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特色专业,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然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中国右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进军的世纪。为此,国际旅游业发展对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目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进行探讨,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出路。
关键词:能力本位人才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85-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遵循“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成果。尽管通过各种渠道,教育界和旅游行业内皆倡导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要注重语言和技能双重培养,但在教育实践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将专业教育和语言教育相分离,使旅游高等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无法满足行业发展对双语人才的需要。旅游人才,尤其是占到35%的旅游各专业本科层次毕业生,因为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职业生涯的落差,导致旅游人才流失,进而形成了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瓶颈。
一、能力本位人才培养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
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成才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念。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教育首先要把握好对能力的认识,应是做事的能力、行为的能力;是完成一系列与职业相关的活动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而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思想感情的桥梁。当旅游作为一项经济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时候,人们对于语言的要求和依赖,的确超过了对交通工具的要求和依赖。旅游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从旅游业的市场竞争来看,旅游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竞争不仅极为充分而且日益趋向国际化。国际化的竞争需要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熟悉世贸规则、懂得现代化经营管理的人才[1]。从旅游产业的经济特征来看,旅游经济是一种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一种网络化条件下的创新经济,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注重创造和创新,需要人格独立、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从旅游业的行业特点来看,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方方面面,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从旅游业的工作性质来看,旅游业是服务行业,实践性、操作性很强,需要掌握旅游服务的技能、具有高度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实务性人才。总之,旅游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跨部门的行业,旅游业人才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将是人才的多样化。为配合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很多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国家教育部也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如果相应的专业没有开设5%-10%的课程实施双语教学,那么在教学评估中就会受到影响。当然,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目的出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突出“能力”,确定能力培养目标体系。
二、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
美国著名双语教育专家Blair教授提出:“培养大量有能力的双语人才(bilinguals)是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伟大目标”[2]。中国学者也提出,“中国入世,教育开放,入世后要做个‘国际人’,已成为当今中国双语教学的一大目标,也是双语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3]因此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发展战略是:将国际化管理研究与本土化管理实践相结合,通过人才资源集聚和理论方法创新,形成面向创新创业管理的研究导向型发展特色,建设若干个全球管理研究中心,形成校、企、政府紧密结合的管理教育、研究与应用平台。
1.落实旅游管理学科教学目标。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旅游企业的组织和功能、管理理念、营销哲学、经营手段、服务措施等已经并受到全面挑战,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和挑战,集中反映在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外语能力等基本素质上。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高层次的复合型双语人才。
2.加强学生双语能力的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到来,旅游业也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全面提升中国的旅游内涵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掘旅游文化与资源,提高导译水平,以应付来自世界旅游市场的挑战。即在语言上,使学生从最初掌握旅游学科专业词汇、专业术语以及独特的语言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逐步过渡到能够听懂旅游学科专业课程的英语授课,能够读懂该学科专业的相关英语原文资料,最终能够就旅游学科专业问题用英语较为流利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目标,达到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
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旅游管理人才,使学生具备英语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将有更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投资、经商,从事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同时,也将有更多的国人走出过门,去留学、考察,去世界各地寻找资源,开拓市场。这就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更加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三、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1.要正确处理双语教学中的学科目标与语言目标之间的关系。在课程的前期阶段,应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并插以一些难度较低的课堂问答,这应是一个熟悉旅游专业术语和主要的旅游专业外语表达规范的阶段。中后期,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外语语言的表达能力,最好是达到用英语来进行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弄清旅游专业目标与英语语言目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在掌握并建立旅游知识结构的同时,能够用英语思维。 2.坚持双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吉首大学旅游管理与工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关于双语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45%的学生要求老师上课多提问,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有90%的学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外出实习,提升实践能力。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根据地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极强的特点,旅游管理专业逐渐形成了地理优势、科研优势、实践优势和师资优势,并形成了“学院+企业”的办学特色。即把专业相关理论课程放在学院的课堂讲授,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放到旅游企业中进行,学院教师与旅游企业业务骨干协作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教育与技能培养,并通过动手操作、顶岗实践来检验、提高,使学生学而能用、用而能熟,专业实践上升为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提升为就业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为综合素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功底较深厚、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突出的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3.教材的选用也很重要。旅游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最先出现于发达的欧美国家,而双语教学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目前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双语教材较为紧缺。合适的双语教材作为师生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尤为关键。在教材的选用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既符合专业教学要求,又要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接受。
4.合理选择和安排课程。在课程的选择上,要根据旅游学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来实施双语教学。所选的课程应该是实用性强,通俗易懂的。一些院校选择《客源国概况》、《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等理论课程以及《餐厅服务》、《酒吧服务》、《模拟导游》、《客房服务》、《旅游礼仪》、《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等实训课程实施双语教学。
5.加强双语教学管理。为充分调动与发挥全院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的规范化管理,学院制定和创新了一系列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做了这样的尝试,如吉首大学就规定:承担双语课程任务的老师,其教学工作量为该课程实际上课时数的1.5倍。学校还非常重视对双语课程建设,学校还分期设立双语示范课程,对于立项的双语示范课程,学校从政策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其次,还应该建立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高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负责具体事宜,比如组织教学督导随堂听课,掌握教学情况,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等。还应拿出更多的经费支持教师走出去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教改经验,同时请一些教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专家来我院讲学,不断吸收和创新教改理念,为能力本位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6.开展合作。旅游管理是我国高校中新兴专业,涉外性强,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积极与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合作,拓展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从而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旅游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
总之,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较好地解决了高校的教学规律与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有机结合问题,使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有所能,能有所用,用之有地。
参考文献:
[1]陈志学,余昌国.我国旅游院校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旅游调研,2002,(5).
[2]BLAIR.R.W.外语教学新方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5.
[3]张谦·双语教学论[M].香港: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9.
关键词:能力本位人才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85-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遵循“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成果。尽管通过各种渠道,教育界和旅游行业内皆倡导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要注重语言和技能双重培养,但在教育实践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将专业教育和语言教育相分离,使旅游高等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无法满足行业发展对双语人才的需要。旅游人才,尤其是占到35%的旅游各专业本科层次毕业生,因为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职业生涯的落差,导致旅游人才流失,进而形成了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瓶颈。
一、能力本位人才培养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
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成才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念。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教育首先要把握好对能力的认识,应是做事的能力、行为的能力;是完成一系列与职业相关的活动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而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思想感情的桥梁。当旅游作为一项经济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时候,人们对于语言的要求和依赖,的确超过了对交通工具的要求和依赖。旅游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从旅游业的市场竞争来看,旅游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竞争不仅极为充分而且日益趋向国际化。国际化的竞争需要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熟悉世贸规则、懂得现代化经营管理的人才[1]。从旅游产业的经济特征来看,旅游经济是一种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一种网络化条件下的创新经济,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注重创造和创新,需要人格独立、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从旅游业的行业特点来看,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方方面面,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从旅游业的工作性质来看,旅游业是服务行业,实践性、操作性很强,需要掌握旅游服务的技能、具有高度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实务性人才。总之,旅游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跨部门的行业,旅游业人才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将是人才的多样化。为配合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很多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国家教育部也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如果相应的专业没有开设5%-10%的课程实施双语教学,那么在教学评估中就会受到影响。当然,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目的出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突出“能力”,确定能力培养目标体系。
二、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
美国著名双语教育专家Blair教授提出:“培养大量有能力的双语人才(bilinguals)是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伟大目标”[2]。中国学者也提出,“中国入世,教育开放,入世后要做个‘国际人’,已成为当今中国双语教学的一大目标,也是双语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3]因此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发展战略是:将国际化管理研究与本土化管理实践相结合,通过人才资源集聚和理论方法创新,形成面向创新创业管理的研究导向型发展特色,建设若干个全球管理研究中心,形成校、企、政府紧密结合的管理教育、研究与应用平台。
1.落实旅游管理学科教学目标。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旅游企业的组织和功能、管理理念、营销哲学、经营手段、服务措施等已经并受到全面挑战,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和挑战,集中反映在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外语能力等基本素质上。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高层次的复合型双语人才。
2.加强学生双语能力的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到来,旅游业也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全面提升中国的旅游内涵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掘旅游文化与资源,提高导译水平,以应付来自世界旅游市场的挑战。即在语言上,使学生从最初掌握旅游学科专业词汇、专业术语以及独特的语言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逐步过渡到能够听懂旅游学科专业课程的英语授课,能够读懂该学科专业的相关英语原文资料,最终能够就旅游学科专业问题用英语较为流利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目标,达到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
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旅游管理人才,使学生具备英语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将有更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投资、经商,从事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同时,也将有更多的国人走出过门,去留学、考察,去世界各地寻找资源,开拓市场。这就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更加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三、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1.要正确处理双语教学中的学科目标与语言目标之间的关系。在课程的前期阶段,应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并插以一些难度较低的课堂问答,这应是一个熟悉旅游专业术语和主要的旅游专业外语表达规范的阶段。中后期,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外语语言的表达能力,最好是达到用英语来进行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弄清旅游专业目标与英语语言目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在掌握并建立旅游知识结构的同时,能够用英语思维。 2.坚持双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吉首大学旅游管理与工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关于双语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45%的学生要求老师上课多提问,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有90%的学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外出实习,提升实践能力。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根据地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极强的特点,旅游管理专业逐渐形成了地理优势、科研优势、实践优势和师资优势,并形成了“学院+企业”的办学特色。即把专业相关理论课程放在学院的课堂讲授,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放到旅游企业中进行,学院教师与旅游企业业务骨干协作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教育与技能培养,并通过动手操作、顶岗实践来检验、提高,使学生学而能用、用而能熟,专业实践上升为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提升为就业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为综合素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功底较深厚、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突出的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3.教材的选用也很重要。旅游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最先出现于发达的欧美国家,而双语教学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目前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双语教材较为紧缺。合适的双语教材作为师生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尤为关键。在教材的选用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既符合专业教学要求,又要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接受。
4.合理选择和安排课程。在课程的选择上,要根据旅游学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来实施双语教学。所选的课程应该是实用性强,通俗易懂的。一些院校选择《客源国概况》、《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等理论课程以及《餐厅服务》、《酒吧服务》、《模拟导游》、《客房服务》、《旅游礼仪》、《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等实训课程实施双语教学。
5.加强双语教学管理。为充分调动与发挥全院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的规范化管理,学院制定和创新了一系列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做了这样的尝试,如吉首大学就规定:承担双语课程任务的老师,其教学工作量为该课程实际上课时数的1.5倍。学校还非常重视对双语课程建设,学校还分期设立双语示范课程,对于立项的双语示范课程,学校从政策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其次,还应该建立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高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负责具体事宜,比如组织教学督导随堂听课,掌握教学情况,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等。还应拿出更多的经费支持教师走出去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教改经验,同时请一些教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专家来我院讲学,不断吸收和创新教改理念,为能力本位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6.开展合作。旅游管理是我国高校中新兴专业,涉外性强,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积极与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合作,拓展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从而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旅游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
总之,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较好地解决了高校的教学规律与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有机结合问题,使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有所能,能有所用,用之有地。
参考文献:
[1]陈志学,余昌国.我国旅游院校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旅游调研,2002,(5).
[2]BLAIR.R.W.外语教学新方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5.
[3]张谦·双语教学论[M].香港: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