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比赛环境、对手信息、比赛胜负等角度对短跑运动员竞赛前心理心理障碍进行研究,简要分析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探讨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对比赛的影响,同时提出一些消除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短跑运动员; 心理障碍 ;竞赛
1、引言
短跑是一项极限强度运动,运动员应具有神经反应快,灵活性高,能经受训练和比赛中大强度刺激的心理素质。同时,应具有关于在短暂的时间内思想高度集中,认真地以最快速度完成复杂动作的心理素质。心理因素是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训练环节,它是取得胜利的主要手段。
2、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比赛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
2.1情绪障碍
引起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竞赛成绩不稳定的心理原因,主要是过分紧张和焦虑情绪。紧张和焦虑会引起运动员的情绪障碍。情绪能激励运动表现,也能抑制运动表现。紧张是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紧张反应可能是适宜的、积极的,也可能是不适宜的、消极的。焦虑是指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的担忧倾向。积极活跃的情绪能激励运动员勇攀高峰,但当激情转化为焦虑或是对竞赛中劣势的失控行为,结果将是不利于运动员水平的发挥。
2.2竞赛动机障碍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当运动员处于最适宜动机水平以外的其它动机状态,则出现动机障碍。在青少年运动员短跑训练中,经常会出现运动员的情感对短跑训练的认识过低或过高的情况。动机过低的青少年运动员比赛主动性低、积极性差,无法全力投入比赛,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释放;而动机过高的运动员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同时由于青少年运动员技术不成熟、难以控制技术动作,造成技术动作质量下降甚至是意外伤害的发生。另外,动机水平与短跑项目和青少年运动员的个性特点等因素有关。
2.3疲劳障碍
疲劳障碍是指在训练和比赛中,由于运动刺激过度而导致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不良变化。生理上表现为肌肉功能失调、痉挛、感觉迟钝、乏力等,心理上表现为怠倦、精神涣散、厌恶、反应迟钝、紧张、情绪不安等,主要是因为长期的运动刺激,使脑细胞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中产生神经性疲劳;其次是训练内容单调,方法乏味造成心理疲劳;再次是不良的训练和比赛环境,如气温、气压、缺氧、噪声、场地不规范等引起心情紧张烦燥、压抑、不安而产生疲劳。
3消除心理障碍的对策
3.1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训练负荷要循序渐进以减轻生理上的不适应,从而防止或消除因运动负荷超量和生理上的不适感造成的运动心理障碍。
3.2要处理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关系。应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注意练习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这些技术问题的处理,对于消除运动心理障碍有着重要作用。
3.3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正确训练目的和比赛动机。
4消除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
4.1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体力和脑力消耗巨大,必须通过心理学方法转移运动员的注意力,消除提早出现的紧张情绪。如教练员可以通过轻松的交谈和一些娱乐活动缓解运动员紧张的情绪,这样不仅可以使运动员的肌肉和神经得到放松,还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睡眠质量,减少心理能量消耗,排出杂念,充分地恢复体力和脑力。
4.2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通过参加竞赛和模拟比赛获得实战经验,使运动员逐渐适应比赛时的紧张情绪,能够自我调节情绪。比赛或是模拟比赛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以提高运动员控制和消除比赛紧张情绪为训练目的,以便在正式比赛中运用。
4.3消除焦虑和恐惧的心理训练
通过系统脱敏心理训练对运动员消除心理障碍进行指导。具体内容是要求运动员想象引起焦虑或恐惧的特定场面,并保持放松状态。其理论依据是当运动员对产生焦虑或恐惧的刺激能处于放松状态时,刺激也就失去其效力。另外,可以通过娱乐调整训练使焦虑分散和转移,松弛紧张的情绪,使人从困厄和冥思苦想中解脱出来,清除脑细胞的代谢产物,使部分疲劳的脑细胞得到休息。
4.4 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
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亦即念动训练或表象训练。其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目的是使技术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在回憶中还需唤起相应的肌肉、关节系统的兴奋活动以强化动力定型。
4.5树立信心的心理训练
提高信心的训练是一种借助于自身内部力量激励信心的方法。引导运动员回忆表现优秀的时刻,回忆每次以作动作时候身体细致的力量感觉,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以及克服阻力的成功感,激发比赛的欲望,增强竞赛信心。
4.6心理疏导训练
这是一种常用的心理疗法,其特点在于使运动员认识所存在的心理障碍,调动自我治疗的能动性和自信心,恢复乐观情绪,提高记忆力。
5 小结
目前,我们一直都在利用詹姆士—兰格学说(Larird & Bresler,1990)这一原理来帮助青少年运动员通过心理训练的方法手段培养其竞赛时的心理能力。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将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从短跑运动员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其消除竞赛心理障碍的能力将对运动员今后的竞技水平的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代的竞技体育中,两个势均力敌的运动员胜负的因素不只是技术和身体素质上的差距,心理素质也重要环节。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教练应当注重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消除竞赛心理障碍的能力,这将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竞技生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2]李欣,米博.《浅谈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情绪调整》, [M], 《冰雪运动》,2004
[3]约翰.赛尔.《运动员心理训练指南》[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9.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李兆鹏(198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助力研究员
【关键词】短跑运动员; 心理障碍 ;竞赛
1、引言
短跑是一项极限强度运动,运动员应具有神经反应快,灵活性高,能经受训练和比赛中大强度刺激的心理素质。同时,应具有关于在短暂的时间内思想高度集中,认真地以最快速度完成复杂动作的心理素质。心理因素是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训练环节,它是取得胜利的主要手段。
2、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比赛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
2.1情绪障碍
引起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竞赛成绩不稳定的心理原因,主要是过分紧张和焦虑情绪。紧张和焦虑会引起运动员的情绪障碍。情绪能激励运动表现,也能抑制运动表现。紧张是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紧张反应可能是适宜的、积极的,也可能是不适宜的、消极的。焦虑是指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的担忧倾向。积极活跃的情绪能激励运动员勇攀高峰,但当激情转化为焦虑或是对竞赛中劣势的失控行为,结果将是不利于运动员水平的发挥。
2.2竞赛动机障碍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当运动员处于最适宜动机水平以外的其它动机状态,则出现动机障碍。在青少年运动员短跑训练中,经常会出现运动员的情感对短跑训练的认识过低或过高的情况。动机过低的青少年运动员比赛主动性低、积极性差,无法全力投入比赛,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释放;而动机过高的运动员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同时由于青少年运动员技术不成熟、难以控制技术动作,造成技术动作质量下降甚至是意外伤害的发生。另外,动机水平与短跑项目和青少年运动员的个性特点等因素有关。
2.3疲劳障碍
疲劳障碍是指在训练和比赛中,由于运动刺激过度而导致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不良变化。生理上表现为肌肉功能失调、痉挛、感觉迟钝、乏力等,心理上表现为怠倦、精神涣散、厌恶、反应迟钝、紧张、情绪不安等,主要是因为长期的运动刺激,使脑细胞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中产生神经性疲劳;其次是训练内容单调,方法乏味造成心理疲劳;再次是不良的训练和比赛环境,如气温、气压、缺氧、噪声、场地不规范等引起心情紧张烦燥、压抑、不安而产生疲劳。
3消除心理障碍的对策
3.1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训练负荷要循序渐进以减轻生理上的不适应,从而防止或消除因运动负荷超量和生理上的不适感造成的运动心理障碍。
3.2要处理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关系。应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注意练习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这些技术问题的处理,对于消除运动心理障碍有着重要作用。
3.3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正确训练目的和比赛动机。
4消除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
4.1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体力和脑力消耗巨大,必须通过心理学方法转移运动员的注意力,消除提早出现的紧张情绪。如教练员可以通过轻松的交谈和一些娱乐活动缓解运动员紧张的情绪,这样不仅可以使运动员的肌肉和神经得到放松,还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睡眠质量,减少心理能量消耗,排出杂念,充分地恢复体力和脑力。
4.2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通过参加竞赛和模拟比赛获得实战经验,使运动员逐渐适应比赛时的紧张情绪,能够自我调节情绪。比赛或是模拟比赛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以提高运动员控制和消除比赛紧张情绪为训练目的,以便在正式比赛中运用。
4.3消除焦虑和恐惧的心理训练
通过系统脱敏心理训练对运动员消除心理障碍进行指导。具体内容是要求运动员想象引起焦虑或恐惧的特定场面,并保持放松状态。其理论依据是当运动员对产生焦虑或恐惧的刺激能处于放松状态时,刺激也就失去其效力。另外,可以通过娱乐调整训练使焦虑分散和转移,松弛紧张的情绪,使人从困厄和冥思苦想中解脱出来,清除脑细胞的代谢产物,使部分疲劳的脑细胞得到休息。
4.4 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
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亦即念动训练或表象训练。其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目的是使技术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在回憶中还需唤起相应的肌肉、关节系统的兴奋活动以强化动力定型。
4.5树立信心的心理训练
提高信心的训练是一种借助于自身内部力量激励信心的方法。引导运动员回忆表现优秀的时刻,回忆每次以作动作时候身体细致的力量感觉,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以及克服阻力的成功感,激发比赛的欲望,增强竞赛信心。
4.6心理疏导训练
这是一种常用的心理疗法,其特点在于使运动员认识所存在的心理障碍,调动自我治疗的能动性和自信心,恢复乐观情绪,提高记忆力。
5 小结
目前,我们一直都在利用詹姆士—兰格学说(Larird & Bresler,1990)这一原理来帮助青少年运动员通过心理训练的方法手段培养其竞赛时的心理能力。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将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从短跑运动员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其消除竞赛心理障碍的能力将对运动员今后的竞技水平的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代的竞技体育中,两个势均力敌的运动员胜负的因素不只是技术和身体素质上的差距,心理素质也重要环节。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教练应当注重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消除竞赛心理障碍的能力,这将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竞技生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2]李欣,米博.《浅谈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情绪调整》, [M], 《冰雪运动》,2004
[3]约翰.赛尔.《运动员心理训练指南》[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9.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李兆鹏(198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助力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