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话是写作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就应从低年级开始,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的训练。《语文课标》指出,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由此让我们明确了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方向和目標。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写话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实现目标,提高成效呢?上一学期,我参加了六安市课题组的一次教研活动,其中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让我受益匪浅,百感交集。听罢,不禁地想: 如果我们每位语文老师都能这样上写话课,那孩子的写作水平何愁得不到提高?这节课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
一、真实、 扎实、落实
二年级学生初学写话,他们的生活经历少,写字也困难。从心理学角度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七八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期,既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要想实现良好的写话,就必须从熟悉的事物中找素材。这节课的内容是“写一种爱吃的水果”,熟悉的事物既可看见,又可品尝,拉近了孩子们与写话的距离,使“写话”蹲下身来,让孩子们触手可及。这种教学内容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它遵循了孩子认知的规律,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写话课上,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先进行观察,紧接着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水果的形状、颜色,下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品尝,尝后说出水果的味道。说话是写话的前奏。从语言的发展看,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写话比口头言语的要求高、难度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识字刚起步,内部语言的发展还不充分,知识经验也很缺乏,掌握的词汇量不多,他们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口头造句、口头说话等写话基础训练。这节课上说话训练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约20-2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说你观察的水果的样子和味道。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观察与品尝,都有真实的收获,因此孩子们都有话可说,那跃跃欲试的神情和自然朴实的语言,体现出说话训练扎实到位。
从作文角度说,作文从低年级抓起,这已经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要让低年级学生乐意写,必须在写前做好铺垫,说话训练就好像是写话训练的一块“搭石”,有了这块“搭石”,写话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这节课由于老师重视“说话”的练习,因而写话的过程比较轻松。让学生写一段话,抓住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大多数学生写得都比较通顺,意思也很连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真正得到落实。
二、灵巧、 灵敏、 灵动
这里的灵巧,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巧多样,只有多样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才不会使孩子感到单一沉闷,才能激活孩子的思维,使他们愿意去观察,乐意思考,从而积极主动地表达。这节课上,老师采用谈话法导入本课内容,利用观察和演示法使学生获得对水果的直观形象认识,利用讨论法使学生分小组进行练说,运用练习法让学生仿照范文来写一种水果等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课堂活泼充实。课堂上每个环节都流露出教师匠心独具的设计。
写话教学作为习作的一个初级阶段,不仅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其中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训练学生的“文思”,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让自己的语言更富个性化。这节课上,学生思维敏捷,教师反应灵敏,师生默契配合,表达渐入佳境。老师让学生说出水果的外形和颜色,有的说:“草莓的颜色是红的,上面还有许多小圆点。”刚说完,就有孩子补充说:“草莓的颜色是鲜红鲜红的。”对他的发言,老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他用词准确。这样一来,启发了其他同学,于是“梨金黄金黄的”,“苹果青绿青绿的,果肉的黄是淡淡的黄”,准确的用词便脱口而出。一个孩子说:“香蕉像个弯弯的月牙儿。”听他说完,老师便及时强调,他这个比方打得好,打比方就应该比得像,越像越贴切。从老师的讲解中,一个孩子受到启发,张口便说:“葡萄是我最爱吃的水果。它的颜色是紫色的,好像颗颗玛瑙,它们一颗紧挨着一颗,像小朋友一样团结,很有团队精神。”这么精彩的语句让人很难相信出自低年级孩子之口,葡萄的形状呼之欲出,还染上了一层人文色彩。让人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孩子思维的敏捷。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孩子们的表现同老师的启发、引导有莫大的联系。如果不是抓住了第二个孩子说“鲜红鲜红”的,还会出现“金黄金黄”“青绿青绿”这样准确的用词吗? 如果不是老师发现了一个巧妙的比喻,那还能引起其他孩子思考,从而说出许多新颖奇妙的比喻来吗?正是由于教师灵敏的反应能力,灵活的运用课堂上可开发的资源,才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空间,使灵感不时迸发。孩子们不仅会说一段话,而且说得越发生动流畅。一处灵感就像一个小小的齿轮,如果教师善于去发现,捕捉孩子们偶尔迸发的灵光一现,那么,它就将成为启动更多孩子思维的齿轮,使得写话教学的课堂充满灵动的气质。
面对低年级写话这个课题,我们一线的小学语文老师该怎样去进行研究,切实增强低年级小学生写话的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向写话课堂要质量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同时,这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一点要求。
一、真实、 扎实、落实
二年级学生初学写话,他们的生活经历少,写字也困难。从心理学角度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七八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期,既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要想实现良好的写话,就必须从熟悉的事物中找素材。这节课的内容是“写一种爱吃的水果”,熟悉的事物既可看见,又可品尝,拉近了孩子们与写话的距离,使“写话”蹲下身来,让孩子们触手可及。这种教学内容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它遵循了孩子认知的规律,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写话课上,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先进行观察,紧接着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水果的形状、颜色,下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品尝,尝后说出水果的味道。说话是写话的前奏。从语言的发展看,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写话比口头言语的要求高、难度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识字刚起步,内部语言的发展还不充分,知识经验也很缺乏,掌握的词汇量不多,他们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口头造句、口头说话等写话基础训练。这节课上说话训练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约20-2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说你观察的水果的样子和味道。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观察与品尝,都有真实的收获,因此孩子们都有话可说,那跃跃欲试的神情和自然朴实的语言,体现出说话训练扎实到位。
从作文角度说,作文从低年级抓起,这已经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要让低年级学生乐意写,必须在写前做好铺垫,说话训练就好像是写话训练的一块“搭石”,有了这块“搭石”,写话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这节课由于老师重视“说话”的练习,因而写话的过程比较轻松。让学生写一段话,抓住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大多数学生写得都比较通顺,意思也很连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真正得到落实。
二、灵巧、 灵敏、 灵动
这里的灵巧,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巧多样,只有多样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才不会使孩子感到单一沉闷,才能激活孩子的思维,使他们愿意去观察,乐意思考,从而积极主动地表达。这节课上,老师采用谈话法导入本课内容,利用观察和演示法使学生获得对水果的直观形象认识,利用讨论法使学生分小组进行练说,运用练习法让学生仿照范文来写一种水果等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课堂活泼充实。课堂上每个环节都流露出教师匠心独具的设计。
写话教学作为习作的一个初级阶段,不仅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其中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训练学生的“文思”,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让自己的语言更富个性化。这节课上,学生思维敏捷,教师反应灵敏,师生默契配合,表达渐入佳境。老师让学生说出水果的外形和颜色,有的说:“草莓的颜色是红的,上面还有许多小圆点。”刚说完,就有孩子补充说:“草莓的颜色是鲜红鲜红的。”对他的发言,老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他用词准确。这样一来,启发了其他同学,于是“梨金黄金黄的”,“苹果青绿青绿的,果肉的黄是淡淡的黄”,准确的用词便脱口而出。一个孩子说:“香蕉像个弯弯的月牙儿。”听他说完,老师便及时强调,他这个比方打得好,打比方就应该比得像,越像越贴切。从老师的讲解中,一个孩子受到启发,张口便说:“葡萄是我最爱吃的水果。它的颜色是紫色的,好像颗颗玛瑙,它们一颗紧挨着一颗,像小朋友一样团结,很有团队精神。”这么精彩的语句让人很难相信出自低年级孩子之口,葡萄的形状呼之欲出,还染上了一层人文色彩。让人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孩子思维的敏捷。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孩子们的表现同老师的启发、引导有莫大的联系。如果不是抓住了第二个孩子说“鲜红鲜红”的,还会出现“金黄金黄”“青绿青绿”这样准确的用词吗? 如果不是老师发现了一个巧妙的比喻,那还能引起其他孩子思考,从而说出许多新颖奇妙的比喻来吗?正是由于教师灵敏的反应能力,灵活的运用课堂上可开发的资源,才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空间,使灵感不时迸发。孩子们不仅会说一段话,而且说得越发生动流畅。一处灵感就像一个小小的齿轮,如果教师善于去发现,捕捉孩子们偶尔迸发的灵光一现,那么,它就将成为启动更多孩子思维的齿轮,使得写话教学的课堂充满灵动的气质。
面对低年级写话这个课题,我们一线的小学语文老师该怎样去进行研究,切实增强低年级小学生写话的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向写话课堂要质量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同时,这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一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