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显微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8年6月接受显微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9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77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无内固定断裂、腰椎滑脱、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16例发生邻近节段退变,1例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3年,平均2.2年;末次随访McCormick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1例髓内肿瘤复发,因并发肺部感染死亡;69例症状改善,8例无变化,1例根性疼痛加重.结论 显微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
【机 构】
:
223800江苏宿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神经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显微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8年6月接受显微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9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77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无内固定断裂、腰椎滑脱、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16例发生邻近节段退变,1例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3年,平均2.2年;末次随访McCormick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1例髓内肿瘤复发,因并发肺部感染死亡;69例症状改善,8例无变化,1例根性疼痛加重.结论 显微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3D-TOF-MRA及3D-FIESTA序列的3D Slicer三维重建影像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MVD治疗的58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0 T颅脑磁共振3D-TOF-MRA及3D-FIESTA扫描,利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影像重建,以评估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并制定手术方案.以术中所见为判断神经与血管关系的金标准.结果 3D-TOF-MRA和3D-FIESTA判断责任血管的准确
目的 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采用FD治疗的17例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17个动脉瘤)共置人28枚FD(22枚Pipeline支架,6枚Tubridge支架),成功释放27枚.术后发生并发症共11例(64.7%,11/17),其中缺血6例,出血2例,占位效应加重3例.14例临床随访1~60个月,平均(18.1±16.3)个月;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11例,重残1例,死亡2例.10例影像学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破裂点和瘤囊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21例,根据术前CTA、DSA数据三维重建动脉瘤模型,采用ANSYS软件计算动脉瘤破裂点和瘤囊处血流动力相关参数[壁剪切应力(WSS)、切应力震荡指数(OSI)].结果 动脉瘤破裂点WSS[(0.215±0.047)Pa]明显低于瘤囊WSS[(0.464±0.148)Pa;P<0.001].动脉瘤破裂点OSI[(0.035±0.024)]与瘤囊OSI[(0.030±0.016)]无统计学差异(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30(IFI 30)、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9年5月手术切除的10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瘤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FI 30、PD-L1表达情况.随访24个月,记录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胶质瘤组织IFI30、PD-L1高表达率[分别为70.87%(73/103)、68.93%(71/103)]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分别为 19.42%(20/103)、21.36%(22/103);P<
目的 总结左侧椎动脉双支起源变异合并左侧颞顶叶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左侧椎动脉双支起源变异合并左侧颞顶叶AVM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岁女性,因癫痫发作入院.头部MRI示左侧颞顶叶血管流空影.DSA示左侧颞顶叶AVM,由左侧大脑中动脉颞后支供血,经中央皮层静脉引流至上矢状窦;同时,发现左椎动脉双支起源变异,粗大的一支起源于弓上血管、在左锁骨下功脉与左颈总动脉起点之间,较细的一支起源于左侧锁骨下动脉第一段,两支于第五颈椎下缘汇合.全麻下行18%ONYX
目的 探讨谷氨酸受体亚基1(GRIN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计算机检索CGGA数据库和GE-PIA数据库,下载脑胶质瘤基因表达谱数据和对应的临床数据,采用生信分析方法分析胶质瘤组织GRIN1表达变化及其与胶质瘤病人预后的关系.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手术切除脑胶质瘤标本67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GRIN1的表达,病人随访时间截止2021年8月1或病人死亡,记录病人生存情况.结果 生信分析结果显示,胶质瘤组织GRIN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而且,随胶质瘤病理
目的 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CMTM)1、CMTM6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6月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96例和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除的非肿瘤脑组织4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MTM1、CMTM6的表达水平.随访24个月,记录胶质瘤病人生存情况.结果 胶质瘤组CMTM1和CMTM6高表达率[分别为64.58%(62/96)、67.71%(65/96)]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10/40)、20.00%(8/40);P<0.01].胶质瘤组织C
目的 探讨下调同源异型盒基因A5(HOXA5)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应用生信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GGA数据库,下载mRNAseq-693和mRNAseq-325芯片数据,获取低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Ⅱ级)和高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Ⅲ、Ⅳ级)HOXA5 mRNA表达及病人生存信息;以HOXA5表达水平的平均值为界限,将高级别胶质瘤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87和U251,使用Lipofectamine 2000法将HOXA5 siRNAs和阴性对照siRNA
目的 探讨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术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夹闭术治疗的28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术.结果 28例发病至手术时间2~70h,平均38.5h;穿刺成功27例,失败1例(脑室受压后狭小).28例均无因穿刺诱发的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术后发生言语障碍1例、脑梗死2例、肺部感染3例、癫痫发作1例、肢体活动障碍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院时GOS评分4~5分26例,3分2
目的 探讨巨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溴隐亭治疗后发生脑脊液鼻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3例巨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溴隐亭治疗后并发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采用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部分切除+脑脊液漏修补术,其中2例因广泛颅底缺损术后予以腰大池置管引流.1例术后发生短暂性尿崩,另2例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出院后继续口服溴隐亭治疗,术后随访1~5年,均无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血清泌乳素水平逐渐降至正常,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结论 溴隐亭治疗巨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