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音乐对传统音乐发展的影响和变革

来源 :电脑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ptxj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电脑音乐是音乐艺术与现代电子技术交融的结晶。随着高科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对于专业音乐事业或社会音乐生活,包括音乐的创作、演奏、录制、欣赏等各方面,电脑音乐都已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电脑音乐 传统音乐 影响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电脑音乐是音乐艺术与现代电子技术交融的结晶;电脑音乐系统是计算机系统和电子乐器的结合;电脑音乐的本质特点是:集作曲、演奏、录音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电脑音乐思维是音乐艺术思维和电子技术思维的结合。人们把原有的艺术工具的功能、规律、经验、技巧等翻译成严格遵守形式逻辑规则的数字化信息,以及当前计算机所能接受的数据和指令。
  1计算机在传统风格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1.1精神创作阶段的影响
  利用计算机进行音乐创作,精神创作阶段固然也是不可缺少的,但与传统的精神创作过程又有区别,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乐谱为记录方式的音乐创作的精神创作阶段,作曲家也可以通过在乐器上试奏或本人的试唱审视音响效果,但这种效果试验与利用计算机进行监听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总的来说,传统手段的音乐创作中,精神创作阶段完全依靠内心的听觉,真正的音响效果只能在作曲家的头脑中,是完全属于意识中的。 而借助计算机的音乐创作,在精神创作阶段作曲家就可以把意识中的音响效果转化为独立于自己以外的、现实的、可被自己监听的实际音响,并且两者之间具有一致性,这种精神创作的手段与传统手段的不同就在于带上了物质因素。
  1.2物质创作阶段的影响
  与以乐谱为记录方式的音乐创作不同,以计算机为音乐创作的记录方式,作曲家并不是完成了内心的音乐构想即音乐模型以后才进入物质创作的,而且物质创作的手段不是笔头工作,物质创作的结果也不是乐谱。音乐创作以计算机为记录方式,作曲家的物质创作实际上在精神创作阶段已经开始,并与精神创作交替进行,可称为物质创作的前期。当精神创作的音乐模型完成并整个保存在计算机中,物质创作前期完成,剩下了的工作就是使这个模型更加完善和条理化,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物质创作后期。需要处理的已不是作曲家头脑中模糊的内心听觉,而是已保存在计算机中的已比较清晰的,物质化了的现实音乐模型。
  2电脑音乐对传统音乐演奏及录制方式的影响
  从整个音乐发展史来看,早先偏重于声乐,乐器是声乐的伴随,不占优势;之后器乐占了相对优势的地位,乐器本身与人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关系;电子音乐,特别是计算机音乐出现后,运用其创作音乐的人不需要通过操作乐器来发出声音。那么整个音乐发展史从声乐占优势到器乐占优势再到计算机音乐的出现的过程在音乐进行中与人的关系是从声态体态的共同参与到脱离声态保留体态再到摆脱人的参与。“电子音乐出现后,人甚至不需要通过操作乐器来发出音乐的声音,这种`自然’的发计算机音乐的出现和应用,一方面是工具理性的逐渐增加,在乐器代替人声的一度隐退中,人毕竟还有体能输出,而在二度隐退中,人主要是脑力输出,体能输出都靠机器代劳,是肉体的全面隐退;另一方面是音乐的非理性或无序化的增加,接续有走出大小调传统的现代主义音乐进程后面,是乐音体系饱和之后的反应,虽然也可以合成有序声波,模仿传统音响,但它的立足点依然在传统之外,标示它自己独有的价值。
  3电脑音乐对传统音乐欣赏方式的影响
  3.1交互式欣赏手段的丰富
  音乐进入电脑时代之后也出现了交互化的趋势。网络音乐审美活动在创作、欣赏、评论上都具有互动性的趋向。作曲者是原创者,“原创”的意义在这里只意味着是这位作曲家首先开始了这件网络音乐作品的创作,他后来可能只是一个音乐创作的引导者、组织者、评论家或者只是一个音乐作品的保管者。欣赏者通过网络对网上的音乐作品进行修改、补充或者参与而成为音乐作品的创作者。所有随意进入的欣赏者,都可以参与音乐创作而成为网络音乐艺术的创作者之一。
  3.2欣赏者的创作行为化
  电脑技术打破了音乐厅方式这种有距离的审美,网络音乐审美活动具有互动性的趋向。作曲者只意味着开创了一件网络音乐作品的创作,所有随意进入的欣赏者,都可以参与创作成为创作者之一。传统概念的“作品”是创作行为的结果,是创作过程所要达到的目的。用现成的不同音乐的整体或片段组接在一起,即对音乐“现成品”的再度选择一一多元拼贴,这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创作观念,以创作的行为过程取代以往的结果目的。电脑音乐是这种创作观念的实现工具之一。
  4现代科技对音乐艺术的影响和融合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我们已是科技与音乐相结合的新世纪,科学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艺术家的创作之中。现代科技普遍运用到音乐领域之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现实生活、社会需求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间接加快了人类发展的步伐,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当然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现实意义是深刻的。对于运用科技手段对音乐领域的开发还是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科学和艺术的道路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不断造福于人类。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音乐界人士对电脑音乐技术的进一步认识和不断提升,计算机及其他相关技术对今后音乐方面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无可限量的。为我们在音乐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充满生机的桥梁。科学技术与音乐艺术的相互促进、融合,必然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汪森、余粮天.音乐传播学道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秀一.电子音乐的历史发展和人的相应审美需求[J].福建艺术,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对高职教育研究名篇中所提到的职业教育的功能意义;安心办学;去行政化;突出特色;以人为本;企业、政府支撑等方面的研究观点进行了粗略梳理归纳和思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碎思 札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在时隔9年后的2014年盛夏,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小X小Y”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类四字格式,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分析。文章首先对“小X小Y”进行了基本的描写,分析了该格式的形类、变项和常项的特点,结合语义
摘 要 采用仿人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能有效满足机器人耦合、思辨和非线性的特征要求。仿人智能控制利用的是基于特征模型的多模态控制,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特征状况来选择相应的控制,从而让各种状态能够实现最优,进一步在整体层面上让系统的精确性、稳定性和快速性指标得到有效满足。本文主要就对工业机器人的仿人智能控制要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 工业机器人 仿人智能控制 要点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