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氏老宅——苏州怡园不仅以布置精致巧丽著称于世,更以“过云楼”内收藏大量的古代法书名画、版本书籍、彝鼎古玩而名重于时。
“过云楼”的第一代主人顾文彬(1811-1889年),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盒,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汉阳知府、浙江宁绍台道等。生平酷好书画收藏,为保存好所收藏的书画文玩等,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筑造一座专为收藏书画的楼宇,题名为“过云楼”。意取苏东坡:“书画于人,不过是烟云过眼而已”,大有今日归己,明日不知飘向何方的脱俗风范。
凡遇国难家祸,顾氏族人均以保护文化遗产为第一。“过云楼”所珍藏文物在顾氏几代人手里历经磨难,特别是民国以后,军阀混战,外患不断,日寇侵华时期,江南沦陷,环境险恶,“过云楼”所藏书画、古玩等最终在顾氏后裔的精心保护下于新中国成立后陆续捐赠给国家。1951年与1959年两次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古书画计308件。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过云楼”的第五代即顾则扬的二女儿顾榴女士与丈夫何杲先生,把几件留作纪念的,珍藏了多年的珍贵文物也捐赠给江苏常熟博物馆(当时为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两件在清代有“鬼工”之称的杜士元微雕作品。
其中一件为清代杜士元创作的橄榄核雕“东坡泛舟赤壁”,纵1.4厘米、横3.5厘米、宽1.2厘米,核舟呈深枣红色。此器就着橄榄核天然的外廓弧线随形而雕琢成船底与船篷。橄榄核舟上陈设齐全,船首置有桌椅,摆放着杯盘菜肴,东坡等三人围坐饮酒阔谈。船尾有一童子蹲于炉前烹茶,一艄公持篙撑船;另一童子匍匐于船篷顶上,似在收拾渔具,又似在倾听客人交谈。全船六人大如米粒,而肩背、面庞修饰圆浑,五官虽仅以草草数刀雕琢,然而表情却顾盼有神,刻画生动。 核舟底有“乾隆乙丑年造,仙传杜士元”行书雕款。此外,另作水浪状象牙底座以承核舟,座底有行书雕款:“皮肉生来有益长,其中将他造船行,网船家家多子孙,渔翁得乐尝端阳”,描绘了橄榄的妙用和渔家的乐趣。另配紫檀红木雕刻仿橄榄外盒,酷似风干橄榄,使整件艺术品更趋完美。
橄榄核舟雕刻技艺精致、细腻,力求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但在具体的人物、物件上精确而又写实。舟中人物的衣冠、桌椅等都再现宋代的生活情景。人物的神情、举止,都‘哈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与心情;船篷、门窗、器具等样样刻画精细,舟上门窗尚可开启自如。核舟与象牙座上所刻行书款细若发丝,却字迹清晰娴熟、笔划遒劲有力。在方寸之间造就出如此杰作,真可谓极尽工巧,令人称绝,当今天的人们正为明代王叔远的桃核雕“东坡泛舟赤壁”不知藏匿何处而缺憾时,我却为有幸欣赏清代杜士元的橄榄核雕“东坡泛舟赤壁”而感到欣慰。
另一件为杜士元桃核雕十八罗汉,纵2.2厘米,横3厘米,厚1.2厘米,深枣红色。此器利用蝶形联体双核雕刻而成。桃核两面以浮雕、镂空等手法刻罗汉十八尊,立者、坐者、诵经者、持法杖者、入定于龛中者、环坐指划而议论者、跣足曲膝者等,生动有致。其间还雕琢有祥云、松树和一只正与罗汉们嬉戏玩耍的生气勃勃的老虎,整个画面悠闲祥和。有行书雕款日“天生双桃核,人间士元刻”。笔画细若蚊足而字迹清晰娴熟、遒劲有力。
核雕十八罗汉,所刻人物、松树、祥云等,刀法细腻、技艺精湛、布局严密。在不足方寸的杉桃核上雕刻出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及景物。罗汉五官雕琢精致,个个神情不一,栩栩如生,自然景物则刻画得惟妙惟肖。
如此细微的艺术品,而今的人们要欣赏,却还得借助放大镜才能看个仔细,可见,巧夺天工,匠心独运。不愧为一代名家绝作。
杜土元,清代乾隆时苏州核雕艺人,有“鬼工”之誉。能将橄榄核或桃核雕刻成舟,每成一舟,值白银五十两。又善在象牙上作浮雕“十八罗汉渡海图”。曾被乾隆皇帝召入京城,专为皇家雕刻。另据钱泳《履园丛话》记载,杜士元,号鬼工,他所雕刻的核舟,一件可得白银五十两,可是他不轻易制作。经年游荡不羁,只有贫困之极时才雕刻。清高宗弘历闻其名,招他到宫里,赏赐甚丰,他却因不自由而终日闷闷不圃桃核雕十八罗汉背面乐。有一天他跑入圆明园,砍下一枝紫竹做成洞箫,然后坐在一棵大松树上吹箫,如此冒讳,高宗以为他疯了,命他离去,于是他回到苏州仍然好饮如故。艺术家的这种野逸不训、刚直不阿的性格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这种性格在作品的刻款中也有体现,如“天生双桃核,人间士元刻”、“乾隆乙丑年造,仙传杜士元”等。
“过云楼”顾氏五代族人历经艰险,视保护文化遗产为第一,最终把祖传文化瑰宝捐献给国家博物馆,使这批珍贵文物得到更为妥善的保藏,同时又可深入展开研究,为进一步宣传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真可谓“过眼云烟”化为“映世霞晖”,这正是应了顾氏老宅石雕大门额上所刻的“霞晖渊映”四个隶书大字。
目前顾榴女士与何杲先生均已八十余岁高龄,我衷心地祝愿二位老人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责编:陌楚)
“过云楼”的第一代主人顾文彬(1811-1889年),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盒,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汉阳知府、浙江宁绍台道等。生平酷好书画收藏,为保存好所收藏的书画文玩等,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筑造一座专为收藏书画的楼宇,题名为“过云楼”。意取苏东坡:“书画于人,不过是烟云过眼而已”,大有今日归己,明日不知飘向何方的脱俗风范。
凡遇国难家祸,顾氏族人均以保护文化遗产为第一。“过云楼”所珍藏文物在顾氏几代人手里历经磨难,特别是民国以后,军阀混战,外患不断,日寇侵华时期,江南沦陷,环境险恶,“过云楼”所藏书画、古玩等最终在顾氏后裔的精心保护下于新中国成立后陆续捐赠给国家。1951年与1959年两次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古书画计308件。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过云楼”的第五代即顾则扬的二女儿顾榴女士与丈夫何杲先生,把几件留作纪念的,珍藏了多年的珍贵文物也捐赠给江苏常熟博物馆(当时为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两件在清代有“鬼工”之称的杜士元微雕作品。
其中一件为清代杜士元创作的橄榄核雕“东坡泛舟赤壁”,纵1.4厘米、横3.5厘米、宽1.2厘米,核舟呈深枣红色。此器就着橄榄核天然的外廓弧线随形而雕琢成船底与船篷。橄榄核舟上陈设齐全,船首置有桌椅,摆放着杯盘菜肴,东坡等三人围坐饮酒阔谈。船尾有一童子蹲于炉前烹茶,一艄公持篙撑船;另一童子匍匐于船篷顶上,似在收拾渔具,又似在倾听客人交谈。全船六人大如米粒,而肩背、面庞修饰圆浑,五官虽仅以草草数刀雕琢,然而表情却顾盼有神,刻画生动。 核舟底有“乾隆乙丑年造,仙传杜士元”行书雕款。此外,另作水浪状象牙底座以承核舟,座底有行书雕款:“皮肉生来有益长,其中将他造船行,网船家家多子孙,渔翁得乐尝端阳”,描绘了橄榄的妙用和渔家的乐趣。另配紫檀红木雕刻仿橄榄外盒,酷似风干橄榄,使整件艺术品更趋完美。
橄榄核舟雕刻技艺精致、细腻,力求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但在具体的人物、物件上精确而又写实。舟中人物的衣冠、桌椅等都再现宋代的生活情景。人物的神情、举止,都‘哈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与心情;船篷、门窗、器具等样样刻画精细,舟上门窗尚可开启自如。核舟与象牙座上所刻行书款细若发丝,却字迹清晰娴熟、笔划遒劲有力。在方寸之间造就出如此杰作,真可谓极尽工巧,令人称绝,当今天的人们正为明代王叔远的桃核雕“东坡泛舟赤壁”不知藏匿何处而缺憾时,我却为有幸欣赏清代杜士元的橄榄核雕“东坡泛舟赤壁”而感到欣慰。
另一件为杜士元桃核雕十八罗汉,纵2.2厘米,横3厘米,厚1.2厘米,深枣红色。此器利用蝶形联体双核雕刻而成。桃核两面以浮雕、镂空等手法刻罗汉十八尊,立者、坐者、诵经者、持法杖者、入定于龛中者、环坐指划而议论者、跣足曲膝者等,生动有致。其间还雕琢有祥云、松树和一只正与罗汉们嬉戏玩耍的生气勃勃的老虎,整个画面悠闲祥和。有行书雕款日“天生双桃核,人间士元刻”。笔画细若蚊足而字迹清晰娴熟、遒劲有力。
核雕十八罗汉,所刻人物、松树、祥云等,刀法细腻、技艺精湛、布局严密。在不足方寸的杉桃核上雕刻出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及景物。罗汉五官雕琢精致,个个神情不一,栩栩如生,自然景物则刻画得惟妙惟肖。
如此细微的艺术品,而今的人们要欣赏,却还得借助放大镜才能看个仔细,可见,巧夺天工,匠心独运。不愧为一代名家绝作。
杜土元,清代乾隆时苏州核雕艺人,有“鬼工”之誉。能将橄榄核或桃核雕刻成舟,每成一舟,值白银五十两。又善在象牙上作浮雕“十八罗汉渡海图”。曾被乾隆皇帝召入京城,专为皇家雕刻。另据钱泳《履园丛话》记载,杜士元,号鬼工,他所雕刻的核舟,一件可得白银五十两,可是他不轻易制作。经年游荡不羁,只有贫困之极时才雕刻。清高宗弘历闻其名,招他到宫里,赏赐甚丰,他却因不自由而终日闷闷不圃桃核雕十八罗汉背面乐。有一天他跑入圆明园,砍下一枝紫竹做成洞箫,然后坐在一棵大松树上吹箫,如此冒讳,高宗以为他疯了,命他离去,于是他回到苏州仍然好饮如故。艺术家的这种野逸不训、刚直不阿的性格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这种性格在作品的刻款中也有体现,如“天生双桃核,人间士元刻”、“乾隆乙丑年造,仙传杜士元”等。
“过云楼”顾氏五代族人历经艰险,视保护文化遗产为第一,最终把祖传文化瑰宝捐献给国家博物馆,使这批珍贵文物得到更为妥善的保藏,同时又可深入展开研究,为进一步宣传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真可谓“过眼云烟”化为“映世霞晖”,这正是应了顾氏老宅石雕大门额上所刻的“霞晖渊映”四个隶书大字。
目前顾榴女士与何杲先生均已八十余岁高龄,我衷心地祝愿二位老人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责编: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