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镇中,当代书画名家。擅长中国写意人物画,兼工书法。作画时讲究以气运笔,以草书入画,寥寥几笔即将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他笔下的人物既有仗剑相对、怒目偾张充满阳刚之气的钟馗,也有或与萧萧墨竹,或与春风柳丝相伴的轻颦浅笑的阴柔婉约的女郎。阳刚之气势和阴柔之韵味在他的笔下皆被表现得酣畅淋漓。无怪乎评论家俞建华引用了龚自珍的一句诗:“郁怒清深两擅场。”来评价黄镇中的人物画作品。笔墨的刚柔并用,离不开书法的磨砺,黄镇中的草书写得精彩动人,淋漓尽致,点画丝丝入扣,气势一泻直下,似有锐不可挡之势,书风跌宕奇纵,笔法方圆并擅,功底深厚。
黄镇中1949年9月生于浙江温州,为浙江省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西泠印社副秘书长,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早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师从周昌谷、李震坚等教授。1995年,获法国“功勋与贡献奖”,2001年,应邀在德国举办个展,作品分别被德国海德堡大学、莱思博物馆、曼海姆市美术馆收藏。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书画展览和刊物发表,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展出或被收藏。
拜师周昌谷、李震坚
黄镇中能取得今天的艺术成就,并非偶然。38年前,他拜周昌谷、李震坚为师。二位大师给他的评价是:“好学,有悟性,有潜质,将来能成大器。”
10岁时,他随父母离开家乡,移居西子湖畔,杭州这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沃土给了他充分的滋养。除了对书画的酷爱和天赋,他也非常勤奋刻苦,一般孩子觉得枯燥乏味的书法临帖训练,少年时的他却日日坚持、从不间断。出众的艺术天分和勤奋使得他早早崭露头角。在初中一年级时参加一次全校书法比赛,他获得了第一名,欣喜之余,也坚定了他走艺术之路的信心和决心。为了报考美院附中,他坚持天天画速写,参加课余活动,速写本他从不离身,走到哪画到哪,造型能力和线条的准确度由此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高。1965年初中毕业后,黄镇中虽然考出了优异成绩,但由于当时“文革”前夕的政治形势,他未能进入美院附中,而是进入了杭州美术公司半工半读技术学校。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更加刻苦学习。一年后“文革”开始了,他从事了大量宣传画和领袖像的绘制工作,多次参与阶级教育展览会的创作,在创作实践中得到了更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70年代初期,黄镇中由于创作《英雄的南堡人》连环画,赴桐庐县体验生活,刚巧浙江美术学院的周昌谷、李震坚两位教授也在这里为创作《沙家浜》而收集素材。因此有机会结识了这两位他仰慕已久的画坛名家。他说,能结识这两位恩师,是他一生中值得庆幸的事,正是在两位恩师的引领下,他真正踏入了艺术之门,受到了系统的中国书画创作训练。周昌谷是乐清人,对这位同操乡音的好学青年一见如故,李震坚先生也深为他的勤奋执着而感动,在百忙中不时地进行指导。回到杭州后,镇中与两位老师又在出版社因加工作品而相遇了,出版社的工作比较紧张,很少有畅谈艺术的空闲,他便在每天下班后和两位老师推着自行车边走边聊,三个人从武林路北头一直走到南头才分别回家,两位前辈很欣赏他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自此他就直接拜于两位名师门下,一直追随周昌谷、李震坚两位先生长达十余年,几乎每个星期,他都要去两位老师家里登门求教。昌谷先生在运动中挨批关进了“牛棚”,镇中就到牛棚去看望和安慰他。后来昌谷先生得了肝病,镇中不顾被传染的危险,经常去他的斗室(隔离室)看望,并在生活上给予照料。他们经常倾夜长谈,谈艺术、谈人生,昌谷先生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1974年,黄镇中被选送到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直接受业于震坚教授。两位先生除了以人物画造诣早享盛名之外,震坚先生的山水花卉颇见风骨,昌谷先生的花鸟更显风致。正如他自己所说,“在认识周昌谷和李震坚先生之前,我只是停留在基础创作阶段,而在两位老先生的亲炙下,我直接传承了他们开创新浙派人物画的优秀风格,把现代人物造型与中国传统笔墨完美结合,是他们促使我进入了中国人物画艺术的殿堂。”
严谨创作,继承遗风
黄镇中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对作品精益求精。一幅作品的产生,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推敲、修改,直至自己满意为止。比如他为省重点文化工程“人文浙江——美术解读浙江”浙江历史名人系列而创作的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造像,不但搜集谢公诗作,从文字中体味诗人放情山水、闲情飘逸的个性气质,在落笔创作时又反复修改,几易其稿前后多达八次,力求通过传神写照,真正表现出诗人独特的风神情韵。
1985年初,黄镇中调入西泠印社工作,在这一得天独厚的“天下第一名社”里,他有幸结识当代许多名家,并得以耳濡目染,使他的书画艺术有了很大的长进。在印社工作的20多年间,他的书法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草书创作,他能将草书入画。一幅书法力作的产生,也是反复挥写多幅后才挑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示人。
他之所以热衷于钟馗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是因为除了在钟馗身上寄托了高扬正义的愿望之外,他更想通过钟馗这个特定题材,来充盈自己笔墨中的阳刚之气。他受到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的“苦铁画气不画形”画学思想的启迪,在人物画方面继承吴派艺术作出了积极探索。他笔下的钟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深受人们的喜爱。一次灵隐寺的方丈根圆法师得了重病,久治不愈,绍兴书法家沈定庵便请黄镇中画了一幅钟馗图挂于根圆法师房内。说也奇怪,不久,根圆法师的病竟好了,于是,黄镇中的钟馗画更神了,求画者日众。
除了画钟馗外,他的花鸟画也受到吴昌硕先生大写意花鸟的影响,人物与花鸟配景间有机结合,深化了作品的内涵,丰富了作品的美感。如《听松图》是表现文人士大夫,虽然闲适却不失气宇轩昂,通过背后相伴的矫健之松,象征了这位文人所具有的松柏节操和高逸气象。这是一件具有阳刚气质的作品,但笔墨蕴藉而不事张扬。而画仕女题材,则与能增添女郎卓越风姿的景物相伴。这些气韵生动的作品的产生,无不凝结了镇中艰辛的创作,乃精益求精之作。
西泠印社的深厚学养潜移默化中滋养了黄镇中,而黄镇中也为西泠印社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近年来,黄镇中曾多次应邀到海外举办画展、参加艺术交流和举办讲座,足迹遍布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德国等国家。1998年,他应邀赴台湾访问交流并举办画展,受到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接见,并收藏了他的一幅《钟馗神威图》。2001年,黄镇中应邀赴德国曼海姆市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德国文化艺术界友人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来自海德堡大学及其他周边城市的朋友都专程赶来表示祝贺,展出的部分作品分别被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市美术馆、莱思博物馆收藏。
黄镇中1949年9月生于浙江温州,为浙江省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西泠印社副秘书长,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早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师从周昌谷、李震坚等教授。1995年,获法国“功勋与贡献奖”,2001年,应邀在德国举办个展,作品分别被德国海德堡大学、莱思博物馆、曼海姆市美术馆收藏。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书画展览和刊物发表,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展出或被收藏。
拜师周昌谷、李震坚
黄镇中能取得今天的艺术成就,并非偶然。38年前,他拜周昌谷、李震坚为师。二位大师给他的评价是:“好学,有悟性,有潜质,将来能成大器。”
10岁时,他随父母离开家乡,移居西子湖畔,杭州这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沃土给了他充分的滋养。除了对书画的酷爱和天赋,他也非常勤奋刻苦,一般孩子觉得枯燥乏味的书法临帖训练,少年时的他却日日坚持、从不间断。出众的艺术天分和勤奋使得他早早崭露头角。在初中一年级时参加一次全校书法比赛,他获得了第一名,欣喜之余,也坚定了他走艺术之路的信心和决心。为了报考美院附中,他坚持天天画速写,参加课余活动,速写本他从不离身,走到哪画到哪,造型能力和线条的准确度由此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高。1965年初中毕业后,黄镇中虽然考出了优异成绩,但由于当时“文革”前夕的政治形势,他未能进入美院附中,而是进入了杭州美术公司半工半读技术学校。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更加刻苦学习。一年后“文革”开始了,他从事了大量宣传画和领袖像的绘制工作,多次参与阶级教育展览会的创作,在创作实践中得到了更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70年代初期,黄镇中由于创作《英雄的南堡人》连环画,赴桐庐县体验生活,刚巧浙江美术学院的周昌谷、李震坚两位教授也在这里为创作《沙家浜》而收集素材。因此有机会结识了这两位他仰慕已久的画坛名家。他说,能结识这两位恩师,是他一生中值得庆幸的事,正是在两位恩师的引领下,他真正踏入了艺术之门,受到了系统的中国书画创作训练。周昌谷是乐清人,对这位同操乡音的好学青年一见如故,李震坚先生也深为他的勤奋执着而感动,在百忙中不时地进行指导。回到杭州后,镇中与两位老师又在出版社因加工作品而相遇了,出版社的工作比较紧张,很少有畅谈艺术的空闲,他便在每天下班后和两位老师推着自行车边走边聊,三个人从武林路北头一直走到南头才分别回家,两位前辈很欣赏他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自此他就直接拜于两位名师门下,一直追随周昌谷、李震坚两位先生长达十余年,几乎每个星期,他都要去两位老师家里登门求教。昌谷先生在运动中挨批关进了“牛棚”,镇中就到牛棚去看望和安慰他。后来昌谷先生得了肝病,镇中不顾被传染的危险,经常去他的斗室(隔离室)看望,并在生活上给予照料。他们经常倾夜长谈,谈艺术、谈人生,昌谷先生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1974年,黄镇中被选送到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直接受业于震坚教授。两位先生除了以人物画造诣早享盛名之外,震坚先生的山水花卉颇见风骨,昌谷先生的花鸟更显风致。正如他自己所说,“在认识周昌谷和李震坚先生之前,我只是停留在基础创作阶段,而在两位老先生的亲炙下,我直接传承了他们开创新浙派人物画的优秀风格,把现代人物造型与中国传统笔墨完美结合,是他们促使我进入了中国人物画艺术的殿堂。”
严谨创作,继承遗风
黄镇中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对作品精益求精。一幅作品的产生,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推敲、修改,直至自己满意为止。比如他为省重点文化工程“人文浙江——美术解读浙江”浙江历史名人系列而创作的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造像,不但搜集谢公诗作,从文字中体味诗人放情山水、闲情飘逸的个性气质,在落笔创作时又反复修改,几易其稿前后多达八次,力求通过传神写照,真正表现出诗人独特的风神情韵。
1985年初,黄镇中调入西泠印社工作,在这一得天独厚的“天下第一名社”里,他有幸结识当代许多名家,并得以耳濡目染,使他的书画艺术有了很大的长进。在印社工作的20多年间,他的书法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草书创作,他能将草书入画。一幅书法力作的产生,也是反复挥写多幅后才挑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示人。
他之所以热衷于钟馗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是因为除了在钟馗身上寄托了高扬正义的愿望之外,他更想通过钟馗这个特定题材,来充盈自己笔墨中的阳刚之气。他受到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的“苦铁画气不画形”画学思想的启迪,在人物画方面继承吴派艺术作出了积极探索。他笔下的钟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深受人们的喜爱。一次灵隐寺的方丈根圆法师得了重病,久治不愈,绍兴书法家沈定庵便请黄镇中画了一幅钟馗图挂于根圆法师房内。说也奇怪,不久,根圆法师的病竟好了,于是,黄镇中的钟馗画更神了,求画者日众。
除了画钟馗外,他的花鸟画也受到吴昌硕先生大写意花鸟的影响,人物与花鸟配景间有机结合,深化了作品的内涵,丰富了作品的美感。如《听松图》是表现文人士大夫,虽然闲适却不失气宇轩昂,通过背后相伴的矫健之松,象征了这位文人所具有的松柏节操和高逸气象。这是一件具有阳刚气质的作品,但笔墨蕴藉而不事张扬。而画仕女题材,则与能增添女郎卓越风姿的景物相伴。这些气韵生动的作品的产生,无不凝结了镇中艰辛的创作,乃精益求精之作。
西泠印社的深厚学养潜移默化中滋养了黄镇中,而黄镇中也为西泠印社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近年来,黄镇中曾多次应邀到海外举办画展、参加艺术交流和举办讲座,足迹遍布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德国等国家。1998年,他应邀赴台湾访问交流并举办画展,受到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接见,并收藏了他的一幅《钟馗神威图》。2001年,黄镇中应邀赴德国曼海姆市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德国文化艺术界友人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来自海德堡大学及其他周边城市的朋友都专程赶来表示祝贺,展出的部分作品分别被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市美术馆、莱思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