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工作的任务就是为包括所有者在内的各方面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就会使得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降低社会诚信程度。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经营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是有关方面据以进行经济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考核经营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然而,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众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探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笔者在此归纳了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1会计规则制定滞后
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的选择权,随着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所导致的会计环境的频繁变动,会计法规的建设明显难以满足现行的经济环境,而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准则的缺陷使得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这些都使得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加大。
1.2会计工作的失误
会计工作失误是指在会计工作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报告等方面出现的无意识错误。会计工作失误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工作原因。错误的理解和应用了会计核算制度。如果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十分准确,或者因某项经济业务或现象比较复杂,难以把握特征,而应用不恰当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从而导致不能准确的核算该经济业务,至使信息披露错误和不充分。会计工作的错误有:账户分类错误;数据计算与书写错误;会计估计错误;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的错误;漏记了已完成的交易业务;漏对了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进行调整等。
1.3会计造假
会计造假的源动力是利益的驱动。经济利益是最常见的和最基本的造假动机,造假者通过造假旨在得到直接和间接的、现实的或潜在的非法经济利益,另外对政治利益的追逐也使造假者铤而走险。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单位负责人不懂法,也不学法,为追逐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或对暴富的渴望,对物质财富生活的追求,对保官、升官平步青云的企盼,对出人头地的向往,当这一切通过正常渠道实现不了时,就公然违犯国家法律政策,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做假账,编制假报表,依靠做假账来改变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格局和分配关系,改变衡量其政绩的各项经济指标。
1.4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可能出现计量出上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而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有些会计人员的实际水平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对工作不是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缺乏职业道德,有意提供失真的会计资料。会计人员如不重视继续教育,业务水平跟不上时代要求,而缺乏会计核算管理知识,或对有些会计业务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求于一知半解,而错误地处理会计业务,至使会计资料误差较大,由于业务水平低,提供了错误的会计信息。
2 會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也要采取综合治理对策。除了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外,对于会计工作失误的主要对策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对于会计造假的主要对策是强化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加重处罚力度;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素。对此:
2.1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加强会计监督力度
在制订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如制订机构的人员组成应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群体;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的超前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释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作以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这样就不会使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
2.2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通过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失误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与公允、经济业务合规,并提高经营效率。健全的内部控制,通过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与审核等相互交叉稽核,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以此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这也是修改后的《会计法》中增加了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理论依据,实际上也是反映了国家希望通过相关法律促进各单位内部建立内部控制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愿望。
2.3加强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随着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知识更新步伐加快,需要会计人员学习新法规、掌握新知识,塑造会计行业诚信理念,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贯彻执行效果,又影响会计工作质量,也决定了他们能否抵制领导人员授意、指使。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一是提高现在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标准;二是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增加其职业荣誉感;三是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更新知识。除了注重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的制度教育外,还要注重职业道德、财政法纪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自觉遵纪守法,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有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的判断能力。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既容易又复杂的实务问题。说它容易,是因为这个问题本来不应当成为一个问题;说它复杂,是因为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提供者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们为了避免承担责任、最大限度的享受权力和利益,在主观上具有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强烈动机。随道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信息的披露更为严格和透明。总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内外联手,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逐步推进,才通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经营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是有关方面据以进行经济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考核经营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然而,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众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探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笔者在此归纳了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1会计规则制定滞后
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的选择权,随着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所导致的会计环境的频繁变动,会计法规的建设明显难以满足现行的经济环境,而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准则的缺陷使得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这些都使得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加大。
1.2会计工作的失误
会计工作失误是指在会计工作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报告等方面出现的无意识错误。会计工作失误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工作原因。错误的理解和应用了会计核算制度。如果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十分准确,或者因某项经济业务或现象比较复杂,难以把握特征,而应用不恰当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从而导致不能准确的核算该经济业务,至使信息披露错误和不充分。会计工作的错误有:账户分类错误;数据计算与书写错误;会计估计错误;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的错误;漏记了已完成的交易业务;漏对了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进行调整等。
1.3会计造假
会计造假的源动力是利益的驱动。经济利益是最常见的和最基本的造假动机,造假者通过造假旨在得到直接和间接的、现实的或潜在的非法经济利益,另外对政治利益的追逐也使造假者铤而走险。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单位负责人不懂法,也不学法,为追逐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或对暴富的渴望,对物质财富生活的追求,对保官、升官平步青云的企盼,对出人头地的向往,当这一切通过正常渠道实现不了时,就公然违犯国家法律政策,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做假账,编制假报表,依靠做假账来改变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格局和分配关系,改变衡量其政绩的各项经济指标。
1.4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可能出现计量出上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而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有些会计人员的实际水平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对工作不是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缺乏职业道德,有意提供失真的会计资料。会计人员如不重视继续教育,业务水平跟不上时代要求,而缺乏会计核算管理知识,或对有些会计业务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求于一知半解,而错误地处理会计业务,至使会计资料误差较大,由于业务水平低,提供了错误的会计信息。
2 會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也要采取综合治理对策。除了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外,对于会计工作失误的主要对策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对于会计造假的主要对策是强化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加重处罚力度;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素。对此:
2.1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加强会计监督力度
在制订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如制订机构的人员组成应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群体;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的超前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释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作以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这样就不会使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
2.2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通过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失误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与公允、经济业务合规,并提高经营效率。健全的内部控制,通过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与审核等相互交叉稽核,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以此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这也是修改后的《会计法》中增加了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理论依据,实际上也是反映了国家希望通过相关法律促进各单位内部建立内部控制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愿望。
2.3加强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随着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知识更新步伐加快,需要会计人员学习新法规、掌握新知识,塑造会计行业诚信理念,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贯彻执行效果,又影响会计工作质量,也决定了他们能否抵制领导人员授意、指使。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一是提高现在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标准;二是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增加其职业荣誉感;三是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更新知识。除了注重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的制度教育外,还要注重职业道德、财政法纪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自觉遵纪守法,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有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的判断能力。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既容易又复杂的实务问题。说它容易,是因为这个问题本来不应当成为一个问题;说它复杂,是因为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提供者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们为了避免承担责任、最大限度的享受权力和利益,在主观上具有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强烈动机。随道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信息的披露更为严格和透明。总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内外联手,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逐步推进,才通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