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ous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聋校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弘扬创新精神,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突出聋生的主体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启迪智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聋生 创新能力 兴趣 启迪 激励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聋校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也要切实重视聋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聋生多元认识、理解感悟、欣赏评价、灵活运用,以及教师对聋生的适时点拨、启导,创设新的学习氛围,从而使他们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弘扬创新精神
  1、兴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
  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兴趣中巩固,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绽放。由于聋生自身因素,他们的感知活动就失去了语言积极组织作用,反映出来的东西是贫乏的,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缺少必要的鲜明性和条理性。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聋生的特点,降低问题的表述难度,在处理问题时,可用引导和直白的语言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满足成就感,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的氛围更有利于他们创新精神的培养。
  2、鼓励质疑,培育创新萌芽。
  由于缺乏语言的帮助,聋生分析事物时缺乏条理性和全面性,抽象逻辑思维很差。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聋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聋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3、营造校园创新环境与创新氛围。
  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学校要在教室、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书写有关创新精神的标语,通过《语文》课、班会等多渠道向聋生介绍创新人物的事迹,拓展聋生的视野,有效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建立激励竞争机制,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在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获得创新成果的学生,并给予多方照顾或优待。
  4、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
  学校要重视聋生个性差异,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不能因为他们是听障学生,就把他们看作消极的被管理对象;也不能把他们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要把每个聋生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重视聋生间的个性差异,对于有着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就应该因材施教。作为语文教师,要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不要求他们平均发展;尽力教好每一个学生,但不要求他们按一个模式发展,而要求发展学生不同的长处。
  二、在模仿的基础上启迪创新思维
  模仿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人们常常是在观察模仿别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对于聋生而言,积极的模仿也是一定意义上的创新,因为模仿的途径、内容、方法等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颖、独特的。通过模仿,聋生会获得语言、动作及事物间联系的知识经验,并悟出一些之前可能一无所知或者难以理解的内容,这其实便是他们创新的开始。
  1、启迪逆向思维。
  聋生喜欢和习惯用视觉感知世界,但其清晰性、完整性和稳定性远不及正常儿童,观察事物虽非常细密,但往往只注意事物的突出状态。如:色彩、大小等这些非本质的属性,而忽略了事物的基本特征。只有模仿是不够的,我们要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语文教学和各项活动中,聋生在问题面前,往往习惯于常规的正向思维,考虑问题从正面想得多,解决问题往往是老车熟路。为了培养聋生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启迪他们逆向思维。
  2、启迪多向思维。
  聋生的概念形成具有很大的形象性,对于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往往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支持。聋生思考问题,往往仅局限于一种途径;解决问题,往往只满足于一种方法。《学记》中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奉,张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有学问的人教育学生在于引导,引他走路而不硬牵着他,鼓励他前进而不强制他,启发他思考而不把一切告诉他。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善于开拓思维,让聋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多侧面去思考和探索,这样才有话可说,有问题可研究。
  3、启迪求异思维。
  聋生第二信号系统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不可能通过听觉接受由语言传达出来的信感。只能靠眼睛来凝视或注视要注意的对象,因此注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比正常儿童差得多。聋生往往存在着从众心理,遇到问题,多数人认为怎么解决,少数人就易于盲从。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我们要让聋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他们启迪智慧,多方面去探究,去探索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如对一些探究性问题答案不要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能激发学生大胆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即可。
  三、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突出聋生主体性,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为培养聋生创新能力提供主观环境。
  1、培养聋生主体能动性,切实培养创新精神。
  聋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指每个聋生都具有对未知事物进行主动探究和发现的愿望和能力。传统教学中老师要求聋生认真看讲并通过重复练习以强化对所教内容的记忆,却过少的注意到他们的主动参与程度。这种学习对聋生而言更多地意味着反复机械地训练以求掌握某种既得知识,而不是一个思考、想象、尝试和发现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杜绝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先尝试后指导,多让学生直接感受、吸收文章语言,而后感悟语言规律,举一反三地运用语言。
  2、培养自主意识,开展创新活动。
  自主意识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自觉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基础,自觉与自信、自主是分不开的。在拥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启发聋生一问多思,培养聋生具有创新意识,使他们自己主观上就想创新,也敢于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聋生创新能力。
  鼓励实践,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聋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
  四、正确评估,激励创新意识
  1、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聋生、尊重聋生、鼓励聋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他们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
  2、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我们要有客观的认识,宏观的定位和科学取向。
  在创新教育的今天,聋生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既是教育的受动者,又是受教育的主体,他们不但可以像正常学生一样成为素质教育体制下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且他们所具有的精神和人格魅力也将会给很多人以鼓励和启迪。虽然在培养和提高聋生创新能力的这条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相信只要坚持,一定能培养聋生不仅"学会",而且达到了"会学",在"会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以实现"凡为教,其目的是达到不教。"
  参考文献:
  [1]周明成.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模式创新与规范化管理与规章制度-实务全书一、二、三〔M〕.天津:天津电子出版社,2004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林洁,女,1968年10月生,山东临沂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任教于临沂特教中心。刘凤,女,1987年10月生,山东临沂人,毕业于滨州学院,任教于临沂特教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教学重点着眼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在小学教育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起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主动提问就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动提问;提问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