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副作用:其实没那么可怕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khoa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阿姨因感冒去药店买了一盒感冒药,回家一看说明书,顿时慌了神,这药那么多的副作用,谁还敢吃!
  林老伯患有多种慢性病,每天要吃好几种药。他很疑惑,病要治,药得吃,副作用该怎么防呢?
   李女士最近因患支气管炎去医院“吊水”,不料却因过敏差点送命。她很疑惑,为什么正规厂家生产的药也那么不安全!
   药物副作用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每种药都有副作用吗?且听专家的说法。
  
  疑问:每种药都有副作用吗?
  
   解释:每种药物都会有副作用,只是由于种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它们的表现不尽相同,也不一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副作用”是老百姓经常念叨的说法。在药学上,“副作用”仅仅是“药品不良反应”中的一种。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作用,它属于药物的固有效应。大多数药物都具有一种以上的药理作用,用于治疗目的一般只是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其他暂时不需要的作用就变成了副作用。比如,非那根具有抗过敏作用和镇静作用,在用于抗过敏治疗时,它的镇静作用所引起的困倦、嗜睡就是副作用;阿托品可以解除胃肠绞痛,但存在口干、视力模糊等副作用。
  
   疑问:假药闹出人命可以理解,正规厂家生产的药为什么也不安全?
  
   解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尚未被认识。
   假冒伪劣药品往往会对用药者造成很多严重的损害。严格地说,这种损害并不符合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因为药品不良反应强调是“合格的”药品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因此,假冒伪劣药品造成的损害属于广义的“药害事件”,主要是因为药品质量不过关造成的。近年来发生在我国的“齐二药事件”“欣弗事件”等,皆与药品质量缺陷有关。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医学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许多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在审批时难以完全了解,国内外都是如此。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仍不可避免地会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包括严重的不良反应。
  
  疑问:药品说明书上罗列的副作用越多,是不是说明这药越不安全?
  
   解释:药品说明书上罗列的不良反应项目多,不一定说明这种药品就越不安全;反之,药品说明书上列举的不良反应越少,也不一定说明这种药品就越安全。
   医学界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是长期的。有的药品上市时间长,使用经验较多,对不良反应的认识也较全面,其说明书上罗列的不良反应内容也较多;相反,有的药品上市时间很短,人们对其安全性的认识很有限,其说明书上可能没有很多内容可写,但并不说明其更安全。需要警惕的是,某些广告宣称某药品“无任何副作用”,绝对是不可信的。
  
  疑问:如何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解释:在没有更加安全的替代药品时,医生应权衡治疗疾病的需求与承受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之间的利与弊,综合筛选药品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具体原则包括:①谨慎下药。权衡利弊,确定是否需要用药。许多疾病(如感冒、高脂血症等)只要合理安排生活、调理饮食、加强锻炼,便可不治而愈。婴幼儿和老人更不应动辄服药。②对症下药。要正确使用药物,不可随意决定吃药的方法和时间。③用药个体化。药物剂量、用药时间应视病情和个体反应而定,副作用大的药物不应长期连续服药。有药物过敏史(如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等)及肝肾功能受损者,在用药前必须向医生说明。④用药少而精。资料表明,使用1~5种药物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4%;使用6种以上的药物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7%。可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会大大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患者一定要摒弃“药味多,用量大,花钱多,疗效好”的错误观点。⑤加强用药监测。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应定期去医院作检查,以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比如,长期服用噻嗪利尿剂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长期服用地高辛、氨茶碱的患者应尽可能到有条件的医院做血药浓度监测。
  一般地说,大多数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是轻微的,停药后就会消失,不需要特别处理。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患者应该立即停药,并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接收及时诊治。
其他文献
传播途径变化:从血液传播到性传播  早期,艾滋病在我国主要是通过血液及血制品传播。20世纪80年代,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的吸毒人群是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易感群体。20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省份出现“血液买卖市场”,由于操作不规范、共用针头等诸多因素,导致艾滋病在这些地区迅速蔓延。2003年起,我国完善了公共卫生法规,开始对医疗用血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禁止卖血行为,经血液及血制品感染艾滋病的病
科技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精细”。近来我发现,算着营养成分吃东西也蔚然成风。乍一看这种方式很健康,可是我却不敢苟同。许多人认为营养是西医学的概念,其实也不尽然。在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食物和营气的专论篇,并提出食物丰足的人,体内营气充盛,卫气充沛,对疾病的防御能力较强。至唐代,医家王冰将营气称为营养,这一概念便沿用至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宫廷中就设置了“食医”,通过食物搭
读者在《大众医学》杂志网站论坛发的帖子:  我是一名孕妇,在怀孕期间,仍然与丈夫有性生活,而且有时会有性高潮。刚开始,我们以为这样也没关系,并没有特别在意。但是,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相关讨论,说怀孕期间女方过性生活、有性高潮对宝宝不好。自从看了这个讨论后,我便有些担心了,也没有再和丈夫同房,生怕影响了宝宝的健康。但丈夫还是有那方面的要求。请教专家:孕期能过性生活吗?我们应该怎么安排才好呢?  孕期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2013年,30岁的吴女士(化名)因感冒去医院看病,医生没有询问吴女士是否怀孕,也未告知处方给她的药物利巴韦林可致畸,就开了利巴韦林注射液和口服退热药。一个月后,吴女士到该市妇幼保健院检查,确诊怀孕7周以上。保健院医生了解到她怀孕期间曾服用过利巴韦林,建议她做人工流产手术。吴女士流产后,将原医院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法院审理后判定:被告医院与原告吴女士的流产之间有因果关系
无偿献血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古语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无偿献血既是无私奉献的真情流露,也是一项人类互助互救的历史使命。  然而,传统观念中,我们对“血”的认识误区太多,导致自愿无偿献血者少之又少。例如,有人认为献血会传染疾病。实际上,从体检到血液采集,所有与献血者接触的耗材均为一次性用品,有严格的管理和操作要求,献血不会感染疾病。还有人认为,献血会引起贫血或损
作者简介  欧红霞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江苏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失眠、神经症、抑郁症等各种心理障碍的诊治,以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我是一名孩子的家长。可能是经常看电脑或手机的原因,孩子近视了。最近,我听朋友说,孩子戴了眼镜,性格会变。我也注意到,自从戴上眼镜后,孩子好像变得不活跃了,显得有些内向;而在这之前,孩子很活跃好动的。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
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在恶性肿瘤中排第三位,在癌症引起死亡病例中排第四位(前五位: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食管癌),每年有100多万的大肠癌新发病例。  我国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比例仅占5%,60%的大肠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因此,大肠癌的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能够在社区和基层普遍开展的筛查方法是大便隐血试验和肛指检查,而前者的应用更是明显多于后者。那么,大便隐血试验和肛指检查各有何优
上海市崇明区前进农场前进新村的居民吴培德今年75岁,曾与烟草相伴50年,深受老慢支困扰。自从4年前戒烟以来,他的身体状况大为改善,终于过上了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吸烟五十载,老来咳喘“如影随形”  21岁时,吴培德在周围人的影响下开始吸烟,这一吸,就是半个世纪。60岁后,老吴退休了,烟却没“退休”,气管炎、支气管炎也经常“找上门来”,尤其在冬天,常常“赖着不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气管炎发作
中国的野生蔬菜很多,大多属于药食兼用品种,既可以作为充满野趣的菜肴食用,也具有一定的防病保健作用。我国很多地方均有春天吃野菜的习惯,南京、苏州等地将其中几种野菜合在一起,称之为“七头一脑”。“头”指的是嫩茎叶等植物的新生部位,“七头”分别指枸杞头、马兰头、荠菜头、香椿头、苜蓿头、豌豆头、小蒜头, “脑”则指菊花脑。  雅俗共赏枸杞头  我国有悠久的枸杞栽培和利用历史,《诗经·小雅》“陟彼北山,言采
近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多次就“修订部分药品说明书中有关栏目内容”发布通告。其中,多个药品新增了“儿童慎用”“儿童禁用”的规定。对此,一些妈妈们望文生义,看到“禁用、慎用”这几个字,就认为这个药品有危险,不敢给孩子用。   “儿童”是一个多年龄段的群体   “儿童”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不仅仅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器官功能尚不成熟,更因为通常所说的“儿童”群体,实际上是一个多年龄段的群体: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