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能过剩作为新常态的特征之一,近年来成为我国诸多产业发展的“痼疾”,在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放在五大重点任务中的第一位。本文对期货市场在产能过剩时期的功能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期货市场在产能过剩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功能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能过剩;期货市场功能;标准仓单质押
一、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危害
2008年以来,我国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显著。据中国大宗商品研究中心《中国大宗商品产能过剩报告》,2012 年,能源、化工、橡塑、有色、钢铁、纺织、建材和农副等8 大行业中,90%以上的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低于80%,并且超过一半的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低于70%,产能利用率低于60%的产品接近1/4。产能过剩带来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商品价格的下降。2008、2009年的4万亿投资和十万亿信贷刺激过后,2010年大多数大宗商品的价格开始下跌。
产能过剩的出现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害:第一,产能过剩制约了经济增速回升。制造业投资占全部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高,基建投资增长难以冲销制造业产能过剩导致的投资增速回落的影响,加上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加大。第二,产能过剩加剧可能带来经济通缩风险。近三年来,由于工业产能过剩加剧,PPI 连续三年处于通缩状态,部分产能过剩较严重的行业通缩仍在加深。第三,产能过剩行业杠杆率持续上升加大企业部门债务风险。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大多为资本密集型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当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加剧时,企业资本回报率下降,盈利状况恶化,偿债能力变弱。为了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这些企业又不得不依靠外部债务融资,导致杠杆率进一步上升,产能过剩加剧和杠杆率上升相互强化,债务风险随之上升。第四,产能过剩行业资金链断裂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宏观调控政策收紧时,产能过剩行业的部分企业会出现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可能通过其上下游企业和借款银行进一步向金融体系传导,最终演变为金融风险。
二、我國产能过剩成因分析
一是经济周期因素。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产能已对外形成严重依赖,而出口的萎缩导致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同时,美国房地产行业低迷,引致国内房地产发展短暂回落,对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的需求锐减,对相关产能造成巨大压力。
二是体制因素。在以GDP 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和分税制下以生产型增值税为核心的税收体系之下,地方政府对本地区投资规模显示出极强偏好,并且大多倾向于投向重化工领域。2008年国家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2009年新增信贷10万亿,在此期间推出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些都为产能过剩埋下伏笔。随着大规模造城运动的基本结束,国内房地产相关行业需求减弱,产能过剩问题立刻凸显出来。
三是企业行为因素。我国经济发展是处于世界产业链内部,沿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不同的产业台阶,由低到高逐级而上不断升级的。于是经济的每一次发展,企业要投资的大多是已在发达国家发展成熟、技术相对稳定、产品市场已经存在的产业,后发优势使得它们得以通过对发达国家相关产业发展历程等及已有技术、市场情况的分析,很容易对产业的前景正确预知并达成共识。良好的社会共识引发经济中的资金、企业大量涌入某个行业,出现投资的潮涌,而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更增大了投资规模并加剧了企业对其他企业投资情况的估计和协调难度。于是,在发达国家偶然出现的产能过剩,在我国不但表现严重,还可能在一系列行业一波接一波地出现。因此即使投资企业均是个体理性的,但分散的企业之间在投资时难于协调的事实仍然会导致在投资项目建成之后,发生产能过剩的可能性。
三、期货市场在化解产能过剩中的作用
(一)期货市场对产业的作用
1.加速淘汰行业落后产能。期货市场通过规范交割品等级,对淘汰落后产能起到了促进作用。任何一个期货品种的推出,都要制定相应的交割品级,即准许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合约商品的质量等级。交易所制定交割品质量标准时通常本着反映市场主流现货品质兼顾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并配合国家产业政策执行的原则,因此市场上的落后产能产出的劣等品是不能用来交割的。企业产品若要在期货市场进行交割,必须符合交易所的注册标准并经交易所指定质检机构检验合格,才能注册。在交易所注册的产品,是质量信得过的标志,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市场口碑和销售业绩,因此企业非常重视产品能否在交易所注册。期货的推出,有助于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淘汰产业落后产能的政策,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加速质量差、规模小、污染严重的企业的淘汰。
2.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可以提高产业自律能力,使产业更具竞争力,减轻产能过剩的影响。期货市场通过点价交易优化行业定价机制从而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在产能过剩时期的抗风险能力。期货市场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趋势预期性的价格信息平台,通过期货市场点价,企业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合理的交易价格,省去交易双方搜寻价格信息、讨价还价的成本,最大限度地规避价格风险,提高交易效率。
3.缓解短期产能过剩压力。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增加需求才能缓解产能过剩。近年来,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期现套利交易规模也随之扩大,仓单交易规模不断增长。在期货价格大于现货价格较多时,期现套利交易量就会增多,对相应期货品种的仓单需求量加大,从而在短期内增大了相应期货品种的现货需求量,缓解现货企业的产能过剩压力。仓单交易市场就像一个蓄水池一样,作为与现货市场平行的一个市场,虽然这些仓单最后仍然会流向现货市场,但在短期内为过剩的库存找到了一个出口,缓解企业短期产能过剩压力。
(二)期货市场对企业的作用
1.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现货市场形成的价格主要反映了市场当前的供求状况,无法反映未来的价格趋势。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对现货产品的未来价格走势有一定的预期性,能为企业提供较为超前的价格信息支持。有效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有助于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生产经营计划,为企业精细化经营提供了有力工具。 2.规避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对需购进的原材料先在期货市场进行买期保值操作。企业接到订单后,采购原料尚需一段时日,或一时买不了全部所需的原材料,为防止在今后的生产加工期间,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企业先在期货市场上买入原材料商品期货合约,等到在现货市场上采购到原材料时,把期货市场的多头持仓等量平仓。当现货市场上原材料价格上涨时,期货市场上的盈利可以弥补现货采购成本的增加部分;当现货市场价格下跌时,现货采购的成本降低部分可以抵消期货市场上的亏损,从而在整个生产加工期间锁定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3.科学管理库存。在供给过剩、需求不振时,企业通常会尽量缩减库存,以免遭受库存价值贬值的损失,但由于产能过剩,企业有时无法快速去库存,导致货物积压,面临较大风险,因此在产能过剩时期运用期货市场对库存进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库存管理水平对企业最终的经营状况具有很大影响。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目标库存管理,随时调整企业的库存头寸,锁定库存水平,避免现货买卖带来的运输,仓储和交易占用资金量大等问题。
4.促进产品销售
在产能过剩时期,最困难的是销售产品。而期货市场的保证金交易形式、交割流程以及期货交易所在整个交易交割环节的信用背书,解决了企业在现货市场销售过程中占用流动资金大、货物赊销和买方信誉等诸多难题,可以帮助现货经营者规避销售价格风险,达到锁定成本规避风险的目的,从而实现预期利润,避免企业生产活动受到价格波动的干扰,保证销售活动的平稳进行。同时,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可以实现规避价格波动、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的目标。
5.降低融资成本
产能过剩时期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融资难、成本高、风险大已成为大多数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期货市场通过标准仓单质押融资和仓单充抵保证金等两种方式,能够为企业融资提供新渠道,并显著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提高资金的流动性。
参考文献:
[1]闫云仙,张越杰.美国玉米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经验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 2011.
[2]张红星.郑州白糖期货市场功能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3]郑剑辉.上证50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
[4]刘玄.金融衍生品功能的理論分析[J].中国金融,2016.
关键词:产能过剩;期货市场功能;标准仓单质押
一、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危害
2008年以来,我国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显著。据中国大宗商品研究中心《中国大宗商品产能过剩报告》,2012 年,能源、化工、橡塑、有色、钢铁、纺织、建材和农副等8 大行业中,90%以上的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低于80%,并且超过一半的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低于70%,产能利用率低于60%的产品接近1/4。产能过剩带来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商品价格的下降。2008、2009年的4万亿投资和十万亿信贷刺激过后,2010年大多数大宗商品的价格开始下跌。
产能过剩的出现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害:第一,产能过剩制约了经济增速回升。制造业投资占全部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高,基建投资增长难以冲销制造业产能过剩导致的投资增速回落的影响,加上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加大。第二,产能过剩加剧可能带来经济通缩风险。近三年来,由于工业产能过剩加剧,PPI 连续三年处于通缩状态,部分产能过剩较严重的行业通缩仍在加深。第三,产能过剩行业杠杆率持续上升加大企业部门债务风险。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大多为资本密集型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当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加剧时,企业资本回报率下降,盈利状况恶化,偿债能力变弱。为了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这些企业又不得不依靠外部债务融资,导致杠杆率进一步上升,产能过剩加剧和杠杆率上升相互强化,债务风险随之上升。第四,产能过剩行业资金链断裂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宏观调控政策收紧时,产能过剩行业的部分企业会出现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可能通过其上下游企业和借款银行进一步向金融体系传导,最终演变为金融风险。
二、我國产能过剩成因分析
一是经济周期因素。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产能已对外形成严重依赖,而出口的萎缩导致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同时,美国房地产行业低迷,引致国内房地产发展短暂回落,对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的需求锐减,对相关产能造成巨大压力。
二是体制因素。在以GDP 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和分税制下以生产型增值税为核心的税收体系之下,地方政府对本地区投资规模显示出极强偏好,并且大多倾向于投向重化工领域。2008年国家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2009年新增信贷10万亿,在此期间推出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些都为产能过剩埋下伏笔。随着大规模造城运动的基本结束,国内房地产相关行业需求减弱,产能过剩问题立刻凸显出来。
三是企业行为因素。我国经济发展是处于世界产业链内部,沿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不同的产业台阶,由低到高逐级而上不断升级的。于是经济的每一次发展,企业要投资的大多是已在发达国家发展成熟、技术相对稳定、产品市场已经存在的产业,后发优势使得它们得以通过对发达国家相关产业发展历程等及已有技术、市场情况的分析,很容易对产业的前景正确预知并达成共识。良好的社会共识引发经济中的资金、企业大量涌入某个行业,出现投资的潮涌,而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更增大了投资规模并加剧了企业对其他企业投资情况的估计和协调难度。于是,在发达国家偶然出现的产能过剩,在我国不但表现严重,还可能在一系列行业一波接一波地出现。因此即使投资企业均是个体理性的,但分散的企业之间在投资时难于协调的事实仍然会导致在投资项目建成之后,发生产能过剩的可能性。
三、期货市场在化解产能过剩中的作用
(一)期货市场对产业的作用
1.加速淘汰行业落后产能。期货市场通过规范交割品等级,对淘汰落后产能起到了促进作用。任何一个期货品种的推出,都要制定相应的交割品级,即准许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合约商品的质量等级。交易所制定交割品质量标准时通常本着反映市场主流现货品质兼顾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并配合国家产业政策执行的原则,因此市场上的落后产能产出的劣等品是不能用来交割的。企业产品若要在期货市场进行交割,必须符合交易所的注册标准并经交易所指定质检机构检验合格,才能注册。在交易所注册的产品,是质量信得过的标志,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市场口碑和销售业绩,因此企业非常重视产品能否在交易所注册。期货的推出,有助于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淘汰产业落后产能的政策,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加速质量差、规模小、污染严重的企业的淘汰。
2.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可以提高产业自律能力,使产业更具竞争力,减轻产能过剩的影响。期货市场通过点价交易优化行业定价机制从而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在产能过剩时期的抗风险能力。期货市场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趋势预期性的价格信息平台,通过期货市场点价,企业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合理的交易价格,省去交易双方搜寻价格信息、讨价还价的成本,最大限度地规避价格风险,提高交易效率。
3.缓解短期产能过剩压力。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增加需求才能缓解产能过剩。近年来,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期现套利交易规模也随之扩大,仓单交易规模不断增长。在期货价格大于现货价格较多时,期现套利交易量就会增多,对相应期货品种的仓单需求量加大,从而在短期内增大了相应期货品种的现货需求量,缓解现货企业的产能过剩压力。仓单交易市场就像一个蓄水池一样,作为与现货市场平行的一个市场,虽然这些仓单最后仍然会流向现货市场,但在短期内为过剩的库存找到了一个出口,缓解企业短期产能过剩压力。
(二)期货市场对企业的作用
1.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现货市场形成的价格主要反映了市场当前的供求状况,无法反映未来的价格趋势。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对现货产品的未来价格走势有一定的预期性,能为企业提供较为超前的价格信息支持。有效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有助于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生产经营计划,为企业精细化经营提供了有力工具。 2.规避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对需购进的原材料先在期货市场进行买期保值操作。企业接到订单后,采购原料尚需一段时日,或一时买不了全部所需的原材料,为防止在今后的生产加工期间,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企业先在期货市场上买入原材料商品期货合约,等到在现货市场上采购到原材料时,把期货市场的多头持仓等量平仓。当现货市场上原材料价格上涨时,期货市场上的盈利可以弥补现货采购成本的增加部分;当现货市场价格下跌时,现货采购的成本降低部分可以抵消期货市场上的亏损,从而在整个生产加工期间锁定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3.科学管理库存。在供给过剩、需求不振时,企业通常会尽量缩减库存,以免遭受库存价值贬值的损失,但由于产能过剩,企业有时无法快速去库存,导致货物积压,面临较大风险,因此在产能过剩时期运用期货市场对库存进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库存管理水平对企业最终的经营状况具有很大影响。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目标库存管理,随时调整企业的库存头寸,锁定库存水平,避免现货买卖带来的运输,仓储和交易占用资金量大等问题。
4.促进产品销售
在产能过剩时期,最困难的是销售产品。而期货市场的保证金交易形式、交割流程以及期货交易所在整个交易交割环节的信用背书,解决了企业在现货市场销售过程中占用流动资金大、货物赊销和买方信誉等诸多难题,可以帮助现货经营者规避销售价格风险,达到锁定成本规避风险的目的,从而实现预期利润,避免企业生产活动受到价格波动的干扰,保证销售活动的平稳进行。同时,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可以实现规避价格波动、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的目标。
5.降低融资成本
产能过剩时期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融资难、成本高、风险大已成为大多数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期货市场通过标准仓单质押融资和仓单充抵保证金等两种方式,能够为企业融资提供新渠道,并显著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提高资金的流动性。
参考文献:
[1]闫云仙,张越杰.美国玉米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经验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 2011.
[2]张红星.郑州白糖期货市场功能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3]郑剑辉.上证50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
[4]刘玄.金融衍生品功能的理論分析[J].中国金融,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