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构建策略探索的哲学思考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deya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国家大力弘扬软实力以及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我国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周边经济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旅游地区传统的民俗文化融合发展,更为其提供了机遇与方向。本文从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数字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动漫产业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应用,以动漫产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为着眼点,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本土动漫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动漫产业;文化旅游产业 ;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8-0043-02
  一、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哲学审视
  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看,马克思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①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随着经济、社会、教育水平的进步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理念及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不断提高,逐渐享受精神文明带来的乐趣,其价值观也在改变,欣赏品味和生活档次也得到有效地提高。总而言之,精神生活的追求不光是从书本上片面地获取,而是有多样性、层次性以及内涵性等特点。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从创意入手提升其内涵并承载着文化,能够极大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
  第一方面,动漫产品的特点在于通过想象再创造将现有的事物、场景、人物、动作、声音进行美化,风格上多样、类型多变,能够根据主题的表现来选择最为合适的声话美术效果,达到视听语言渲染的效果。第二方面,中国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眼前所见,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给一个地区带来的是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双重效益,由此可见,旅游的宣发也受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随着经济、社会、政治的持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進步,对文化与历史保护的意识形态也逐步凸显,政府也支持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动漫和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是未来发展趋势,把握两者的发展现状为后来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哲学定位
  首先,动漫产业的个性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多样性是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在动漫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文化旅游产业的多样性是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多元化和多边性的特点,其可延伸出来周边产品和周边产业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动漫产业的个性化是指动漫产品特有的产品效果和赋予产品的内在价值。如过多强调多样性,就过于杂乱,抓不住侧重点;如过多强调个性,则体现不出二者融合发展的意义,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次,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中内在性与外在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内在性即是内涵性,是动漫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本身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价值导向,弘扬主旋律,富含正能量。内在性包含了动漫和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外在性可以说是娱乐性,其带来的更多是外在体验感和娱乐趣味性。
  最后,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有着各自的两条产业链,分别各自体现着产业各部分之间的经济、文化、产品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动漫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延伸出周边相关经营者们所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如没有文化旅游产业,动漫产业的市场则会变得单一、无特点、无核心竞争力,如没有动漫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的效益也不会很高。
  三、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结构不合理
  第一,对文化旅游资源及数字动漫开发结构不合理。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首先应记住的首要原则是“适度”,加强开发、宣传及培养,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和动漫产业多边融合,形成可持续的横向及纵向发展。另外,动漫与文化旅游融合所产出的产品质量、产品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要达到文化旅游产品的整体优化和动漫产品的有效提升,就必须深入挖掘文化的蕴含资源,最大限度地将人文旅游资源和数字动漫资源整合起来。
  (二)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市场机制弱
  市场产品特色缺乏,市场机制弱。就目前的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市场发展来说,还是保持着“靠水吃水,靠山吃山,就地取材”的依靠资源、缺乏创新。缺乏动漫融合的创新,文化旅游项目单一、同质化现象较严重,旅游产品和动漫文化产品融合没有创新,无核心竞争力,不重视产品文化内涵,缺乏文化精神体验。
  四、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构建探索的哲学反思
  (一)结合当下时代精神,把“物质的”和“实践的”相结合
  文化旅游产业可以说是“物质的”方面,动漫产业可以说是“实践的”“精神的”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文化旅游景区和动漫作品均富有文化的含义,文化的深刻内涵需要多样性和“精神性”的产品表现出来。因此政府和开发者既要注重对两者产业产品的固件的外在投入,又要注重对作品内涵的文化提升,使之“物质的”和“实践的”相结合,达到双向发展。
  我国特有的文化旅游体系,是因为有各地区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所结合起来的,新的文化旅游模式是通过特色民族文化和动漫的有机结合,形成二者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深入发掘资源:对已经开发了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调查,查漏补缺,不断调整,对还未开发的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做到多元化融合。另一方面,积极创新动漫资源:将历史传统文化、当代旅游服务、特色民俗民风相结合,通过特有地方特色风土人情、旅游场地、历史遗址等展现出来,避免同质化现象。从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多样性、持续性来进行创新融合,发挥出二者结合的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坚持“以人为本”和“服务至上”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升产品功能与服务,实现功能融合
  “以为人本”和“服务至上”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以人为本是动漫产品和文化旅游的根本宗旨,服务至上是文化旅游的根本追求和目的。在服务上体现对人文的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以人为本上体现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以人为本的升华就是核心主义价值观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在开发的基础上,把对人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
  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以及动漫产业都属于综合性、多元化的产业,从长远发展来看它们都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功能。文化产业有了动漫产业注入新鲜血液而显得更富有层次感和多元性,而动漫产业和旅游产业由于文化的融入而更加富有精神内在性,使文化的传承更加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感。所以利用动漫元素来丰富产品内涵。所以,想要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可以通过文化来丰富旅游层次,以动漫技术来武装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互动性并带来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从大方向来讲,动漫与文化旅游之间的融合,就是产品与服务之间的融合,能够同时体现出文化和动漫的功能和效益,也就是所谓的功能和效益的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想要从多边性、效益性以及长远性发展,就必须从产品和服务上重点深入挖掘,通过逐渐提高二者产业产品的服务质量来满足市场的需要,从而为文化旅游产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多的市场份额。比如,可以将动漫和博物馆文化结合起来,也可以将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做成动漫宣传片等等。
  (三)坚持“保护文化环境”和“效益至上”的辩证统一关系,夯实动漫产业融合基础,实现技术融合
  “保护文化环境”和“效益至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保护文化环境是动漫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的根本途径,效益至上是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追求。保护文化环境的目的是寻求更多的效益,效益的不断增值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环境的发展。比如,现代技术的进步是多方产业融合的基础,但也是保护文化环境的需要,动漫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体现这个道理,文化旅游产业和动漫产业融合发展的源头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动漫产业相较于旅游产业来说具有明显的文化优势,所以通过动漫文化的创新来支撑旅游产品的发展,势必会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水平,达到即保护文化环境又有效益至上的效果,从而优化整个文化旅游产品的结构。
  五、结论
  总之,动漫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构建探索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作为一种新时代的精神理念,整合动漫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开发和宣传的新模式不仅能够以新产品和创新性来挖掘商机,吸引到更多潜在游客,另一方面也保护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保存了民俗风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软性的精神文化资源。旅游产业以动漫产业为突破口,文化旅游产业以动漫产业为机遇,二者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结合创新地提升、合理地策劃、大力地宣传等形式,开发出全新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动漫产品,使之富有“精神性”,多方位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用“以旅提文,以游宣文,以动护文,以漫促游”的方式,实现数字动漫的提升开发和传统文化有机保护的双重效益。
  注释:
  ①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5年版,第21 卷第570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何加健.巴蜀地区动漫旅游模式构建策略探索[J].旅游纵览,2013,(12).
  [3]彭微.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9.
  [4]黄耘慧.巴蜀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
  [5]周红亚.动漫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策略浅探——以巴蜀地区为例[J].工业设计研究辑刊(第一辑),2013.
其他文献
【摘要】 《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中的男主人公西蒙德个人悲剧根本上来源于这个社会的畸形关系和冷漠。参加越战之后的西蒙内心空虚、极度缺乏安全感。跟毫无精神追求的妻子交流无感。而塞林格更是通过对西蒙精神状态的描写以及西蒙对纯真的渴求,表现出对饱受战争折磨的青年的同情和怜悯。  【关键词】 塞林格;《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悲剧;西蒙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镜像阶段是主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是自我的结构化,在镜像阶段的儿童如果混淆了镜中的影像,那么一生都会错把眼前的影像当成自己,从此把自我建立在一个虚幻的基础之上,真实的自我与镜中的影像形成了永恒的矛盾,从而造成自我的永久分裂。这一理论对文学文本的解读具有较强的普适性,本文拟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对小说《八月之光》中的主人公克里斯默斯的悲剧进行分析,探究人物的精神
期刊
【摘要】 本文以“立德树人”背景下《电视艺术学》课程思政教学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立德树人”背景下《电视艺术学》课程思政教学概述,接着分析了“立德树人”背景下《电视艺术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立德树人”背景下《电视艺术学》课程的教学建议,以便提高《电视艺术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思想政治素养。  【关键词】 “立德树人”;《电视艺术学》;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期刊
【摘要】 戴埴,鄞县桃源乡人。著有笔记《鼠璞》;诗五首《和王教暮春出游》《辇下曲》《雹》《彗星》《和陈府教授渐增》;文《论鹤文》与《群仙赋》,朱彝尊《经义考》卷192所记载亡佚的《春秋志》和《具庆堂记》中所言《六经讲义》。其诗文在甬上文坛上具有较高的评价,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云:“其考据颇多精确,宋说部之上乘也。”张寿镛《戴仲培先生诗文序》曰:“究心郡國利病,详考得失,笔之于书,考证经史疑义及名
期刊
【摘要】 唐末至北宋中期,界限模糊的市坊制度和日益膨胀的消费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消费主义的勃兴与大众化传播,宋代消费场域呈现出多元化和大众化倾向。本文拟将分析民间财资积累下,大众消费的欲求膨胀和僭奢异象,以期对宋代消费主义的生成沿革做一定梳理。  【关键词】 宋代;僭奢;财资积累;消费主义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
期刊
【摘要】张欣在她的作品中再现都市生活,塑造了一系列都市“白领”形象,受到广泛关注。都市生活是一面镜子,在作品中,张欣通过对都市表象的叙述,走进都市女性的生存世界。本文从都市生活的困惑、爱情的艰难、友情的回归三个方面,来分析张欣笔下现代女性在纷繁复杂的都市生活中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 张欣;都市;女性;困境;姐妹情谊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历史人物纵横谈》在写人和叙事两方面既继承了传统史学经典的优点,又能够结合当代视角和表述习惯进行有益的尝试。本文主要以此为切入点对这部丛书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 史书;通俗化;写人;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8-0034-02  龚弘《古人今谈》最初在纽约《时代周报》连载,后在台
期刊
【摘要】 意象词汇“西风”由于东西方文化语境的巨大差异而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内涵。东方语境下,“西风”意象多指伤感、哀愁;西方语境下,则多指生命、活力。基于此,本文选取了中国元代著名散曲《天净沙·秋思》和英国浪漫主义后期佳作《西风颂》为范本,旨在比较东西方语境之下的“西风”意象,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了解东西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  【关键词】 西风;意象;天净沙·秋思;西风颂  【
期刊
【摘要】 本文对广西傩文化的现今的发展状况,历史发展源流,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论析,解构广西傩文化的自身文化特色,通过板块化的突出广西傩文化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结合新媒体数据性、互动性、超文本、虚拟性、网络化、模拟性特征,带动广西傩文化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下去,并结合当今新媒体多元发展环境,对广西傩文化保护和传承提出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 广西傩文化;新媒体传播;保护和传承  【中图分类号】J8
期刊
【摘要】 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这当今的物质时代,成为现实的奴隶,无尽的诱惑欲望像沼泽地一样吞噬着人的本心,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从而忘记了最初的梦想。作品《浸润在时光中的思绪》是一幅以自画像为题材的创作,运用冷暖色调的对比和具象表现手法以及對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刻画来呈现自我,展现内心世界的一种固有存在着的方式从而抒发内心情感,诠释自己对生活对绘画的领悟,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作品《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