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淦让位玄机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dxie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病逝后,接班人竟然不是他的长子蒋经国,而是“外姓人”严家淦。
  1
  大陆民众鲜有人知道严家淦这个人。严家淦被看成是蒋氏父子权力的“交接棒”,被人们戏称为“过渡总统”,然而这个“过渡总统”取得蒋氏父子的信任担任地区领导人达三年时间,为自己平淡的一生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到管制台湾的地区领导人,同蒋介石的提携是分不开的。然而,蒋介石任用严家淦也有自己的目的。
  1963年12月,陈诚辞去职务后,蒋介石提出由严家淦担任“行政院院长”。这个提议在台湾政坛引起轩然大波,有些人不以为然,也有些人十分震惊。
  严家淦老家江苏,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大蒋经国五岁,是个典型的技术型官僚,在台湾岛内一直默默无闻。提议这样的人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似乎不太符合蒋介石的用人标准。
  实际上,蒋介石用严家淦填补陈诚的空缺,正体现出他政治权术的精明。这样做可以帮助蒋经国在政治上打下坚实基础,还能防止自己的势力被削弱,因为那些“老臣”都是有野心的。为保万无一失,他只能用一个毫无野心且没有什么势力的人,这样才不会跟蒋经国争夺权力。
  显然,严家淦是最合适的人选,因此他便成为了“幸运儿”。
  2
  严家淦为人质朴、低调,性情温和,从政多年间,他一直奉行“退一步想”和“易地而处”的关系哲学。从这个信条就不难看出,严家淦是一个超然物外之人。
  在他担任台湾省副主席期间,舆论对他的评价都很不错,称他是善良的人,但不适合做官;是个好公民,却未必是个好公仆。作家江南对严家淦做了一个既准确又刻薄的评价:“严家淦的建树连及格都算不上。最多算是个循规蹈矩的政客,是个无条件服从的傀儡。”
  然而评论家可以谈论道德,政治家想要的却是实惠。既中看又中用自然最好,但如果不能两全,肯定选择中用的了。
  也许,蒋介石看中的,正是批评家所抨击的。
  实际上,严家淦也不是一无是处,他很早就来到台湾担任地方官,跟台湾本土人士关系十分密切。在仕途上,他奉行的是八个字处世哲学“张弛有度,权力平衡”,可谓是个“中富即安”之人。
  1963年12月,国民党中常委会通过了严家淦作为“内阁”的名单,严家淦正式从陈诚手中接下“权力棒”。
  严家淦一上台,就按照蒋介石的旨意,提拔蒋经国做了“国防部副部长”。
  这种做法,明眼人一看便知其意。因为“国防部长”俞大维同严家淦一样,也是个不贪图权力之人。此外,俞大维和蒋经国还是亲家关系。
  嚴家淦的这种做法,等于让俞大维让权给蒋经国。
  而俞大维也是个聪明人,与其被驱逐,不如自己主动让位,还能落得美名。1964年1月,俞大维提出辞职,并向严家淦保荐蒋经国担任自己的职务,在辞呈中,他历数蒋经国的丰功伟绩,详细说明蒋经国同三军的历史渊源和所作的卓越贡献,称蒋经国是最理想的人选。
  3
  然而,抛却其中的溢美之词,只看辞呈中所列的蒋经国在军内的任职,就能够发现,为了让儿子掌握军权,蒋介石作了长期准备。
  蒋经国此时如果担任“国防部长”一职,蒋氏父子自然能完全掌握台湾军权。因为按照当时台湾“国防组织法”的规定,军令和军政系统的管辖权都是由“参谋总长”和“国防部长”共享的。可等蒋经国当“国防部长”时,这条规定就不再起效用。原本“参谋总长”就是“国防部长”的幕僚,只有“国防部长”才掌控实权。
  作为过渡性人物,俞大维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功成身退,自己也避免了成为权力交接时的牺牲品。
  1966年,蒋介石提拔严家淦为“副总统”,兼任“行政院长”。1969年,蒋经国成为“行政院副院长”。
  从正副职位的关系来说,应该是蒋经国辅佐严家淦。但实际上,这只是蒋介石又一次为政治过渡做铺垫。这也代表蒋经国时代即将来临。因此,有人讽刺当时的严家淦只不过是庙堂里的一尊神像。
  1972年,第五届“国大”召开前,严家淦向蒋介石递交了辞去“行政院长”的辞呈。当时,很多人都明白这是蒋介石的老把戏。果然,不久之后蒋经国就被提拔为“行政院长”。
  在给“立法院”的咨文里,蒋介石历数蒋经国担任军政要职,建树颇丰,协助“行政院长”工作,贡献很多,因此足以胜任“行政院长”的职位。蒋介石的这篇咨文毫不隐讳地唯亲是用,而“立法院”自然不敢不听从。
  很快,蒋经国高票当选“行政院长”。
  蒋经国担任“行政院长”职务后,拥有了军队的完全控制权,同时加强对特务的控制,推行新的政治举措。如提出“台人治台”的口号,以缓和台湾人民对国民党专制的抵触情绪,还增补台湾籍的“中央民意代表”和“立法委员”“监察委员”,起用台湾新人参与政治,整顿政纪,倡导“平凡、平淡、平实”的“三平”政风,修正和废止了不适合形势的规章制度,对机构进行精简。
  可以说,这些举措为台湾政坛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1975年4月,蒋介石因病去世。当月,严家淦就召开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修改了党章,把国民党总裁的称呼改为主席,而总裁的名义永远留给了蒋介石,此外的任何人不能再用这个头衔。随后,会议又推举蒋经国担任国民党主席。1978年5月,蒋经国被选为“总统”。
  实际上,从蒋经国担任“行政院长”开始,他就已经掌握了实权,承继了蒋介石的位子。1978年,蒋经国出任“总统”,蒋氏父子的权力交接至此画上圆满的句号。 (摘自《台湾激荡七十年》)
其他文献
庄子很多睿智的想法不仅植入了我的思想中,而且也是我行动的指南。“做减法”就是我从《庄子》中学到的一种智慧。  庄子在《养生主》一章开篇讲到这样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大意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要疲困的。已经知道这个事实还要为之,疲困是确定无疑的。  罗振宇老师在很多场合把我说成是一个善于利用时间,同
有一位美國砖商名叫卡尔,由于经营有方,生意一直都很好。然而,因有个竞争对手造谣,使他的生意陷入了困境,对方在他的经销区域内定期走访建筑师与承包商,告诉他们,卡尔的砖块不好,他的公司也面临倒闭的境地。  为此,卡尔费了好大力气辟谣,才使公司经营正常运转。虽然卡尔成功地挽救了自己的生意,但是这件事使他感到十分苦恼。  一个周日的早晨,卡尔到教堂作礼拜,牧师讲道时的主题是:要施恩给那些故意跟你为难的人,
租用一部高端手机一年,或者每月支付一定費用租用时装成为中国年轻人的新时尚,这些流行趋势正在改变中国的消费习惯。一项报告显示,共享经济已经扩展至中国全国,2017年的交易额达4.9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7%。正因如此,大公司和中国政府正在力推这个经济潮流,认为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埃菲社)
当一个人站在本位主义立场上时,他就在心理上和逻辑上把“本单位”和“外单位”区分开了。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征:内外有别。  国内任何一个中等规模的单位,差不多都会有自己的围墙,以防“闲杂人等”混入。一些稍有条件的单位,既非“军事单位”,又非“保密单位”,也要煞有介事地安排门卫。门卫们对本单位的熟人含笑点头打招呼,对外人则严加盘问、冷若冰霜,本能地表现出一种防范心理。当然,单位上的种种好处,比如单位自
一  王力比陈伯达小17岁,所以,平常王力总是称陈伯达为“老夫子”。  王力开始与陈伯达共事,是在1958年。毛泽东提议创办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陈伯达被任命为总编辑,而王力被任命为编委(后来升为副总编辑)。从此,王力成为“老夫子”手下的一员文将。王力的笔头快,陈伯达起草文件时,喜欢找他合作,陈伯达出主意、出提纲,而王力则迅速按照“老夫子”的意图完成文稿。  自1960年起,王力列席中共中央书
在权力之巅周围的人说,权力的巅峰是学习的尽头。站在权力之巅的人,工作压力如此之大,又如此孤单,学习新知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有些特别的职位或许确实如此。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对于任何要去领导一个组织的人来说都是如此。当然,对某些领导者來说,包括一些企业的CEO们甚至一些大学校长,似乎确实是这样。  我才不买这账呢。  我相信身居高位,你仍可学习。实际上,你更应该学习,不仅学习与你的角色以及你的行业直接相
我在亏损公司工作时,会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地跟公司员工灌输以下观念:  一定不要害怕失败。  要有越挫越勇的胆量。  输了并不意味着结束,要战斗到胜利为止。  不停止思考。  有深度地思考。  想要生存,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这些观念不仅适用于挽救一家亏损公司,也可以说是“生存”所必需的。这也是我小时候学到的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道理。将目标定在110%  这是获得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障碍赛铜牌
我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毕业时,校长威廉·布罗迪在毕业典礼上讲了运气对人一生的重要性。虽然时过境迁,但他所讲的内容我仍然记忆犹新。红脖子的运气  我们从小被告知,每个人日后的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我想这一点毫无疑问。不过今天我要和你们讲的是运气的重要性。  人一辈子总有走运的时候和不走运的时候。今天我讲的这个人在很多人看来实在是一个不走运的人。  他出生在美国中部的密苏里农村,出生在那里的人,
“二战”以后,由于遭受當时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失业人数增加了很多,各家工厂的经营状况都非常不好。其中,有一家食品公司也濒临着倒闭,为了起死回生,该公司的经理决定裁掉三分之一的员工,包括司机、清洁工和没有专业技术的库管。  于是,公司经理开始找这些人谈话,告诉了他们目前公司的困境。清洁工们回答:“经理,其实我们对于公司而言真的很重要,假如没有了我们,谁来打扫卫生呢?如果没有了清洁优美、健康有序的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嗅到豪华车的商机,经过六年潜心研究,终于打造出一款性能好、外型独特的高档汽车品牌——雷克萨斯。  雷克萨斯汽车推向市场后得到广泛好评,丰田汽车公司迅速打开其所在欧美的市场。不过,在进军美国市场时,他们遇到前所未有的阻碍。此时,奔驰的高档形象已经在美国人心中根深蒂固,雷克萨斯挤不进去。丰田公司的总裁丰田章一郎想出一个好办法:他让广告公司在美国宣传时,将雷克萨斯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