌,让豪宴成为可能。”
据悉,采购基地将吸引国内外3000—4000家龙头企业入驻,汇集十几万种大型机械设备、工业制成品,年货物吞吐量将达30亿元—50亿元。采购基地将打造成“全球工业品集散地”,重庆辐射全球、走向世界的工业品外贸集散基地和物流基地的雄心可见端倪。
寸滩助长着基地,基地成就着寸滩。
一个“区”的梦想:内陆保税港区,将成为重庆物流从平稳上升到火箭式飞跃的一大拐点
以寸滩港为口岸物流辐射中心,重庆正在酝酿打造国内首个内陆保税港区,这将是重庆物流从平稳上升到火箭式飞跃的一个重大拐点。
保税港区是我国继设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之后,开放层次最高、运作模式基本与国际接轨的区域。2005年6月至今,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和海南洋浦保税港区。
寸滩港保税港区的梦一旦实现,将建立公共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届时,按国家政策,外国商品运进这些保税区域不算进口,不缴纳进口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业内人士认为,内陆保税港区的建成不但能极大促进重庆与国际市场、资源的互联互通,还能进一步降低重庆企业出口、跨国企业来渝投资发展的物流成本。以寸滩港为辐射中心,借助长江黄金水道,以及周边空港、公路、铁路环绕的优势,可为重庆成为西部最大物流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这个美好的梦想,我们值得努力和期待……
沿海一张弓,长江一支箭。流金淌银的长江黄金水道,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最佳孕床。
在年吞吐能力达42万标准箱的重庆寸滩港,是一派静谧的繁忙。港口边,3000吨级的大货船安静地停泊着,30米高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岸桥,正将40英尺长的集装箱从船上直接起吊上货车。“这些标准集装箱可能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这里面可能是汽车、摩托车配件,还可以是卫生洁具、化工原料等等,一个集装箱的货物价值最高可达几千万元!”一位工作人员兴奋地告诉记者。
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寸滩港就好比一扇窗口,从这里,可以窥见重庆向西部物流航母迈进的铿锵步伐。
一个“港”的成长:在物流业发展和整合交通资源的背后,一艘西部物流航母已见雏形
寸滩港是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主城受淤积影响较小的港区,水域条件优越。2010年二期工程建成后,它将成为长江上游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专用码头,也是长江上游唯一万吨船队可以抵达的港口。
寸滩港是天然的物资集散地,而包含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诸多环节的物流行业,便以此为平台,应势而生。
1993年,重庆的第一个集装箱港口“九龙坡港”建成,直到1999年,九龙坡港的年吞吐能力才突破1万标准箱。而今在上海,一个港口的年吞吐量就有2000多万标准箱。
九龙坡港货场狭小,重庆物流业的发展,因此被钳制。
市委、市政府决策者提出,要打造西南出海通道,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必须建设寸滩港码头。
2003年6月,在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主持推动下,作为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标志性工程、总投资17.4亿元的寸滩港工程正式启动,翻开了重庆物流业发展的新篇章。
2004年,重庆工业产值达到3200亿元,集装箱接近年20万标准箱。九龙坡港已远远无法满足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寸滩港寄予了厚望。
2006年1月,寸滩港一期建成投产。新建的高桩直立式码头较传统的斜坡缆车式码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港口集装箱年实际吞吐能力达42万标准箱。两座载重能力50吨的高高岸桥好比一双大手,紧紧地把住长江黄金水道的命脉,它不仅让重庆上连青海、西藏、云南、贵州、四川,下通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上海,直达海外市场,而且更让重庆坐拥地利之便,直接享有成本控制带来的效益。目前,重庆出海有三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和水运。铁路每吨公里0.12元至0.15元,公路每吨公里0.40元至0.50元,分别是重庆长江货运价格的3倍多和10倍以上。
寸滩港背后还有一张王牌,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为加快发展重庆现代物流业,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2006年6月28日,由重庆港务集团、重庆物资集团合并组建的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挂牌成立。当年7月28日,万州港、涪陵港正式并入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实现“三港合一”。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以寸滩国际集装箱作业区为轴心,通过发展保税仓储、商品展示、包装、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和采购等产业发展链,将寸滩港打造成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
良禽择木而栖。2007年9月22日,马士基(中国)公司与重庆港务物流集团签订合作意向书,马士基集装箱源将正式进入寸滩港中转。大港口、大物流的概念在重庆真正有了实施的平台和“操盘手”。
到2010年,重庆工业产值预计将达到1万亿元,围绕这1万亿元的工业所产生的原料、半成品和零售商品,将聚集2万亿元贸易销售额和巨大的物资运输量,为重庆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到2010年,寸滩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完工后,重庆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20万标准箱,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1千万吨,这个“长江上游最先进的专用集装箱码头”、“全天候四季作业码头”,将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江海联运的物资集散地,也将成为重庆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节点。
寸滩港好比重庆经济发展的一把利剑,直插物流业发展和整合交通资源的靶心,在其身后,一艘西部物流航母已见雏形。
一座“城”的崛起:联合国国际工业品采购基地,让寸滩生长出迅猛发展的强引力“内核”
江边有一个港,而在港后的江北寸滩物流园区又有一座“城”。
这是一座聚集全球能源制造设备、汽摩产品、基础装备及其零部件资源,网罗全球相关制造商、采购商、服务商的“城”,支撑这座“城”的,将是联合国国际小水电组织的330多家成员组织,以及一条条完整产品供应链形成的超强引力。
这座“城”,就是联合国国际小水电组织会员国工业品采购基地(国际工业品采购基地),它让寸滩物流园区在世界越来越“平”的今天,生长出迅猛发展的强引力“内核”。
采购基地落户寸滩正是看中了其物流服务和寸滩港综合交通优势。同时,采购基地以其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为寸滩物流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采购基地就好比一个永不落幕的工业品展会,让重庆在家门口天天开‘渝洽会’。”采购基地负责人介绍说,在这里将常年举办各种展会,比如国际组织的专业会议及培训合作会议、论坛或博览会以及国际组织的一些年会。这些以多边国际合作组织为渠道,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品需求市场为依托的产业峰会,如一剂强心针让重庆的物流、产权、信息、金融、技术、劳动力等相关要素市场迅速汇集于此,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采购基地将成为重庆及中国地区相关产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全球性战略平台,以及展示重庆工业发展水平和城市形象的国际性平台。
采购基地为这些“客人”准备了丰盛的“美宴”。展示交易区不仅有各国的展位,还根据工业品的分类设立了能源馆、机床馆、五金工具馆、农用设备馆等各种展馆,设备种类小到榔头、扳手,大到火力发电设备、高档的机床设备……
采购基地负责人风趣地说:“各个行业的领袖、精英出行一趟不容易,他们希望能在一个地方,完成更多的交易。而采购基地好比一张大餐桌,让豪宴成为可能。”
据悉,采购基地将吸引国内外3000—4000家龙头企业入驻,汇集十几万种大型机械设备、工业制成品,年货物吞吐量将达30亿元—50亿元。采购基地将打造成“全球工业品集散地”,重庆辐射全球、走向世界的工业品外贸集散基地和物流基地的雄心可见端倪。
寸滩助长着基地,基地成就着寸滩。
一个“区”的梦想:内陆保税港区,将成为重庆物流从平稳上升到火箭式飞跃的一大拐点
以寸滩港为口岸物流辐射中心,重庆正在酝酿打造国内首个内陆保税港区,这将是重庆物流从平稳上升到火箭式飞跃的一个重大拐点。
保税港区是我国继设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之后,开放层次最高、运作模式基本与国际接轨的区域。2005年6月至今,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和海南洋浦保税港区。
寸滩港保税港区的梦一旦实现,将建立公共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届时,按国家政策,外国商品运进这些保税区域不算进口,不缴纳进口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业内人士认为,内陆保税港区的建成不但能极大促进重庆与国际市场、资源的互联互通,还能进一步降低重庆企业出口、跨国企业来渝投资发展的物流成本。以寸滩港为辐射中心,借助长江黄金水道,以及周边空港、公路、铁路环绕的优势,可为重庆成为西部最大物流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这个美好的梦想,我们值得努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