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请看2008年高考的两道试题:
(2008年全国卷I第12题)中国古代地名中“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2008年全国卷Ⅱ第12题)古人云:“日之所照日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非常巧合的是,全国卷I、Ⅱ都同时考查了“阴阳”文史常识。相信考后许多考生乃至教师都抱怨甚至愤怒:这样的试题还怎么考?以后的教学怎么教?抱怨也好。愤怒也罢,冷静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文史常识已然在高考命题中出现,并有渐成气候之势,如2007年全国卷I第12题考查“帝王谥号”,2008年宁夏卷第24题考查“十二生肖”,2008年海南卷第1题考查“天干地支纪年法”,2008年重庆卷第17题考查“谢公屐”,等等。
一、文史常识试题在高考中的出现
文史常识并没有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出现,客观上造成了学生茫然无措,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代高中生人文素养的缺乏。笔者认为,文史常识题之所以受到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一方面是适应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挥高考本身的教育功能,普及文史常识,提高人文素养。
文史常识是人们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积淀下来的约定俗成的经验、习惯知识,包括天文星象、历法舆地、冠服、饮食、礼仪、职官、姓名、避讳、书画、乐律等方面。这些知识包容万象,涉及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人文学科。以文史常识为命题素材,本身是绝妙的“文科综合能力”试题,它可以改变自2000年实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以来“简单拼盘”的痕迹,从而大大提高试题的命制水平。如“阴阳”题,有人说这是地道的古汉语文学常识题。在古文中屡见不鲜;有人说这是纯粹的地理常识题,指的是日光向背问题,我国处于北半球,山水基本属东西走向,而且山水相间,“日之所照为阳”,反之则为阴。也可以从地理名称来判断,如洛阳为洛水(河)之北,江阴为长江之南,笔者所在的松阳县即处于松荫溪(瓯江支流)之北,等等。从历史学科的角度看,“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文化概念。所以,这一道题就涵盖了语文、地理、历史等学科,不露痕迹地体现了“综合”特点。
另一方面,现今高考已经从单纯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向“素质立意”,不只考查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应试能力,并且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与人格的养成。高考的教育功能日益凸显,一次高考就是一次普及人文常识,熏陶人文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2007年全国卷I“帝王谥号”题,让考生通过考试知晓了传统文化中帝号、庙号、年号、谥号等人文知识。2008年宁夏卷“十二生肖”题,让考生了解了十二生肖与属相的知识,2008年海南卷的“天干地支纪年法”题。让学生认识天干、地支与纪年法的关系。等等。
二、人文常识试题的解析方法
人文常识试题涉及的知识上达天文,下至地理,包容万象,而现在教材又没有依托的知识,因此,考生碰到这类题目往往茫然无措,不知所以。同时,这类题型往往是文综历史试题的第一题。考生一开始就当头棒喝,对后面答题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如何解决这类试题至关重要。
那么,这类试题真的是“拦路虎”吗?仔细分析之后,解题方法还是有的。解决这类试题的思路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题干本身的信息解题。文史常识题题干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信息,对其准确解读有助于正确选择;二是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来推断正确答案。如前述“阴阳”题,“日之所照为阳”,结合中国处于北半球知识,就能迎刃而解。下面以高考例题解析之。
例1、(2008年全国卷第12题)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题干本身的信息:“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秦始皇最大的功绩在于统一中国,“始皇”是自称;唐太宗的功绩在于开启“贞观之治”,“太宗”是庙号;康熙帝的功绩在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熙”是年号,唯有“汉武帝”的称号与其生前的文治武功,以武力开疆拓土有关联。理解了题干的信息,答案也就顺理成章了。
例2、(2008年重庆卷第17题)李白诗句“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公屐”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本题可以根据古代冠帽常识判断,“谢公屐”是南朝刘宋诗人谢灵运游山时发明的一种有齿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见《南史·谢灵运传》)。但更有效的解题方法是根据文学常识判断,对高中生来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之一,“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有明确注解。
例3、(2008年高考文综宁夏卷第24题)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本题属于十二生肖文化常识题,十二生肖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常识。子与鼠、丑与牛、寅与虎、卯与兔、辰与龙、已与蛇、牛与马、未与羊、申与猴、酉与鸡、戌与狗、亥与猪相对,东汉王充的《论衡》是十二生肖最早的文献记载。本题四个选项只有“乙酉年”与鸡对应,所以选D。
总之,文史常识题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不仅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反映,也是普及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的需要。作为高中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文史常识,不仅有助于决胜高考,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责任编辑:关燕云
(2008年全国卷I第12题)中国古代地名中“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2008年全国卷Ⅱ第12题)古人云:“日之所照日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非常巧合的是,全国卷I、Ⅱ都同时考查了“阴阳”文史常识。相信考后许多考生乃至教师都抱怨甚至愤怒:这样的试题还怎么考?以后的教学怎么教?抱怨也好。愤怒也罢,冷静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文史常识已然在高考命题中出现,并有渐成气候之势,如2007年全国卷I第12题考查“帝王谥号”,2008年宁夏卷第24题考查“十二生肖”,2008年海南卷第1题考查“天干地支纪年法”,2008年重庆卷第17题考查“谢公屐”,等等。
一、文史常识试题在高考中的出现
文史常识并没有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出现,客观上造成了学生茫然无措,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代高中生人文素养的缺乏。笔者认为,文史常识题之所以受到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一方面是适应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挥高考本身的教育功能,普及文史常识,提高人文素养。
文史常识是人们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积淀下来的约定俗成的经验、习惯知识,包括天文星象、历法舆地、冠服、饮食、礼仪、职官、姓名、避讳、书画、乐律等方面。这些知识包容万象,涉及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人文学科。以文史常识为命题素材,本身是绝妙的“文科综合能力”试题,它可以改变自2000年实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以来“简单拼盘”的痕迹,从而大大提高试题的命制水平。如“阴阳”题,有人说这是地道的古汉语文学常识题。在古文中屡见不鲜;有人说这是纯粹的地理常识题,指的是日光向背问题,我国处于北半球,山水基本属东西走向,而且山水相间,“日之所照为阳”,反之则为阴。也可以从地理名称来判断,如洛阳为洛水(河)之北,江阴为长江之南,笔者所在的松阳县即处于松荫溪(瓯江支流)之北,等等。从历史学科的角度看,“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文化概念。所以,这一道题就涵盖了语文、地理、历史等学科,不露痕迹地体现了“综合”特点。
另一方面,现今高考已经从单纯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向“素质立意”,不只考查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应试能力,并且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与人格的养成。高考的教育功能日益凸显,一次高考就是一次普及人文常识,熏陶人文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2007年全国卷I“帝王谥号”题,让考生通过考试知晓了传统文化中帝号、庙号、年号、谥号等人文知识。2008年宁夏卷“十二生肖”题,让考生了解了十二生肖与属相的知识,2008年海南卷的“天干地支纪年法”题。让学生认识天干、地支与纪年法的关系。等等。
二、人文常识试题的解析方法
人文常识试题涉及的知识上达天文,下至地理,包容万象,而现在教材又没有依托的知识,因此,考生碰到这类题目往往茫然无措,不知所以。同时,这类题型往往是文综历史试题的第一题。考生一开始就当头棒喝,对后面答题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如何解决这类试题至关重要。
那么,这类试题真的是“拦路虎”吗?仔细分析之后,解题方法还是有的。解决这类试题的思路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题干本身的信息解题。文史常识题题干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信息,对其准确解读有助于正确选择;二是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来推断正确答案。如前述“阴阳”题,“日之所照为阳”,结合中国处于北半球知识,就能迎刃而解。下面以高考例题解析之。
例1、(2008年全国卷第12题)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题干本身的信息:“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秦始皇最大的功绩在于统一中国,“始皇”是自称;唐太宗的功绩在于开启“贞观之治”,“太宗”是庙号;康熙帝的功绩在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熙”是年号,唯有“汉武帝”的称号与其生前的文治武功,以武力开疆拓土有关联。理解了题干的信息,答案也就顺理成章了。
例2、(2008年重庆卷第17题)李白诗句“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公屐”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本题可以根据古代冠帽常识判断,“谢公屐”是南朝刘宋诗人谢灵运游山时发明的一种有齿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见《南史·谢灵运传》)。但更有效的解题方法是根据文学常识判断,对高中生来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之一,“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有明确注解。
例3、(2008年高考文综宁夏卷第24题)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本题属于十二生肖文化常识题,十二生肖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常识。子与鼠、丑与牛、寅与虎、卯与兔、辰与龙、已与蛇、牛与马、未与羊、申与猴、酉与鸡、戌与狗、亥与猪相对,东汉王充的《论衡》是十二生肖最早的文献记载。本题四个选项只有“乙酉年”与鸡对应,所以选D。
总之,文史常识题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不仅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反映,也是普及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的需要。作为高中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文史常识,不仅有助于决胜高考,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