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之根本是要培养身心健康、思维健全的人才,美育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而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够传递出饱满的感情、叙述完整的故事,尤其能够凸显出美育的价值,并且给人以充足的回味和想象空间。对于初中生来说,接触音乐是情感表达和感悟理解什么是美的启蒙教学。因此,本文通过对初中生音乐教学和美育欣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对学生音乐之美的欣赏与强化的应有策略给出具体意见,希望能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了解音乐以美育人的方法,更好地帮助初中生身心成长。
【关键词】初中教育;音乐赏析;以美育人
初中生的音乐欣赏和美育渗透,可以启发学生的身心感触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为初中生的成长和发育提供积极的推动力。音乐是情感共通的语言,也是传递美育价值的载体。初中生的智力已经开始快速发育,感情色彩也颇为丰富,对于世界和美也开始形成自己的观念,音乐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而好奇的,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合理的选择,让音乐成为美育灌输的途径,音乐以美育人也许就能达到令人惊喜的效果。
一、目前初中生音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正确的以美育人思想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音乐以美育人的意义所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是常规模式下教育教学的缓冲,为了给初中生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渗透以美育人的理念,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
有部分教师和家长过于抬高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给学生安排了过大、过高的任务。比如,“要听贝多芬”“得学莫扎特”“音乐要趁早,周末上课好”等等,太过虚无、不切实际,再加上对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符合学生的正常接受范围,学生不但没有体会到美育,反而会产生抵触心理,以美育人就成了空话,就会让整个过程即单调又不接地气,初中生只会觉得没意思,甚至很疲惫。
(二)没有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音乐以美育人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倾听的,对于学校来说,初中生已经拥有了基本的音乐欣赏能力,会随之产生自己的想象和情绪。过多干涉只会扼杀学生的兴致,违背了音乐以美育人的初衷,不应该有太多的掌控,让学生“我要听、我要唱、我想说”,真正地投入到音乐欣赏的状态中,全身心地跟随自己的想象力在音乐中飞翔,感受音律之美。
(三)没有形成真正具有实效的音乐教育体系
与强加干预相对的就是重视程度太轻,音乐课程只在形式上走完了一遍程序,也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美育渗透,就像按照教学指标传授给学生一项技能,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对于这个音乐的具体感触是什么,如何从中感受到以美育人的魅力,只是跟其它课程一样“大家翻到多少页”“大家坐好听音乐”。音乐以美育人的教育路径对于学生的真正意义是意识形态的,其实就是一种审美素质的培养。而在现实的过程中,大多教师并不注重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对于学生音乐欣赏结果和以美育人价值的评价也比较空泛。
二、音乐以美育人实践的策略
初中生的音乐以美育人应该体现出表现力和感悟力,在进行作品赏析时,不应该是单纯地教技能,而应该创造性地营造出具有代入感、符合班级实情的音乐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音乐对初中生的有利影响,将以美育人的核心观念渗透进初中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去理解音乐的美妙之处,感受音乐的魅力。
(一)为学生选择契合以美育人理念的音乐
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基本欣赏水准,欢欣而舒适的音乐,才能给予学生正面的影响,发挥以美育人真正的价值。如果歌曲的情感比较复杂,叙述得比较哀伤,就不适合学生来欣赏,学生也无法对这样的音乐产生共鸣,而如果是《南泥湾》这首歌,从劳动的角度来切入,内容都是在学生的童年中出现较多的身边事物,像“黄羊”“山鸡”等总体上是一种熟悉的感觉,可以让学生跟随“南泥湾”“延安城”等一起感受到音乐的动感,且来问问大家,“同学们喜不喜欢劳动?”“劳动的时候有没有听音乐?”,让大家借此来讲讲最喜欢的劳动是什么,看看什么是最受欢迎,然后号召大家一起发扬南泥湾精神。渗透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所能产生的不同美,那么,在音乐中应该怎样做呢?通过聆听来引起内心的触动,青叶红花,只有通过发现美的“眼睛”,才能感受到更美丽的世界,只有劳动,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从而完成了音乐以美育人的目标,就是感受美。并且在学生之中形成劳动的正能量,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二)营造具体的音乐以美育人环境
初中生的兴趣和注意,大多都是一时的,很难得到长久有效的保留,因为学生更多的注意力被吸引,都是来自于好奇心。音乐因其充满魔力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带动,能够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如何开展音乐活动来实现以美育人,将这种一时的好奇保留下来形成对美的感知,然后融入到其中,才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所以整体的气氛很重要,首先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串烧,来作为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开端,总有某种风格能给学生带来惊艳的感觉。以美育人就是这样,先让学生体会到美,从而成功地把学生带进了本节课之中。然后根据具体的音乐再结合周边的事物,来呈现出整体的音乐环境。
比如,在进行《康定情歌》欣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扮演合作角色,也可以简单地借助一些工具来延展想象力,烘托出一种男子与女子互相求爱的氛围,学生的小凳子和小桌子,就围成了一座康定城,同学生们就是一个个快乐的邻家儿女,大家在一起齐声唱着歌谣。
(三)重视对学生审美表达的鼓励
初中生具备了基础欣赏力后,自然也开始产生了对于自我的感知,有自身对于美的基本体会,随着音乐的情感会衍生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敏锐地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鼓励学生去领悟,然后勇敢地将自己表达出来。比如,《常回家看看》这首音乐,其中体现的是两个对待亲情的态度,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肯定在这首歌中会产生许多关于自己的想法,“大家喜欢回家还是在外自由自在呢?”“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通过这首歌的欣赏,鼓励大家表达自身的想法和立场。听听大家对这首歌的内容会产生怎么样的联想,就更加清楚如何在初中生中实现以美育人。关注学生的想法,肯定学生的灵感,体会学生的审美角度,会给初中生较好的音乐体验,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能树立起审美和分析能力上的信心,促使音乐以美育人进一步发展。
三、总结
音乐教学的过程,能够产生多种形式的碰撞,对于初中生的身心成长具有良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需要为学生提供真正适宜的美育音乐,尊重学生的主观审美感受,通过营造具体的情境和借助周边工具的辅助,建立优美的音乐环境来凸显音乐的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1]安琪.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探讨[J].当代音乐,2020(8):28-29.
[2]廖菁琦.提升音乐核心素养实现以美育人——有感于《彝族舞曲》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科幻画报,2020(3):247-248.
[3]宋振军.“德成而上,艺成而下”——音乐“以美育人”的途径探索[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34(2):38-44.
【关键词】初中教育;音乐赏析;以美育人
初中生的音乐欣赏和美育渗透,可以启发学生的身心感触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为初中生的成长和发育提供积极的推动力。音乐是情感共通的语言,也是传递美育价值的载体。初中生的智力已经开始快速发育,感情色彩也颇为丰富,对于世界和美也开始形成自己的观念,音乐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而好奇的,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合理的选择,让音乐成为美育灌输的途径,音乐以美育人也许就能达到令人惊喜的效果。
一、目前初中生音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正确的以美育人思想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音乐以美育人的意义所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是常规模式下教育教学的缓冲,为了给初中生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渗透以美育人的理念,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
有部分教师和家长过于抬高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给学生安排了过大、过高的任务。比如,“要听贝多芬”“得学莫扎特”“音乐要趁早,周末上课好”等等,太过虚无、不切实际,再加上对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符合学生的正常接受范围,学生不但没有体会到美育,反而会产生抵触心理,以美育人就成了空话,就会让整个过程即单调又不接地气,初中生只会觉得没意思,甚至很疲惫。
(二)没有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音乐以美育人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倾听的,对于学校来说,初中生已经拥有了基本的音乐欣赏能力,会随之产生自己的想象和情绪。过多干涉只会扼杀学生的兴致,违背了音乐以美育人的初衷,不应该有太多的掌控,让学生“我要听、我要唱、我想说”,真正地投入到音乐欣赏的状态中,全身心地跟随自己的想象力在音乐中飞翔,感受音律之美。
(三)没有形成真正具有实效的音乐教育体系
与强加干预相对的就是重视程度太轻,音乐课程只在形式上走完了一遍程序,也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美育渗透,就像按照教学指标传授给学生一项技能,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对于这个音乐的具体感触是什么,如何从中感受到以美育人的魅力,只是跟其它课程一样“大家翻到多少页”“大家坐好听音乐”。音乐以美育人的教育路径对于学生的真正意义是意识形态的,其实就是一种审美素质的培养。而在现实的过程中,大多教师并不注重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对于学生音乐欣赏结果和以美育人价值的评价也比较空泛。
二、音乐以美育人实践的策略
初中生的音乐以美育人应该体现出表现力和感悟力,在进行作品赏析时,不应该是单纯地教技能,而应该创造性地营造出具有代入感、符合班级实情的音乐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音乐对初中生的有利影响,将以美育人的核心观念渗透进初中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去理解音乐的美妙之处,感受音乐的魅力。
(一)为学生选择契合以美育人理念的音乐
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基本欣赏水准,欢欣而舒适的音乐,才能给予学生正面的影响,发挥以美育人真正的价值。如果歌曲的情感比较复杂,叙述得比较哀伤,就不适合学生来欣赏,学生也无法对这样的音乐产生共鸣,而如果是《南泥湾》这首歌,从劳动的角度来切入,内容都是在学生的童年中出现较多的身边事物,像“黄羊”“山鸡”等总体上是一种熟悉的感觉,可以让学生跟随“南泥湾”“延安城”等一起感受到音乐的动感,且来问问大家,“同学们喜不喜欢劳动?”“劳动的时候有没有听音乐?”,让大家借此来讲讲最喜欢的劳动是什么,看看什么是最受欢迎,然后号召大家一起发扬南泥湾精神。渗透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所能产生的不同美,那么,在音乐中应该怎样做呢?通过聆听来引起内心的触动,青叶红花,只有通过发现美的“眼睛”,才能感受到更美丽的世界,只有劳动,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从而完成了音乐以美育人的目标,就是感受美。并且在学生之中形成劳动的正能量,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二)营造具体的音乐以美育人环境
初中生的兴趣和注意,大多都是一时的,很难得到长久有效的保留,因为学生更多的注意力被吸引,都是来自于好奇心。音乐因其充满魔力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带动,能够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如何开展音乐活动来实现以美育人,将这种一时的好奇保留下来形成对美的感知,然后融入到其中,才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所以整体的气氛很重要,首先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串烧,来作为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开端,总有某种风格能给学生带来惊艳的感觉。以美育人就是这样,先让学生体会到美,从而成功地把学生带进了本节课之中。然后根据具体的音乐再结合周边的事物,来呈现出整体的音乐环境。
比如,在进行《康定情歌》欣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扮演合作角色,也可以简单地借助一些工具来延展想象力,烘托出一种男子与女子互相求爱的氛围,学生的小凳子和小桌子,就围成了一座康定城,同学生们就是一个个快乐的邻家儿女,大家在一起齐声唱着歌谣。
(三)重视对学生审美表达的鼓励
初中生具备了基础欣赏力后,自然也开始产生了对于自我的感知,有自身对于美的基本体会,随着音乐的情感会衍生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敏锐地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鼓励学生去领悟,然后勇敢地将自己表达出来。比如,《常回家看看》这首音乐,其中体现的是两个对待亲情的态度,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肯定在这首歌中会产生许多关于自己的想法,“大家喜欢回家还是在外自由自在呢?”“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通过这首歌的欣赏,鼓励大家表达自身的想法和立场。听听大家对这首歌的内容会产生怎么样的联想,就更加清楚如何在初中生中实现以美育人。关注学生的想法,肯定学生的灵感,体会学生的审美角度,会给初中生较好的音乐体验,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能树立起审美和分析能力上的信心,促使音乐以美育人进一步发展。
三、总结
音乐教学的过程,能够产生多种形式的碰撞,对于初中生的身心成长具有良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需要为学生提供真正适宜的美育音乐,尊重学生的主观审美感受,通过营造具体的情境和借助周边工具的辅助,建立优美的音乐环境来凸显音乐的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1]安琪.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探讨[J].当代音乐,2020(8):28-29.
[2]廖菁琦.提升音乐核心素养实现以美育人——有感于《彝族舞曲》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科幻画报,2020(3):247-248.
[3]宋振军.“德成而上,艺成而下”——音乐“以美育人”的途径探索[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34(2):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