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特征和协同创新的优越性,甄选了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探索了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策略,并实证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成功典例。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协同创新 长株潭城市群 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F403.6 【文献标识号】:A
Abstract: By analyse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nd the superiority of coordination innovation, picked the organization patter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 coordination innovation, probed the advancing strategic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 coordination innovation, and analysed the successful exampl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coordination innovation;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organization pattern
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当前,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湖南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和湖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支点,选择协同创新,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一、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多样化组织模式
(一)协同创新: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型中小企业最适时的创新模式
1、长株潭城市群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集群成长期
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长株潭城市群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集群成长期,其集群化发展的路径有:
一是“点”的萌发: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通过成果转化或生成一个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再通过产业化聚集形成一个产业集群。
二是“线”的提升:以传统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或主导产品为基点,发展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条的附加价值,推动产业向高端、高效、高辐射方向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三是“面”的聚集:以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或新兴技术项目为基础,建设一批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聚集一批配套服务产业,形成一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
2、协同创新的优越性
“协同创新”是指通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创新主体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的创新组织模式。
(1)能系统整合创新要素
协同创新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知识、资源、市场、战略、组织等创新层面和创新要素。
协同创新通过创造性的集成,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实现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的重新选择、集成、优化和整合,使系统内各要素联动地发挥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动态创新过程。也就是说,促进战略性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系统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系统。
(2)能集成放大创新效应
协同创新是通过控制各集成构成要素比例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变动,使其结构趋于优化,实现创新整体功能的集成和放大,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相互优势互补、相互匹配的有机体,从而使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跃变,形成独特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若用一个公式来说明协同创新的集成放大效应,那就是n个1相加,结果却远大于n。[1]
(二)协同创新的多样化组织模式
就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根据不同的发展现状、成长阶段、核心技术特征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
1、企业层面的协同创新
一是技术集成创新。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整合企业的生产要素或资源(包括人才、资本、信息、技术),发挥综合技术优势,把企业的各种技术、各个技术创新开发项目有机整合,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的的协同创新。如,机床(车)、工程机械、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等。
二是管理集成创新。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管理职能集成起来,与其配套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等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企业综合创新体系,尤其是将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有机集成,提高管理效能。
三是流程再造整体创新。将企业的流程再造与企业资源计划结合使用,实现先进的制造技术与有效组织管理的协同关联,从而在整体上对企业的生产要素或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如,高端功能性基础件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核心技术。[2]
2、学科层面的协同创新
(1)同学科协同创新
一是通过高等院校之间、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之间的强强联合,进行同一学科领域研究或培养同一学科高端人才。
二是就某一科技重大专项或重大工程在同一学科领域组织实施,建设一批可实现科技重点突破的协同创新平台,如新药创制、医疗器械及装备、粮油作物育种、经济作物育种等重大专项。 三是学术思想交流。在同一学科中科研人员之间的思想交流甚为重要,不同思想之间的冲突和交锋, 既能催生新的思想和观点产生,也能促进学术进步和学科发展。[3]
(2)跨学科协同创新
跨学科研究是协同创新的重要组织模式,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学科的交叉融合、跨学科的合作创新是跨学科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超越以往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突破学科划分形成的限制,找到跨学科的研究方向,实现对交叉问题、边缘问题的整合性研究,挖掘更大范围更高境界的跨学科性的研究领域。[4]
数字化整机和新型元器件、软件和集成电路、互联网经济和移动电子商务、数字出版产业、数字媒体产业、现代中药等产业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3、产业层面的协同创新
(1)企业技术联盟
它是产业层面的协同创新的最直接组织模式,包括契约式技术联盟和股权式技术联盟。
契约式技术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契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主要是指以研究开发合约、技术交换协议、技术许可协议等形式共同研究开发项目、共建研究开发中心、共建研究开发网络组织。
股权式技术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共同出资或以人才、技术成果入股,建立某种共享产权关系,主要包括:研发合作企业、少数股权投资、技术并购。 [5]
这类模式适用于长株潭地区许多新兴产业,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地热等新能源开发利用;风电装备、光伏技术;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等都可以采用。
(2)产业内力驱动型
内力驱动型指的是协同创新系统内的创新因子――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创新文化、创新能力等在一定条件下逐步放大,不断刺激创新主体产生创新意愿,驱使创新主体完成创新行为的创新模式。
这种模式比较适合长株潭地区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新闻出版创意、文艺创作与表演创意设计等创意设计产业;影视动画、漫画、网络动漫、手机动漫、动漫舞台剧演出和动漫软件制作动漫游戏产业。
4、区域层面的协同创新
(1)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协同创新中效果最佳的创新组织模式。
其主要合作方式有:
一是院地合作。这是“顶天” 与“立地”的合作方式,主要是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技部和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以及省级以上农业科学院和地方部门之间以科技项目为依托的合作。
二是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主要合作方式有:技术联合攻关、科技人才兼职、合伙组建科技型股份制公司、合伙组建科研机构、合伙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中介的间接合作。[6]
其主要协作途径有:
一是以“产”为基础,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共建技术开发实体,实现产学研直接结合。
二是以项目和课题为纽带,组织产学研共同公关,帮助企业解决重大的技术难题。
三是组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为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技术诊断。
四是应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入股和智力入股。
这类模式适用于长株潭地区绝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数字化、柔性化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高端智能装备;深度融合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成果;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
(2)政府引导模式
政府推动模式是指政府组织或行业组织通过建立创新平台、制定激励性创新政策、加大创新投入等手段来诱发创新主体区域协同创新。
目前,长株潭地区的现代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先进储能材料、现代中药、节能环保等大规模、地位显赫和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二、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策略
(一)进一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
1、明确协同创新的主体地位
作为协同创新第一主体的企业,应把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提升技术水平作为首要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真正树立技术创新意识,在发展战略层面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终极动力,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大力培养技术创新的人才,逐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2、发挥企业家的核心作用
企业家在企业创新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企业创新的领头人、决策者、组织者、推动者、管理者、参与者。落实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关键是企业家。在所有创新有成的企业背后都有决策人的巨大身影。[7] 可以通过培植企业家精神、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强化企业家的核心作用、完善激励机制来提高企业家的组织能力和战略眼光,发挥企业家的核心作用。
3、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
一要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信念定位为创新,不断培训全体员工“技术至上”的思想,创新思想已渗透到企业上上下下人员的意识深处,让他们相信只有不断技术创新,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二要培育创新精神,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技术人员创新、支持技术人员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技术人员创新,积极创新。
三要增强激励机制的包容性和民主性,建立鼓励冒险,允许失败,在冒险中求创新的价值观念,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环境。
(二)转变政府创新角色
在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中,政府是从属主体,是管理者和“服务员”。
1、还“权力”于市场
创新和市场的关系是辩证的:一是创新的动力来自市场需求;二是创新要经受市场的考验,创新的价值和效益在市场上体现。要把市场调节的“权力”还给市场,拆除垄断的藩篱,通过市场竞争淘汰被掩盖的低效率,重视市场信息,关注市场变化,以市场需求引领创新、驱动创新,实现创新链向市场、向社会需求延伸。 2、放“自由”于企业
放“自由”于企业,就把握四“多”四“少”:
一是少与企业“争利”, 少一些“寻租”机会,为企业创造多一些效率,多腾出一些生存空间;
二是对企业少一些“束缚”,少一些对经营的管制、干预,为企业多搭建一些自由竞争的平台;
三是对企业尽量少一些税费,多一些财政投入和专项投入,为企业多减少一些负担,企业就会多一些研发的余裕和从容;
四是分配科研资源少一些行政手段,多一些市场调控,企业就多一些公平创新资源和发展机会。
3、加“责任”于政府
加“责任”于政府,就是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服务。
宏观调控主要在于:一是通过发展战略、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和经济运行调节的导向作用,调控协同创新的方向和领域;二是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调控作用,激励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三是通过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优化配置创新资源,规范创新市场和手段。
优质服务主要在于:一是部门之间不推诿、不扯皮,一起分析研究、寻找对策,形成合力,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二是建立技术、资金、商务、科技、中介、人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机构代码审批、税务咨询等代办服务;三是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园、创业园、科技园、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四是建立和完善经常性服务机制,与企业一起共渡难关、共谋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1、重点实验室
建设重点实验室的核心在于“流动”和“联合”。
通过“流动”,一方面,引进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和实验室急需人才, 充实和优化研究队伍;另一方面,释放重点实验室的富余人才, 减轻实验室负担。
通过“联合”,整合一定区域内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科技创新实力,开展联合攻关、综合研究和交叉研究。[8]
2、工程技术中心
首先,创新内部运行机制
引进市场化运作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人事、财务、决策和管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严格选项标准,完善审批程序;规范过程管理,提高组建效率;强化目标考核,实行优胜劣汰;找准定位,明晰产权,保障发展。
其次,完善多元化投资体系
建立以依托单位为主体,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与金融贷款、利用外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鼓励工程中心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的竞争性招投标,强化资源合理配置,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资金的投入。
再次,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和开展人员培训与咨询服务,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懂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不断壮大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科技管理、科技中介服务等人才队伍。
3、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流动站发展出路在于“多样化”。
一是培养目标多样化。博士后在使用中培养,培养中应不拘一格,因人施教、量才用人,做到人尽其材、才尽其用,培养目标多样化,大力培养高层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培养既懂科技知识又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逐步培养高层次、优秀的干部队伍。
二是就业选择多样化。博士后要树立择业目标多元化的观念,就是博士后就业要有科学的择业观,要客观的分析自身的条件、自己的能力和经历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打破就业方向的单一化,拓宽就业思路、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高校是重要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9]
(四)进一步加大财政税收政策调整力度
1、调整技术收益的所得税
一是对高科技人员在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方面的收入,可以将应纳所得税额减征30%;
二是对科研人员从事研究开发获得的各类奖励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三是对从事科研开发人员以技术入股而获得的股权收益,实行免征个人所得税。
2、调整创新主体的纳税政策
一是税收抵免。对经政府批准的新技术工业项目投资的本国公司,可以从公司收入中免缴相当于投资金额20%的所得税。
二是延期纳税。创新企业由于特殊原因暂时无法支付税款时,其延期缴纳税期,最长可以延长3年,减轻创新企业的资金压力。 [10]
对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应综合考虑产业发展阶段和特征、技术特点、创新资源、创新环境,选择既能适合自己健康持续发展又能达到共赢目标的协同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朱孔来. 关于集成创新内涵特点及推进模式的思考[J]. 现代经济探讨,2008(6):41-45。
[2] 陈劲,阳银娟.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 科学学研究,2012(2):161-164。
[3] 汤其成,周继良. 大学协同创新:制约因素与改进思路[J]. 煤炭高等教育,2012(5):1-5。
[4] 薛传会. 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战略[J]. 当代教育科学,2012(7):29-31。
[5] 林善炜. 企业技术联盟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其风险控制[J]. 福州党校学报,2010(2):40-43。
[6] 王英俊,丁堃. “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产生的动因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155-158。
[7]陈锦华.“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意味着什么?[N]. 人民日报,2006-2-14(4)。
[8] 危怀安,王炎坤. 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的形成与作用机理[J]. 科技管理研究,2006(6):183-185。
[9] 衣秀侠. 博士后就业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人才,2006(17):18-19。
[10] 曹燕萍. 税收政策要多方位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EB/OL]. 湖南科技信息网,2009-04-25 。
作者简介
钟荣丙(1971-):男,湖南永州人,中共株洲市委党校副教授,株洲发展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科技管理。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协同创新 长株潭城市群 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F403.6 【文献标识号】:A
Abstract: By analyse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nd the superiority of coordination innovation, picked the organization patter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 coordination innovation, probed the advancing strategic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 coordination innovation, and analysed the successful exampl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coordination innovation;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organization pattern
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当前,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湖南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和湖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支点,选择协同创新,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一、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多样化组织模式
(一)协同创新: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型中小企业最适时的创新模式
1、长株潭城市群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集群成长期
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长株潭城市群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集群成长期,其集群化发展的路径有:
一是“点”的萌发: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通过成果转化或生成一个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再通过产业化聚集形成一个产业集群。
二是“线”的提升:以传统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或主导产品为基点,发展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条的附加价值,推动产业向高端、高效、高辐射方向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三是“面”的聚集:以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或新兴技术项目为基础,建设一批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聚集一批配套服务产业,形成一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
2、协同创新的优越性
“协同创新”是指通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创新主体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的创新组织模式。
(1)能系统整合创新要素
协同创新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知识、资源、市场、战略、组织等创新层面和创新要素。
协同创新通过创造性的集成,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实现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的重新选择、集成、优化和整合,使系统内各要素联动地发挥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动态创新过程。也就是说,促进战略性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系统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系统。
(2)能集成放大创新效应
协同创新是通过控制各集成构成要素比例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变动,使其结构趋于优化,实现创新整体功能的集成和放大,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相互优势互补、相互匹配的有机体,从而使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跃变,形成独特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若用一个公式来说明协同创新的集成放大效应,那就是n个1相加,结果却远大于n。[1]
(二)协同创新的多样化组织模式
就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根据不同的发展现状、成长阶段、核心技术特征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
1、企业层面的协同创新
一是技术集成创新。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整合企业的生产要素或资源(包括人才、资本、信息、技术),发挥综合技术优势,把企业的各种技术、各个技术创新开发项目有机整合,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的的协同创新。如,机床(车)、工程机械、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等。
二是管理集成创新。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管理职能集成起来,与其配套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等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企业综合创新体系,尤其是将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有机集成,提高管理效能。
三是流程再造整体创新。将企业的流程再造与企业资源计划结合使用,实现先进的制造技术与有效组织管理的协同关联,从而在整体上对企业的生产要素或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如,高端功能性基础件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核心技术。[2]
2、学科层面的协同创新
(1)同学科协同创新
一是通过高等院校之间、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之间的强强联合,进行同一学科领域研究或培养同一学科高端人才。
二是就某一科技重大专项或重大工程在同一学科领域组织实施,建设一批可实现科技重点突破的协同创新平台,如新药创制、医疗器械及装备、粮油作物育种、经济作物育种等重大专项。 三是学术思想交流。在同一学科中科研人员之间的思想交流甚为重要,不同思想之间的冲突和交锋, 既能催生新的思想和观点产生,也能促进学术进步和学科发展。[3]
(2)跨学科协同创新
跨学科研究是协同创新的重要组织模式,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学科的交叉融合、跨学科的合作创新是跨学科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超越以往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突破学科划分形成的限制,找到跨学科的研究方向,实现对交叉问题、边缘问题的整合性研究,挖掘更大范围更高境界的跨学科性的研究领域。[4]
数字化整机和新型元器件、软件和集成电路、互联网经济和移动电子商务、数字出版产业、数字媒体产业、现代中药等产业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3、产业层面的协同创新
(1)企业技术联盟
它是产业层面的协同创新的最直接组织模式,包括契约式技术联盟和股权式技术联盟。
契约式技术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契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主要是指以研究开发合约、技术交换协议、技术许可协议等形式共同研究开发项目、共建研究开发中心、共建研究开发网络组织。
股权式技术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共同出资或以人才、技术成果入股,建立某种共享产权关系,主要包括:研发合作企业、少数股权投资、技术并购。 [5]
这类模式适用于长株潭地区许多新兴产业,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地热等新能源开发利用;风电装备、光伏技术;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等都可以采用。
(2)产业内力驱动型
内力驱动型指的是协同创新系统内的创新因子――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创新文化、创新能力等在一定条件下逐步放大,不断刺激创新主体产生创新意愿,驱使创新主体完成创新行为的创新模式。
这种模式比较适合长株潭地区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新闻出版创意、文艺创作与表演创意设计等创意设计产业;影视动画、漫画、网络动漫、手机动漫、动漫舞台剧演出和动漫软件制作动漫游戏产业。
4、区域层面的协同创新
(1)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协同创新中效果最佳的创新组织模式。
其主要合作方式有:
一是院地合作。这是“顶天” 与“立地”的合作方式,主要是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技部和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以及省级以上农业科学院和地方部门之间以科技项目为依托的合作。
二是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主要合作方式有:技术联合攻关、科技人才兼职、合伙组建科技型股份制公司、合伙组建科研机构、合伙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中介的间接合作。[6]
其主要协作途径有:
一是以“产”为基础,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共建技术开发实体,实现产学研直接结合。
二是以项目和课题为纽带,组织产学研共同公关,帮助企业解决重大的技术难题。
三是组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为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技术诊断。
四是应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入股和智力入股。
这类模式适用于长株潭地区绝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数字化、柔性化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高端智能装备;深度融合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成果;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
(2)政府引导模式
政府推动模式是指政府组织或行业组织通过建立创新平台、制定激励性创新政策、加大创新投入等手段来诱发创新主体区域协同创新。
目前,长株潭地区的现代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先进储能材料、现代中药、节能环保等大规模、地位显赫和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二、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策略
(一)进一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
1、明确协同创新的主体地位
作为协同创新第一主体的企业,应把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提升技术水平作为首要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真正树立技术创新意识,在发展战略层面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终极动力,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大力培养技术创新的人才,逐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2、发挥企业家的核心作用
企业家在企业创新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企业创新的领头人、决策者、组织者、推动者、管理者、参与者。落实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关键是企业家。在所有创新有成的企业背后都有决策人的巨大身影。[7] 可以通过培植企业家精神、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强化企业家的核心作用、完善激励机制来提高企业家的组织能力和战略眼光,发挥企业家的核心作用。
3、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
一要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信念定位为创新,不断培训全体员工“技术至上”的思想,创新思想已渗透到企业上上下下人员的意识深处,让他们相信只有不断技术创新,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二要培育创新精神,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技术人员创新、支持技术人员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技术人员创新,积极创新。
三要增强激励机制的包容性和民主性,建立鼓励冒险,允许失败,在冒险中求创新的价值观念,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环境。
(二)转变政府创新角色
在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中,政府是从属主体,是管理者和“服务员”。
1、还“权力”于市场
创新和市场的关系是辩证的:一是创新的动力来自市场需求;二是创新要经受市场的考验,创新的价值和效益在市场上体现。要把市场调节的“权力”还给市场,拆除垄断的藩篱,通过市场竞争淘汰被掩盖的低效率,重视市场信息,关注市场变化,以市场需求引领创新、驱动创新,实现创新链向市场、向社会需求延伸。 2、放“自由”于企业
放“自由”于企业,就把握四“多”四“少”:
一是少与企业“争利”, 少一些“寻租”机会,为企业创造多一些效率,多腾出一些生存空间;
二是对企业少一些“束缚”,少一些对经营的管制、干预,为企业多搭建一些自由竞争的平台;
三是对企业尽量少一些税费,多一些财政投入和专项投入,为企业多减少一些负担,企业就会多一些研发的余裕和从容;
四是分配科研资源少一些行政手段,多一些市场调控,企业就多一些公平创新资源和发展机会。
3、加“责任”于政府
加“责任”于政府,就是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服务。
宏观调控主要在于:一是通过发展战略、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和经济运行调节的导向作用,调控协同创新的方向和领域;二是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调控作用,激励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三是通过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优化配置创新资源,规范创新市场和手段。
优质服务主要在于:一是部门之间不推诿、不扯皮,一起分析研究、寻找对策,形成合力,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二是建立技术、资金、商务、科技、中介、人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机构代码审批、税务咨询等代办服务;三是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园、创业园、科技园、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四是建立和完善经常性服务机制,与企业一起共渡难关、共谋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1、重点实验室
建设重点实验室的核心在于“流动”和“联合”。
通过“流动”,一方面,引进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和实验室急需人才, 充实和优化研究队伍;另一方面,释放重点实验室的富余人才, 减轻实验室负担。
通过“联合”,整合一定区域内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科技创新实力,开展联合攻关、综合研究和交叉研究。[8]
2、工程技术中心
首先,创新内部运行机制
引进市场化运作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人事、财务、决策和管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严格选项标准,完善审批程序;规范过程管理,提高组建效率;强化目标考核,实行优胜劣汰;找准定位,明晰产权,保障发展。
其次,完善多元化投资体系
建立以依托单位为主体,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与金融贷款、利用外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鼓励工程中心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的竞争性招投标,强化资源合理配置,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资金的投入。
再次,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和开展人员培训与咨询服务,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懂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不断壮大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科技管理、科技中介服务等人才队伍。
3、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流动站发展出路在于“多样化”。
一是培养目标多样化。博士后在使用中培养,培养中应不拘一格,因人施教、量才用人,做到人尽其材、才尽其用,培养目标多样化,大力培养高层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培养既懂科技知识又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逐步培养高层次、优秀的干部队伍。
二是就业选择多样化。博士后要树立择业目标多元化的观念,就是博士后就业要有科学的择业观,要客观的分析自身的条件、自己的能力和经历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打破就业方向的单一化,拓宽就业思路、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高校是重要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9]
(四)进一步加大财政税收政策调整力度
1、调整技术收益的所得税
一是对高科技人员在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方面的收入,可以将应纳所得税额减征30%;
二是对科研人员从事研究开发获得的各类奖励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三是对从事科研开发人员以技术入股而获得的股权收益,实行免征个人所得税。
2、调整创新主体的纳税政策
一是税收抵免。对经政府批准的新技术工业项目投资的本国公司,可以从公司收入中免缴相当于投资金额20%的所得税。
二是延期纳税。创新企业由于特殊原因暂时无法支付税款时,其延期缴纳税期,最长可以延长3年,减轻创新企业的资金压力。 [10]
对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应综合考虑产业发展阶段和特征、技术特点、创新资源、创新环境,选择既能适合自己健康持续发展又能达到共赢目标的协同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朱孔来. 关于集成创新内涵特点及推进模式的思考[J]. 现代经济探讨,2008(6):41-45。
[2] 陈劲,阳银娟.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 科学学研究,2012(2):161-164。
[3] 汤其成,周继良. 大学协同创新:制约因素与改进思路[J]. 煤炭高等教育,2012(5):1-5。
[4] 薛传会. 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战略[J]. 当代教育科学,2012(7):29-31。
[5] 林善炜. 企业技术联盟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其风险控制[J]. 福州党校学报,2010(2):40-43。
[6] 王英俊,丁堃. “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产生的动因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155-158。
[7]陈锦华.“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意味着什么?[N]. 人民日报,2006-2-14(4)。
[8] 危怀安,王炎坤. 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的形成与作用机理[J]. 科技管理研究,2006(6):183-185。
[9] 衣秀侠. 博士后就业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人才,2006(17):18-19。
[10] 曹燕萍. 税收政策要多方位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EB/OL]. 湖南科技信息网,2009-04-25 。
作者简介
钟荣丙(1971-):男,湖南永州人,中共株洲市委党校副教授,株洲发展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科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