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林徐典教授,执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讲中国文学史。1972年起,在《星洲日报》"文化"副刊上陆续发表《先秦文学史稿》,至1978年,共完成三十二篇。其中七篇,经补充修订,定名为《先秦哲理散文》(先秦文学史稿第四分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徐典教授,执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讲中国文学史。1972年起,在《星洲日报》"文化"副刊上陆续发表《先秦文学史稿》,至1978年,共完成三十二篇。其中七篇,经补充修订,定名为《先秦哲理散文》(先秦文学史稿第四分册),
其他文献
薛昂夫是主要的元曲家之一,"色目世臣"中的畏吾儿(即今维吾尔族)人。本名薛超吾,按元代西域人华化惯例,以薛为姓,字昂夫,号九皋。他又有汉姓——马,故亦称为马昂夫或马九皋。由于诗文集早已亡佚,生平事迹隐而不显,所以对他的研究历来存在许多疑难之处。五十年代后期,孙楷第先生的《薛昂夫考略》(《元曲家考略》中的一篇)问世,基定了薛昂夫研究的基础。
倪璠注《庾子山集》卷四有一组诗共七首,为《园庭》、《归田》、《寒园即目》、《幽居值春》、《卧疾穷愁》、《山斋》、《望野》等。这七诗风格近似,思想内容也一致,都写隐遁闲居的生活。庾信入北之后的其它诗文,也多次写过隐遁,但那只是表达归隐的愿望,如"既无六国印,翻思二顷田"(《拟咏怀》之二);"试偃息于茂林,
全书校勘了版木错误589处,订正旧注中的错误194处,对各诗的写作时间、写作地点、写作背景作了论据充足的考证,又对诗题旨意、艺术情趣、遣词用典等作了深入浅出的注释。
于景祥先生在《黄庭坚卒年质疑》(《文学遗产》1990年3期)一文中说:"关于黄庭坚卒于宋徽宗崇宁四年的记载是有疑问的,应该引起学术界同仁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便彻底澄清是非。"他的疑问是有证据的。今就于文所举的两条证据,提出质疑,略述鄙见如下。
天宝三载(744)秋末,杜甫与李白、高适游宋中。其《遣怀》诗云: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清词,就其思想艺术、认识作用和审美内涵多方面看,其价值与成就应在元、明之上。即与南北宋相较,虽创意开拓、风格境界和总体成就稍逊,而在词学理论上则大有超越。但清词既无一代总集,人多不辨其貌,时至今日,甚至连史实亦渐湮没不彰。从清宣统三年(1910)年至今不过八十年,可谓"近世"。近世文学,既无先秦、两汉、唐朱文学之经典性,
五四以来胡适在现代中国的学术文化界发生过广泛的影响,他是二十年代"整理国故"运动中的挂帅人物。笔者这里仅仅对胡适整理"国故"中的"文学遗产"一项的成绩与偏失作一番历史的回顾。
当前古典文学界开展的关于"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的讨论,标志着我国的古典文学研究已经从对方法、观念的关注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随着古典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有理由期待和要求超越前人的、能够展示新一代学人更为科学进步的文学史观以及更高研究水平的文学史著作问世。
中国首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5月25日至29日在南京师大举行。与会代表80余人,其中来自美国、法国、日本、南朝鲜、香港、台湾地区的学者12人。大会收到近百篇学术论文。会议回顾了十年来唐宋诗词研究的发展过程,对唐宋诗词创作趋向与特点的宏观把握或对某一阶段、某一群体、
《文学遗产》杂志向读者致以诚挚的敬意!
本刊自1992年起,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江苏古籍出版社合办并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