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机关食堂设备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事关食堂员工人身安全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厨房内部作业方式逐步由传统的明火操作转向更为清洁和高效的电气化操作。因此,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成为机关食堂管理工作中的着眼点。本文基于此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了探讨,并对进一步优化食堂电气化设备安全管理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食堂;安全;设备管理
问题及现状分析
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电气化设备的普遍性大幅提升,在机关食堂建设中也是深入到方方面面。同时,对设备功能的需求也呈现多样性和集成性,因此电气设备设计的复杂性加剧,这种复杂性对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也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来平衡电气设备应用中的便捷与风险。而事实上,在大多数食堂管理工作中往往缺失了对于电气设备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着力点放在人员管理或者经费管理等方面,却对电气设备管理浮于形式,既不规范,也不科学。该现象下掩盖的是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电气设备管理与员工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管理意识的缺失亟待纠正。
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队伍建设蓬勃发展,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管”思想比重極低,在面对机关食堂电气安全工作更是如此,而多数人员往往处在“要管”却无从下手的状态,尤其对于非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相对应的制度支持,只能依靠经验原则,缺乏系统性,统一性,精准性和效率性。同样,对于电气设备使用者也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制度、规范操作制度以及人员交接制度。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效率和效果。
监管力度不足
安全无小事,目前人们对于食堂电气设备安全监管力度明显不足。一是覆盖面不足,多数集中在事前管理,而对于使用过程中,操作结束后的的监督鲜有重视。二是周期性不足,由于电气设备故障具有突发性的特征,故而监管巡查次数的增加显得尤为必要。三是科学性不足,工作人员未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对于监管缺乏专业深度,进而留下安全隐患。
措施及对策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安全对于机关食堂管理来说,是基础,是前提,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电路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诸多不幸的安全事故告诉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原因,但追根溯源都是安全意识的淡薄,因此,强化安全管理意识迫在眉睫。要将动态化安全教育摆在首位,针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周期性,循环性安全培训,特别是加强重要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立足岗位,以传统的安全规章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为基础,增加现场模拟测试,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安全教育深入日常工作、生活中,进一步筑牢安全意识的思想防线。
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关食堂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效率,急需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一、分级巡检制度,将厨房作业区域电气设备分为一般设备和关键设备。一般设备要求操作人员每日巡检,厨师长隔天巡检,管理人员每周巡检。关键设备要求操作人员和厨师长每日巡检,管理人员隔天巡检,管理部门负责人每周巡检,并做好巡检问题记录,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二、安全目标责任制度,为所有电气化设备设立目标责任人,做到专人负责。建立设备档案,对设备的型号、功率、使用年限、巡检维护时间、巡检维护内容做好明确记录,每月进行设备安全运行情况汇总,以此提高对设备情况掌握的全面性。三、定期定点维保制度,与专业厨房设备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协议,在日常安全管理外增加定期、定点的专业保障事项,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同时,与维保单位配合做好常用备件库存管理,对易损耗的通用备件进行周期性采购,针对关键设备制定损坏应急处置预案。四。跨部门联动制度,机关食堂电气化设备安全的基础是电路安全。因此,联合物业部门和电工班组协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将设备的硬件信息共享,同时加强对食堂区域电路的周期性检测,并将设备故障及维保记录及时告知电工班组,多方面提升故障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考核反馈机制
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是全面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构成,对于事关安全的电气化设备管理工作,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方式更是关键环节。首先,制定设备操作规范性考核机制。将电气设备操作规范形成文字及图表说明,要求食堂全体员工熟练掌握相关程序,后勤管理部门定期对员工进行实操测试及评价,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其次,制定设备巡检反馈机制。针对设备分级巡检的结果进行汇总性分析,建立电气设备信息库,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设备档案的数据进行整理,针对易损设备,易损零部件,常见故障及处理方式做出预测性分析,对下一阶段的管理重点提供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化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机关食堂的运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更应引起重视。在进一步优化食堂管理效率的背景下,电气化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面对更高层次的管理需求,只有从意识上、制度上、机制上入手,多措并举,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食堂;安全;设备管理
问题及现状分析
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电气化设备的普遍性大幅提升,在机关食堂建设中也是深入到方方面面。同时,对设备功能的需求也呈现多样性和集成性,因此电气设备设计的复杂性加剧,这种复杂性对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也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来平衡电气设备应用中的便捷与风险。而事实上,在大多数食堂管理工作中往往缺失了对于电气设备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着力点放在人员管理或者经费管理等方面,却对电气设备管理浮于形式,既不规范,也不科学。该现象下掩盖的是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电气设备管理与员工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管理意识的缺失亟待纠正。
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队伍建设蓬勃发展,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管”思想比重極低,在面对机关食堂电气安全工作更是如此,而多数人员往往处在“要管”却无从下手的状态,尤其对于非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相对应的制度支持,只能依靠经验原则,缺乏系统性,统一性,精准性和效率性。同样,对于电气设备使用者也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制度、规范操作制度以及人员交接制度。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效率和效果。
监管力度不足
安全无小事,目前人们对于食堂电气设备安全监管力度明显不足。一是覆盖面不足,多数集中在事前管理,而对于使用过程中,操作结束后的的监督鲜有重视。二是周期性不足,由于电气设备故障具有突发性的特征,故而监管巡查次数的增加显得尤为必要。三是科学性不足,工作人员未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对于监管缺乏专业深度,进而留下安全隐患。
措施及对策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安全对于机关食堂管理来说,是基础,是前提,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电路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诸多不幸的安全事故告诉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原因,但追根溯源都是安全意识的淡薄,因此,强化安全管理意识迫在眉睫。要将动态化安全教育摆在首位,针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周期性,循环性安全培训,特别是加强重要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立足岗位,以传统的安全规章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为基础,增加现场模拟测试,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安全教育深入日常工作、生活中,进一步筑牢安全意识的思想防线。
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关食堂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效率,急需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一、分级巡检制度,将厨房作业区域电气设备分为一般设备和关键设备。一般设备要求操作人员每日巡检,厨师长隔天巡检,管理人员每周巡检。关键设备要求操作人员和厨师长每日巡检,管理人员隔天巡检,管理部门负责人每周巡检,并做好巡检问题记录,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二、安全目标责任制度,为所有电气化设备设立目标责任人,做到专人负责。建立设备档案,对设备的型号、功率、使用年限、巡检维护时间、巡检维护内容做好明确记录,每月进行设备安全运行情况汇总,以此提高对设备情况掌握的全面性。三、定期定点维保制度,与专业厨房设备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协议,在日常安全管理外增加定期、定点的专业保障事项,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同时,与维保单位配合做好常用备件库存管理,对易损耗的通用备件进行周期性采购,针对关键设备制定损坏应急处置预案。四。跨部门联动制度,机关食堂电气化设备安全的基础是电路安全。因此,联合物业部门和电工班组协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将设备的硬件信息共享,同时加强对食堂区域电路的周期性检测,并将设备故障及维保记录及时告知电工班组,多方面提升故障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考核反馈机制
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是全面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构成,对于事关安全的电气化设备管理工作,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方式更是关键环节。首先,制定设备操作规范性考核机制。将电气设备操作规范形成文字及图表说明,要求食堂全体员工熟练掌握相关程序,后勤管理部门定期对员工进行实操测试及评价,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其次,制定设备巡检反馈机制。针对设备分级巡检的结果进行汇总性分析,建立电气设备信息库,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设备档案的数据进行整理,针对易损设备,易损零部件,常见故障及处理方式做出预测性分析,对下一阶段的管理重点提供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化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机关食堂的运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更应引起重视。在进一步优化食堂管理效率的背景下,电气化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面对更高层次的管理需求,只有从意识上、制度上、机制上入手,多措并举,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