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技术技巧课,它与舞蹈的基训课、民间舞课相辅相成,是舞蹈基础素质训练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基础技术训练,它在训练学生的软开度、力度、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各种技术技巧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舞蹈技术技巧课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教学探索等方面,来阐述舞蹈技术技巧课开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舞蹈 技术技巧课 核心力量 舞蹈技巧
一、课程性质、特点简介
舞蹈技术技巧课原名毯技课或毯子功。它来源于民间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发展起来,主要是以刻画人物,揭示人物情感内心活动为主要目的。而本文所说的舞蹈毯技课是在毯子功的戏曲教学的基础上,继承并分离出来的一门舞蹈的基本技术训练课.。它与舞蹈的基训课、民间舞课相辅相成,是舞蹈基础素质训练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基础技术训练。
舞蹈技术技巧课作为一门特殊的人体动作课程,这门专业课不仅有效地解决舞蹈专业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在软度、开度、力度、柔韧性、灵活性以及弹跳爆发力等方面得到极大的改善和加强,更重要的是在掌握一定水平的高难度翻腾技巧和较全面的地面滚、翻技巧的同时,又对提高舞蹈表演技巧和技能、丰富舞蹈语汇、扩大舞蹈艺术表现力,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选取主要围绕核心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里包括:(1)最大力量:即指肌肉在进行随意最大收缩情况下机体能发挥的力量。(2)快速力量:即指肌肉尽快可能的发挥力量的能力。(3)力量耐力:即指在长时间力量训练情况下机体对抗疲劳的能力。这三种力量即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快速力量在毯技课中起到重要的主导地位,快速力量由起动力量,爆发力量和制动力量组成,但是由于最大力量的增加的同时,肌肉会增粗,体重会相应增加,舞蹈演员的特点是要求学生有轻盈的身体,修长的身材,因此,要通过提高肌肉群的协调功能增加最大力量,这有利于控制体重的增加。
舞蹈同大多数的人体运动一样,是多关节和多肌群共同参与的全身性运动,虽然躯干部位的肌肉不像四肢肌肉那样可以直接完成人体的动作,但是他们的收缩不仅本身可以产生力量,成为人体运动合力的一个来源,而且也能够为四肢肌肉的收缩建立支点,提高四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同时还可以协调不同肌肉之间的运动,加快力量的传递。
可以说,舞蹈动作往往是以“核心”为中间环节的运动链,强大的核心力量可以使舞者更好地控制身体的稳定、速度和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因此,对舞者进行核心力量辅助训练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核心肌群”是指人体的中心部位,它是以腰椎、骨盆、髋关节为主体,包括附着在它们上的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和这些部位深层的小肌肉群。而“核心力量”是指附着在核心区域的所有肌群及韧带在神经支配下收缩所产生的力量。
新生入学第一学年主要解决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的训练。“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逐渐运用到舞蹈训练实践中,成为舞者发展体能和预防损伤的有效手段。从运动学角度对其原理及训练进行探讨,指在帮助舞者对这一影响舞蹈表演水平的重要身体能力有进一步的科学认识,以促进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与运用。
三、舞台技术技巧课的教学探索
训练方法:创建不稳定力学条件,进行核心力量训练。不稳定支撑练习是核心力量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核心稳定力量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对身体重心的控制,所以,如果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训练,创造动态的训练环境,就会增加重心控制的难度,以此使更多的肌肉得到调动,特别是增强深层肌肉动员程度以及肌肉间的协作,同时增加了神经肌肉的训练负荷,由此增加训练的效果。
目前常为舞者采用的不稳定支撑练习方法,主要就是利用瑞士球、充气垫、平衡板、半圆球等不稳定物体作为支撑物,练习者踩、躺或撑在上面进行各种力量练习和静力姿势练习。
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接受动作前,有一个正确、标准的动作概念,也就是动力定型要准确无误。
1、教学设计
大力推行实用教学。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重点突出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学校、行业、社会相结合;教学、教学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完成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获得未来岗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培养目标明确,以兼容并包的风范,鼓励学术思想与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以学术建设为引领,加强理论研究与建设。
以教学体系为支柱,完善教学结构与功能。以育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教师为主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教学方法
突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语言法、直观法、练习法等方式,注重师生的互动关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与操作等多种手段;改变教师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恰当的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方法。
提倡课堂教学——艺术实践教学实践 —艺术创作——市场及岗位检验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课堂教、学互动,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兴趣。在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个人目标的培养。
另外,根据每个学生的年个条件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每周进行一次全身的素质训练,促进学生的每个部位有机地协调起来。每月组织本班学生进行看课,学习别班的长处,找出自己的弱点取长补短,树立自练信心。
利用多媒体将教学过程、教学结果和观摩学习记录下来,进行研讨和经验总结,以求更科学地发展。有针对性的提出以舞蹈意识、舞蹈感觉为主,强调概念化和理论化教学主张,从原来如何教他做,转变为教他如何做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四、教学考核
定期组织教学会议研讨和学生测评,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努力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推进不同教学方法。有效地整合教材、规范教学、统一进度。
教学任务实践制,实质就是课上与课下自习相结合,针对每位学生自身的不同问题提出要求,采取普遍提高、重点培养、集体授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手段,并按期布置、检查课堂作业。
年级考试内容由专家组统一规范,学期考试同时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测评:
1.采用课堂展示与平时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考试力求严谨规范;
2.专家督导委员、各教研组长及相关专业教师,对照授课计划对考试课进行观摩指导;
3.任课教师提交书面考试总结,总结本学期已完成和未完成的教学任务,总结经验不足,发扬强项优势;
4.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考试研讨并总结,有针对性地对任课教师的考试内容进行评议。
五、舞蹈毯技课开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建设有待加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舞蹈技术技巧课在舞蹈学院来说,仍是一种尝试,就全国乃至北京舞蹈學院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教材和模式,这就为教学带来很多困难。虽然各校都有自编教材,但是质量不高,形式单一,文字及理论性较薄弱,同时缺乏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材。因此,有必要制定新的教材建设规划,加强教材建设。
2.师资结构有待改善。特别是缺少“双师”型教师,要鼓励教师不断提升学历层次,获取艺术系列职业资格证书。
总而言之,舞蹈技巧越来越多的运用在舞蹈作品中,舞蹈技术技巧课现以成为艺术类院校舞蹈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舞蹈技术技巧的教学是一门复杂的综合艺术教育,需要在全体教师和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不断地探索创新和总结教学经验,从训练中得到某些教学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推动舞蹈技术技巧的教学,使它不断地更新更加完善。
关键词:舞蹈 技术技巧课 核心力量 舞蹈技巧
一、课程性质、特点简介
舞蹈技术技巧课原名毯技课或毯子功。它来源于民间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发展起来,主要是以刻画人物,揭示人物情感内心活动为主要目的。而本文所说的舞蹈毯技课是在毯子功的戏曲教学的基础上,继承并分离出来的一门舞蹈的基本技术训练课.。它与舞蹈的基训课、民间舞课相辅相成,是舞蹈基础素质训练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基础技术训练。
舞蹈技术技巧课作为一门特殊的人体动作课程,这门专业课不仅有效地解决舞蹈专业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在软度、开度、力度、柔韧性、灵活性以及弹跳爆发力等方面得到极大的改善和加强,更重要的是在掌握一定水平的高难度翻腾技巧和较全面的地面滚、翻技巧的同时,又对提高舞蹈表演技巧和技能、丰富舞蹈语汇、扩大舞蹈艺术表现力,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选取主要围绕核心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里包括:(1)最大力量:即指肌肉在进行随意最大收缩情况下机体能发挥的力量。(2)快速力量:即指肌肉尽快可能的发挥力量的能力。(3)力量耐力:即指在长时间力量训练情况下机体对抗疲劳的能力。这三种力量即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快速力量在毯技课中起到重要的主导地位,快速力量由起动力量,爆发力量和制动力量组成,但是由于最大力量的增加的同时,肌肉会增粗,体重会相应增加,舞蹈演员的特点是要求学生有轻盈的身体,修长的身材,因此,要通过提高肌肉群的协调功能增加最大力量,这有利于控制体重的增加。
舞蹈同大多数的人体运动一样,是多关节和多肌群共同参与的全身性运动,虽然躯干部位的肌肉不像四肢肌肉那样可以直接完成人体的动作,但是他们的收缩不仅本身可以产生力量,成为人体运动合力的一个来源,而且也能够为四肢肌肉的收缩建立支点,提高四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同时还可以协调不同肌肉之间的运动,加快力量的传递。
可以说,舞蹈动作往往是以“核心”为中间环节的运动链,强大的核心力量可以使舞者更好地控制身体的稳定、速度和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因此,对舞者进行核心力量辅助训练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核心肌群”是指人体的中心部位,它是以腰椎、骨盆、髋关节为主体,包括附着在它们上的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和这些部位深层的小肌肉群。而“核心力量”是指附着在核心区域的所有肌群及韧带在神经支配下收缩所产生的力量。
新生入学第一学年主要解决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的训练。“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逐渐运用到舞蹈训练实践中,成为舞者发展体能和预防损伤的有效手段。从运动学角度对其原理及训练进行探讨,指在帮助舞者对这一影响舞蹈表演水平的重要身体能力有进一步的科学认识,以促进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与运用。
三、舞台技术技巧课的教学探索
训练方法:创建不稳定力学条件,进行核心力量训练。不稳定支撑练习是核心力量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核心稳定力量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对身体重心的控制,所以,如果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训练,创造动态的训练环境,就会增加重心控制的难度,以此使更多的肌肉得到调动,特别是增强深层肌肉动员程度以及肌肉间的协作,同时增加了神经肌肉的训练负荷,由此增加训练的效果。
目前常为舞者采用的不稳定支撑练习方法,主要就是利用瑞士球、充气垫、平衡板、半圆球等不稳定物体作为支撑物,练习者踩、躺或撑在上面进行各种力量练习和静力姿势练习。
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接受动作前,有一个正确、标准的动作概念,也就是动力定型要准确无误。
1、教学设计
大力推行实用教学。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重点突出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学校、行业、社会相结合;教学、教学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完成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获得未来岗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培养目标明确,以兼容并包的风范,鼓励学术思想与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以学术建设为引领,加强理论研究与建设。
以教学体系为支柱,完善教学结构与功能。以育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教师为主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教学方法
突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语言法、直观法、练习法等方式,注重师生的互动关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与操作等多种手段;改变教师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恰当的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方法。
提倡课堂教学——艺术实践教学实践 —艺术创作——市场及岗位检验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课堂教、学互动,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兴趣。在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个人目标的培养。
另外,根据每个学生的年个条件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每周进行一次全身的素质训练,促进学生的每个部位有机地协调起来。每月组织本班学生进行看课,学习别班的长处,找出自己的弱点取长补短,树立自练信心。
利用多媒体将教学过程、教学结果和观摩学习记录下来,进行研讨和经验总结,以求更科学地发展。有针对性的提出以舞蹈意识、舞蹈感觉为主,强调概念化和理论化教学主张,从原来如何教他做,转变为教他如何做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四、教学考核
定期组织教学会议研讨和学生测评,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努力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推进不同教学方法。有效地整合教材、规范教学、统一进度。
教学任务实践制,实质就是课上与课下自习相结合,针对每位学生自身的不同问题提出要求,采取普遍提高、重点培养、集体授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手段,并按期布置、检查课堂作业。
年级考试内容由专家组统一规范,学期考试同时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测评:
1.采用课堂展示与平时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考试力求严谨规范;
2.专家督导委员、各教研组长及相关专业教师,对照授课计划对考试课进行观摩指导;
3.任课教师提交书面考试总结,总结本学期已完成和未完成的教学任务,总结经验不足,发扬强项优势;
4.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考试研讨并总结,有针对性地对任课教师的考试内容进行评议。
五、舞蹈毯技课开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建设有待加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舞蹈技术技巧课在舞蹈学院来说,仍是一种尝试,就全国乃至北京舞蹈學院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教材和模式,这就为教学带来很多困难。虽然各校都有自编教材,但是质量不高,形式单一,文字及理论性较薄弱,同时缺乏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材。因此,有必要制定新的教材建设规划,加强教材建设。
2.师资结构有待改善。特别是缺少“双师”型教师,要鼓励教师不断提升学历层次,获取艺术系列职业资格证书。
总而言之,舞蹈技巧越来越多的运用在舞蹈作品中,舞蹈技术技巧课现以成为艺术类院校舞蹈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舞蹈技术技巧的教学是一门复杂的综合艺术教育,需要在全体教师和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不断地探索创新和总结教学经验,从训练中得到某些教学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推动舞蹈技术技巧的教学,使它不断地更新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