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纣王“以酒为池、以肉为林”,结果落得个鹿台自焚。唐明皇由俭入奢,招致“安史之乱”。骄奢淫逸败之征:败己、败家、败国。俭朴清廉胜之本:己正、家旺、国兴。
商初大臣伊尹曾对刚继位之太甲提出建议:“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只有示天下以节俭,才能号令百官,和谐四方,维持王业。墨子则有言:“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节俭能营造良好道德风尚,使社会保持稳定,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何为节俭?照我说就是以理智、理性来节制过分之感官欲望,节制对物质享受之过分追求。
节俭对于为官者,意义非同一般。尚俭乃做官之本,崇奢乃做官之忌。
春秋齐相晏子从官多年,节俭如一:吃粗糠饭,景公见他家贫,将都昌封予,拒而不受;穿缁衣,一件大衣居然穿了大半生;居陋室,低矮窄小,靠近市场,门外人来人往,为其调房,屡被谢绝;驾驽马,乘旧车上朝,赐好马新车,竟不接受。
宋人司马光中进士之时,朝廷设“闻喜宴”款待,并赐戴宫花,他认为太过奢侈,竟欲独不戴花。步入仕途后,他对享乐一直保持异乎寻常之谨慎,“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做官四十余年,始终恶衣菲食,家居食不常有肉,衣不纯有帛。淡泊中见简朴,简朴中露风骨。
今之官员同样不能奢靡、将节俭束之高阁。
应该说,很多官员明白此理。他们固守普通百姓本色,发扬艰苦奋斗传统,保持简单朴素作风。他们吃“家常菜”,穿“百姓衣”,用“大路货”,高档消费与他们无缘,大吃大喝没他们身影。但群众欢迎他们、敬佩他们,他们离群众很近。
也有官员不明此理,他们身披名牌服装,脚蹬名牌皮鞋,腰系名牌皮带,腕戴名牌手表,腋夹名牌皮包,手端名牌茶杯;抽着昂贵香烟,喝着昂贵洋酒,吃着昂贵菜品。他们建办公楼赛宫殿式豪华建筑,他们装修办公室胜五星级豪华房间,他们乘公车非顶级豪华轿车不坐,他们搞收藏非豪华奢侈品不入。灯红酒绿中他们在放纵,靡音曼舞中他们在堕落,挥金如土中他们在淫逸,奢侈享乐中他们在挥霍。群众对他们不满、对他们反感,他们离群众很远。
近些年,有些官员就因不知节俭、纵欲享乐、骄奢淫逸而误入歧途,追悔莫及。这般惨痛教训,令人警醒。
官员由此而身败名裂还是小事,带坏整个社会风气则是大事。官员行为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其不尚节俭会促奢侈之举大行其道,使人节俭不以为荣、靡费不以为耻,危及社会文明进步。
故从哪方面说,官员都实有必要奉行节俭。此乃为官不可放弃之正道。自当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精神,认真贯彻勤俭节约原则,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拒铺张、浪费、挥霍于千里之外。
为官俭字重千钧。此话当永记之。
责任编辑:戚本逊
商初大臣伊尹曾对刚继位之太甲提出建议:“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只有示天下以节俭,才能号令百官,和谐四方,维持王业。墨子则有言:“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节俭能营造良好道德风尚,使社会保持稳定,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何为节俭?照我说就是以理智、理性来节制过分之感官欲望,节制对物质享受之过分追求。
节俭对于为官者,意义非同一般。尚俭乃做官之本,崇奢乃做官之忌。
春秋齐相晏子从官多年,节俭如一:吃粗糠饭,景公见他家贫,将都昌封予,拒而不受;穿缁衣,一件大衣居然穿了大半生;居陋室,低矮窄小,靠近市场,门外人来人往,为其调房,屡被谢绝;驾驽马,乘旧车上朝,赐好马新车,竟不接受。
宋人司马光中进士之时,朝廷设“闻喜宴”款待,并赐戴宫花,他认为太过奢侈,竟欲独不戴花。步入仕途后,他对享乐一直保持异乎寻常之谨慎,“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做官四十余年,始终恶衣菲食,家居食不常有肉,衣不纯有帛。淡泊中见简朴,简朴中露风骨。
今之官员同样不能奢靡、将节俭束之高阁。
应该说,很多官员明白此理。他们固守普通百姓本色,发扬艰苦奋斗传统,保持简单朴素作风。他们吃“家常菜”,穿“百姓衣”,用“大路货”,高档消费与他们无缘,大吃大喝没他们身影。但群众欢迎他们、敬佩他们,他们离群众很近。
也有官员不明此理,他们身披名牌服装,脚蹬名牌皮鞋,腰系名牌皮带,腕戴名牌手表,腋夹名牌皮包,手端名牌茶杯;抽着昂贵香烟,喝着昂贵洋酒,吃着昂贵菜品。他们建办公楼赛宫殿式豪华建筑,他们装修办公室胜五星级豪华房间,他们乘公车非顶级豪华轿车不坐,他们搞收藏非豪华奢侈品不入。灯红酒绿中他们在放纵,靡音曼舞中他们在堕落,挥金如土中他们在淫逸,奢侈享乐中他们在挥霍。群众对他们不满、对他们反感,他们离群众很远。
近些年,有些官员就因不知节俭、纵欲享乐、骄奢淫逸而误入歧途,追悔莫及。这般惨痛教训,令人警醒。
官员由此而身败名裂还是小事,带坏整个社会风气则是大事。官员行为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其不尚节俭会促奢侈之举大行其道,使人节俭不以为荣、靡费不以为耻,危及社会文明进步。
故从哪方面说,官员都实有必要奉行节俭。此乃为官不可放弃之正道。自当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精神,认真贯彻勤俭节约原则,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拒铺张、浪费、挥霍于千里之外。
为官俭字重千钧。此话当永记之。
责任编辑:戚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