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生物课程的重要内容。而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是生物教师教学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科学探究
1 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实验活动情景
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方法与步骤,然后由学生自主设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这一实验方案,设计完毕后召开“设计方案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为中心发言人介绍其方案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还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来。
3 运用简易方法,做好初中生物探究实验
3.1 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教师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枯叶和腐根的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蚯蚓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蚯蚓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蚯蚓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蚯蚓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蚯蚓现在就可满足近十多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活的蚯蚓让学生放归自然环境中。
3.2 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难。比如在使用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其中的有一节课就要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然而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为初中生物实验配发这种药品,市场上也无法购买到。于是在多次实践中,我发现使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就可代替吲哚酚试剂而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高锰酸钾在一般的药店就能买到,且价钱便宜,用量也少。应用此法,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实验。实践证明,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以下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巴氏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野油菜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难以找到的桃花;用医院使用过的输液装置自制探究瓣膜防止血液倒流的实验;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
4 恰当改进实验方案,丰富学生实验情感
我国著名科学家戴安邦说过,实验室是培养全面人才的最好场所。由此,生物实验在生物探究和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挖掘和开发生物实验在生物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意义极大。新课程新理念也认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的汇总,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生物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物,积极探究生物的奥秘,形成持续的生物兴趣,增强学好生物的自信心;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动手的机会,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生物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更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科学探究
1 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实验活动情景
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方法与步骤,然后由学生自主设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这一实验方案,设计完毕后召开“设计方案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为中心发言人介绍其方案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还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来。
3 运用简易方法,做好初中生物探究实验
3.1 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教师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枯叶和腐根的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蚯蚓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蚯蚓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蚯蚓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蚯蚓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蚯蚓现在就可满足近十多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活的蚯蚓让学生放归自然环境中。
3.2 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难。比如在使用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其中的有一节课就要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然而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为初中生物实验配发这种药品,市场上也无法购买到。于是在多次实践中,我发现使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就可代替吲哚酚试剂而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高锰酸钾在一般的药店就能买到,且价钱便宜,用量也少。应用此法,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实验。实践证明,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以下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巴氏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野油菜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难以找到的桃花;用医院使用过的输液装置自制探究瓣膜防止血液倒流的实验;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
4 恰当改进实验方案,丰富学生实验情感
我国著名科学家戴安邦说过,实验室是培养全面人才的最好场所。由此,生物实验在生物探究和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挖掘和开发生物实验在生物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意义极大。新课程新理念也认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的汇总,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生物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物,积极探究生物的奥秘,形成持续的生物兴趣,增强学好生物的自信心;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动手的机会,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生物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更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