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曲是我们国家比较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戏曲舞台上,戏曲表演艺术家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吸引台下观众朋友们。在戏曲舞台表演过程中,分为生旦净末丑这5种行当,而这其中,丑角是整个戏曲表演过程中比较关键的角色之一。顾名思义,丑角就是扮演一些丑陋的形象,本质上和小丑没有太大的差异。戏曲丑角的表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内心戏十足,通过戏曲丑角的表演表达世间疾苦、人间喜乐。
关键词:戏曲;丑角表演;特点;想法;分析
前言
我们国家具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文化,戏曲就属于一种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在一方小小的舞台上,是演员们无限的热爱。在戏曲舞台表演过程中,通过生旦净末丑这几个行当来完成一台精彩绝伦的表演,为观众朋友们呈现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舞台戏剧。戏曲丑角经常以一种夸张的形象、幽默的表演、优美的身段等等,获得更多观众朋友们的掌声、笑声,丑角虽然没有青衣柔美、没有老生洒脱、没有武旦帅气,但是却具有一定的滑稽美感。
1. 丑角的内涵分析
丑角,又可以称之为为:小花面、三花脸。为什么被叫做“三花脸”呢?主要是丑角在化妆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使用面粉在鼻梁眼窝之间进行块状勾勒,这种化妆的方式在行业内部称之为“豆腐干”,但是外行人却将其称之为“小花脸”;“三花脸”一般都是为了区别净角中的“大花脸”、“二花脸”,这就是戏曲中丑角的由来[1]。在中国大部分的戏曲舞台表演之中,丑角形象有很多,比如,比较出名的文丑:《贵妃醉酒》中高力士、《群英会》中的蒋干、《审头刺汤》中的汤勤;出较出名的武丑有《三盗九龙环》中的杨香武、《三叉口》中的刘利华、《时迁盗甲》中的时迁等等。
丑角的表演语言比较诙谐、幽默,经常逗乐现场的观众朋友们,而且举动也十分滑稽,使得现场观众的朋友们经常哈哈大笑,虽然丑角没有俊俏的脸庞、打戏动作也不够洒脱,但是凭借高超的表演技巧,也能取悦现场的观众朋友们。所以说,在整个戏曲舞台表演之中,丑角的戏份也是很重要的。
2. 戏曲丑角表演的特点
在戏曲表演过程中,对于丑角的身材管理也有一定的要求,丑角必须是反应灵活、身材矮小、身段绵软、舞台步伐轻盈、念白清脆的,这样才能观看的观众们可以看得清楚、听得清楚。丑角本身的身段独具特色,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比如一些“小动作”和“小开门”,“小开门”主要指的是舞蹈动作;“小动作”则是具备灵活自由的动作技巧,比如“镚子”、“云手”、“山膀”等等,都能突出丑角本身的活泼、可爱[2]。在戏曲表演过程中,丑角还应该具备的一个功能就是矮子功,丑角的走矮子属于一种技巧型表演,在蹲下走路的时候,时快时慢,给观众一种病态的畸形美的感觉,从而赢得现场更多的掌声。例如:武大郎、矮脚虎王英等等,都是借助矮子功来表演的。
除此之外,武打戏也是丑角的重要表演领域,比如:走边、开打、趟马、起霸等等,都能给现场的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通常情况之下,戏曲舞台上丑角的表演都是健步如飞、身形矫健、身轻如燕的,给更多的观众朋友们一种别具一格的体验感[3]。一些外行人单纯的将丑角理解为不务正业、奸诈、奸佞的小人,其实,丑角的表演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承受不能承受的骂名,但是丑角本人的都是具备健康的心灵美,品行端正、热爱自己的行业。
因为丑角的形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表演特殊性,所以分配的角色也都是一些小角色,但是,即便如此,如果一台戏剧表演没有丑角的烘托,也会缺少一定的美感。丑角表演,要具备更高超的丑行基础,最好还是文武全才,在表演过程中虽然是按照特定的表演内容进行演绎,但是丑角演员也需要灵活自由的转变表演形式,如果束缚在特有的情境框架之中,就会缺少一定的生机,这就对丑角演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戏曲表演的时候,丑角演员要在特定表演曲种的基础之上,做出相应的创新,给观众朋友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3. 戏曲丑角表演的想法
其实,一台戏剧表演,不管是生、旦、净、末、丑的哪一行当,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形式之一,都是为了整个表演的内容做铺垫的,便于观众区分角色,加深记忆点。丑角本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够加深观众朋友们的记忆力,很快的将观众朋友们带入到特定的表演情景之中,也拉近舞台和观众朋友们之间的距离。
丑角是戏曲之中比较特殊的存在形式,就如同一朵“带刺的玫瑰”,具有耳目一新的美感。在古代社会,戏曲丑角就具备了强烈的讽刺意味,丑角可以在逗乐观众的同时,让观众对戏中人物起到一定的共情力。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社会之中,戏曲表演以丑角来讽刺统治者的残酷、无情、愚昧、无知,直面当时黑暗的社会,从而表达基层人民群众对于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丑角的舞台表演能够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之中深刻的思考。
不仅如此,丑角还要在表演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灵动、机灵,在原本的表演状态之中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我的发展。比如:清末京剧丑角大师刘赶三,在为慈禧大后表演的时候,加入一段脍炙人口的自由发挥,借助剧中人物的形象,加入一段关于真假皇帝的念白,突出了戏剧表演的舞台效果,也深刻的諷刺了当时慈禧大后垂帘听政的行为。但是,慈禧大后不仅没有生气,甚至让一旁侍奉的光绪皇帝坐下来一并观赏。这也促使刘赶三成为红极一时的丑角演员,这段自由发挥的念白,也为后续的丑角表演增添一定的光彩。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丑角在整个戏曲表演中占有比较重要的比例,在戏曲舞台上,经常以滑稽、搞怪的形象示人,但是也同样也注重身段、唱段、以及内心的魅力,换句话说,一场戏曲表演,往往收获最多笑声的就是丑角。丑角本身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角色,经常被行外之人认为是不务正业、阴险狡诈之人,丑角是“人丑心不丑”,通过夸张的形象展示戏曲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区分角色,让观看的观众朋友们便于记忆。
参考文献
[1]辛峰. 论戏曲演员的人物刻画及丑行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把握[J]. 中国文艺家, 2019, 000(009):P.38-38.
[2]曹雪媛. 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的形式与美学特征[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9, 000(004):131,134.
[3]胡艳. 浅谈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对戏曲演唱与表演的借鉴[J]. 艺术评鉴, 2019, 000(011):P.40-42.
关键词:戏曲;丑角表演;特点;想法;分析
前言
我们国家具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文化,戏曲就属于一种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在一方小小的舞台上,是演员们无限的热爱。在戏曲舞台表演过程中,通过生旦净末丑这几个行当来完成一台精彩绝伦的表演,为观众朋友们呈现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舞台戏剧。戏曲丑角经常以一种夸张的形象、幽默的表演、优美的身段等等,获得更多观众朋友们的掌声、笑声,丑角虽然没有青衣柔美、没有老生洒脱、没有武旦帅气,但是却具有一定的滑稽美感。
1. 丑角的内涵分析
丑角,又可以称之为为:小花面、三花脸。为什么被叫做“三花脸”呢?主要是丑角在化妆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使用面粉在鼻梁眼窝之间进行块状勾勒,这种化妆的方式在行业内部称之为“豆腐干”,但是外行人却将其称之为“小花脸”;“三花脸”一般都是为了区别净角中的“大花脸”、“二花脸”,这就是戏曲中丑角的由来[1]。在中国大部分的戏曲舞台表演之中,丑角形象有很多,比如,比较出名的文丑:《贵妃醉酒》中高力士、《群英会》中的蒋干、《审头刺汤》中的汤勤;出较出名的武丑有《三盗九龙环》中的杨香武、《三叉口》中的刘利华、《时迁盗甲》中的时迁等等。
丑角的表演语言比较诙谐、幽默,经常逗乐现场的观众朋友们,而且举动也十分滑稽,使得现场观众的朋友们经常哈哈大笑,虽然丑角没有俊俏的脸庞、打戏动作也不够洒脱,但是凭借高超的表演技巧,也能取悦现场的观众朋友们。所以说,在整个戏曲舞台表演之中,丑角的戏份也是很重要的。
2. 戏曲丑角表演的特点
在戏曲表演过程中,对于丑角的身材管理也有一定的要求,丑角必须是反应灵活、身材矮小、身段绵软、舞台步伐轻盈、念白清脆的,这样才能观看的观众们可以看得清楚、听得清楚。丑角本身的身段独具特色,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比如一些“小动作”和“小开门”,“小开门”主要指的是舞蹈动作;“小动作”则是具备灵活自由的动作技巧,比如“镚子”、“云手”、“山膀”等等,都能突出丑角本身的活泼、可爱[2]。在戏曲表演过程中,丑角还应该具备的一个功能就是矮子功,丑角的走矮子属于一种技巧型表演,在蹲下走路的时候,时快时慢,给观众一种病态的畸形美的感觉,从而赢得现场更多的掌声。例如:武大郎、矮脚虎王英等等,都是借助矮子功来表演的。
除此之外,武打戏也是丑角的重要表演领域,比如:走边、开打、趟马、起霸等等,都能给现场的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通常情况之下,戏曲舞台上丑角的表演都是健步如飞、身形矫健、身轻如燕的,给更多的观众朋友们一种别具一格的体验感[3]。一些外行人单纯的将丑角理解为不务正业、奸诈、奸佞的小人,其实,丑角的表演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承受不能承受的骂名,但是丑角本人的都是具备健康的心灵美,品行端正、热爱自己的行业。
因为丑角的形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表演特殊性,所以分配的角色也都是一些小角色,但是,即便如此,如果一台戏剧表演没有丑角的烘托,也会缺少一定的美感。丑角表演,要具备更高超的丑行基础,最好还是文武全才,在表演过程中虽然是按照特定的表演内容进行演绎,但是丑角演员也需要灵活自由的转变表演形式,如果束缚在特有的情境框架之中,就会缺少一定的生机,这就对丑角演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戏曲表演的时候,丑角演员要在特定表演曲种的基础之上,做出相应的创新,给观众朋友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3. 戏曲丑角表演的想法
其实,一台戏剧表演,不管是生、旦、净、末、丑的哪一行当,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形式之一,都是为了整个表演的内容做铺垫的,便于观众区分角色,加深记忆点。丑角本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够加深观众朋友们的记忆力,很快的将观众朋友们带入到特定的表演情景之中,也拉近舞台和观众朋友们之间的距离。
丑角是戏曲之中比较特殊的存在形式,就如同一朵“带刺的玫瑰”,具有耳目一新的美感。在古代社会,戏曲丑角就具备了强烈的讽刺意味,丑角可以在逗乐观众的同时,让观众对戏中人物起到一定的共情力。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社会之中,戏曲表演以丑角来讽刺统治者的残酷、无情、愚昧、无知,直面当时黑暗的社会,从而表达基层人民群众对于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丑角的舞台表演能够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之中深刻的思考。
不仅如此,丑角还要在表演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灵动、机灵,在原本的表演状态之中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我的发展。比如:清末京剧丑角大师刘赶三,在为慈禧大后表演的时候,加入一段脍炙人口的自由发挥,借助剧中人物的形象,加入一段关于真假皇帝的念白,突出了戏剧表演的舞台效果,也深刻的諷刺了当时慈禧大后垂帘听政的行为。但是,慈禧大后不仅没有生气,甚至让一旁侍奉的光绪皇帝坐下来一并观赏。这也促使刘赶三成为红极一时的丑角演员,这段自由发挥的念白,也为后续的丑角表演增添一定的光彩。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丑角在整个戏曲表演中占有比较重要的比例,在戏曲舞台上,经常以滑稽、搞怪的形象示人,但是也同样也注重身段、唱段、以及内心的魅力,换句话说,一场戏曲表演,往往收获最多笑声的就是丑角。丑角本身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角色,经常被行外之人认为是不务正业、阴险狡诈之人,丑角是“人丑心不丑”,通过夸张的形象展示戏曲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区分角色,让观看的观众朋友们便于记忆。
参考文献
[1]辛峰. 论戏曲演员的人物刻画及丑行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把握[J]. 中国文艺家, 2019, 000(009):P.38-38.
[2]曹雪媛. 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的形式与美学特征[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9, 000(004):131,134.
[3]胡艳. 浅谈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对戏曲演唱与表演的借鉴[J]. 艺术评鉴, 2019, 000(011):P.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