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在关于工会功能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还存在着争论,然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在有些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是必要的。
主题词:功能 制度 有效性
国内外学者早就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工会功能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拓展了中国工会功能问题乃至整个工会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为现实中的中国工会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这些研究也为后续有关中国工会功能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中国工会处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之中,在国家、企业和工人的多重要求下如何发挥自身功能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因此,对中国工会功能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一,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在关于工会功能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还存在着争论,然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在有些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是必要的。虽然学术争论总体上来讲是有益的,但也不是无限度的,学术争论一般也应建立在某种共识的基础之上。这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是必要的,对于现实中国工会功能的改革和完善更是如此。比如中国工会的行政化问题,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当前中国工会面临的一大困境,因为这使工会成为党政或企业管理层的附庸,侵蚀了工会的独立性,导致工会不能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不能有效地维护工人的权益。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工会的行政化是工会获取资源从而提升自身行动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当前的中国工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类似这样的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形成某种程度的一致意见,避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这样才会为中国工会的改革指出相对明确的方向。
第二,从国外学者与国内学者对中国工会功能的研究来看,前者侧重于理论,后者侧重于现实,两者的结合还需进一步加强。国外学者倾向于把已有的西方理论工具应用于中国工会功能问题的研究,比如法团主义理论。但是由于中国工会处在与西方工会大相径庭的社会政治环境之中,如果把西方的理论套用到对中国工会的分析上来,难免会有牵强之嫌。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中国不应仅仅作为世界其他地区政治研究成果的实验场,而应该是新的分析方法的发源地。比较而言,国内学者的研究在理论归纳和提升方面稍逊一筹,他们更擅长对中国工会的实际运行过程进行描述。可以想象,理论与现实两者中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是有遗憾的,对更进一步的研究也是不利的。因此,国内学者和国外学者在中国工会的研究上应进一步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第三,关于中国工会功能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尤其是与工会功能发挥密切相关的各种制度问题。很多学者看到了制度缺失的问题,然而工会功能发挥所需的制度从何而来呢?这就是一个制度供给的问题,制度供给的动力是什么,制度供给的主体是谁,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制度供给满足之后,还有一个制度的有效性的问题,也就是现有关于工会功能发挥的各项制度的运行状况如何。比如早在198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就同意了各级工会参加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党和政府的会议和工作机构的机制,那么现在这一机制的运行状况如何呢?再如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会与政府劳动部门和企业方的三方协商制度、很多地区建立的工会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实际运行状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效果,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目前还缺乏深入研究。事实上,这些制度涉及工会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对工会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主题词:功能 制度 有效性
国内外学者早就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工会功能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拓展了中国工会功能问题乃至整个工会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为现实中的中国工会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这些研究也为后续有关中国工会功能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中国工会处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之中,在国家、企业和工人的多重要求下如何发挥自身功能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因此,对中国工会功能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一,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在关于工会功能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还存在着争论,然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在有些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是必要的。虽然学术争论总体上来讲是有益的,但也不是无限度的,学术争论一般也应建立在某种共识的基础之上。这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是必要的,对于现实中国工会功能的改革和完善更是如此。比如中国工会的行政化问题,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当前中国工会面临的一大困境,因为这使工会成为党政或企业管理层的附庸,侵蚀了工会的独立性,导致工会不能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不能有效地维护工人的权益。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工会的行政化是工会获取资源从而提升自身行动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当前的中国工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类似这样的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形成某种程度的一致意见,避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这样才会为中国工会的改革指出相对明确的方向。
第二,从国外学者与国内学者对中国工会功能的研究来看,前者侧重于理论,后者侧重于现实,两者的结合还需进一步加强。国外学者倾向于把已有的西方理论工具应用于中国工会功能问题的研究,比如法团主义理论。但是由于中国工会处在与西方工会大相径庭的社会政治环境之中,如果把西方的理论套用到对中国工会的分析上来,难免会有牵强之嫌。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中国不应仅仅作为世界其他地区政治研究成果的实验场,而应该是新的分析方法的发源地。比较而言,国内学者的研究在理论归纳和提升方面稍逊一筹,他们更擅长对中国工会的实际运行过程进行描述。可以想象,理论与现实两者中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是有遗憾的,对更进一步的研究也是不利的。因此,国内学者和国外学者在中国工会的研究上应进一步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第三,关于中国工会功能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尤其是与工会功能发挥密切相关的各种制度问题。很多学者看到了制度缺失的问题,然而工会功能发挥所需的制度从何而来呢?这就是一个制度供给的问题,制度供给的动力是什么,制度供给的主体是谁,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制度供给满足之后,还有一个制度的有效性的问题,也就是现有关于工会功能发挥的各项制度的运行状况如何。比如早在198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就同意了各级工会参加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党和政府的会议和工作机构的机制,那么现在这一机制的运行状况如何呢?再如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会与政府劳动部门和企业方的三方协商制度、很多地区建立的工会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实际运行状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效果,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目前还缺乏深入研究。事实上,这些制度涉及工会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对工会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