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美丽的新疆,国内外许多人自然会想起吐鲁番的葡萄。新疆的葡萄种植面积之大、品种之多、色泽之美、口感之好、销量之广早已闻名遐迩。而新疆画家崔逢春以干枯的葡萄及藤蔓作为创作题材,在为吐鲁番的葡萄赢得更多美誉的同时,也为自己在全国书画界树立起了一面旗帜。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书画兼修的崔逢春就对山水、人物、油画、书法、篆刻乐此不疲且小有成就,但他一直在探寻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领域。有一次和朋友到吐鲁番采购葡萄,无意中,他发现了一支碗口粗细、表皮爆裂、苍骨嶙峋,像蛟龙一样盘舞的葡萄藤,那一刻,他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当一片片葡萄叶儿展尽百态千姿,最终找到了归宿时,当一颗颗果实在盛赞声中,找到了价值时,为它们输送养料的藤蔓,却又要直面下一个轮回的严寒和酷暑。这种艰辛,叶片和果实是感受不到的。经受着烈日高温的炙烤、风沙热浪的洗礼,能够坚强地生存生活,为夏日的人们献上甜美的葡萄,传送清凉绿意,展示旺盛的生命力,这不正是西部人奉献精神的体现吗?就是这一次特殊的心灵际会,坚定了崔逢春以葡萄藤蔓为载体的艺术创作之路。
为了画好葡萄藤蔓,崔逢春查阅、拜读、临习了徐渭、吴昌硕、苏葆桢等许多古今名家葡萄画的大量资料和作品。在浙江进修学习的几年间,他每周都赶到中国美术学院旁听和学习书法、国画,同时还专访名家,拜访名师,以图把葡萄画得逼真传神,让画面中的葡萄藤蔓真正地活起来,绿起来,甚至于动起来。为此,他购买了大量关于葡萄种植、栽培、病虫害防治的书籍,从根本上了解和认识了葡萄及藤蔓。从葡萄藤春天复苏上架,夏天开花结果,秋天下架入土,他每年都冒着高温、酷暑、严寒多次去吐鲁番、鄯善等葡萄种植地实地采风、观察研究,用心与藤蔓对话交流。
在多年的书画创作中,崔逢春一直在思索着如何将书法融入到绘画中,力求在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书法的韵味。专长书法的崔逢春把书法中飘逸自如、似无章法却有章法的艺术表现形式淋漓尽致地运用到了葡萄画的创作中,给那些在炎热中炙烤,在酷寒中傲立,表皮皲裂,虬枝般的葡萄藤蔓增添了激情和力量。他将草书行云流水、变幻莫测的线条运用到藤蔓的表现中,使苍老的藤条与晶莹的葡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崔逢春的葡萄画更多地突出了“写”:葡萄的写实和紧密,藤蔓的写意和狂放,一实一虚,一收一放,有机和谐,浑然一体,表现出了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在他的画笔下,藤蔓或垂或挂,或仰或卧,或直或曲,千姿百态的藤条一次次伸张出来,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在他的画中,你可以看到昭示着人类与自然抗争的藤蔓,也可以看到爬满枝头的累累硕果,那是一种生命的宣言。崔逢春说:“画画就是画人生,藤蔓生长的过程,就是西部人的人生旅程。新中国成立后,多少人前赴后继从全国各地来到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恶劣的西部边疆,扎根边疆、热爱边疆、建设边疆,为西部的和谐、繁荣和发展奉献青春和力量。甜美的葡萄是他们辛勤劳动的丰硕成果,藤蔓的生长记录着他们的生命历程,藤蔓的精神就是西部人的精神。”
因此,即使在严寒的冬季欣赏崔逢春的葡萄画,你都能够看得到一片葱茏的绿和那些熟透得有些发紫的葡萄。而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欣赏他的画,你几乎都看不到完整的葡萄叶片。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就是通过作品充分地展露藤蔓内在的魅力和朴素的美,并通过画面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请关注西部那些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无私奉献者。他们是最美的,他们值得赞美!
(本文作者魏宝山系新疆美协视觉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书画兼修的崔逢春就对山水、人物、油画、书法、篆刻乐此不疲且小有成就,但他一直在探寻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领域。有一次和朋友到吐鲁番采购葡萄,无意中,他发现了一支碗口粗细、表皮爆裂、苍骨嶙峋,像蛟龙一样盘舞的葡萄藤,那一刻,他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当一片片葡萄叶儿展尽百态千姿,最终找到了归宿时,当一颗颗果实在盛赞声中,找到了价值时,为它们输送养料的藤蔓,却又要直面下一个轮回的严寒和酷暑。这种艰辛,叶片和果实是感受不到的。经受着烈日高温的炙烤、风沙热浪的洗礼,能够坚强地生存生活,为夏日的人们献上甜美的葡萄,传送清凉绿意,展示旺盛的生命力,这不正是西部人奉献精神的体现吗?就是这一次特殊的心灵际会,坚定了崔逢春以葡萄藤蔓为载体的艺术创作之路。
为了画好葡萄藤蔓,崔逢春查阅、拜读、临习了徐渭、吴昌硕、苏葆桢等许多古今名家葡萄画的大量资料和作品。在浙江进修学习的几年间,他每周都赶到中国美术学院旁听和学习书法、国画,同时还专访名家,拜访名师,以图把葡萄画得逼真传神,让画面中的葡萄藤蔓真正地活起来,绿起来,甚至于动起来。为此,他购买了大量关于葡萄种植、栽培、病虫害防治的书籍,从根本上了解和认识了葡萄及藤蔓。从葡萄藤春天复苏上架,夏天开花结果,秋天下架入土,他每年都冒着高温、酷暑、严寒多次去吐鲁番、鄯善等葡萄种植地实地采风、观察研究,用心与藤蔓对话交流。
在多年的书画创作中,崔逢春一直在思索着如何将书法融入到绘画中,力求在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书法的韵味。专长书法的崔逢春把书法中飘逸自如、似无章法却有章法的艺术表现形式淋漓尽致地运用到了葡萄画的创作中,给那些在炎热中炙烤,在酷寒中傲立,表皮皲裂,虬枝般的葡萄藤蔓增添了激情和力量。他将草书行云流水、变幻莫测的线条运用到藤蔓的表现中,使苍老的藤条与晶莹的葡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崔逢春的葡萄画更多地突出了“写”:葡萄的写实和紧密,藤蔓的写意和狂放,一实一虚,一收一放,有机和谐,浑然一体,表现出了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在他的画笔下,藤蔓或垂或挂,或仰或卧,或直或曲,千姿百态的藤条一次次伸张出来,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在他的画中,你可以看到昭示着人类与自然抗争的藤蔓,也可以看到爬满枝头的累累硕果,那是一种生命的宣言。崔逢春说:“画画就是画人生,藤蔓生长的过程,就是西部人的人生旅程。新中国成立后,多少人前赴后继从全国各地来到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恶劣的西部边疆,扎根边疆、热爱边疆、建设边疆,为西部的和谐、繁荣和发展奉献青春和力量。甜美的葡萄是他们辛勤劳动的丰硕成果,藤蔓的生长记录着他们的生命历程,藤蔓的精神就是西部人的精神。”
因此,即使在严寒的冬季欣赏崔逢春的葡萄画,你都能够看得到一片葱茏的绿和那些熟透得有些发紫的葡萄。而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欣赏他的画,你几乎都看不到完整的葡萄叶片。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就是通过作品充分地展露藤蔓内在的魅力和朴素的美,并通过画面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请关注西部那些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无私奉献者。他们是最美的,他们值得赞美!
(本文作者魏宝山系新疆美协视觉艺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