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球旁注射联合电刺激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MRI观察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IN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甲钴胺球旁注射联合电刺激治疗完全性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MRI改变。

方法

共选取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10例)及对照组(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激素抗炎、改善微循环药物、营养神经药物、B族维生素、针灸及心理干预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甲钴胺球旁注射及调制中频电疗,甲钴胺球旁注射每次注射500 μg,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调制中频电疗每次持续2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上述治疗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持续治疗1~3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患侧上眼睑睁开时间、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及眼球运动情况,其中治疗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动眼神经MRI快速小角度激发三维成像(3D-FLASH)序列平扫和增强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显示动眼神经脑池段影像,从而了解受损神经恢复情况。

结果

治疗组有8例痊愈,2例显效,对照组有1例痊愈,5例显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眼睁开距受伤时间平均为(2.55±0.69)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患眼睁开距受伤平均时间[(5.08±0.74)个月](P<0.05);治疗组患者经3D-FLASH序列平扫和增强扫描后,发现其脑池段动眼神经由之前增强、增粗、粗糙逐渐恢复至正常形态。

结论

甲钴胺球旁注射联合调制中频电刺激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具有显著疗效,另外3D-FLASH序列增强检查结合MPR技术能清楚显示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损伤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康复治疗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选取经骨密度(BMD)仪诊断为骨质疏松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1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药物组(85例)和康复组(79例)。2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BMD、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疼痛及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MD、骨代谢生化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游泳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共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训练组。采用线栓法将对照组及训练组大鼠制成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 h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制模期间不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训练组大鼠制模后给予游泳训练,每日1次,每次持续10
目的观察低强度超声(LIPUS)对肝肿瘤细胞系SMMC-7721细胞凋亡的体外生物学效应,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SMMC-7721细胞根据有无超声干预或超声作用强度分为空白对照组、0.5 W/cm2超声干预组、1.3 W/cm2超声干预组和2.0 W/cm2超声干预组。空白对照组切断电源给予假超声干预,0.5 W/cm2超声干预组、1.3 W/cm2超声干预组和2.0 W/cm2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联合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体表神经电刺激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2组患者膀胱排尿情况,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最大膀胱容量、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骨强度特征。方法选取68例AIS患者作为AIS组,20例健康青少年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超声骨强度仪测定研究对象桡骨远端的声速(SOS)、Z值、百分位。结果AIS组SOS、Z值、百分位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不同性别AIS患者的SOS、Z值、百分位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的年龄与SOS呈正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脑锥体外系和部分功能区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改变状况,探讨DTI对PD患者的生命质量、功能障碍以及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PD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按Hoehn-Yahr分级量表将双侧症状患者20例作为中晚期组(Hoehn-Yahr分级2~5级),单侧症状PD患者10例作为早期组(Hoehn-Yahr分级1~1.5级)。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本研究采
目的实时B型和M型(B/M型)超声引导下观察食物黏滞度对健康人群吞咽过程中颏舌骨肌运动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B/M型超声测量30例健康志愿者(男15例,女15例)分别吞咽5 ml果汁样、薄液样、蜂蜜样以及布丁样黏滞度食物过程中颏舌骨肌的运动范围和运动持续时间。每例受试者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随着食物黏滞度的增加,颏舌骨肌运动范围和运动持续时间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果汁样、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