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培养21世纪环境工程创新型人才这一问题,从本科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环节强化等方面探讨了环境工程本科教育改革,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工程 创新型人才 本科教育改革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突出表现为综合国力竞争,其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面对21世纪快速而巨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如何培养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环境工程本科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紧迫问题。
一、本科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的改革
目前本科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重视环境工程科学知识,轻视工程实践训练;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使上述几个方面达到适度而有效的结合,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之所在[1]。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采取了利用课余及假期加强学生的工程实际训练的办法,以不影响学生课程学习为前提,采取自愿参加的方式,四年累计总时间相当于总课时的1/4左右,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但与麻省理工大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麻省理工大学凭借其科研优势采取利用课余及假期加强学生的工程实际训练的办法,包括以下三个计划:本科研究导向计划(UROP),即在教授们指导下做一些研究实验,可吸收70%~80%的本科生;本科实践导向计划(UPOP),采取与企业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某项设计或工程实践,吸引了30%的本科生参加;技术创业计划,限于少数优秀学生参与、探索创新,甚至允许办个小公司去实施。我们目前做到的只有后两项。为了学生开展各类课外实践活动、接触和了解相关专业的典型生产过程,我们还先后同开滦集团、神华包头煤化工公司、首钢焦化厂、北京水源酒厂、北京气象中心、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和北京市鹫峰森林实习场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创造有利条件。
今后可以适当的考虑加强大学生创新计划积极大学生化学竞赛等平台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保证扎实课程基础的前提下,改革现有环境工程课程体系,使之与工程实际接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工程实践、团队精神、系统思考和创新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的课程教学多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课为主,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2];采取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以本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平台或具体结合相关教师的课题,把学生分成4~6人/组,相同学科不同教师联合指导,让学生自己合作去完成该项目,使其学会横向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学会处理好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学会团队合作工作的配合等;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将讲课、讨论、与实验穿插进行,如本人在教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过程中,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开设讨论课,预先将题目传达给学生,由学生自由组队展开讨论,教师予以点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作用不容忽视。
三、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然而目前本环境专业教师实际情况难以适应这种需要[3]。表现在:第一,教师的控制欲望强,在教学过程中以支配者的角色灌输给学生书本上的现成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第二,教师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不足。究其原因,与目前对教师的考评制度不无关系。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研究轻工程实践。美国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以阿拉斯加大学为例,他们通过调整职称评定与奖酬机制,制定了评估教师工作质量的标准,尽量做到科研、本科教学、工程实践三者的平衡;同时他们还聘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等人员来校教学,指导学生实践;与企业建立有效而持久的合作机制,鼓励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总之,可以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借鉴并发扬较好的制度、传统,建设有创新、有责任的教师队伍。
四、强化实践环节
除了加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等环节,我们充分发挥本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强的特色,积极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在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中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多种类型的科研小课题,满足优秀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把取得的科研成果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既训练了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的兴趣,教学效果非常明显。结合着教师的科研项目,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每年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3-5篇科研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将以培养21世纪环境工程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在本科教育改革这条道路上探索前行。
基金资助: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立项项目;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立项项目;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2009QH0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青年科研基金。
[参考文献]
[1]张淑慧.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财会通讯·综合.2010,(1):139-141.
[2]竹涛,徐东耀,舒新前,何绪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思索与探讨.科技促进发展. 2010, (1): 266.
[3]竹涛,徐东耀,舒新前,何绪文.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之浅见.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3): 126-128.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环境工程 创新型人才 本科教育改革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突出表现为综合国力竞争,其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面对21世纪快速而巨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如何培养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环境工程本科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紧迫问题。
一、本科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的改革
目前本科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重视环境工程科学知识,轻视工程实践训练;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使上述几个方面达到适度而有效的结合,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之所在[1]。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采取了利用课余及假期加强学生的工程实际训练的办法,以不影响学生课程学习为前提,采取自愿参加的方式,四年累计总时间相当于总课时的1/4左右,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但与麻省理工大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麻省理工大学凭借其科研优势采取利用课余及假期加强学生的工程实际训练的办法,包括以下三个计划:本科研究导向计划(UROP),即在教授们指导下做一些研究实验,可吸收70%~80%的本科生;本科实践导向计划(UPOP),采取与企业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某项设计或工程实践,吸引了30%的本科生参加;技术创业计划,限于少数优秀学生参与、探索创新,甚至允许办个小公司去实施。我们目前做到的只有后两项。为了学生开展各类课外实践活动、接触和了解相关专业的典型生产过程,我们还先后同开滦集团、神华包头煤化工公司、首钢焦化厂、北京水源酒厂、北京气象中心、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和北京市鹫峰森林实习场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创造有利条件。
今后可以适当的考虑加强大学生创新计划积极大学生化学竞赛等平台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保证扎实课程基础的前提下,改革现有环境工程课程体系,使之与工程实际接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工程实践、团队精神、系统思考和创新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的课程教学多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课为主,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2];采取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以本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平台或具体结合相关教师的课题,把学生分成4~6人/组,相同学科不同教师联合指导,让学生自己合作去完成该项目,使其学会横向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学会处理好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学会团队合作工作的配合等;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将讲课、讨论、与实验穿插进行,如本人在教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过程中,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开设讨论课,预先将题目传达给学生,由学生自由组队展开讨论,教师予以点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作用不容忽视。
三、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然而目前本环境专业教师实际情况难以适应这种需要[3]。表现在:第一,教师的控制欲望强,在教学过程中以支配者的角色灌输给学生书本上的现成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第二,教师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不足。究其原因,与目前对教师的考评制度不无关系。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研究轻工程实践。美国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以阿拉斯加大学为例,他们通过调整职称评定与奖酬机制,制定了评估教师工作质量的标准,尽量做到科研、本科教学、工程实践三者的平衡;同时他们还聘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等人员来校教学,指导学生实践;与企业建立有效而持久的合作机制,鼓励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总之,可以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借鉴并发扬较好的制度、传统,建设有创新、有责任的教师队伍。
四、强化实践环节
除了加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等环节,我们充分发挥本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强的特色,积极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在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中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多种类型的科研小课题,满足优秀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把取得的科研成果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既训练了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的兴趣,教学效果非常明显。结合着教师的科研项目,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每年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3-5篇科研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将以培养21世纪环境工程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在本科教育改革这条道路上探索前行。
基金资助: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立项项目;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立项项目;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2009QH0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青年科研基金。
[参考文献]
[1]张淑慧.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财会通讯·综合.2010,(1):139-141.
[2]竹涛,徐东耀,舒新前,何绪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思索与探讨.科技促进发展. 2010, (1): 266.
[3]竹涛,徐东耀,舒新前,何绪文.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之浅见.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3): 126-128.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